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snakehsu
感謝諸位前輩詳細說明,
如前面所說:該主機是"準系統",
OS是買回硬體後自行安裝的,
一直都是都是FAT32格式,
為資料安全起見,我也不去變動分割格式或調整大小。
|
這就麻煩了,Windows XP 的隱私安全機制是利用 NTFS 的功能 ...
只能懷疑原本之前的系統是否有使用加密軟體了 ...
此外如果是 FAT32 的話,一般狀況是不會有任何的 NTFS 的帳戶權限保護的功能 ...
這個部份就不清楚了 ...
無法複製與移動,除了帳戶權限隱私安全機制,外的另幾種可能 ...
1.硬碟壞軌。
2.硬碟分割表紀錄資訊錯誤。
3.使用了某種加解密的軟體。
可以用 CMD 模式的 chkdsk /x /f 或 chkdsk /x /r 做檢查 ...
語法:
CHKDSK [volume[[path]filename]]] [/F] [/V] [/R] [/X] [/i] [/C] [/L[:size]]
volume 指定磁碟機代號 (後接冒號),
掛接點或磁碟區名稱。
filename 只能用在 FAT/FAT32: 指定要進行分散程度檢查的檔案。
/F 修復磁片上的錯誤。
/V FAT/FAT32 模式: 顯示磁碟上每個檔案的完整路徑
及名稱。
NTFS 模式: 如果有清除的訊息,也一併顯示。
/R 找出損壞的磁區並復原可讀取的資訊。
(包含 /F)。
/L:size 只適用於 NTFS 模式: 將記錄檔大小變更為指定的 KB
數值。如果沒有指定記錄檔大小,就顯示目前的大小。
/X 如果必須的話,強制先解下磁碟區。所有在
磁碟區上開啟的控制代碼都會失效 (包含 /F)。
/I 只適用於 NTFS 模式: 不檢查索引項目。
/C 只適用於 NTFS 模式: 跳過資料夾結構的循環檢查。
使用 /I 或 /C 參數跳過某些磁碟區檢查,可以在執行
Chkdsk 時減少檢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