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a471
真是文由心生....他們是綠媒,所以解讀出來就是綠媒期望的答案與立場,
這種也能稱媒體?......還把責任推給"協助翻譯的教授",報社連位英文好的
都沒有就別引用外電、報導國際新聞了啦....
先出錢招募些英文好的記者吧..
|
今天里昂報告的發展出現一個"奇特"現象,自由請出哪位最早背書的教援再次解讀,一天前曾肯定語氣背書"會輸",今天變成"應該要贏,但可能會輸"
哪豈不證明是教援背錯書?或是教援只是代扛責任?
注意~~~同一人的解讀在兩種不同顏色的媒體...哪位教授在聯合報也有發表,大家不妨比對一下
------------------------------------------------------------
自由時報今天的反駁或是更正,若不是里昂出來表達"原作者的意"是自由翻錯,自由是不會也不願用避重就輕方法更改
英文教授審閱里昂證券報告/2012馬應該要贏 但可能會輸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外資券商里昂證券發表「The KMT as its own worst enemy」(國民黨最可怕的敵人是自己)的英文報告,
政大英語系教授陳超明認為,這篇文章內文指出的是總統馬英九在二○一二年應該要贏,但可能會輸。他並強調,第一段的最後一個字使用現在式的「happen」,意指可能性高達七、八成。
現在式的「happen」
可能性高達七、八成
對於以「里昂證券:馬二○一二會敗選」做為標題,陳超明則認為,里昂內文並沒有提到馬英九在二○一二年「一定」會輸,而是提出可能性,因此在語氣上太重了一點。
內政問題處理不佳
常給人感覺遲鈍印象
陳超明昨晚審閱里昂報告原文及本報譯文後,提出他的分析指出,根據里昂報告的評估,馬政府的中國政策獲得廣泛的民眾支持,在此情況下,馬英九應該在二○一二年要贏。然而,由於內政問題的處理不佳、國民黨立委的短線操作,因而有可能會輸。
他說,至於第二段的內容,里昂報告認為,國民黨的根本問題在於,無法有效平衡地方和中央施政優先順序,儘管馬政府的中國政策獲得廣泛支持,處理內政問題的紀錄不佳,常常給人冷漠且感覺遲鈍的印象,這個問題在莫拉克颱風來襲時,馬政府的無能反應,更是一覽無遺,而且持續留在民眾心中。
莫拉克颱風來襲時
無能反應一覽無遺
陳超明表示,里昂報告的第三段指出,國民黨立委似乎沒有體認到二○○八年一月立委選舉國民黨獲得壓倒性勝利,主要是因為馬英九的總統競選活動和中國政策的衣尾效應,以及對民進黨某種程度的不滿,當我們看到去年第四季有關美國牛肉進口的爭議時,國民黨立委意識到短期政治利益的機會,很快就對馬政府倒戈相向。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today-fo5.htm
下面是聯合報
英文教授:里昂報告被斷章取義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2010.03.26 04:23 am
政大英文系教授陳超明昨天指出,里昂證券發布的報告被斷章取義,原文其實未明指馬英九一定會輸掉二○一二年總統大選,反而很肯定馬政府的中國政策,應贏得選舉,除非近幾個月內政不佳、立委扯後腿的情況沒改善,才可能敗選。
他解釋,這份報告延續里昂去年六月研究報告「KMT in the driver's seat」(國民黨握有主控權)提出的觀念,認為二○一二總統大選的輸贏,其實掌握在國民黨手裡;文中提到國民黨有可能敗選,是有條件、假設性的語氣;是指除非國民黨無法解決內政、立委的問題,才會敗選,媒體前天的頭版標題說馬英九會敗選,斷章取義,太過篤定。
陳超明認為,外商往往每半年就針對客戶發表粗淺的評估報告,充其量只是內部參考文件,且可能半年後就改變觀點,「沒那麼嚴重,根本不用當真」,台灣的媒體過於誇大,拿來大肆炒作,只會讓國際看笑話。
他說,里昂兩次研究報告,都肯定馬政府的中國政策「獲得廣泛的民眾支持,應該能利用此一利基,打贏二○一二年的總統大選。」
但里昂報告也認為,國民黨可能由於一些「自行造成的傷害」(self-inflicted wound)而敗選,最近幾個月的事件,更凸顯這種可能性。這些事件分兩類,一是處理風災無能、冷漠、遲頓等施政問題;二是立委短線操作、扯後腿的種種行為。
陳超明強調,英文商業報告不喜歡使用假設語氣,里昂的報告中才會提到二○一二年總統大選「is the KMT's to lose」,正確的意思應該是說二○
一二年總統大選由國民黨掌控勝負,由於兩岸政策廣受支持,理應選勝,但若一直無法解決內政、立委的問題,就可能會輸。
他指出,Something is someone's to lose是英文常用語,很不好翻譯,隱含某事由某人掌控,除非某種情況才會輸,里昂報告使用這個詞,意指大選理應由國民黨掌控,出現問題才會輸。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54987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