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
#1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 事實上,個人在未購買固態硬碟之前曾對傳統硬碟研究了一番。
桌機因為固定的放置著就不在此著墨了,但是對於筆電,因為它們的方便與機動性, 所以經常會有跌撞或掉落地板的情形發生。不知道是否我比較幸運的關係? 多次的意外發生,除了機殼外表損傷外,對硬碟竟然都未產生任何影響。 就這樣地,也不怎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再研究了。 有次,因為需要去買筆電的固態硬碟,在購買前先向售貨員表明要先進的SSD, 原因除了反應速度快外,就是要它不怕跌落、碰撞後產生故障。 該售貨員說,近代的硬碟都有經過好幾個G(重力)的碰撞測試,所以若預算不足, 傳統的機械式硬碟的性價比還是相對不錯的,我要求他指出硬碟的防震數據給我看, 果然,它可耐5個G的碰撞,但是價格稍高三成左右。 當時為了開機速度快就購買了SSD,從三年前用到現在,還在正常運作,反應之快的, 真是舒服。用過SSD後,再用回傳統硬碟,真會覺得是在浪費時間,時間就是生命呀﹗ |
![]() |
送花文章: 71895,
![]() |
![]() |
#2 (permalink) |
管理員
![]() ![]() |
![]() 以前電腦還是很貴的年代 ... 那時好像是 DOS、Win9X、NT4 的年代 ... ...
硬碟真的是 ... 輕輕碰一下 ... 就會有壞軌 ... NB 用的反而經得起 "輕輕碰一下" 當時硬碟的廠商也好幾家,不像現在剩下幾家 ... 印象中,好像是從 Windows XP SP1 開始,電腦的價格大幅滑落快速普及之後 ... 對於硬碟防振動的需求越來越高,因此有廠商開始推出有 "防震" 系列硬碟 推測應該是 2002年第4季~2003年起,有不少硬碟廠商出的硬碟都有一定的 "防震" 能力 SSD 早在 2000年以前就有了,實在是貴只有軍方單位(美軍)用的起。當時號稱 F16 專用 SSD。 之後的硬碟,尤其是 3.5 吋桌上的 "防震" 能力,慢慢的開始接近 2.5 吋 筆記型。 只少輕微的有感地震 (芮氏規模,含 3級以內),以現在的硬碟多數會 OK,還是有少數有疑慮。 因此迪西只要有遇到地震,第一時間就是強制斷電,等地震過後 1 個小時。在做硬碟壞軌診斷, 依據數次檢查結果都是 OK 為多數。 基本上硬碟的防震效果還是:SSD >>> 筆記型 > 桌上型 > 老硬碟。 以硬碟容量來說,印像中 桌上型 20GB 的硬碟就有廠商搞防震,只是在硬碟外層包附一層橡膠膜, 實際上一點用也沒有。其他廠商則是以重新設計硬碟的磁頭或是材料,來克服硬碟的防震。 筆記型 2.5 吋硬碟防震狀況,也許如 mini 大說的那樣,也許另一種是透過材料科技、設計來克服。 ───────────────────────────────────────────────────────── 只於 grc45 說的那個耐幾個 G,有說明是在何種狀態? 開機通電? 還是關機斷電? 不管怎樣 ... 現在的硬碟比起以前好很多,防震專用型的就更不用說了 ... ... 以迪西了解的狀況,硬碟磁頭是在硬碟片表面上做滑行,也有人說是飛行,不管那一種,這個移行的 穩定狀況就很重要,振動就會改變這個移行的穩定性,使磁頭下沉撞擊碟片表面,另一種就是怕碟片 表面的平面(鏡面)處理做的不好,也就是不夠平 (這裡可能需要使用微米或是奈米,作為測量單位)。 碟片表面的平面不夠平的話,就會出現如土丘、凹坑的狀況,這些區域就有可能讓磁頭是在硬碟片表 面上做移行時,撞擊上去。 grc45 大大三年前也升級成 SSD 愛用者啦,比迪西早用 ... 下個建議,可以試著使用大容量記憶體,如 16 ~ 32 GB,也就是 8 GB 以上。感受也很明顯不一樣, 迪西已經用慣了,突然用到 4GB 記憶體會很不習慣。 另一種是 RamDisk,這個裝置多數已軟體模擬居多,至少可以過過乾隱,記憶體不多的人就建議 不要玩。如果錢多到沒有地方花的話,可以找實體版的 RamDisk,據說用過的都吐血了。 ───────────────────────────────────────────────────────── 至於 mini 大說的那個概念 "橋樑式",早期受到受到技術限制下,"橋樑式" 等頭於 "滑軌式" 來讓磁頭 移行,理論上磁頭的移行會比 "懸臂式" 穩定,但是滑軌的缺陷是,一段時間後會因移動摩擦,產生粉 屑,這些粉屑會有機會附著在磁頭上面,變成刮傷碟片的原因。因此這種的 "滑軌式" 的磁頭就不會有 ,有使用的話,也只有光碟機而已。這種方式使適用於單面碟片,多碟片+多面結構可能不適用,會大 幅裝置體積。 接著是 mini 大說的另一個概念,可能是源自於 SED 顯示器,這種顯示器原理上,還是類似於 CRT 顯 示器。不同之處,SED 不具備 CRT 的偏向線圈,而是採用的平面化的大量微米或奈米電子槍發射矩陣 ,驅動原理上自然與接近 TFT 或是 電漿 或是 OLED 這類。 也就是說在硬碟片表面上設置一排永久固定式磁頭去對應所有的硬碟磁軌,透過點陣或是矩陣方是驅動 ,因為磁頭是固定不動的方式,就可以減少所謂的磁頭移行的時間與風險。提升讀寫的效率,還不至於 會到 SSD 的等級。缺點方面迪西大致也推測出來了,這種概念因該跟 "滑軌式" 的狀況類似,只適用 於單碟片,多碟片的話,機構設計、組裝上可能有困難。體積上會比 "滑軌式" 小。在硬碟的多碟片應 用上,可能出現某種設計上的問題,這會增加成本。 ───────────────────────────────────────────────────────── 有關於 SSD 混合型硬碟 ... 上面的 SSD 僅類似於快取裝置。是一種效能與容量兼顧的設計,最大缺 點是當 SSD 區塊故障的話,資料會救不出來。 其他有關於網路上說 SSD 壞掉資料救不來,迪西認為可信度極高。主要是 SSD 的特性使然,相關資 料就自己去找。 此帖於 2015-07-15 11:16 PM 被 getter 編輯. |
__________________ 在「專業主討論區」中的問題解決後,要記得按一下 ![]() 這是一種禮貌動作。 ![]() 一樣是在「專業主討論區」中發問,不管問題解決與否,都要回應別人的回答文喔。 不然搞 [斷頭文],只看不回應,下次被別人列入黑名單就不要怪人喔。 天線寶寶說再見啦~ ... 天線寶寶說再見啦~ 迪西:「再見~ 再見~」 『 Otaku Culture Party 』 關心您 ... ![]() |
|
![]() |
送花文章: 37855,
![]() |
![]() |
#3 (permalink) |
管理員
![]() ![]() |
![]() 有可能 ... 實際上跑過硬碟壞軌診斷程式才會知到正確的狀況
或者是 grc45 大的 NB 比較有防震、耐摔的設計所以沒事 ... 一般來說硬碟本身多少都有所謂的「備用磁區」當有壞軌的時候提供交換使用 但是別高興,這個「備用磁區」不會有很多。 接著是我們現在使用的 NT5.x 含之後的版本,有支援壞軌處理的機能。比起古老的 DOS、Win9X 好太多了 ...。加上 NT 作業系統的容錯保護做的相當不錯,輕微的壞軌 的影響不大。接著還要看壞軌的位置,只要不是在 MBR、Windows 系統重點檔案的地 方,影響倒也還好。 如 Win7 或 Win8,其作業方式又與以往的 Windows 不一樣。記憶體的使用與利用率 較好。比較不會動不動就寫入硬碟,這可以減少硬碟讀寫的次數。因此要發會這樣的特性 ,所幸 Win7/8 的時代起記憶體很便宜,有的人就會裝多一點,讓 Win7/8 充分使用這 樣的運作優勢。 好處一:很多人會反覆開啟、關閉,或是循環開啟、關閉一些常用的軟體。執行效率上就 會高很多。 好處二:硬碟讀寫次數少的話,硬碟的使用壽命可以增加,也可以降低壞軌的機率。 好處三:當硬碟進入停止或減少讀寫的休息狀態時。若這時候不小心動振動到硬碟的話, 也比較安全。 如此有些現在的筆電、手持裝置用的硬碟來說,不光是以硬碟的設計要防震耐摔,連主機 的設計、系統的運作方是也是以防震耐摔為走向。 此帖於 2015-07-15 11:20 PM 被 getter 編輯. |
![]() |
送花文章: 37855,
![]() |
![]() |
#4 (permalink) |
版區管理員
![]() |
![]() 之前遇到硬碟掛點無法讀取的狀況不少,因此在搶救資料上有些心得
但像今天遇到的硬碟讀不到又是第一次碰過的 提出跟大家討論一下,順便研究解決辦法 我們公司在八年前建了一棟三層樓的辦公大樓 我們單位也搬了進去,只是不幸的是我們單位在頂樓 所以每到夏天若無冷氣,裡面簡直像烤箱 現在因為節能的關係,公司規定我們要在8點後才能開冷氣(原本是9點) 雖然我們是7點50上班,但我們大部分都7點半就到了 然後開電腦,設計師使用AutoCAD,所以在冷氣還沒開之前,這一段時間都是在高溫下使用電腦的 但今天卻有一台電腦開不了機,硬碟開機顯示資料讀不到,將硬碟拿到別開電腦當第2顆硬碟,準備搶救資料 哪知一開機系統便要求執行chkdsk工具,而一個檢測要花2個多小時 但檢測完仍然沒用,開機那槽無法進入(顯示Image錯誤) 而D槽可以進入讀取資料,但讀取速度很慢,但運作中硬碟沒有異聲,資料除了讀取慢外,全部都讀得出來(沒出現錯誤訊息,顯然硬體部分正常) 明天打算用救援軟體將C槽資料讀出來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遇過,有沒有什麼軟體可以修護的,謝謝 |
__________________ 『唸金母心咒:嗡。金母。悉地。吽。』 持此咒者,可免一切瘟疫,一切瘟神抱頭四散。 魔術就是欣賞神奇的效果 如果魔術的秘密被破解了 那魔術就失去欣賞的價值 |
|
![]() |
送花文章: 1540,
![]() |
![]() |
#5 (permalink) | |
管理員
![]() ![]() |
![]() 引用:
一、假設有壞軌,資料可以放棄。 1.使用硬碟原廠的診斷程式,做低階的抹除。另一種說法就是 LowFormat。 2.使用通用版的 LowFormat。 二、假設有壞軌,資料盡量救。 1.使用 PE 光碟開機,利用檔案總管 + FastCopy 盡量把要救援的資料往健康硬碟上複製。 2.使用 Acronis Disk Director (基本上算是硬碟分割工具),有效果不輸 Windows 系統 內建的 chkdsk 的機能。可以做資料掃描處理 /f、也可以做表面壞軌處理 /r。 三、DOS 開機的 MHDD 可以針對局部壞軌做擬刪除,其實是把壞軌區塊寫入硬碟缺陷表 中。少量的壞軌也許 OK ,壞軌太多不行。現在的新型硬碟能不能用就是未知數了。 MHDD 的動作處理,理論上可以保留資料,完整性需要確認。有時候也會有大狀況, 壞軌處理好了,讓硬碟恢復到堪用水準,但是分割表損壞,資料全部消失。 四、專業資料救援工具,Final Data、R-studio 可以交替使用。 基本上 PE 光碟很敏感的說,如 XPE 的檔案總管,點擊 C 或 D 槽,等超過 10 秒以上, 或是無法顯示容量,同常表示該區域有很高的機率會有嚴重壞軌。運氣不好就是壞 0 軌。 壞 0 軌,一般人可能不懂,知道硬碟原理的的結論是,資料放棄、硬碟買新的,只能這 樣了。就算不是壞 0 軌,壞軌太多或是多到某個數量,迪西也是建議資料放棄、硬碟買 新的。 硬碟的話,要記得安裝使用硬碟溫度計的軟體,如 CrystalDiskInfo、Hard Drive Inspector 、HDDlife、SDDlife ... 之類。最好一併設定溫度僅告,如 48℃ 發出關機建議。或是乾脆 就讓硬碟溫度計軟體控制系統關機。 主要原因是,硬碟溫度太高,如 50℃ 或 55℃ 或更高溫,電腦會因此當機,有時候硬碟的壞軌 也會因此產生,有些硬碟的電路板也可能溫度太高而掛點。有些硬碟溫度計的預設警報或是關機 的溫度就是 50℃。 室溫太高如超過 30~33℃ 或更高溫度以上時,硬碟溫度會 50℃,可能會讓電腦的風冷系統失效 ... 電腦主機內部各種溫度飆升快速。 迪西的電腦主機再改裝成,正風壓擬無塵室冷卻系統以前,僅靠原始的各類系統風扇、鋁合金機殼 ,只要室溫 30℃,主機內各種溫度快速標高,CPU 溫度會破 60℃,硬碟溫度會破 50℃,接著就 是當機。 改裝後因為主機內部有 200~250 CFM 左右的風壓 (建議越高越好),使的該主機在室溫 30~35℃, CPU 溫度在 55~60℃,硬碟溫度也是在 42~45℃。可以增加電腦主機內部的溫度穩定性。但是 使用的人會受不了,因為主機附近會有 35~40℃ 左右的熱風在迴盪,人體會受不了。 此帖於 2015-07-17 02:23 AM 被 getter 編輯. |
|
![]() |
送花文章: 37855,
![]() |
![]() |
#8 (permalink) |
管理員
![]() ![]() |
![]() 現在很多電腦為修的 ...
1.PE 光碟。一種光碟開機的 Windows,修電腦時,不能正常開機的電腦可以用,有些會在 PE 光碟內整合一些好用的工具,如分割區管理工具、硬碟壞軌診斷工具、檔案救援、檔案 複製工具、系統備份工具、低階格式化 ... 等。用以資料備份、檔案救援 ... 等等諸多用途。 2.MHDD。參考之前敘述。 3.Memtest-86、Memtest86+。主要是以軟碟或光碟開機的記憶體測試軟體。可以測是記憶體好壞。 常用的原因是,比起 Windows 下的記憶體測試軟體,功能跟測是記憶體的範圍更完整。 王子是 ... 轉行修電腦嗎? ... 會吐很多血喔 此帖於 2015-07-16 11:00 PM 被 getter 編輯. |
![]() |
送花文章: 37855,
![]() |
![]() |
#9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 SSD其實真的好用,但是怕一掛掉都一樣
我在2010年8月就買了kingston SSDNow V系列 30G 目前在我電腦裡是裝win7,另一顆是裝xp為主系統 下帖是當初碰到的問題,現在是沒預算....買不起ssd http://forum.slime.com.tw/thread260880.html |
![]() |
送花文章: 26748,
![]() |
![]() |
#12 (permalink) | |
管理員
![]() ![]() |
![]() 引用:
───────────────────────────────────────────────────────── 迪西覺的這種狀況,有可能是 壞軌喔 ... 至於壞軌在哪裡? 就要用專門的診斷軟體 ... 不過迪西推測可能在 0 軌道或是接近 0 軌道的位置上面 ... 這跟迪西以前遇過的某個 狀況類似 ... 也是一開始能讀寫資料 ... 之後就變成 幾乎是 唯讀 狀態 ... 於是當下決定,馬上換新 硬碟轉移資料,當整的動作順利完成後 ... 該問題硬碟就整個抓不到了 ... 如果確定壞軌很嚴重,還會擴散的話 ... 則不用救了,因為多做多死 ... ───────────────────────────────────────────────────────── 以迪西的作法來說 ... 救檔案資料 ... 硬碟不管是拿出來接別台,還是本機作業, 都會使用 PE 光碟來開機。 主要是兩個考量 ... 1.以 PE 光碟來開機,對於磁碟、檔案、資料等,未知 Windows 系統功能的干涉、捆綁 更少於一般正常的 Windows 系統,以便利於某些作業,包含檔案資料的救援。 2.比較可以忽略某些檔案或資料夾權限,可以開啟某些特殊資料夾。 當迪西釋出的 PE 光碟中幾乎都有 FastCopy 這個軟體 ... 現在很多網路上找的到的 PE 光碟,也都有整合這個軟體。 救援檔案資料: 一、FastCopy。 這個軟體可以自動略過錯誤檔案持續進行複製作業。當複製途中發現有損壞檔案時, 一般如 Windows 的複製或是某些檔案複製軟體就會中斷作業。 而 FastCopy 這個軟體 卻會自動略過損壞檔案,持續複製作業直到整個作業完成,並且可以顯示並儲存錯誤清單 。這樣就可以知道哪些檔案有損壞。 當複製作業的操作很多次時,FastCopy 會自動形成排隊佇列,不會像 Windows 一樣的 出現一堆複製視窗,以保持複製作業的資料流量的速度。更能以穩定的速度完成複製作業。 這個是迪西某幾次狀況下,發現 FastCopy 這個軟體,有這些功能後,不管是平時使用, 或是救檔案資料時。第一個考量使用就是 FastCopy。 二、Final Data 與 R-studio。 Final Data 這個軟體有兩種預設模式,一種是快速掃描檔案分割表找尋被刪除的檔案 。另一種是磁區掃描,也就是一個磁區一個磁區檢測 (比較花時間),找尋被刪除或是失落 的檔案。以效果來說,找尋被刪除的檔案是既快速相當好的。但是對於分割區奔崩潰消失 、被格式化、突然變成 RAW 格式、因為壞軌影響消失的來說,效果就不一定了。 R-studio 這個軟體不像 Final Data 方式,而是直接對磁區作多重比對掃描,這方面 的資料救援率比起 Final Data 好很多,但是就是很花時間。R-studio 還可以把掃描的完 成後的狀態,儲存成一個掃描結果檔。當不小心按到程式結束時,直接開啟這個掃描結果 檔,就不用在辛苦的重新掃描一次了。 三、SPFDisk、Acronis Disk Director ... 等硬碟分割軟體。 現在有不少的硬碟分割軟體,都有加入 Chkdsk /f /r 的處理機能,效果有時候反而 比 Windows 內建的更好。如果又是在 PE 光碟底下使用,成功率更高。此外另外有針對 硬碟分割表的維護或是修理的機能。如分割表異常,導致檔案總管看不到東西或是分割區 消失。這類的硬碟分割體,可以修復硬碟分割表的錯誤。讓消失的檔案、分割區恢復。 四、MHDD、硬碟原廠診斷軟體 (WD 的 Western Digital)。 這類軟體,在壞軌的處理上有僅針對壞軌區塊做更動處理,也就是寫入硬碟缺陷表, 把壞軌隱藏或是擬刪除。實際上壞軌仍在,但是使用上已對於壞軌診斷軟體來說好像修好 一樣不存了了。因為是局部處理,所以可以保留大多數的資料,但是也有意外狀況,就是 全部的資料,整個 MBR 紀錄全毀,變成空硬碟。當然這些軟體也可以做全盤類似 LowFoamt 的處理。 五、Ghost。 假設性質下,對於前述救援作業有疑慮或是沒把握時,可以找一個相同大小的健康的 硬碟或是新硬碟,先做過 Disk to Disk 的複製處理。該作業就會變成一種變相的資料備份 救援。可以先在備份好的健康硬碟上面,找尋與救援,若失敗下,理論上可以重來。 實務上 ... 迪西還沒這樣做過。 上述這些軟體啊,基本上有些 PE 光碟已經都有整合入列,以利簡易資料救援。 ───────────────────────────────────────────────────────── 正常來說 ... 大公司應該還會有所謂的 NAS ... 或是遠端備份才對,有些還是多重(複數) 備份才對。 像迪西以前在學校的電腦教室,發現冷氣都試開很大 ... 會冷 ... 問了老師才知道 「你們以為冷氣是吹人的嗎? 錯!! 是吹電腦,因為電腦更怕熱!!」 此帖於 2015-07-17 08:47 PM 被 getter 編輯. |
|
![]() |
送花文章: 37855,
![]() |
![]() |
#13 (permalink) | |
版區管理員
![]() |
![]() 引用:
![]() |
|
![]() |
送花文章: 15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