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正位凝命」:馮學成
一、每人都有「三條命」
每個人都非常關心自己的命運,自己的命運是什麼呢?「正位凝命」這四個字,一個是正,一個是位,一個是凝,一個是命,每個字都蘊含著豐厚的意境。首先,我們就來說說命,一個人有「三條命」,第一是自然生命,自然生命的特點就是生老病死,無論是你是億萬富公也好,你是平民百姓也好,都免不了生老病死;第二個命就是社會生命,你在社會上的地位、你的富貴窮達、你的是是非非、你的順順逆逆,這一系列就形成了社會生命。
每一個人都願意趨吉避凶,自然生命實際上感覺很簡單,只要自己年輕、身體健康、對自然生命沒有什麼感覺,除了到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才會有自然生命的危機,平時我們是沒有什麼感覺的。對於社會生命大家感覺就很敏感,作為科員總是想當科長,當了科長就想當處長;如果一個月的工資一千塊,就想為什麼不能拿五千塊,拿了五千塊為什麼拿不了一萬塊……這就是社會生命的感覺,大家都想躋身上游,不願意處下游,都願意呼風喚雨,這是社會生命給我們帶來的種種感受,而這種感受肯定會轉化為我們精神的感受。
第三個生命就是精神生命,它貫穿我們一生的就是喜怒哀樂這四個字,但是人在社會裡面有了文化的修為以後,我們的精神生命就要加以昇華。為什麼叫凝命?無論是對自然生命也好,對社會生命也好,對精神生命也好,我們要加以凝練、凝聚、凝定,把它提升起來。
命是什麼?命實際上就是我們人生在社會關係之中運行的軌跡,運行的軌跡是根據自己的取捨而來的,今天有取捨,明天有取捨,這100年的取捨連成一條線就是自己的命。但是憑什麼取,憑什麼捨呢?這是根據一個人的價值觀念,人生觀,性情結構來取捨的,所以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高明的人,取就取得高,捨也捨得高,表現出一種高明,表現出一種人格的魅力。
二、心性修養要「清心寡慾」
「位」實際上是命運軌跡中不同時間段所處的坐標,這個位是不固定的,我們的人生有多少的變化?自己換了多少個位置?「命」就是「位」的集聚,我們怎麼把人生幾十年時空中表現出來的種種內容凝練下來,變成可認識,可把控的東西,這就需要功夫,一個是正,一個是凝。
現在為什麼會有很多人得抑鬱症?這和心性沒有開朗,沒有得到修煉分不開,我們都願意和心情開朗的人打交道,誰也不願意和陰沉沉,不仁不義的人打交道,這就表現出一個人的心性對自己命運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核心是心性的修養,就是要把心性裡面不潔,不淨的東西變成聖人的心懷,使我們的道德得到美化,使我們的智慧得以優化,使我們的能力得以強化,這其實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需要勤加把控的東西。
孔子在《論語》最後一章說過一句很重要的話,「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一個人是要知命的,但是何以知命?在《論語》裡面沒有更多的答案,但是《莊子》達生裡面說得就比較清楚,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通達人生。在達生開章的兩句話:「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就是一個知道生命實質的人,就會排除影響妨礙我們生命的種種因素,這是養生的基本功。平時深圳的生活節奏快,很多人經常都是工作到深夜,幾千年形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命結構,被現代社會打亂了。所以「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如果我們愛惜自己的生命,就別去做妨礙我們生命、威脅我們生命的種種事,說簡單一點,酒色財氣遠一點,少一點。
「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這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的命運往往是偶然性起作用。我們人永遠處在一個十字路口上,前面的是未知,後面的是已知,當然已知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會變成未知。已知的半徑越大,所接觸的未知空間也越大,已知的半徑空間越小,所接觸的未知空間也越小。但無論你學的知識有多豐富,即使你把世界的資料庫都輸入大腦,你面臨的仍然是無窮大的未知空間。
我問你,一分鐘後你想什麼事,一分鐘後你會說什麼話,你知道嗎?既然你心裡面所思,口裡面所說,一分鐘以後,一年以後你都不可控,我們的命運還可控嗎?當然就沒法控制它了。我們永遠面臨著已知,面臨著未知,面臨著擁有,面臨著未擁有,永遠是處在十字路口上。所以我經常告誡朋友,你要做事,一定不要超出你的能力半徑,超出你的能力半徑就是偶然性起作用,你就身不由己了。
所以我強調心性的修煉,心性的修煉達到一定程度後,那些飄忽不定,不可捉摸的東西就清晰明確了,就有穩定性和持久性了,既然我們的心性達到了一種穩定,那麼我們的命運也就可以達到一種穩定,保持它的常態。所以說心性的修養,用古代的話來說就叫「清心寡慾」,這不是苦行僧類的清心寡慾,清心是智慧的修養,寡慾是道德的修養,我們提高了智慧的修養,提高了道德的修養以後,我們的命運就會清晰,就不會受那麼多偶然性的改動了。
三、讓心靈歸為安寧
凝,既然有凝聚,也有凝煉。所以,我們的思維也應該升級,提升我們的凝氣,提升我們凝動的力量,優化我們的智慧,把紛亂的東西排除了,讓我們的心靈歸為安寧。
另外我們的命運同樣是這樣的,命運是散佈在人生的得失、榮辱、是非之中,怎麼樣把這些東西收縮,收到這麼一個點上,就像杜甫的詩寫的一樣,「會當凝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樣凝才有全局的感覺,這樣你會坦然面對。
怎麼去「正位」,就是要用「仁信忠恕,禮義廉恥」來正,怎麼把握自己的命運?怎麼對自己的命運當家作主?那麼就需要對位要「正」,對位要「凝」。「正」既是道德的內蘊,我們需要一個正派的人,端正的人,因為正是對偏而言,正是對邪而言,如果你的人品走偏了,那麼你的位置坐得穩嗎?所以我們一定要正位。但是正的標準是什麼呢?實際上在中國社會這麼幾千年來,已經凝聚成一個普遍的標準——就是仁義禮智信。而信非常的重要,因為人都生活在社會關係的網絡當中,離開了信字,整個社會就妖魔化了。
現在我們都在提倡誠信,很多朋友在聊天的時候,對誠信的缺失感到痛心疾首,誠信喪失的背景是什麼呢?背景就是失去了一個知恥的心,變得無恥。《通書幸第八》寫道,「人之生,不幸不聞過,大不幸無恥。必有恥則可教,聞過則可賢。」人連自己做了錯事都不知道,這是很不幸的,而最大的不幸則是對自己的錯誤不以為恥,這是很可怕的。
知道自己的過錯,才能改正自己的過錯,你才能對國家負責。所以周敦頤說:有恥則可教,聞過則可賢,所以「仁信忠恕,禮義廉恥」,不要小看這八個字,對我們的命運非常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