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硬碟機標示容量比實際格式化後容量少這問題很久遠了,打從硬碟還是以"MB"計算
容量單位時就有了,原因就是我們算的1KB=1024byte、1MB=1024KB,可是廠商卻
是以1MB=1000KB來計算所造成的誤差。之後廠商也改善標籤說明會標上格式化後容量
來做說明....
我第一次碰到這問題是我幫人裝顆540MB的硬碟,對方認為我A了他幾MB...
還有一點要我要建議....打電玩的人如果以"08一次買超高檔撐X年才換"這種思維你會
哭死,因為當今IT產業產品壽命很短折價率超高,你今天買的鑽石可能過1個月就變成
狗屎,這樣你耗損的金錢就非常可觀了。應該以打帶跑的方式來玩,不一定得用非常
高階的組件,只要維持"系統的主流效能"即可,比方我花2.2萬組一台效能夠用的主機
,11個月後我升級顯示卡,15個月後我升級處理器這樣的方式來維持效能...比起一次
組最高級貨色的成本來說,你折舊掉的錢用來升級都夠了......
你一次買到爆的思維是上個世紀末486時代的想法........
我就知道老爺會跳出來"鎮壓"比規格的傢伙....
下次電腦沒超過新台幣10萬元的請不要拿出來比....
就格式化這點來說~~~~系統對格式化有分快速與標準兩種,標準格式化最慢
因為它還得確認磁區狀態所以很慢,尤其是你600多GB沒有分割使用。而快速
格式化則省略確認磁區狀態的步驟,適合"確認硬碟運作正常"的狀態使用,否則
你把需要確認的硬碟拿去快速格式化,硬碟有問題你都不會發現.....
第一次用的硬碟用標準格式化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