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作者:温乃麟
到乳源支教,通過中央電視台拍攝的《走進韶關》知道了林月開和林月開的事跡,對林月開本人我是頗為敬重。我不敢相信在我的身邊就有如此偉大的人這個事實。我不能放棄和他交流的機會,為此我五訪林月開。我要將真實的他介紹給大家。
乳源出了個林月開,豐功偉績照瑤山
林月開是粵北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侯風渡鎮芬頭村人(後改為龍頭新村),1973年當上了芬頭村的生產隊長(即現在的村長),看見村裡有許多人住在茅草屋裡,便帶領村民進山背木頭,用泥打土胚為全村建造了一排排泥磚瓦房,80年代初,他走出了山村,瞭解了外面精彩的世界,用了10年的時間不僅更新了觀念,還積累了原始資金。1997年回芬頭村創建了乳源縣第一間股份制企業---韶源水泥廠,將村民安置在廠裡當工人,從此讓村民有了固定收入,讓村集體有了租金收入,2003年6月15日個人出資開工興建乳源第一個現代化的新農村,讓全村52戶村民都每戶都住進有403平方米的三層半的連排別墅裡,還準備再用十年的時間建立蓮花塘旅遊開發區,開發本村及周邊的生態旅遊,村前建1萬平方米的大廣場,河流繞村,開辦老年公寓,為孩子建國學館,吸引外來人口來參觀遊覽,造福子孫後代。而所有的一切建設不需要政府出一分錢。
林月開只在小學讀了三年的書,是什麼讓這個識字不多的人有如此博大的胸襟呢?我為此打破沙鍋問到底。為此還引起了周圍人大笑。我都不在乎的,就怕丟掉了什麼。
林月開為人善良、厚道,心中充滿了對家鄉人的愛。
乳源瑤族自治縣自古民風極其純樸,待人厚道。在這個氛圍中他也耳濡目染,加之自幼喪父,村人生活貧苦,令他心中充滿了對他人的憐惜和愛意。
他善結佛緣,與雲門寺的和尚佛源、明向、明貴等有著深厚的友誼,互相幫助,捐建雲門寺,一心向善,將佛家的愛以及關心別人發揮到了及至。
林月開說:「別人的苦就是我的苦,我天天奉獻也是24小時過,別人一毛不拔也是這麼過」,他還說「年輕時看到村裡人受苦,沒書讀沒錢花,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要讓他們公平,過的和城裡人一樣的好,我並不想出名,只是想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
從芬頭村到雲門寺省道,是人們上街進山交公糧的交通要道,在途中有一條橫貫公路的水渠,填掉影響灌溉,不填車輛過不去,林月開看不得運公糧時村民們將車上的糧食一包包的卸下來,然後將車推過去,再一包包裝上車,見不得別人受苦,將自己家裡的一頭豬賣掉,換了96元,拿出60元買了十幾包水泥用毛竹片做鋼筋建了橋,時至今日,汽車都可以過,心中無愛的人不會這樣做,只所以這樣做是心中充滿了愛,林月開說:「今天拿出60萬容易,那時拿出60元來艱難」。那一年,除了花近30員買了一個豬崽,只有全家只有6元錢過年了。
看見朋友的孩子無錢讀書,他拿出5000元,到瑤區看見有人貧困拿出2000元……接濟別人這是常有的事,在他的生命中可以說是家常便飯,不計其數。他說:「看見別人吃苦就好像我在吃苦,看見自己吃肉,村人沒有的吃,吃不下去」,心地善良心中有大愛的人。
林月開從實踐中總結出來:要做造福一方的人。
林月開說:「我沒有什麼文化,但我的做法是從社會實踐中走出學出的,我國人口多,人口素質不同,有素質的人要帶動和改變其他人,不能只看住自己的荷包,要造福自己的後代子孫,你看山東有個孔子養活著曲阜的後代,大寨有個陳永貴養活著大寨人,鄧小平養活著廣安市,毛澤東養活著韶山人,我一個林月開就是要用精神財富養活著龍頭村人和乳源的後代子孫,精神財富是吃不完用不盡的。」這種思想境界是超凡脫俗的具有領袖風範的。他是為人民謀幸福的人。
有正確的金錢觀
林月開說:「錢這個東西是拿來用的」,「如果子孫沒本事,金山堆在那裡也會照樣平了,人家把錢都留起來,人家那樣想我不能那樣想,不然我就成了哪個人,我自己的兒子我都不叫他們留在身邊,叫他們自己去奮鬥。」
他可以說是一個有錢人,但他的房子和村人的沒有兩樣,全村的房子分配時是通過抓鬮的古老方式分配的,他也是,家裡的擺設和村民一樣。他把錢都投在了為全村人民謀福利上了,而不是為自己的小家的建設上。為了幫助村民建房,他將自己的家產都變賣了。
對待「得與失」的哲理,他理解的最透徹,把握的最好
林月開說:「我是世界上最苦的人,也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是世界上最窮的人,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的確非常經典。他雖然將自己的錢全數貢獻給了集體和百姓,但誰說他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呢?他擁有整個世界 ;他為人民辛苦受累,經常為自己賺的錢不夠多,不夠盡快完成改變家鄉面貌的宏偉藍圖苦惱,但誰又能說他不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呢?看到周圍村容翻天覆地的變化,看到村民過上小康的日子,他比誰都高興。
後記:林月開的宏偉藍圖每天都在進行,每天都在完善,每天都在提升,他的計劃又在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