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 |
管理版主
![]() ![]() |
![]() 田單復國的故事...以前是樣版故事啦!!
老蔣還寫了個"勿忘在莒"來自我勉勵 田單復國的故事中有個令人無法理解的小細節 而這細節又關係到最後的結果 真的是讓人看不透呀!! 話說田單騙了燕國的騎劫詐降 那天月高風清的夜晚 田單在500多頭牛身上批上彩文 在尾部點上火 讓這群火牛衝進燕軍陣營 於是大敗燕軍...收復了齊國 各位看到騙局了嗎?? 500多頭牛?? 即墨被圍困了多年 居然還能聚集500多頭牛 這算什麼圍城呀!!! 樂毅有貳心還會是假話嗎?? 圍了幾年城..還能餵養500多頭的牛 真讓人質疑即墨是個什麼樣的城 城裡居然可以養500多頭牛 肯定也還可以養羊啊豬的 太神奇了!!!史萊姆!!!.............. |
![]() |
送花文章: 39317,
![]() |
![]() |
#2 (permalink) |
列管會員
![]() ![]() |
![]() 其實應該還有五百多頭牛沒用到,
![]() 田單,戰國齊湣王時安平人,為臨淄市掾,沈毅富機智,善用兵。齊湣王戾虐不德,伐功矜能,南侵楚,西侵三晉,欲併二周為天子;曾助燕太子平作亂而乘之,醢燕子之,殺燕王噲。燕昭王欲報此仇,約趙、魏、韓、楚、秦伐齊,以樂毅為帥,併將六國兵伐之。於周赧王三十一年(西元前二七四年)與齊擧國之界戰於濟水之西,大破齊師,長驅下齊都臨淄,齊湣王出奔被殺,田單走安平,教宗人以鐵籠傅車轊。及安平城破,人爭門而出,皆以轊折車敗,為燕所擒,獨田單宗人以鐵籠得免,遂奔即墨。樂毅於半年之內下齊七十餘城,唯莒城、即墨未下,樂毅使軍圍而不攻,意欲化而順之。即墨大夫出戰死,城人以田單多智知兵,共立單為將以拒燕。單內教民明恥知義、蓄志養氣、積力之道;外致力於用間、使詐、導誤等削敵之方。時燕昭王死,惠王立,單知樂毅與惠王有隙,縱間於燕,宜言「樂毅將王齊,故緩攻施惠以待其事。」又放言「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之來,即墨殘矣。」燕惠王果以騎劫代將召樂毅,燕之將士由是憤惋不和。單復誘使燕軍劓所得齊卒置之前行;掘齊人城外墳墓,燒屍骨,藉以激起齊人之義憤,咸欲出城決一死戰。單知士卒可用,乃令甲卒皆伏,僅使老弱婦孺乘城,佯遣使約和,陰收城內牛千餘,為絳繪衣,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其尾。鑿城數十穴,夜燒牛尾,壯士隨之,牛驚,怒奔燕營,逢者即觸,所觸不死均傷,燕軍大駭奔潰,齊人乘勢,追奔逐北,殺騎劫,一擧盡復所失齊城,史謂之火牛陣。(蕭宏毅) |
![]() |
送花文章: 33547,
![]() |
![]() |
#6 (permalink) |
列管會員
![]() ![]() |
![]() 讓米奇想起孫子兵法中的這幾篇
第一篇 始計 兵者,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 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第八篇 九變 故用兵之法, 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 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第十二篇 火攻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 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 火發兵靜者,待而勿攻。 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可從而止。 火可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 火發上風,無攻下風。晝風久,夜風止。 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以數守之。 第十三篇 用間 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 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 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間事未發,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皆死。 「樂毅將王齊,故緩攻施惠以待其事。」應該是說樂毅中間了, 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 ![]() |
![]() |
送花文章: 33547,
![]() |
![]() |
#7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小時候念到田單復國,還不覺得有什麼奇怪
但二十四孝的臥冰求鯉.. 我一直覺得這裡面的故事這一則最虎爛 赤身在冰天雪地臥冰...結冰到人可以走路 這河的冰層有多厚? 然後臥在冰上融化冰....囧 ![]() 我懷疑王祥是不是金庸筆下的人物.. 內力雄厚到可以化冰成水了 然後水裡還跳出鯉魚.. 鐵掌水上漂都沒這樣厲害 ![]() |
__________________ 御製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 人恆勞而知逸,若安於逸,則不惟不知逸,而遇勞即不能堪矣。故「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由是觀之,聖人以勞為福,以逸為禍也。 ![]() |
|
![]() |
送花文章: 7076,
![]() |
![]() |
#9 (permalink) | |
註冊會員
![]() |
![]() 引用:
不要說古代,以現代資訊發達,政黨或團體上街頭遊行示威有誰不灌水?一兩萬人可以說成十萬甚至二十萬人..這種事在台灣發生多到數不清 ![]() N年後就會出現多個版本,傾向支持他們的版本就說幾十萬,官方的就說一兩萬,後人要相信誰? 田單故事說不定是虛張聲勢,幾十頭就說成一千多,就像黑道擱人圍事,帶了十幾個兄弟就唬爛說外面有百多人在包圍.. |
|
![]() |
送花文章: 204,
![]() |
![]() |
#10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 |
![]() 除了B大所說的
歷史故事中的詳細數字都不需要太去計較 還要提起當時候的時代背景 按歷史記載,田單家族是齊國的大商族 當初燕軍來襲,田家有感齊國將家破人亡 於是變賣祖產,到了即墨準備做最後的反抗 至於田氏有多少祖產,這就難以估計 此外還有一個重點 即墨和莒可以支撐多年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楚國背後支援 透過海陸給予了許多資源 畢竟唇亡齒寒,楚國也不希望齊國滅亡 |
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背後要付出的代價是非常非常大的 但人們往往只看到幸福的假象 卻沒想著該付出的努力代價 本是浮雲隨風飄 落下凡塵惹塵埃 我究竟還要走多遠的路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同 |
|
![]() |
送花文章: 37553,
![]() |
![]() |
#11 (permalink) |
管理版主
![]() ![]() |
![]() 楚國是在今天湖南湖北...那是遠離海邊的地方
齊國是在今天山東一帶 即墨與莒城也不是海邊的城市 不太可能是以海運補給吧!!! 後世的圍城...一年就足以讓城裡面人吃人了 一個城池裡面哪可能有供養100頭牛的牧草 被圍幾年...裡面的人有吃有喝..還能養牛?? 這是什麼圍城之戰呀!! 敵人怎可能投降呢?? 樂毅難怪會被換下來 這簡直是圖利敵人的叛國大罪 一口氣打下齊國72座城池 怎會連包圍城池的戰爭都不懂呢??? 如此的樂毅還能算是戰國名將嗎??? |
![]() |
送花文章: 39317,
![]() |
![]() |
#13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 |
![]() http://baike.baidu.com/view/113629.htm
參考一下百度的莒,看看戰國歷史 地理位置在山東日照市莒縣,算是靠近海岸邊 莒夾在齊國和楚國中間,參看西元前523齊楚相爭 楚國當時勢力拓展到淮河上游 即墨在今天的山東平度東南方,也是靠近海岸邊 也就是說這兩座城池都是靠近海岸邊 至於楚國更不用說 水運更是發達,簡直是靠水吃飯的 當時候時代背景,燕國聯合各國滅齊 只有楚國壁上觀,沒有真正參與,也沒有反對 這兩城何以能夠支撐多年 真的單靠田氏家業能夠支撐這麼多年嗎? 因此歷史家就有了楚國支援之說 |
![]() |
送花文章: 375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