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2日電/最新一期日本“經濟學人”周刊發表專文,要日本人承認日本雖是經濟大國,卻也已是貧窮大國的事實。報導說,日本上上下下向來不承認日本有貧窮,將貧窮淡化為差距,甚至根本忘記貧窮這回事,但金融危機凸顯這個問題,日本不宜再自欺欺人。
聯合晚報報道,貧窮問題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加深。在泡沫化以後的長期經濟低迷中,
政府為了舒活企業,逐步放寬對解雇的限制,許多企業於是把正規雇用改變成非正規、約聘式雇用,也就是日文所謂“派遣人員”。2007年,派遣人員已達1890萬人,占日本勞動力三分之一以上。同時,國家財政重建的論調高唱入雲,社會安全保障的經濟漸被削奪,本來已經不健全的社會安全網由此益趨脆弱。
越來越多擔當家庭支柱的男性淪為派遣人員,一旦從派遣再陷入失業,下場就是街友。日本的派遣工人有事做才有工資,而且大多數沒有保險,有保險者,理賠條件極苛,只有兩成人有幸拿到。他們也住不起房子,日本很少廉租房,無屋者不露宿街頭,只有當“網咖難民”。
今年3月,日本失業率4.8%,增加速度創1967年以來新高。
失業者可以向厚生勞動省求助,但通常不獲回音。日本從1960 和70年代成為工業大國,就以沒有貧民的中產階級社會自視,一般人賤視貧民,認為貧窮全因懶惰,政府的同情更少。看出問題者,至多承認那是“差距”。
根據經濟合作開發組織 (OECD)最新的這方面資料,日本在2005年的貧窮率就以14.9%在OECD三十國里排第二 (第一是美國,17.1%)。但一直到金融危機,日本人才漸漸不將貧窮美言為“差距”,而正視貧窮就是貧窮,承認貧窮不盡出於懶惰,而有其制度、結構成因。
貧窮不單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日本有些律師、工會和街友在2007年成立“反貧窮網”,今年1月,五百多名失業在東京日比穀公園紮營,和厚生勞動省打對台,數千志工前往協助,促成政府為貧民搭建臨時棲身之所,總算有個微末的開始。接下來,就看政府是否回心轉意並提出配套政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ocid=100967060
------------------------------------------------------------------------
我覺得日本最大問題是紅色字的部分,這樣會做成惡性循環,工作亳無保障,一旦失業就淪為街友,街友人數越多遲早會變"丐幫"
還好我們政府還挺得住,不然老百姓打工都是派遣工如何能養家?
ps:早前有某電台的名嘴在節目中吹噓日據時代日本人統治多好,如果現在還是日本的殖民地,我們大家都可能變成街友,還有機會在此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