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10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引用:
(大汗 ![]() 孩子在原生家庭獲得的「關愛」不在於家庭結構的完整 在於負有『教養』責任的成人能否給孩子身心健全的成長空間 我覺得,不論原生家庭在外界的評價如何....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成長中初步「仿效」的模式 遇事判斷的直覺反應、情緒的抒發方式,會在不經意時採用原生家庭的言行模式 曾經一位社工師告訴我她接觸的個案 某位女性是個家暴受害者,訪談後得知她的母親也是 這位女性厭惡施暴者的父親,擇偶條件當然不可能選擇施暴傾向的人 但為何她仍步入母親的後塵,成了家暴受害者? 原因出在她與母親相似的思考、言行模式,在面對施暴者時都是以強勢、激怒的口吻 在歷經多次越演越烈的夫妻口角爭吵後,婚姻終究朝著悲劇的方向發展 ![]()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原生家庭生活模式是無法改變,(我真的沒有貶低原生家庭的意思) 如美女所言,當事人要透過自省自覺的過程、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支持系統,才能跳脫原有的思考模式、減少悲劇再度輪迴 ![]() |
|
![]() |
送花文章: 8154,
![]() |
有 4 位會員向 prosaic 送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