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ppp0600
在請問一下,這種卡有需要外接電源嗎?
若是外接盒有電源供應的話?
|
擴充卡上面會有一個硬碟電源的插座 ...
有的是舊型硬碟的大 4Pin,有的是 SATA 的電源插座 ...
接著是把多的 Power 的大 4Pin 或 SATA 電源插頭插上去
一定要插喔 ... 不然會沒有電 ...
以伽利略來說,不插的話 USB 3.0 的卡系統還會抓不到 ...
以電源插座類型來說,以大 4Pin 是比較理想的,插上去比較穩 ...
若是 SATA 的電源插座,會稍微用力一點就會扯到翹起來,感覺上會斷掉的樣子 ...
至於有沒有需前置 USB 的連接 Pin 跟前擋板,就看需求買 ...
迪西買的時候約 1 年前的過年時期,當時還沒有這種款式 ...
現在也不可能在花一次前去買這個有這個前置 USB 的連接 Pin 跟前擋板 ...
當時只好用兩種方式 ...
1.種是用可供電的 USB 3.0 集線器, 結果用沒幾次就壞了。
2.現在是使用提到的那個 Y CABLE 2*USB3.0 1*MICRO 作連接線。
行動硬碟的部份迪西是盡量買 TOSHIBA CANVIQ BASIC 系列,最主要是
驅動電力的需求比 WD MyPassport 少。此外上面的燈號會顯示是以白色
2.0、藍色 3.0 顯示,可以很容易瞭解行動硬碟目前的傳輸模式。
以連接埠的輸出電壓部份,稍微高一點比較好。以迪西這邊來說,有內建的跟擴充的
用起來是一樣的 ... 但是連接埠的輸出電壓部份,很容易影響到行動硬碟目前的傳輸
模式。
分別以數位電錶 YF-110(名片型或口袋型)、YF-3120(大台可量 hFE)
測量的輸出壓如下:
內建: YF-110: 4.87V、YF-3120: 5.07V
擴充: YF-110: 4.90V、YF-3120: 5.09V
測量有差異就不確定原因了,可能是儀表本身的精密度跟輸入阻抗的關係了
以 YF-110 的結果來說,就是越接近 5V 越好 ...
若是以 YF-3120 反而是越接近 5.10V 越好 ...
這個插在哪裡 ... 有的若同樣以 Y CABLE 2*USB3.0 1*MICRO 作連接線
連接 TOSHIBA CANVIQ BASIC 系列,統統沒問題,均可以輕鬆以 3.0 傳輸,
問題是在 WD MyPassport 上面,內建的容易變成 2.0 傳輸,擴充的為 3.0 傳輸,
很明顯的是 WD MyPassport 比 TOSHIBA CANVIQ BASIC 系列耗電。
那個擴充卡上面的電容,可以看下是不是 16V/470μF 2個或是3個,迪西的經驗是
有些擴充卡上面的電容是 16V/220μF 2個,這樣的話,某些供電的穩定度會不好,
迪西的擴充卡原本是 16V/220μF 2個。反正過擴充卡已經過保固了,就把電容換成
16V/470μF 3個,增加供電的穩定度。
在更換之前,同樣以 Y CABLE 2*USB3.0 1*MICRO 線材連接 WD MyPassport,
很不穩定,不常常傳輸降速或是當掉或者是以 USB 2.0 傳輸,當電容換過之後就不再
有此種狀況,這點跟 USB 2.0 也類似。某些比較好的 USB 連接埠前、後置擋板,會
有電路板,上面會有穩壓電容、電阻雜訊電容等等,很多是沒很有的,這個部份多少
會有差異。穩壓電容的部份從工作電壓從 6.3~16V,電容量則為 470~1200μF 間,
還是一個連接埠一顆穩壓電容,這種設計理論上或多或少對於都可以改善對於連接行動
硬碟上的區動能力不足的部份。
雖然主要還是在 Power、跟 USB 晶片的供電輸出設計上面,但是在某些,差一些些的
狀況下的電腦來說,當連接埠有這種設計的時候,就可以補足一點點行動硬碟上的區動
能力不足的部份。
這個迪西的電腦有試過,確實有差異些些的說,有些有用有些沒用。
有關 USB 線材的其他部份 ...
1.如果有連接行動硬碟的部份,線材從主機板到(含接頭部份)到硬碟,長度不要超過 1.2M。
2.最好是一條線材直通,中間不要有延長接頭,這樣對傳輸信號比較穩定。
3.不要繞同心圓捆綁整線的使用,傳輸容易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