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地念電腦時曾見識到優秀的學生們,他們大多在社會上已經有了工作,如 Cable TV Technician, Bell Telephone Technician 等(一天的收入200 到400 甚至於是500 加幣的都有),公司要他們到學院繼續深造日新月異的電腦與資訊科技;他們的讀書方法有別於我們的傳統消極學習,不留功課到家裡研習,問題當天當堂就在課堂解決,發問甚至以挑戰口吻向教授抵觸(就學問方面的矛盾或晦暗不明處),當這裡的教授時薪50 到100多加幣不等,個人也是個問題專家,炮火密集的攻到教授滿臉通紅(血壓劇升),額頭發亮(全都是汗);在私下的同學交流中(不是混的精英們),他們從不背誦,對定理、公式是以當場力求理解並加運算的方式在吸收,他們的時間大多被加班排滿了,回家連睡覺時間都不夠,所以在家很難得有時間去擺平那些作業,所以在下課後都留在圖書館裡直接迅速完成作業後才離開學校,一出學校就是非學習時間,工作,消遣,個人的私生活和交際(非飲酒泡馬子之類的),他們會穿著的很得體的去參加各種社交活動,他們曾在聊天的時候提到,東方人根本不懂什麼叫做生活,賺了錢卻失去了美好的時光。
所謂的生活,在融入本地文化後所得到的定義,即為計劃旅行,出國度假,釣魚,打獵,露營,登山,騎馬,騎自行車,帶女朋友去泛舟,駕駛遊艇,玩帆船,野外探險,跳傘,駕小飛機,玩帶有推進器的滑翔翼,騎超重型摩托車在國道上(高速公路)越省長飆,好不痛快,這些非學習的休閒和例假日空檔,他們絕對不作任何學習上的瞎拼,有人說老外數學差,因為他們不背誦九九乘法表,可是他們也從生活中的歷鍊,自然的學得了運算的本事,換句話說,他們從不死記硬背,直接以理解的方式來學得。
好比我的孩子們,他們從來也不願意去死背東西,他們所謂的「懂」是以思考和表達為主,是互動頻繁的腦力激盪,當場答不出來,無法理解不求甚解於當下者,在他們的學習上就會很挫折,他們無法把當堂的學習延續到家中,或留下來再研究或找同學聯絡探討,總是把獨立的學習障礙,在課堂上予以直接的攻克,在有困難的時候,圖書館永遠比教授來的從容有效,當天的功課當天畢。
他們要學生 Konw How,而不是教他們去死背,這一點本人在十年間的本地學習上印象特別深刻;東方學生都緊閉著嘴,好像沈默是金,可事後卻問題一大堆,回答他們的人都會覺得很累贅,直問他們為什麼不當堂問?並反問海外來的學生英語都有托福或其他的能力鑑定考試合格,怎不張口發問呢?
這跟文化或許有關係,日本人如此,南韓人如此,中國人(中、港、台、星、馬一帶的華人)如此,東南亞人如此,連印度,斯里蘭卡人也都如此;不過來自伊朗或伊拉克的學生或猶太裔的學生都很會發問,個人認為他們都很懂得利用時間和場合,這莫非與他們的傳統文化也有關係?﹗
此帖於 2009-04-28 07:20 AM 被 grc45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