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3, 01:12 AM
|
#20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引用:
作者: 不知道
感謝NKNK老解惑,受益不少
上面這篇以後有機會再請教吧
不知是不是最近討論過火了點
我那位mm同事今天竟然試探我以後是不是會出家
所以最近要稍微約束一下了
< >
|
善意的微笑是應該的,
熱情的幫助是應該的,
無私的奉獻是應該的,
誠實的勞動是應該的,
正確的進取是應該的,
正當的追求是應該的
天地之間,人類是最具感性的動物,往往由於感性的活潑和衝動,而生起煩惱之心,發起執著之念,被困在牢不可破的自我意識之中,倍受迷惑卻沾沾自喜,而多數是沉淪於:財色名食睡的貪慾之中,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的八風之中。
人心嚮往快樂無憂,期盼日日是好日,然而現代人的煩惱卻與日俱增,壓力和焦慮不斷襲來。今天的社會已與古代社會有很大不同,然就人的心理、情緒而言,古今仍有許多相通之處:順境中免不了貪慾無厭,逆境中可能怨天尤人。
現代人一方面過度沉迷於科技發展的物質享受之中,另一方面卻陷落在精神的飢渴和失落之中。在文明躍升和教育發達的時代進步之中,人類竟暴露出嚴重的割裂、矛盾、彷徨和空虛的心態。人類創造了時尚和潮流,但時尚和潮流卻反過來拖累了人們,週而復始,欲罷不能,疲勞與失神成了人們普遍的症狀。不少人的內心深處充滿了焦慮不安,孤獨無依之感!
上述五欲八風,像一張嚴密的網,將現代人一個個被網在裡面。
於是各種神經症、強迫症乃至人格分裂、精神分裂的現象就加劇了,世人的焦慮、不安、苦悶和絕望如抑鬱的雲彩一樣壓在我們頭上。
早在西方文明發現催眠療法、精神分析療法等以前,我們的祖先就有了禪的智慧,知道以禪治心病,他們相繼在這片美好的天地裡逍遙安生,讓心靈獲得一個高遠、清靜、和諧、圓滿的美好境界。禪,早已在世界文化的長河之中,照耀著人類精神世界的千古長夜了。
禪,是一種思考,一種表現,是集合的智慧結晶。禪之所以要突破,便是為了明確生老病死不可避免的事實,以無畏之精神全身心去投入,去認識,去瞭解,去體驗,於其中發現秘密之所在,如何在有限的「生之旅」而不為五欲八風所迷惑,使自我意識轉變成由看破而放下,獲得一個圓滿的大自在!禪的思考是:逆境來時順境因,人情疏處道情親;夢中何必爭人我,放下身心見乾坤。
禪告訴我們,遭遇挫折或身處逆境時,該如何面對?在逆境中,在矛盾和挫折中,應該向內找原因。逆境雖然會帶來傷害,但是更能鍛煉人、磨煉人的意志。如果我們利用逆境進一步昇華自己的心靈,提高自己感悟世界的能力,那就把壞事變成了好事。不在名利場中爭奪不休,該放下時得放下,你就會發現你的心胸更開闊,眼神更明亮,得到的只會更多。
現代人自投羅網的原因之一,就是放不下的事物太多了。每個人的口袋裡都有一大串鑰匙,未必富有,鎖住了自己倒是真的。必須以布袋和尚放下包袱的精神毅然放下負擔,我們才能擁有真實的生命和自由自在的生活。當我們一旦打開慧眼以後,一切迷惘均被撕開,山河大地廓然一清。我們對於以往的愚疾、執著與荒唐,一定會啞然失笑。而又由於心靈的躍升和精神的解縛,生命會展現出新的境界。一切都有了改變,其中也包括價值標準在內的東西。有所放下,才能有新的承諾。
有人說禪來自佛教,佛教是消極遁世,實在是一種誤解和隔膜。禪並非是天上的雲彩,可望而不可及。禪與其說是宗教,不如說是脫胎於宗教的一種生活的智慧,一種獨特文化思維方式,一種拯救心靈的世界觀。
禪的目標就是覺悟,禪者的生活就是覺悟的生活。覺悟以後,使我們展現內心自我與實相世界的本來面目。悟字屬於心部,從吾,當自我與心合一,當心與存在合一,便是覺悟。禪之要人訴之直覺,是為了免於捕風捉影,愈求愈遠;要人當下承當,菩提不離煩惱,涅槃不離生死。禪要人不離現實,從生活當中悟道,然後在生活當中證道行道。正所謂,行住坐臥皆有禪意,清茶淡飯皆有禪味,生活就是禪,一切都是禪。
生命中的至高心境
面對生活節奏加快的現實,人們應具備良好的心境坦然面對,從而調整心態,恢復並保持精神健康。
(1)自燈明。禪者是清醒的「自燈明」者,對自己既要有足夠清醒堅定的認識,所謂「明心見性」就是這個意思。心情若不能自明自主,經常會受外界的影響。他人一句讚美,便洋洋自得;他人一句謗言,便怨恨嗔怒;自己的喜怒哀樂就為他人所左右,自我也就完全喪失了。我們要從這種受外界左右和干擾的黑暗中解放出來,只有點亮自己的心燈,正如宋代的茶陵郁禪師所言:「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奪。」
(2)施無畏。禪的「施無畏」是說施與一方、接受一方以及在雙方之間接受的事物,這三者若是在無我無心的境地中進行,方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好施樂道。
有這麼一個故事:
在暴風雨後的一個早晨,一個男人來到海邊散步。他看到沙灘的淺水窪裡,有成百上千條被海浪捲上岸來的小魚。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裡的水就會被沙粒吸乾,被太陽蒸乾,這些小魚都會幹死的。他忽然看見前面有一個小男孩,不停地撿起水窪裡的小魚,把它們扔回大海。
這個男人忍不住走過去說:「孩子,這水窪裡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為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進大海。「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因此,在「施無畏」的時候,一定要牢記:「這條小魚在乎……」
(3)待機性。心理治療對於患者也好,對於治療師也好,是一種人生旅途上的「伴侶」。在這種「走一程」的行雲流水的彷徨中,種種過去之事煙消雲散,新的韁土就在眼前。但這需要時間過程,要一步一步走出來,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長。
(4)含羞性。禪宗第五代祖師弘忍在演講禪學時說:「我等參禪二十年,今日才真正知道羞恥。」知恥含羞是一種醒悟,是一種省察,也是一種謙虛的心態。
(5)敬畏心。眾生一切平等,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皆有靈,敬畏生命,就是敬畏自然,也就是敬畏自己。不能像西方的一些心理治療師在潛意識中,對各自流派的技術和成果等,沾沾自喜地獨自陶醉,以為自己的精神思想已經駕馭了宇宙萬物的普遍真理,他們敬畏科學和精妙的理論技術,卻獨獨忘了敬畏生命,敬畏人性。
(6)平常心。「平常心」也就是凡心,一切「隨緣」,不自視高人一等、超凡入聖。平常心理論中是適性、隨緣,著眼現實,處處是道的觀念,它不僅具有豐富的哲理意義,還有隨時調諧精神狀態的功能。
禪是對真實的追求,它關注人的生命和心靈,世人灑脫、自信和開悟;在動與靜的瞬間品位出人生的三味。
|
__________________
百戰功成老太平
優柔誰肯苦爭衡
玉鞭金馬閒終日
明月清風富一生
|
|
送花文章: 14708,
收花文章: 3713 篇, 收花: 26120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