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單個文章
舊 2011-07-07, 09:49 AM   #3 (permalink)
go2007
註冊會員
榮譽勳章
UID - 312047
在線等級: 級別:4 | 在線時長:43小時 | 升級還需:2小時級別:4 | 在線時長:43小時 | 升級還需:2小時級別:4 | 在線時長:43小時 | 升級還需:2小時級別:4 | 在線時長:43小時 | 升級還需:2小時
註冊日期: 2008-10-20
文章: 322
精華: 0
現金: 322 金幣
資產: 442 金幣
預設

王竹語作品《醫生》(轉貼來源:作者部落格)
本書是2010年10月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臺灣館】展出作品

第 2 章.心願

在死亡面前,機率沒有任何意義。就算某種癌的發生率只有百分之一,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百分之百。

2007年,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大學附設醫院席維斯特癌症中心(Sylvester Cancer Center)。

「醫生,我覺得好多了。」

還會主動告訴醫師自己很好,讓溫醫師的心揪了一下。這樣的小孩,這樣的話語,這樣的表情,不管溫醫師遇到多少次,心都一樣沉重。在大眾觀念裡,光聽血癌就知道治癒機率不大。傑克已經八年級,很懂事,也了解到問題的嚴重性。家屬很緊張,徬徨無助全寫在臉上;焦慮不安,飽受煎熬與折磨。

死亡,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人們永遠無法知道死亡會改變什麼,不管是自己還是家人。

「醫生,我最近在做一件事,希望能順利完成。」

理論或臨床都已實證,轉移注意力對病情而言永遠是最佳輔助療法。傑克每次住院都需一週以上,總共住院二十五次。一開始是化學治療,嚴重掉髮的他,總是戴著一頂鴨舌帽。原本他身體一直很好,後來因為化療的副作用:嘔吐、疲倦、掉髮,身體一天天衰弱。但他還是很開朗,每次都很堅強。溫醫師試著問他在做什麼,因為吸取經驗,可以教其他病人;而且,如果有溫醫師可以幫到的部分,他也樂意尋求社工資源加以協助。

「這件事只能我一個人做,每天只能做一點,我會堅強的做下去。」

堅強並不容易。化療過程中,為了預防癌細胞轉移到腦部,要把其中一種藥物打到脊髓液裡,所以要做腰椎穿刺。那是痛澈骨髓的痛,但傑克從不喊痛。另一方面,因為做太多次化療,越到後面,腰椎穿刺的困難度越高,有時還會發炎。腰椎穿刺打的位置在第三、第四腰椎,有一次溫醫師花了半小時,打了四、五次都打不到,請主任醫師來打,他雖然只花十分鐘,但也是試了四、五次才打到。因為病人抵抗力已經變弱了,傷口癒合能力當然不如正常人。再加上纖維化,所以越來越困難。

「醫生,我的情形應該很難有奇蹟出現吧?謝謝你一直鼓勵我,現在只好看老天爺的決定了。」

因為癌症,一個十四歲的孩子被迫瞬間長大,可以說出如此成熟的話。

「你正在很努力的那件事,做得還順利嗎?」溫醫師其實有點刻意轉移話題。
「嗯,不怎麼順利。」
「怎麼了?想談談嗎?」
「沒關係,不用了。」傑克雖然回絕,臉上卻有一種自信,一種光采。

2002年,十四歲的傑克得了急性淋巴性血癌。

在門診,如果很嚴重問題的小孩一來,有經驗的醫師一看就知道大概是哪裡出狀況。這樣病人來的時候,特徵是很衰弱,嘴唇慘白,那種慘白已經超越一般貧血。立刻進行驗血程序,由於血癌是白血球、紅血球、血小版都會出現問題,所以看完報告,幾乎可以直接判定:「你得了血癌。」

小孩可能只是疲倦,或頭暈摔一跤,看個門診,被宣判得了癌症。對家屬、病人,都是很大的震撼。

「醫生,我昨天做化療時,聽到一個很棒的故事。邁阿密車站旁有個賣義大利麵的小販,他年紀很大了,綽號駝背。老人每天早上把小販車準備好開張時,一定準備一百個盤子,盤子用完他就把店門關起來洗碗,不做生意。有人勸他不必如此規矩,他嚴肅的說:來吃麵的都是要趕火車的人,如果盤子不乾淨,讓人在火車上拉肚子,這樣不行!」

「嗯。市井小民有很多令人尊敬和感動的故事,至少他沒有用三桶水就解決了洗碗的問題。對了,這故事跟你告訴過我你現在正努力的事,有相關嗎?」

「當然有!非常的相關!」傑克忽然有點激動了。

溫醫師越來越好奇:難道他的心願是開麵店?他父親是蛋糕店師傅,莫非他師承乃父,另起爐灶,打算再創小吃界新猷?

又看到傑克來做化療,他依然開朗,溫醫師不知道他怎麼辦到的,他就是那麼開朗。或許是他的心願又更接近完成吧?他還是那頂鴨舌帽,準時報到,依約出現。沒有怨言,獨自前來。醫生護士,同感佩服。瘦弱的身影經過護理站,形象卻很巨大。做完化療又開始嘔吐,極不舒服,但他也不會因為害怕或寂寞,只為了跟護士說話就按緊急鈴。

誰都沒有去過地獄,但如果要一般人受一次那種苦,溫醫師相信一般人寧願選擇去一次地獄也不要受化療之苦。

「我早就知道化療會有這些副作用,會這麼不舒服,我家人已經因為我生病而難過,我不希望讓他們更傷心了。」

這麼懂事、成熟、獨立,更讓人心疼。

後來傑克做骨髓移植,高劑量放射線和化學藥物一下去,不只癌細胞,正常細胞也殺死。之後再把正常骨髓注進去,這段期間免疫力很差,又必須繼續化療。住院其間,高燒不斷;肺部有感染,免疫力很低。

溫醫師去看傑克,心想,他如此毅力對抗病魔,一定也有自己的法子,完成心願。忍不住問:

「你的開店計畫進行得如何了?還順利嗎?」
「開店計畫?我要開什麼店?」
「你不是要開麵店嗎?」
「沒有啊!」他笑了,笑得真燦爛。
「這樣啊。你別賣關子啦!跟我說你的計畫,讓我也分享你的喜悅。提示我一下吧!」
「上次我就說了啊,這事只能一個人做。」
「再多提示一下。」
「嗯,越想快點完成,就可能越慢完成。」
「一個人做的事,要慢慢做,每天做一點,越快就會越慢?」溫醫師還真的越來越好奇。
「不知能不能成功,所以還是先保密。醫生,難道你沒聽過,願望說出來就不靈了。」傑克神秘一笑,不再說話,似乎對自己獨力完成心願充滿自信。

當傑克病情減緩,院方停止化療。停止化療之後,持續追蹤一段時間,又復發了。

又復發,再從頭開始治療,惡夢又開始。命運又逼他把所有過程再複習一次。又開始打化療,一星期來一次,之後每個月來一次。

溫醫師又去看傑克,他似乎更虛弱了。溫醫師當然也不敢問他的心願完成與否。

「都是我的錯,如果我不得癌症就好了。」

溫醫師的心開始微微作疼。傑克的病,五年存活率很高,他從發病到現在也已經超過五年,所以證明其實化療是有效的。但每種化療藥物都有其治癒率,一般介於百分之三十至四十之間。換言之,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沒效。以淋巴性血癌而言,打完化療,癌細胞消失是常有的,傑克的情形也是如此。本來他經過治療一段時間,癌細胞完全清結。在他化療的一斷療程告一段落之後,從血液裡面已經看不到癌細胞,病情減緩。

「我身體我自己最清楚。當我知道自己得癌症的那一刻,我以為我死定了。剛開始一直吐,漸漸看不到,後來連聽都聽不到,越來越疲倦、越來越痛。」

溫醫師也感黯然,告訴他:「未來也許有新的療法。」

「也許沒有吧。」傑克冷冷的說。

冷漠的回答不是絕望,是對生命的透徹領悟,是異於同齡青少年的成熟和豁達。溫醫師很清楚這點。

傑克躺在床上,別過頭去,不再言語。但他的表情像是說:「醫生,你去陪其他病人吧,別擔心我。」

又過了三天,溫醫師再去看傑克。

「醫生,癌末病患有人自己好起來的嗎?」

他終於問了。溫醫師相信任憑一個人再怎麼對死亡灑脫,還是會期待奇蹟。他還有什麼事放心不下?啊!是了,他的唯一心願,最後的願望。看來他似乎也漸漸意識到,心願已經來不及完成。溫醫師很鎮定告訴傑克:「在醫學史記載裡,偶爾也會有癌症自動消失的奇蹟,這實在是難以解釋。在全世界的科學文獻報告中,這種病例約有好幾百例。沒有人懷疑這是假的,但機率太低了。」

「是不是病人自己的免疫機制突然變得很強,使癌細胞不再擴散或轉移?」

「可能是,可能不是,不得而知。有的人癌瘤八、九公分大小,預後不好,但術後追蹤十年,他還是活得好好的;也有的病人,癌瘤很小,不到二公分,但已有轉移。因為癌症畢竟還是有其個別差異性,所以有些人癌瘤雖然很大,但他的免疫系統很強,一有少數癌細胞出現於血液或淋巴系統中,馬上就被殲滅,沒有機會轉移。」

「所以……人生,還是要靠運氣的吧。」嘆了一口好長的氣,表情漠然,不再言語。

傑克住院的時候溫醫師細心照顧他,後來用四、五種抗生素,情形都沒有改善。從種種跡象和各類醫學影像、數據,他整個人已經很衰弱了。

有一天傑克跟溫醫師說,他想回家。溫醫師問他為什麼,他說他知道,時間到了。

時間到了。他連生命最後一刻都如此鎮定。溫醫師不再說什麼,只是為他祈求,祈求奇蹟出現。溫醫師無法繼續治療,幫他求神來醫治。生命的盡頭,醫生也無能為力,只有交給神。
人都會死,死不可怕,可怕的是伴隨死亡而來的事。所以人面對死的態度就很重要了。死了之後就一切結束?死亡之後還有永生?溫醫師是佛教徒,希望傑克乘願再來,如果他離開,希望他的靈魂得到安息。雖然傑克沒有宗教信仰,但是溫醫師把信仰的力量帶給他。

傑克回家之後,第二天因肺部感染無法控制,呼吸衰竭,離開人間。

十四歲發病,二十歲去世。傑克太健康、太年輕、不應該這麼早死。十四歲到二十歲,一個人一生的黃金歲月,但他卻在醫院裡度過,在死神的陰影下度過,在一次又一次的化療中度過。默默承受一切,自己來醫院,自己做化療,自己照顧自己。

記得傑克曾說:「你永遠不知道死亡何時會找上你。」溫醫師回答他:「沒錯。這就是我們無須懼怕死亡的原因。」溫醫師知道他很害怕,也知道他從不害怕;也許對他而言,死亡從未真正開始,也沒有結束。最後,他離開了,帶著遺憾,帶著未完成的心願,他就這麼離開了。從這個病床、這個醫院,以及溫醫師的生命裡。

一個月後。

傑克的母親忽然出現在診間,送了一本書給溫醫師,他一看封面,不禁一愣。

作者是傑克。

母親告訴溫醫師,孩子在生病期間,意識到自己不久會去世,所以立志要寫一本書。書稿完成後,孩子獻給母親,溫柔的說:「我把化療過程中,醫生護士為了鼓勵我而說的動人故事,加上我的心情,如何面對癌症,都仔細寫下來。我本來就喜歡觀察人,喜歡交朋友,和人互動。這本書可以幫助有這樣生病小孩的人家,版稅也可以幫助自己的家人。」

原來,傑克的心願是寫一本書。而他終於完成了,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在他精神極度痛苦的時候,他做到了。完成這樣的書,意味他必須再一次鏤刻自己的痛苦,那是一個難以到達的境界。因為,只有當自己能完整陳述傷口時,傷口才算痊癒。

疾病不只奪去,也能給予。溫醫師面臨的雖是病人的死亡,卻常常當成是自己的,透過病人,溫醫師感到生命的重要,感到生命真正的意義,也感到生命的尊嚴。這並不是說醫生多麼懂得體會生命,而是覺悟到生命是多麼脆弱,自己原來是多麼渺小。看盡生老病死,無常人生,溫醫師發現不管人們再怎麼努力面對人生的苦難,苦難還是會以不同形式出現;苦難是永恆的,然而比苦難更永恆的,是親情,是家人無怨無悔的關愛,是永遠以一顆平靜柔軟的心去面對生命。

王竹語作品《醫生》(轉貼來源:作者部落格)
本書是2010年10月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臺灣館】展出作品
go2007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0, 收花文章: 286 篇, 收花: 639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有 2 位會員向 go2007 送花:
magicwoo (2011-07-08),wulihua (2011-10-29)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