用創新來沖淡“老驢推磨”
世界上沒有一條同樣的河流,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要讓自己對所從事的職業不感到倦怠,除了要有我們通常所說的責任感,還要抗拒機械的“搬磚”心理,不斷地創新,不斷地進步。
性格爽朗的張華突然對工作厭倦起來,經診治,發現他這種病態是近年來公司業務發展速度變慢,甚至停滯不前的狀況造成的。沒有新鮮內容注入,工作變成了一架流水線機器。新的競爭對手不斷湧現,蛋糕被越分越小,吃不飽,扔掉又捨不得。因此,他面對工作無精打采,喪失了以往的熱情。
這種平臺期的厭職傾向在具有一定工作經驗和一定職位的人中非常普遍。當對一項工作已經熟練掌握、並且發現上升空間被限制的時候,厭職情緒就會襲來。當自己意識到這一點時,不妨把平臺期的厭職情緒深入解釋為內心潛在的危機感和焦慮,著手做防衛的準備。在仔細思考自己職業目標的同時,在工作中經常嘗試一些變革和突破,都會有效地緩解平臺期厭職情緒,化不利為有利。
用堅實的計劃取代夢想
考慮清楚有關自己理想職業的每一件事———從工作形式到工作環境,然後確定自己所追求職業的標準或目的。你可以觀察一下是否能調到另一個部門,或者先謀個較低的職務,然後找機會進修;最低限度也要找出妨礙你日後發展的不利因素。謹記,循序漸進是改變不稱心工作的最好方法。
一個尋不著目標的人,就像多頭馬車一樣漫無目標,令人洩氣。因此,你必須先弄清自己工作的意義。一旦確定了,強烈的工作動機就會啓動你的生命活力。所以,不妨試將自己的工作目標寫在紙上,不論是為了追求自我價值,還是要擁有一個溫暖的家,都能鼓勵你逐步前行。
你工作是為了賺錢、升職,還是提高個人?#92;曆和綜合素質?都可以以書面的形式寫下來。為了財富增長的,可具體規定多長時間達到怎樣的數額;為了升職或提高個人能力的,也可給自己下計劃書,規定在多長時間內掌握某種技能或取得某種證書等。一旦目標明確,你就會産生強大的動力。
“堤內損失堤外補”
有些人只知道拼命工作。開始是在晚上加1~2個小時班,不久便整星期地加班,最後連周末也成了辦公時間。這類人除了工作,幾乎沒有任何社交活動,時間長了,難免會對自己的工作産生反感。
解決辦法是:把自己的愛好和業務活動當做本職工作一樣認真對待,並同樣引以為豪。今天,?#92;多人只把來自辦公室的成績看成真正的成?#92;,結果這些人惟有事業上春風得意時才會沾沾自喜,而一旦工作遇到麻煩,就感到羞辱不堪。
如果你把自尊也系於你的業餘愛好上,工作中受挫時,還可從業餘愛好上找回平衡。其實,培養一點興趣愛好並不需要太多錢和太多時間,關鍵是放鬆心境,調整好心態。這不僅能使心靈與精神有所寄託,而且更讓你擁有另一個成長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