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古里特
只是覺得很不解
明明呈現事實的報導都有出來,錄音檔案的證據都有
但台灣民眾還是視為不見,繼續怒罵妖魔化15K老董的報導
|
因為台灣人民的大腦會自動忽略某些聲音...............導致笨蛋叢生,
猶如台灣媒體會故意斷章取義、去頭掐尾來報導所謂的"新聞".....
上週遊覽車倒退嚕翻落山谷事件的新聞到昨天為止,我的心得感想是...
胡說八道~~一派胡言
鬼扯的有.....
1.遊覽車一熄火=沒剎車
2.日本五O鈴汽車公司OOXX云云.....只會做貨車卻來做遊覽車底盤
3.車齡太老云云OOXX
4.族繁不及備載
這事件如果我不內行我還真不敢談,看到這些媒體誤導視聽大眾感覺很
離譜,難道你們記者都不會去找業界人士(如遊覽車、大型商用車維修廠)
、五O鈴汽車公司去採訪嗎?..........只會自己在那說故事
車輛的剎車系統隨著車型大小、用途不同大致分類為:液壓剎車、空氣剎車
與空氣液壓複合系統(對岸稱為氣推油),液壓剎車系統在台灣大多用於轎車
、中小型商用車(大約總重十噸內的)。液壓剎車就是利用巴斯葛原理透過液
壓控制剎車系統做動使車輛停止、減速,液壓的產生透過剎車油與剎車總泵
產生壓力,由於單純使用人力去踩剎車需要相當大的力量操作起來非常吃力
,因此車商設計一種輔助功能讓剎車系統操作起來比較省力,連女性駕駛都
能有效控制。
這種輔助機制有很多種,一般小型車最常利用的是真空倍力系統,此種設計
係透過引擎運轉時進氣管道產生的真空負壓搭配剎車總泵內的負壓膜設計,
讓剎車總泵運作時借助真空力量產生更大的踩踏力道來操作剎車系統,大家
也就不必為了控制剎車練就一雙鐵腿..........
那有人會問,假如我引擎熄火真的會控制不了剎車嗎?
這得看車輛噸位大小,大小不同需要的控制力道也不同,客觀描述上只能說
"要比引擎發動時還費力".........但是你不用擔心~你還有手剎車可以用
針對新聞中的那輛遊覽車型號我查了一下,原廠規格書上寫的是"動力輔助倍
力液壓剎車系統",代表該型車也是使用液壓剎車系統,只是它的輔助來源不
是真空........廠商所謂的<動力>我手邊沒有技術資料不知實際上是哪種技術
就算該車剎車系統失效他仍還有手剎車,為何不用這才是重點.........
另外,該品牌汽車在日本歷史悠久(民國五年創立)50年代開始進入台灣市場
,早年他們還有生產轎車(80還90年代有款陸地龍SUV台灣還熱銷咧)後來慢
慢轉型專注生產商用車輛。該公司在日本生產重型商用車(20T以上大貨車、
曳引車頭)、大型商用車(20T~17T)、中型商用車(10T上下)、小型商用車
(10T內~3.5T)還有巴士系列(有長途國道巴士、市區公車、小型巴士等等
泛巴士類產品)以及產業機械引擎(譬如給挖掘機、鏟裝機用的引擎)....
這家公司在泛商用車領域資歷很深阿.......不過在台灣,台灣子公司並無生產
巴士類產品只有生產中、小型貨車,大貨車、曳引車沒見過他們的產品,他們
在大中大肚有自己的工廠有一條生產線生產中型貨車,小貨車之前是由我們幫
他們代工,現在我們倒了誰幫他們做不得而知。最近才有新的總代理.....
那報導中所謂的"貨車底盤改造遊覽車"怎麼回事?.......我個人猜測那是有客戶
要求他們才因應台灣市場需求"變通"出來的產品,這玩意兒在日本官網是找不
到的,應該是針對台灣市場需求而"變"出來的"產品",該型號的確是量總重8.7
噸中型貨車底盤的編號,後續的產品就獨立出一個編號了(變獨立產品!?)
以最新的中巴底盤編號來說,跟同噸位的貨車底盤規格參數相當接近,大概只
差一個車頭有無吧,其他細節並無差異。就車商立場而言,客戶買走底盤車後
續怎樣打造車體廠商無權過問,在監理單位方面來說~~車商販售底盤車是合法
的,後續車身打造合法否與車商無關。
在我眼中這種中巴車身很不協調,猶如半條土司放四個輪子,車體的大小和普通
大巴一樣只是車身較短,看起來就像是比較短的大巴,配上17"輪胎看起來小小
的很爆笑。
台灣遊覽車為何一直出事?
1.車體業者養了不少狗在立法院護航
2.關稅造成整車巴士進口價格昂貴,又因法規限制使用年限限制用途、消費者
不願意花大錢搭好車等因素,導致業者不願花大錢購買好車因為他無法回本。
3.道路條件不一,沒有依據路況限制車輛種類行駛
既然整車進口成本高,那為何不輔導既有車商在台生產日本就有販售的大巴?
日系車廠在台灣有工廠的不少唷,I、M、T社在台灣都有組裝廠...因為擋人財
路立委不高興..........所以大家只好繼續搭乘原裝進口底盤+土炮拼接車身的
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