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
#1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看了灑狗血的新聞報導中敍述的「不捨」與「祈禱」
![]() 這孩子不論死活,這灑狗血似的新聞報導會持續好一陣子,直到被淡忘或出現更驚悚的受害者 超過80%的燒傷,能活下來真的是幸運 就算幸運地逃過死劫,這孩子將來還要面臨漫長的植皮手術與復健過程,及無數次痛苦的換藥療程, ![]() 父母現在有罪惡感,療程時日一久,經濟壓力與照顧者的疲乏,這孩子不見得能得到完善的照顧 更別提這孩子的家庭結構不夠健全,就算這次沒發生意外,未來成為家暴受害者也不無可能 恕我冷血,這孩子若活著不會比現下成仙的好 『經濟』和『教育』真的不是政客嘴上說要拚、要改革就能出現活路 在不景氣的年代,『教育』比『經濟』重要許多 『教育』源頭出現了不可逆的錯誤,貧富差距進入了惡性循環 社經地位低的父母無法給孩子良好的教養環境, 逃避為人父母者該有的『責任』,又不知節育 在沈重的經濟壓力下,弱勢的兒童衍生出的社會問題成了燙手山芋 經濟能用數字量化,教育改革則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不該有急功近利的教改方針 面對18分能上大學、多數國中生學科基礎能力嚴重低落 若不即時更正學校及家庭教育的缺失,未來的治安問題會更黑暗 ![]() |
__________________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
|
![]() |
送花文章: 8154,
![]() |
有 5 位會員向 prosaic 送花:
|
![]()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 |
#2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 |
![]() 引用:
說實在的 經濟和教育,的確是雙向的 不知道大家有無注意到 往往這些新聞報導出來的家庭,都是社會底層的人 常常見到是 沒有健保,繳不起健保的窮苦人家 記得有句話是這麼講的 人的一切仁義道德,都必須建立在吃得飽、穿得暖之上 若是一個人吃不飽、穿不暖,他還講甚麼仁義道德 社會底層的人每天辛苦地生活 吃不飽、穿不暖,自然會有很多問題和摩擦 除了要改善教育問題,也要同時改進經濟的問題 |
|
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背後要付出的代價是非常非常大的 但人們往往只看到幸福的假象 卻沒想著該付出的努力代價 本是浮雲隨風飄 落下凡塵惹塵埃 我究竟還要走多遠的路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同 |
||
![]() |
送花文章: 37553,
![]() |
![]() |
#4 (permalink) |
超級版主
![]() ![]() |
![]() 這事件是發生在彰化和美的事情
第一次從電視上看到這一則消息 一陣鼻酸後 隨之取代的是憤怒 慘無人道的兇手 是否也該讓他嚐嚐小朋友所受的苦 ![]() |
__________________ ﹒☆°﹒☆.﹒☆°﹒☆.﹒☆° °﹒☆°.﹒‧°∴°﹒°.﹒‧°∴°.﹒‧°∴°﹒☆...... ☆ 許好願 做好事 轉好運 一個願無量善緣;菩提心永不褪變 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恩、知福、惜福 |
|
![]() |
送花文章: 19079,
![]() |
有 5 位會員向 atie 送花:
|
![]()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 |
#9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引用:
我想「時窮節乃見」吧 ![]() 教育程度高低不等同EQ,也不等同道德標準 ![]() 知識涉獵廣泛的人有機會成為洞燭機先、預測時勢、反轉劣勢的優質人材 根基差的孩子若有忙於工作自顧不暇,甚或貪圖自身享樂的父母 現實的學校教育又無法保證根基差孩子擁有基礎的知識與技能, 這類孩子的家庭和學校的支持的資源不足,無法掌握「機會」,不知自己的強項在那?也不知自己該往何處發展? 將來一連串浮現的社會問題,是惡性循環 以前讀過一篇文章『原生家庭會傷人』 大意就是說不論自己對原先生長、教養自己的家庭持何種態度,最後仍是重覆著原生家庭的行為模式 例如原生家庭有家庭暴力,雖然其子女會痛恨原生家庭帶來的困擾 多年後其子女的思考、言行模式仍會下意識地延續著舊有原生家庭的惡性循環模式 ======================================== 原生家庭生活品質好壞不是孩子能自行決定的,不必持異樣眼光 體質不健全的原生家庭影響孩子身心發展甚鉅 身心發展不健全的成人,例如失業、家暴的弱勢族群 無法給下一代良好的生活環境,又沒有足夠資訊或支持系統能援助 下一代成長後若未跳脫原有的思考、行為模式,所有的問題又再輪迴一次 題外話.... 也許如我求學時期的「填鴨式教育」容易將學生變成不懂思考的考試機器 我還是覺得,在普遍未具有「啟發性」、「引導性」思考的師資出現 對大多數學生而言,「填鴨式教育」與淘汰制度,至少能保證學生有最低門檻的基礎學識技能 讓學生變笨的不是「填鴨式教育」,是不夠健全、不知反省的教改政策 ![]() 教導學生勇於表現自我,沒有教育「禮敬」師長與「尊重」、「禮讓」他人 要孩子與人競爭,「贏」在起跑點上,致力不讓學生承受壓力, 沒有人教孩子如何「輸」得心安理得,反讓孩子失去承受失敗的抗壓力與宣洩管道 |
|
![]() |
送花文章: 8154,
![]() |
![]() |
#10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引用:
可是,不管原生家庭如何,這些都不是絕對的 我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歹竹出好筍」這句話 單親家庭的小孩不是每個都會混幫派,隔代教養的小孩也不是每個都叛逆 所以原生家庭的詛咒不是絕對的,而是你有沒有心去掙脫 重點是教育體系。不過以教改後的慘況來說,現在的教育界令人完全無法期待 我自己的原生家庭也並不好,但是我所受的教育讓我不會跟著墮落 人可以過的比父母好,就看你要不要用腦而已 |
|
![]() |
送花文章: 760,
![]() |
![]() |
#11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引用:
(大汗 ![]() 孩子在原生家庭獲得的「關愛」不在於家庭結構的完整 在於負有『教養』責任的成人能否給孩子身心健全的成長空間 我覺得,不論原生家庭在外界的評價如何....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成長中初步「仿效」的模式 遇事判斷的直覺反應、情緒的抒發方式,會在不經意時採用原生家庭的言行模式 曾經一位社工師告訴我她接觸的個案 某位女性是個家暴受害者,訪談後得知她的母親也是 這位女性厭惡施暴者的父親,擇偶條件當然不可能選擇施暴傾向的人 但為何她仍步入母親的後塵,成了家暴受害者? 原因出在她與母親相似的思考、言行模式,在面對施暴者時都是以強勢、激怒的口吻 在歷經多次越演越烈的夫妻口角爭吵後,婚姻終究朝著悲劇的方向發展 ![]()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原生家庭生活模式是無法改變,(我真的沒有貶低原生家庭的意思) 如美女所言,當事人要透過自省自覺的過程、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支持系統,才能跳脫原有的思考模式、減少悲劇再度輪迴 ![]() |
|
![]() |
送花文章: 8154,
![]() |
有 4 位會員向 prosaic 送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