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單一實體分割 C、D ... 與個別實體 C、D ... 的差異
效能方面
1.單一實體的多數分割,對效能沒幫助,主要是所有分割區共用一個實體的硬碟磁頭、
硬碟緩衝、IO 通道的關係。因此對於以效能的說法是沒幫助的。
2.個別實體的各自分割,對效能可能有幫助,主要是各自的實體各有自己的硬碟磁頭、
硬碟緩衝。至於 IO 通道的部份,就得要看是哪一種的連接介面。
SCSI 介面好處是,可以讓各個實體有完全的獨立通道,此外另有自己的 SCSI CPU ,
專門作為週邊存取控制,可以節省主 CPU 的運算資源,達到較好的多工能力。
IDE/P-ATA 介面,1~2實體共用一個通道,但有個缺點,在兩個實體共用通道時,
會以慢的裝置的速度為共同速度,因此會有降速的可能,尤其是硬碟、光碟或是一個
新型硬碟與很老舊的硬碟共用通道時比較明顯。
S-ATA 介面,據說有部份是仿照 SCSI 介面獨立通道,跟 P-ATA 一樣仍需要主 CPU
介入存取控制,不過高階 S-ATA 介面仍可以仿照 SCSI 介面有自己的介面 CPU。通道
部份的共用可能,有幾種說法,有一種特殊的 S-ATA 線材可以像以前的 P-ATA 一樣,
一條排線接兩個實體,當然 IO 通道的效能就會共用。在主機板連接,據說可以透過設計
達到類似那種排線的效果,應該是要降低成本的關係。有關於 e-SATA,確定會共用,
IO 通道的效能頻寬,有可能是基於上述設計降低成本的關係。
軟體的分門別類的或備份的概念方面
不論單一實體的多數分割或是各自實體的方式,都可以作到。但有個共通點,就是實體損
壞的話就沒差別了。
安裝施工方面
硬體安裝單一實體比多個實體簡單,多個實體要額外考慮機殼有無多的空間、主機電源夠
不夠的問題、多個實體的散熱處理等等。在軟體分割上只要熟悉操作,兩者並無太多差別。
但若是以一個實體一分割方式處理的話,就比單一實體多分割簡單。
費用與耗能方面
單一實體比多個實體廉價,單一實體比多個實體節能。
以介面來說
價格是 SCSI >> S-ATA > IDE/P-ATA (不考慮停產)。
效能是 SCSI >> S-ATA > IDE/P-ATA。
耗能是 SCSI >> S-ATA = IDE/P-ATA。
其他方面
多個實體時,可以利用多個實體資源、通道的優勢,組成 RAID 來進行資料傳輸
的加速或是特殊使用的資料熱備援。如 RAID 0 為大硬碟模式、RAID 1 為鏡像
備份。RAID 5 的方式可以達到資料熱備援與傳輸增益,增加系統的穩定性,但
一次最少要使用 3 個相同硬碟。
在實務上使用,RAID 不一定會有效能助益。需要考量是以效能測試或使用觀感
。就理論上來說 RAID 0 的大硬碟模式,同步存取應該會增加效能,但不同設計
RAID 0,有的是同步存取(對所有的硬碟作同步存取,對單一檔案的傳輸會有改善
)。有的是循序的存取(類似磁帶機的方式存取方式)。但不知為何觀感上,並沒有
比較快,尤其是當檔案複製的時候,A 複製成 B。跟同一個硬碟複製的感覺很像,
但對比沒有 RAID 的不同硬碟是並沒有比較快。也許使廉價的 RAID 介面或是當
時硬碟的條件的關係所至。
此帖於 2012-10-10 10:51 PM 被 getter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