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之風勁吹校園
那天,復旦大學"素食文化協會"成立之時,在學校乃至社會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一時間應者雲集,一個中午就有一百多人爭相報名,不僅有本科生,還有不少研究生、博士生來加盟,場面就像商場大甩賣,十分火爆。當地數家報紙也紛紛以《為環保不吃肉,大學出現"素食協會"》、《"素食風"勁吹大學校園》為題,對此事作了詳細的新聞報道。
新聞學院二年級學生方樂鶯是素食協會的主創人員之一,本來很愛吃肉的她現在也基本告別了肉食。她告訴前來採訪的記者說:"我們講的素食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吃齋',而是要傳播一種理念,就是要環保,要愛護動物。"與她同班的李藝也是為了環保而加入素食協會的。她說:"國外有資料說,為了生產一種牛排,就要對棲息著幾百種生物的草地造成永久性破壞,所以我基本上不再吃肉了。"
黃陽興最後說:"素食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及中國台灣已成時尚,美國素食者達2000萬人,台灣也有數百萬素食者。從營養學的角度看,減少肉食是一種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吃的肉是太多,而不是太少,許多現代病都是因此而起。"他的下一步打算就是動員學校食堂設"綠色窗口",專賣素食。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復旦的素食協會似乎更受女生們的青睞,會員中70%以上是女孩子。當然,這其中不盡都是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環保倡導者,也有不少是為了保持魔鬼身材,或者減少脂肪才選擇吃素的美少女一族。
我在高檔素餐館等你
北京:荷塘風暖月正明
"荷塘月色"位於北京朝陽區柳芳南裡。正如它清幽淡雅的名字一樣,這座別具韻致的素餐廳坐落在一個僻靜的居民小區深處,四周芳草萋萋,佳木蔥蘢。如果你是在金烏西墜、廉月初上的時辰與密友相約品菜,一起沿著小巷往裡走,那種曲徑通幽的感覺直會撩得你素心大動、素胃大開。據說"荷塘月色"的老闆是位女士,信佛,難怪慧眼獨具,選中了這麼一個好地方。
美食與美景相映,最是令人賞心悅目。到了目的地,你可以選擇坐在玻璃長廊下靠窗的位置,一邊與友人賞玩新月,一邊按菜譜點這裡的特色名菜,如"荷塘伴月"、"枯木逢春"、"荷塘妙蓮"、"結緣長生果"等,漂亮的服務員會給你沏好香茶,可能是"五台金蓮",也可能是"普陀鐵觀音"或"雪域梅花茶"。然後,你可以與密友聽著幽幽的佛教音樂,細品清香爽口的素雅名菜,恍惚間,真有脫離凡塵俗世的感覺。在餐廳的旁邊,還專門設有一間風致典雅的書屋,名字也好聽,叫"光明海書坊",飯前飯後你都可以到書屋去看一看。本人歷來將讀一段清純的文字和品一道素淨的名菜,視為人生的兩大樂事,沒想到在這"荷塘月色"裡,粉面素心的老闆娘居然讓我這兩大樂事同時得到了滿足,品茗讀書,真是不亦樂乎!
因為得到雙份的快樂,所以不妨為她打個免費廣告:本店秉持"回歸自然,尊重生命,關懷健康,崇尚環保"的經營理念,以寺院素菜為基礎,結合民間素食、宮廷素食和歐美素食,並以優惠的價格推出多種"經典套餐",薈萃廣受素心人喜愛的菜品,無論您邀約三、五密友暢談,亦或閤家團聚歡慶,"荷塘月色"都將是您的高貴清雅之選。
中國人歷來就把"吃"當作"享受"的一項重要內容。既然是享受,則必定有高下之差、雅俗之別。如果美味的食物僅僅引起的是感官的刺激,那當然就俗了;如果它既能滿足口舌對美味的需要,同時又讓精神獲得超越於感官上的愉悅,這菜品可就高了。東方審美中素來以"禪意"為最高旨趣,禪意之於美食,自然只能從像"荷塘月色"這樣的高檔素餐廳中品出來。坐在這裡,諒你不可能想像得出,這世界居然還有另一群腦滿腸肥、肉慾充斥的傢伙,圍著桌子"活吃猴腦"、"生摳鵝腸"。從這些惡毒的吃法中,怎麼可能讓人享受生活的美好、精神的愉悅呢!
北京素食地圖:
荷塘月色:北京朝陽區柳芳南裡12號樓
功德林:北京前門南大街158號
綠色天食:北京燈市東口57號
靈芝素食餐廳:北京西城區德外裕民路2號圓山大酒店二層
咖喱姐姐素食屋:北京國貿商城地下2層NB206
另有新開張無數待補。
上海:棗樹思鄉入夢來
這裡是快樂地享用素食的天堂。手工水餃是用淡綠碎花的盤子盛著,小巧玲瓏,如羊脂玉一般輕簿鮮嫩,咬開一口,清香撲鼻,全是嫩綠的芹菜、粉紅的素火腿、純白的豆乾做成的素餡兒。煎餃則外焦裡嫩,並不油膩,一隻隻胖乎乎的,蘸著醋或辣椒醬入口,味道極好,口感更勝於它的味道。糯米糕和蘿蔔絲餅也是很好吃的點心,前者是製成菱形雪花白的米糕,香甜中帶有燒麥的味道,後者是一種香酥餅,蘿蔔絲的餡,又好看又好吃又有營養。另外還有一道特色點心:思鄉棗泥酥。這原本就是他們的推廣食品,又暗和了棗子樹的店名,清酥酥的甜,濃釅釅的香,與品名相配,真的會讓異鄉人生出悠悠思歸的鄉情來。
生菜紫卷是體現真正的素食精神的菜,盛在盤裡如橙紫白綠的花蕊,入口爽、脆、嫩、鮮,原原本本把自然的滋味放進人口裡。生菜色拉和日式海草也是取道自然,風味極佳,尤其是日式海草,微酸、入口嫩爽,比海帶要脆,是一種富含碘的淺海植物。日式炸時蔬用的是我們日常的材料,如黃瓜茄子等蔬菜,但配套的調料,卻極其講究,一般的吃客很難搞清其中的成份,讓人感到似曾相識,卻又如此與眾不同。鮮筍炒猴頭菌,品的就是山珍,所以比一般的菜品略貴,一般的猴頭菌不易炒得嫩滑,這裡卻炒的火候正好。時蔬雙丸湯看似清淡普通,實則有許多講究。素魚丸與蓮藕丸同燒,還要把握菠菜的程度,湯既不能清得像白水,又不能濁了,端上來時清新悅目,鮮香自然,讓人想起一句古話來:"吃飯不如吃菜,吃菜不如喝湯"。
特色米飯是台灣風味的,用竹筒裝著,加入豌豆、素火腿、植物油和調味料,上籠蒸出,配上一碟小菜,一碗清湯,小菜是碎缸豆的,酸酸脆脆,清湯是白菜豆腐,清清白白,真乃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也。
這裡還有一系列的"葷菜",與我們在其他高檔餐館裡吃的正宗葷菜幾能以假亂真,僅舉素羊肉煲一例,其仿真功力,堪稱出神入化。羊肉是素食中最難模仿的,不僅難在紋理和口感,最難是羊肉特有的味道,但這道素羊肉煲如果事先不知道,絕對吃不出這是"全素的羊"來,其味道絲絲入扣,回味悠長,但絕不會把你吃出一身的膻味。有人說既如此費神做出這"肉味"的素菜,何不直接用肉的得了,然而素食者自有自己的道理,既然素菜也能做出同樣的美味,何必還要為這張嘴去傷生害命呢!
"生長在大陸北方的棗子樹,最早只出現在我兒時的夢中。"這是"棗子樹"素餐館老闆、出生在台灣高雄的宋淵博先生的感歎。"棗子樹"位於上海嵩山路77號,門前8棵棗樹分列兩旁,格外惹人注目。餐廳沿街是敞亮的大玻璃窗,透過玻璃,可以看見店內別緻小木桌和傳統工藝的籐椅,其東方色彩和情調,均與上海傳統的素食館迥異。隨便找一個位子坐下,立刻會有一位身著綠色裙裝的溫婉女孩過來服務,她的裙子上繡著一粒粒深紅的棗子,恬然的笑容和輕聲的問候使人感覺如春風拂過。
老闆宋先生在台南成功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從事房地產生意近10年。1993年,他隨信義房地產公司到了上海。在這期間,他的母親得了肺癌。宋淵博夫婦倆為此到廟裡拜佛燒香,許諾吃素以祈求保佑母親康復。雖然母親的病最終沒有治好,但他們夫婦卻從吃素中嘗到了甜頭。激烈的商戰常使宋淵博感到疲乏勞累,吃素念佛以後,感覺精神卻比以前好了,體質也有了增強。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吃素的好處,宋淵博夫婦於是開了這間如今已聞名全上海的素餐館。
宋先生介紹說:"在台灣,素食館很普及,顧客群各種年齡段都有,素食者大約占總人口的10%,素食的好處太多了,我開′棗子樹′就是想讓更多的人′早吃素′。"宋先生開這個素餐館,主要是為了傳播素食的理念。"中國歷史上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很深,民間有吃素的傳統。即使從西方的價值觀來說,素食除健康的原因之外,還有保護動物的重要意義。"讓宋先生感到遺憾的是,上海太缺少高級的素食廚師,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多培養一些人才。
宋太太曾芳萱女士擁有MBA學位,現在負責餐館日常的管理。她用自己的管理智慧把夫婦兩個共同的素食觀,落實到"棗子樹"的經營上。他們每月一次,要免費擺上10桌素食,招待一些社會特殊群體。他們先後接待過消防隊員、聾啞人、工讀學校的老師以及盧灣區的孤兒。每位在棗子樹就餐的客人都可以得到一份精美的健康護照,每次就餐都可以蓋上有兩個小紅棗印戳,很可愛。在棗子樹專門開的小商品部,你還可以買到一些素食、素鞋、素包,以及有關書籍和日常用品,通常的鞋和包都是用動物皮做的,但這裡的鞋、包決不用動物皮,而是用布料或竹子做的。對真正的素食者而言,吃素並不是目的,只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不傷害其他生命,自己又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曾女士說:"無煙、無酒、無蛋、無肉;有情、有義、有滋、有味,這十六個字是我們的棗子樹的宗旨。"
"棗子樹"開張不到1年,營運就已經獲利。不僅掀起上海白領階層的吃素風潮,也讓最初對他們開素餐館不看好的人們跌破了眼鏡。緊緊跟著,他們又在上海開了分店--"古北店棗子樹"。目前"棗子樹"已擁有大批常客,淮海總店每日人滿為患,而且青一色是上海白領階層,尤其是那些為了美可以奮不顧身的窈窕淑女,在這裡,她們既品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又不用擔心肥了自己的身材,真是兩全其美。
曾女士說,在棗子樹的規劃中,獲利經費的40%將用於成立發展基金會、15%用於帶員工到全國各地名山古剎參訪高僧大德的費用、10%為員工獎金、10%用於興建念佛堂,另外的10%則用於供養夫婦二人皈依的出家師父。
強調開店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宋淵博夫婦,希望自己的"棗子樹"能成為大陸推行素食文化的發源地。他們表示,目前"棗子樹"除規劃未來成立素食餐飲店的聯盟體系外,還準備免費提供有興趣開素食餐館的民眾到棗子樹學習烹調,以此加快推廣中國大陸的素食風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