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龍小姐在2005年香港書展發表的談話,可惜也對國語發展的歷史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可見他對史學下的功夫根本不夠,而這個錯誤很多人被誤導了多年,早已有學者出來糾正,這種大事情身為華人的著名作家竟然亳無所悉?
北京話成為國語早在清末時已制定,並不是國民政府用投票來決定,投票是為了正音的問題
基本上,維基查到的也是正確的版本
-----------------------------------------
紀念 國語普通話運動110周年
重印黎錦熙《國語運動史綱》的設想
黎錦熙 先生(1890-1978)曾說, 1898年是國語運動開始的一年。1 今年2008年, 是國語運動110周年, 是《漢語拼音方案》公布50周年, 也是 黎 先生逝世30周年, 因此是值得我們紀念的一年。2
1898年(戊戌) 6月11日 清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 決定變法。黎錦熙曾說, 公曆的末一數字是“八”的(干支紀年以“戊”字開始的), 就是“國語運動”的紀念年。他認為1897-98年是“國語運動”開始的一年。歷史記載:
1898(戊戌):七月二十八日, 清政府軍機大臣奉上諭:調取盧戇章等所著之書, 詳加考驗具奏。
1918(戊午):民國 北京政府 教育部 公布 注音字母。
1928(戊辰):南京 國民政府 大學院 公布 國語羅馬字。3
1958(戊戌):北京 人民政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正式批准 漢語拼音方案。
按照 黎錦熙 先生的說法, 今年是“國語/普通話運動”110周年。內地一般用“語文現代化”這個說法, 則是從1892年算起, 那年盧戇章《一目了然初階》出版。
為紀念國語普通話運動110周年, 並紀念 黎錦熙 先生逝世30周年, 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計劃重印《國語運動史綱》。該書詳述自1892年 到1933年 國語羅馬字 推行概況止, 其間凡四十餘年國語運動的歷史, 並附有多種當年的教育法令, 確是研究這一段歷史的珍貴文獻。該書對香港還有一層特別意義。姚德懷曾說:
香港民間長期以來流傳着一種說法, 認為民國初年審定“國音”時, 粵音僅以一票之差敗於京音。考核史實, 便知道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不確實的。
本來, 民間流傳這種或那種說法, 也是常見的, 不足為奇的。但是上述傳說竟也能在香港語文學術圈內流通, 某些學者不加考據便以本身專業地位予以肯定, 則是頗為令人惋惜的。4 該書出版後, 也方便香港學界細心地去查, 究竟有沒有“粵音僅以一票之差敗於 京音”這回事?
http://www.huayuqiao.org/DOC9000/9025.html
ps:真相重要嗎?似乎不重要,但,普羅大眾被誤導了,是否有更正的必要?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引用上面龍應台語文失言的談話來證明"廣東話輸一票"是事實,因為,龍小姐的名氣遠比上面的學者名氣大,自然有人相信龍小姐說的就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