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表面是「捨」,其實是「得」;沒有捨去我們內心的慳貪,如何獲得無有罣礙的自在?
以鏡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病為鑑,可以起正念;以法為鑑,可以生道心。
危難之中,先安定心理;是非之前,先明白事理;做人之時,先了悟真理;處世之際,先通達情理。
明白因果,就不怨天;了解自己,就不尤人。
有能力的時候,要常行好事;無能力的時候,要常存好心。
對人要禮與讓,對事要勤與明,對境要淡與轉,對道要一與圓。
為人勿計得失,應計善惡;做事勿計成敗,應計是非;處事勿計褒貶,應計心安;工作勿計成果,應計耕耘。
一念之差,可以毀滅一生的榮譽;一念之善,可以懺除一世的罪業。
聰明的人,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糾正自己的錯誤;智慧的人,可以從別人的執著中認識自己的執著。別人是我們的鏡子,也是我們的龜鑑。
要求別人之前,先反求諸己;責怪別人之前,先反觀自照;賞賜別人之前,先了解公平。
違世間常理而成長之物必然早夭,得天下非份之業而霸者必然敗亡。
懂得反省的人,常常心存感恩;懂得感恩的人,時時惜福惜緣。
做人,要受教、受氣、受苦;修身,要改言、改性、改心;好事,要敢做、敢說、敢當;學習,要思想、思考、思慮。
感情要以般若智慧淨化 , 財富要以合理方法取得;事業要以善法精勤創造 , 信仰要以正見深入體驗。
忍耐不是退縮,而是面對人間不平時 , 用平常心對待;忍耐不是無能,而是面對毀謗譏諷時 , 用直心釋懷。
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何等清閒;忍幾句無憂自在,耐得住快樂逍遙。
唯有真正受過痛苦煎熬的人,才更能體悟真理的崇高;唯有勇敢接受負面不平的人,內心才能有寬容的空間。
蓋世的功名,無非大夢一場;驚人的富貴,難逃無常二字。
口裡常說「請」、「謝謝」、「對不起」,能使人生祥和如意;心裡常念「好」、「慚愧」、「結善緣」,能使人格達於善美。
天生眼耳皆成雙,所以要多看多聽;天生嘴巴只一張,所以要少言少語。
少看少聽眼目明,少言少論耳根淨,少思少慮絕緣慮,少執少求心太平。
守時是社交的一種禮貌,盡責是工作的一種義務,公平是領導的一種原則,輕聲是人類的一種文明。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佳偶非天成,相處中應該要:多一分幽默,少一分計較,多一分體諒,少一分爭吵,多一分關心,少一分指責。
眼睛不要只看別人,要反觀自己;嘴巴不要只說別人,要檢討自己。
心中常存感恩,道業自然增長;心中常存慚愧,人事必定圓滿。
講話要含蓄,切忌太露;態度要委婉,切忌太直;處事要圓融,切忌太真;做人要深厚,切忌太苛。
原文網址:
http://www.masterhsingyun.org.tw/article/chapter.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