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案件的切入角度很多,端視你從何角度去看....
首先,小朋友可不可以亂講話?
小孩的說話方式、內容、觀點,很多都是模仿父母而來,大人日常
言行中不自覺的透露很多細節,小孩耳濡目染不懂有何不對、不妥
,於是依樣畫葫蘆.....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班上有位女同學發育的早,身材跟同年齡的女
孩子明顯不同,而她母親又很時髦~~每次便服日幫她打扮得有些
超齡、過於成熟,小五不過10~11歲卻因為身高打扮顯得很像國中
14~15少女。班上某些女生大概也是忌妒,就經常背地裡批評她、
講些有的沒有的,其中某位女同學用詞最差最難聽,後來我就很不
解~~你一個女生怎會用那種詞句去批評人家
後來跟A媽講起這事情,A媽說那個女同學的媽講話也是這樣,看到
人家打扮比她漂亮時尚的(或許是出於忌妒吧)就會用比較難聽的字眼
背後講臭人家........<當時班上某些同學的媽是上班婦女自然裝扮就
比家庭主婦出色許多>
於是我慢慢觀察~~果然那個女同學的用詞用語完全比照其母,她或
許不完全明白那些用詞的真實意義,但被她講的人可是清楚得很...
<母女倆唯一差別是媽媽只敢私下批評不敢公然說出,女兒不懂到底
甚麼意思就趕公然說出>
童言無忌這句成語應該是用來描述小孩子的天真無邪,說話沒有大
人那樣的事故、虛偽.......
在過去那種言語霸凌可能沒有霸凌這觀念與用語,父母大多告訴小
還別理他、別跟他玩<好>,就這樣而已。可是現代社會小孩大多很
早熟,過去自己小時候那套可在現在這社會行不通阿.......
從小我就常聽"飯可以多吃話不可以亂講"......加上家裡比較內斂嚴肅
,我更不可能裝天真講話不通過大腦亂講........即使心裡知道
在國中一位原住名女同學因為膚色黑被另男同學言詞侮辱,事隔多年
後同學會提到那傢伙,那女同學就直嗆"誰提到他我就跟誰翻臉"。我
想當事人恐怕自己都不知道會被人恨那麼久吧?!~~真怕哪天冤家路窄
那傢伙被人家給"做掉"..........
因此我個人認為此案...
1.小孩不應亂說話,不可用言語去欺負人家,尤其是言語表達能力沒
這麼強勢的小孩<比較笨拙不懂伶牙俐齒的孩子>、有缺陷的人..等
2.控告對象應該是小孩的法定代理人,藉此透過司法手段管教對方小
孩與父母,讓對方明白小孩沒教好後果很嚴重.....
集體言語霸凌,除非法官當時人在現場,否則很難透過書面文字去現
場感受的,自然法官就會以"小孩代誌沒這麼嚴重啦"的角度去切入...
這是官司上原告的不利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