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1 |
註冊會員
|
![]() 今天的12點34分56秒,會成為12:34:56 07/08/09 (西元2009年),這樣子的組合一輩子再也難恭逢其盛喔!!!!
![]() ![]() ![]() |
![]() |
送花文章: 2176,
![]() |
有 25 位會員向 netboy 送花:
|
![]()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 |
#2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竟然注意到這個…給你拍拍手
![]() ![]() ![]() 農曆7/8再來一次吧 ![]() ![]() ![]() |
![]() |
送花文章: 131246,
![]() |
有 15 位會員向 qdenise 送花:
|
![]()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 |
#3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 |
![]() |
送花文章: 78006,
![]() |
有 16 位會員向 uplander 送花:
|
![]()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 |
#4 (permalink) |
註冊會員
![]() |
![]() 2009年7月8號
12點34分56秒.......正好是我要犯案的時間!! ![]() |
![]() |
送花文章: 3808,
![]() |
有 16 位會員向 money 送花:
|
![]()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 |
#7 (permalink) |
超級版主
![]() ![]() |
![]() 我居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 我不能恭逢盛時 ![]() |
__________________ ﹒☆°﹒☆.﹒☆°﹒☆.﹒☆° °﹒☆°.﹒‧°∴°﹒°.﹒‧°∴°.﹒‧°∴°﹒☆...... ☆ 許好願 做好事 轉好運 一個願無量善緣;菩提心永不褪變 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恩、知福、惜福 |
|
![]() |
送花文章: 19078,
![]() |
有 7 位會員向 atie 送花:
|
![]()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 |
#9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時間只是人類的虛妄概念
![]() ![]() ![]() 我只在這刻刻剎那生滅無常的當下無礙自在 ![]() ![]() ![]() 《物不遷論》僧肇 夫生死交謝,寒暑迭遷,有物流動,人之常情。余則謂之不然。 何者?《放光》云:「法無去來,無動轉者。」尋夫不動之作,豈釋動以求靜,必求靜於諸動。必求靜於諸動,故雖動而常靜。不釋動以求靜,故雖靜而不離動。然則動靜未始異,而惑者不同。緣使真言滯於競辯,宗途屈於好異。所以靜躁之極,未易言也。 何者?夫談真則逆俗,順俗則違真。違真,則迷信而莫返,逆俗,則言淡而無味。緣使中人,未分於存亡;下士,撫掌而弗顧。近而不可知者,其唯物性乎。然不能自已,聊復寄心於動靜之際,豈曰必然? 試論之曰:《道行》云:「諸法本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中觀》云:「觀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斯皆即動而求靜,以知物不遷,明矣。 夫人之所謂動者,以昔物不至今,故曰動而非靜;我之所謂靜者,亦以昔物不至今,故曰靜而非動。動而非靜,以其不來;靜而非動,以其不去。然則所造未嘗異,所見未嘗同。逆之所謂塞,順之所謂通。苟得其道,復何滯哉? 傷夫人情之惑久矣,目對真而莫覺!既知往物而不來,而謂今物而可往!往物既不來,今物何所往? 何則?求向物於向,於向未嘗無;責向物於今,於今未嘗有。於今未嘗有,以明物不來;於向未嘗無,故知物不去。復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謂昔物自在昔,不從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從昔以至今。故仲尼曰:「回也見新,交臂非故。」如此,則物不相往來,明矣。既無往返之微聯,有何物而可動乎?然則旋嵐偃岳而常靜, 江河競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曆天而不周。復何怪哉? 噫!聖人有言曰:「人命逝速,速於川流。」是以聲聞悟非常以成道;緣覺覺緣離以即真。苟萬動而非化,豈尋化以階道?復尋聖言,微隱難測。若動而靜,似去而留。可以神會,難以事求。是以言去不必去,閒人之常想;稱住不必住,釋人之所謂往耳。豈曰去而可遣,住而不可留邪? 故《成具》云:「菩薩處計常之中,而演非常之教。」《摩訶衍論》云:「諸法不動,無去來處。」斯皆導達群方,兩言一會,豈曰文殊而乖其致哉?是以言常而不住,稱去 而不遷。不遷,故雖往而常靜;不住,故雖靜而常往。雖靜而常往,故往而弗遷;雖往而常靜,故靜而弗留矣。然則莊生之所以藏山,仲尼之所以臨川,斯皆感往者之難留,豈曰排今而可往?是以觀聖人心者,不同人之所見得也。 何者?人則謂少壯同體,百齡一質,徒知年往,不覺形隨。是以梵志出家,白首而歸。鄰人見之曰:「昔人尚存乎?」梵志曰:「吾猶昔人,非昔人也。」鄰人皆愕然,非其言也。所謂有力者負之而趨,昧者不覺,其斯之謂歟? 是以如來因群情之所滯,則方言以辨惑,乘莫二之真心,吐不一之殊教,乖而不可異者,其唯聖言乎! 故談真有不遷之稱,導俗有流動之說。雖復千途異唱,會歸同致矣。而徵文者,聞不遷,則謂昔物不至今;聆流動者,而謂今物可至昔。既曰古今,而欲遷之者, 何也?是以言往不必往,古今常存,以其不動;稱去不必去,謂不從今至古,以其不來。不來,故不馳騁於古今,不動,故各性住於一世。然則群籍殊文,百家異說,苟得其會,豈殊文之能惑哉? 是以人之所謂住,我則言其去;人之所謂去,我則言其住。然則去住雖殊,其致一也。故經云:「正言似反 。」誰當信者?斯言有由矣。 何者?人則求古於今,謂其不住;吾則求今於古,知其不去。今若至古,古應有今;古若至今,今應有古。今而無古,以知不來;古而無今,以知不去。若古不至今,今亦不至古,事各性住於一世,有何物而可去來?然則四象風馳,璇璣電卷,得意毫微,雖速而不轉。是以如來,功流萬世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彌固。成山假就於始簣,修途托至於初步,果以功業不可朽故也。功業不可朽,故雖在昔而不化。不化故不遷。不遷故,則湛然明矣。故經云:「三災彌綸,而行業湛然。」信其言也。 何者?果不俱因,因因而果。因因而果,因不昔滅。果不俱因,因不來今。不滅不來,則不遷之致明矣。復何惑於去留,踟躕於動靜之間哉?然則乾坤倒覆,無謂不靜;洪流滔天,無謂其動。苟能契神於即物,斯不遠而可知矣。 |
__________________ 百戰功成老太平 優柔誰肯苦爭衡 玉鞭金馬閒終日 明月清風富一生 |
|
![]() |
送花文章: 147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