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澤木興道禪師說:
宗教理念的最高極至是天地同根、萬物一體。
一切無非自己的返照,所以一舉一動都要考慮別人。
佛道一定包含著社會觀念,佛法與世間事,相諧相契,此即真俗二諦之真義。何況迷惑的眾生是佛法的顧客,彼此間有微妙的互動,所以說佛心中有眾生,眾生心中有佛。
如何報答社會?譬如使用一件物,同時考慮後來者的方便。
有心就會抱怨,無心就如木石無悲心——有心無心皆非,難以取舍——所以藥山說,思量個不思量底,包容了有心無心,此即非思量。
非思量是無私心的卜度計量。
空劫以前物無其名,故無法明確指出。
真正的佛,無法替祂量身。
佛的形相沒有一定,所以無法描繪。
聽到阿彌陀佛,眾生都以為有一叫做阿彌陀佛的動物,錯了,阿彌陀佛是無量壽無量光——即無限之意。
何謂佛教?正法眼藏現成公案說『學道就是學自己』,大日經說『如實知自己』——所以遍訪諸叢林的修行者,非為此不可。往往一不小心就忘了初衷,像幽靈似地到處徬徨,不知為了什麼而虛度一生。
為了證實自性無所得,穿破草鞋向外馳求——其實修行不外乎要回光返照裡面的自己。安樂法門不是世俗的安樂,捨棄世間的安樂纔是真正的大安樂。
佛法不在遠方,也不是誰的恩賜,是要你時時照顧腳下,徹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