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則新聞,想到前幾天的新聞
誤撿紙箱 慘賠1個月血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1000490-260106
空地撿紙箱賣20元 裁罰5千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9057815.shtml
「誤撿」與「冷血」,是陳婦與江昭儀的觀點
事實上,陳婦長期「誤撿」造成多名失主的困擾,
這點各大新聞記者都有志一同略過不提。
我記得,好幾年前也有一則健保鎖卡的聳動新聞
我當時心中疑問是:
患者的女兒不只一個,而且都有工作,為何繳不出健保費?
經濟有困難,為何不去當時的健保局辦理分期付款?或者諮詢解決之道?
不繳健保費,一面堅持享有健保醫療資源,一面哭訴健保局冷血,
整個社會傾向同情「弱勢」,但「弱勢」的定義由誰認定?
這則不幸的新聞,體重減輕、飲酒、熬夜過勞、咳嗽、喘,經濟、失婚壓力,
我自己的省思是:「閻王爺的警告信」
警惕自己要保有正向思考,注重身體健康,感恩身體還算健康,活動自如
以下是我的想法,與L大無關
台灣社會的氛圍,長期處於「自以為是」的正義感,常流於情感的抒發,缺乏探究事發的因果關係
習慣去索討自身的「權益」,無法容忍異意者的過錯,以自己的觀感決定待人接物的處事態度
枱面上的人物,常因人廢事,因人廢言,立場不同時,就完全無法溝通
例如醫療,病人方面,希望醫生看診時,藥開越多越好,檢查做越多越好,住院日數越長越好,請領商業保險給付越多越好
當每個人都如此行動後,醫院急診人滿為患,醫護人員應接不暇
每個急診病患都想立即減輕病痛,但醫護人員人手有限,衝動型的病患與家屬,憤怒地對醫護人員動粗....

。
我們希望健保費、醫療費用越繳越少,且以防賊、讉責的眼光看待藥價黑洞、醫療疏失
表面上,民意抬頭,可以氣遺指使,氣焰高於醫護人員,
實際上,現在開始嚐惡果了,年輕的醫護人員不是遠走他鄉就是直接轉業
誰要辛苦地卑微地領微薄薪水當受氣包?
以前我會覺得繳健保費沒看病是浪費
現在會覺得,繳錢沒用到,就當做幫助別人,最好沒有生重病的機會
友直、友諒、友多聞,接近益友,保持正向想法,
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把商業保險的錢省下,多吃自然的食材。
能活動自如,能吃喝拉撒睡,就是極大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