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夢想而偉大,但是我們卻沒有教孩子美夢要成真需要鍥而不捨的實踐力……
一個以合唱著名的山地國小要下山來台北表演,正好烏克蘭兒童合唱團在台北演出,這真是難得的好機會,我想請他們去看,因為能夠和外國的合唱團一起交流受益一定很多,觀摩不正是學習最好的方式嗎?
想不到跟校長談時,他很為難,他說家長和老師都要求上完課才下山,家長怕擔誤功課,老師怕趕不上進度,所以他們到台北時只趕得上自己團隊的表演,其餘的參觀和交流都不行了。我聽了很感慨,學習不一定要在教室中發生。人生無處不可學習,不是只有坐在教室中,正襟危坐,手放在背後,兩眼直視的聽講才是學習。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不管這三個人是什麼人,他一定有我所不知的東西,只要「不恥下問」,縱使沒有進過學校也可以成大器,更何況在生活中學到的知識比課本中的更有用,課本的知識必須先經過內在認知的轉換才能變成生活中的知識,如果轉換不成功,這個知識就是死的知識,除了考試,沒有任何用途。
這是為什麼先進國家的教育都極力生活化,因為只有生活化的知識才可實際應用,才能舉一反三達到創造發明的功效。過去我們一直偏重教室中學習的結果造就出很多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不知民間疾苦的高材生,在學士滿街跑的台灣,去年SARS來時竟然會舉國瘋狂相信偏方,不但相信綠豆湯、鳳梨可以抗煞,更相信午夜子時熬的綠豆湯才有效。
台灣充斥著騙錢騙身的神棍,而受害者不一定是沒有念過書的文盲,大學生被騙的比比皆是,難道我們現在的二腳書櫃還不夠多嗎?
學習應該講究情緒和動機,教學要因地制宜,為課程定下的進度表固然重要,但是一味遵行進度表只會綁死了老師的創意和學生的興趣。學生有心要學時,可以學得很快,只要在學期末結束時有達到指標上的能力,不應該去管他是什麼時候學的(也就是說,不必每個月段考)。
我們不妨給老師一些自由度去因時、因地的調配他上課的內容,如果今天發生地震,老師就應該有這個權力將後面的地震單元調到前面來上,因為打鐵趁熱,在學生最想知道的時候趕快把握機會教。老師需有足夠的能力去判斷他班級的孩子所最缺乏的是什麼,先行打造必需的基礎,像《優秀是教出來》的那本書中,那位老師覺得生活沒有紀律,學習不可能有效,所以他先花很多時間訓練學生的生活禮儀和紀律,果然學生在學會了自重、自愛後,對家課的態度就改變了,他在學期初時,並沒有依進度表上課,但是學期末考試時,他的學生該知道的都知道了,教育鬆綁的真諦應該在這裡酖酖給老師彈性和空間去因材施教。
要落實學習一定要先建立紀律,學校教育很大一部分應該在教紀律、道德和情操。有紀律的學生出社會才會是好公民,如今只偏重知識,而且是枝微末節的死知識,使得學校訓練出來的學生不但不能用,連做個好國民都談不上。
我們一直說有夢最美,人因夢想而偉大,但是我們卻沒有教孩子美夢要成真需要鍥而不捨的實踐力。國家領導人在選舉時都會說教育是國家的根本,但是他們顯然不知道以目前方式再放任下去,台灣會失去最後一點的競爭力。
【2004-12-20/聯合報/E7版/聯合副刊】
尸位素餐? 洪教授未見全貌
【
聯合報╱鄭喬峯/台大醫學系系學會會長(台北市)】
日前,洪蘭教授到本系進行教育評鑑時,對同學與醫師的上課與開會態度做出了批評,並以此質疑敬業和國際競爭力。洪教授的文章在同學之間引起了廣大的回響,並促使我們檢討與反思。我們願意虛心接受洪教授的批評,但是,我們必須要說,洪教授,您看到的不是事實的全貌。
醫學院課程十分忙碌充實,學生也非常認真。由於課程的內容太多,老師上課超時相當常見。有時上到太晚,課後若又詢問老師問題,等到有空吃飯時,往往已經接近接下來的上課時間。為了不蹺課、為了跟上學習進度,很多同學只能在老師的同意之下,拿著便當在教室的最後兩排座位上,一邊聽課、一邊吃飯。有時熬夜唸書,即使體力不支,也是勉強打起精神,希望能多少聽點東西,以免落後了飛快的課程進度。
象徵醫師專業的白袍,在每天的晨會並不被要求穿著,因為這裡是同儕互相學習,以讓病人得到更好照顧的場合。但有時病人需要緊急處置;有時需要較長的時間和病人討論病情,因而耽誤了時間。即便如此,多數醫師,仍在全心照顧每一位病人之餘,盡量參與每一次的晨會,期盼藉此讓自己精進、讓病人得到更好的照顧。 「病人的健康,為我的首要顧念」這是當我們披上白袍時,共同舉手宣誓的醫師誓詞,也是當我們從進入學校開始,師長諄諄告誡我們的一句話。對我們而言,「敬業」並非在意枝微末節,而是一種態度。「敬業」是尊重自己的專業,也尊重他人的專業。一個醫師敬業與否,端視其對病人是否認真負責、是否具備足夠學識。絕非片面論其開會遲到,而忽略其在病人身上花費多少時間。更重要的是,不逾越自己的專業領域,不用自己的傲慢和偏見,來踐踏別人的專業。
【2009/11/10 聯合報】
@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