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標記討論區已讀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
#1 (permalink) | |
管理員
![]() ![]() ![]() |
![]() 引用:
你意思是不用再弄張SATA3.0擴充卡?~直上那個有AHCI的PORT就對了? |
|
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史版A大,錢的數量決定電腦的力量 ![]() 我是給女孩修電腦長大的,經驗豐富技術過硬,就沒有我修不好的電腦 ![]() |
||
![]() |
送花文章: 79418,
![]() |
向 a471 送花的會員:
|
![]() |
#2 (permalink) |
管理員
![]() ![]() |
![]() 基本上是這樣沒錯 ... 以目前 SSD 來說 ... 迪西用得 OCZ Vertex4 128GB 就是這樣的結果 只有最剛開始的時候比較快些 ... 如果真的要弄張 SATA 3.0 的卡 ... 是不是跟以前的 IDE卡一樣,也要找有 BIOS 晶片的才能用於開機 ... 機會很大 ... 價格應該也不便宜 ... 至少以目前迪西這樣用下來的結果 ... 因為有用 HDD 輔組 ... 某些放在 HDD 上的程式開起就有比較慢 ... 好處是 SDD 在受命上可以稱久一點 要項迪西這樣的使用 HDD 輔助的話,HDD 的部份可以考慮 WD 黑標 系列,效能上可以減少損失 ... 此外記憶體如果夠大的話比方說 8G 以上或更多,可以在搭個 RamCache、RamDisk 把某些 Windows 的系統檔案轉移出去 以下是迪西的系統使用方式 記憶體有 32GB SSD 128GB 上面有兩個分割區,有裝兩個 OS 掛多重啟動管理。 HDD 1TB 做資料輔助,可以把一些系統資料夾轉移上來。註1 RamDisk 動態配置 20GB 用來設定虛擬記憶體 16-8192MB 與環境變數:%temp%、 %tmp%。註2 RamCache 用來對 SSD 使用 1GB RAM 為延遲60s/寫入強化,HDD 使用 5GB RAM 為延遲20s/讀/寫強化。註3 註1:把 HDD 作為 SSD 輔助硬碟時。 對於記憶體沒那麼多的電腦來說,可以用來接收原有 Windows 系統的幾個設定資料夾。 以減緩 SSD 的寫入損耗。 一、虛擬記憶體設定檔,約原記憶體的 2~2.5 倍。 二、環境變數:%temp%、 %tmp%。這個有分為 User、System 兩個部份,共 4 個設定值。 三、Windows 系統的某些系統資料夾,如桌面、我的文件、我的最愛、下載、遊戲、音樂、影片、 連結 ...,反正就是在桌面上 Users 資料夾中,看得到可以設定移動的系統資料夾,通通移到 傳統硬碟上。 四、某些常常更新的軟體、遊戲也可以另外指定到傳統硬碟上面。 註2:使用 RamDisk 來接收虛擬記憶體檔案與環境變數:%temp%、 %tmp%,其主要目的有兩個。 一、在以 HDD 為系統碟時,可以改進系統效能。 二、在以 SSD 為系統碟時,除了原有的改進系統效能外,可以有效的減少一定的 SSD 的寫入損耗。 因此使用到 RamDisk,勢必會大量使用記憶體。 註3:使用 RamCache 可以增加改善,HDD/SSD 的效能外,也可以適度的減少 SSD 的寫入損耗。 在某些效能測試軟體上,因為有了 RamCache 的關係,會在初期建立測試檔案時會寫入 SSD 中,只要 RamCache 夠大,大到可以吃下效能測試軟體測試時的臨時檔案大小,比方說 500 MB。那麼,在效能測試上的數據操作,包含可能對 SSD 的寫數就會被轉移到 RamCache 上面 因此就可以達到適度的減少 SSD 的寫入損耗。那需要使用多大呢。迪西初步推測,最少對 SSD 要有 1GB RAM 作為專用 RamCache。因此使用到 RamCache,勢必會大量使用記憶體。 後來發現 SSD 一開始以只有一個分割區時且是空的時候,用測試軟體 HDTunePro 測試, 有接近廠商宣稱的係能。但是系統裝上去後,在測試效能就會略降。 當改分割成兩個分割區後,並完成安裝兩個 OS 與多重開機管理的設定後,在以 HDTunePro 測試效能,其真實效能還會在下降些 ...。之後使用一段時間後,可能受倒某些因素(迪西也補 不清楚原因),效能還是會在降低些。 此帖於 2014-12-11 02:31 AM 被 getter 編輯. |
__________________ 在「專業主討論區」中的問題解決後,要記得按一下 ![]() 這是一種禮貌動作。 ![]() 一樣是在「專業主討論區」中發問,不管問題解決與否,都要回應別人的回答文喔。 不然搞 [斷頭文],只看不回應,下次被別人列入黑名單就不要怪人喔。 天線寶寶說再見啦~ ... 天線寶寶說再見啦~ 迪西:「再見~ 再見~」 『 Otaku Culture Party 』 關心您 ... ![]() |
|
![]() |
送花文章: 37855,
![]() |
![]() |
#4 (permalink) |
管理員
![]() ![]() |
![]() SATA 3.0 擴充卡的話 ... 也有風險
1.萬一買到的是不能開機的。 2.有一些 SATA 3.0 擴充卡,在某數字論壇上說 ... 比內建的 SATA 2.0 還要慢。 變成要挑過了 ... 太便宜的可能要猶豫一下 ... 如果說該擴充卡上面有 Cache 或演算加速晶片,的可能可以列入考慮。 這種有特殊晶片的擴充卡,通常也不會便宜到那去。 因為使用的人不是迪西 ... 因此還是看用得人狀況 ... 有些 DIY 玩法是 ... 乾脆去買 PCI-e 一體成形的 SSD 這種的應該就不用考慮,SATA 界面的問題 ... 效能上也比 SATA 3.0 界面高出許多 ... 基本上有分 PCI-e x4 SSD 跟 PCI-e x8 SSD PCI-e x4 SSD ![]() 此帖於 2014-12-11 05:58 PM 被 getter 編輯. |
![]() |
送花文章: 37855,
![]() |
![]() |
#7 (permalink) |
論壇主管
![]() ![]() |
![]() 硬體方面我不懂,所以我不敢亂說話,
但是軟體工具程式方面,有預先做過功課,所以說一點點感想。 硬體要有作用,首先是韌體要被南北橋晶片認識, 透過 IRQ 分配共用或是單獨使用後,經過操作系統內建的驅動程式驅動 (P&P)之後才可以作用。 如果晶片不認識,那就只好額外安裝適用操作系統的驅動程式形同外掛程式來作動硬體, 以上的意思就是說,硬體通通速配的話,只需要一道手續單一窗口就可以跑完所有流程, 如果硬體不速配,就要加上其他硬體跟額外安裝驅動程式來使硬體作用, 換句話說, 開機後,進到桌面視窗之前, 透過驅動程式,回頭找到韌體,再去分配 IRQ,之後再到操作系統下找到硬體, 讓硬體可以做動後,才回到桌面視窗等待下一個指令, 這在程式語言命令下就會有無限循環 (ECHO) 的可能, 無限循環下,緩衝區 (Buffer) 的釋出,回收,解放的指令同時無限循環, 這樣會牽動其他硬體,例如 CPU ,RAM,ROM,GPU.......等等, 到最後,您的 SSD 可以用,但是不能發揮原有效率,頂多七成好了, 但是其他硬體跟著加速老化,硬化,消耗,磨損, 甚至後來安裝的 SSD 也得不到優化反而老化更快, 這樣就得不償失, 以上小小感想,說錯請指正,謝謝。 |
__________________ 不飛的不飛 ... 因為曾經端座在雲霄之上 ... 所以不飛 , 因為期待您能與不飛抬頭共列翱翔天昊 ... 所以更是不飛 ! 不飛不想飛 ... 畢竟殘破雙翼在苔階沾濕 ... 所以低頭 , 只好安靜地蹲在這練習 ... 學習要如何才能飛的更高更遠 ! 不飛不曾飛 ... 終於知道青澀期代表蒼狗 ... 所以情殤 , 一甲子的意境等於六十年的期盼的凝固 ... 所以就此棲巢 ! |
|
![]() |
送花文章: 959,
![]() |
![]() |
#8 (permalink) | |
管理員
![]() ![]() ![]() |
![]() 引用:
|
|
![]() |
送花文章: 79418,
![]() |
向 a471 送花的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