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
#4 (permalink) |
註冊會員
![]() |
![]() 事發已一個多星期,還被台灣司法官僚制度卡住死亡證書不知要拖到什麼時候才發出來,公祭等事宜也沒法定出日期,一顆心懸掛在哪,除了悲痛還要帶著焦慮的心情
這段時候,每天都希望醒來只是一場夢境,隨著辦了頭七後,他的離去已經是再真實不過 安慰之聲不斷湧入,就是無法撫平內心的痛,當一個意念想起有關他的事整個人的負面情緒馬上升到破錶,不止一次很想跟著他走... 現在親友都不會讓我一人晚上獨處,感覺上現在的心境是人生活了五十年,像被按了碼表一切歸零,可惜年紀還是一去不回來 人生最痛苦之事莫過於死別,傷痛的情程以失去小孩為最重,次之就是配偶,至於父母為人子女者隨著年長早已有認知,他們必然會比我們早走,痛苦的等級相對比較輕 太太熱愛爬山,我因工作沒法配合,因此在這方面沒法成為共同趣興,只有每次等他回家後分享他休閒在山林中的喜悅 我們常半玩笑的討論,他健康情況比我好太多,除了洗牙齒健保根本用不到,也許十年或二十年後,早走的人必然是我,他說他這人海派朋友多,即使他一人獨活下去大慨問題不大,可是我這類有點宅的男人平常生活太依賴他,要是他先走,我的下場將會很淒慘,沒想到一語成讖 我們膝下無兒女,他父母雙亡,我家的老人就只有媽媽,有幾個兄弟在照顧,對我來說人生早已沒有任何牽掛 如今發生這種事,熟悉我們家狀況的親友只能安慰說日子就不要想太長遠,過一日算一日... |
![]() |
送花文章: 204,
![]() |
![]() |
#6 (permalink) | |
榮譽會員
![]() ![]() |
![]() 引用:
我看了這篇文章,希望對你心情有所幫助 修學佛陀正法方能解決愛別離苦 一個人活著,每天都要做一些的決定,每天我們都在下判斷,只是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動作,我們已習以為常。 有的判斷是家長給我們的、社會給我們的,他們都幫我們安排好了,我們就像時鐘一樣,只要上緊發條,就可規律移動。 學佛有一個關鍵,就是要從習以為常的規律生活中,檢視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而自我警覺:要下正確的判斷。只有正確的判斷,才能讓我們達到良好的目的。 人活著必須突破現有的難題,佛經中歸納出幾個有待克服的難題: 「生」是困難,但是有人記得我們在媽媽的肚子裡生出來時的困難嗎? 「老」是困難,每個人都有戴老花眼吧!慢慢的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 「病」是困難,小至牙疼、感冒、大至重病,是十分辛苦的。 「死」是困難的,親人過世,內心非常的傷痛。自己也同樣要面對不可知的死亡境界。 「愛別離」、「怨憎會」,重點不在於「聚、散」,而在於「愛與恨」。仇人分開,會高興到放鞭炮,親人分開就得痛哭了。 「求不得」,心裡有所欲求,想要得到的得不到、想要丟掉的丟不掉。 「五蘊熾盛」,色身與心靈不自覺地對週遭一切有所感知、感受,產生愛憎、取捨的運作,這種運作如同熾燃的火燄,無有停息,從這裡產生很多痛苦。 佛陀告訴我們,重點不在於「有或沒有」,而在於「能否超越」。我們必然生、必然死,不是「必然」讓我們產生痛苦,而是強求生而畏懼死,讓我們產生痛苦。所有你想緊緊抓住的一切,在佛法中叫做「一切有為法」,有所造作故名有為。造作的過程中,透過因緣條件而「聚」,就叫作「生」;因緣條件瓦解而「散」,就叫作「滅」──聚則生、散則滅──聚聚散散、生生滅滅,這是自然的法則。 剛剛誦唸《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空」即是緣起義。因緣聚合則生、因緣散壞則滅,無有常恆、獨立、真實之自性,故名為「空」。倘若能夠從因緣生法中,體會到我們的身心瞬息萬變,那麼你的心就不會住著於生還是死、不會住著於成還是壞。 「生」有「生」的因緣,我們要學習在「生」中享用它、成就它;「滅」有「滅」的因緣,我們要學習在「滅」中放下它,就是如此而已。所以佛陀沒有悟道的時候面對生老病死,悟道以後也依然面對生老病死,但已因其心無所著而不再承受前述八種痛苦,由生滅而達不生不滅,這都是「緣起」的流轉與還滅法則。 再從事相上來看,什麼是死亡?為什麼你會哀傷?中間有個基本的因素:你跟他,有條情感的線在牽繫著,倘若沒有情感的線,你就不會痛苦,所以關鍵不是對方的「生」與「滅」,而是情感的「有」與「無」,所以治療我們面對生死的愛別離苦時,要治療的是「情」,而不是「生與滅」(生滅本為必然法則)。 聽起來很容易,但是不一定做得到!所以聽是一件事,聽了以後,還要展現為生命中的一種力量,這就是修行的功夫。在佛法中,提供了非常多修行的方法。 .................... 轉貼修學佛陀正法方能解決愛別離苦 |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送花文章: 1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