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苗栗縣政府財物發不出薪水之前
我們來看看底下這張表
引用徐嶔煌 臉書資料:
審計部報告係用地方政府的自籌財源來看地方的財務,所以會用人事費佔自籌財源比例來看地方財政。
PS:歲出已包含人事費(包含退撫)。
由上表知道,台灣大多數的縣市自有財源收入不要說因應政府開支,根本連付人事費用都不夠。
政府財政惡化主要兩大因素:1、人事制度僵化造成的成本 2、選舉制度的造成的負債
我們的政府人事制度一直存在僵固性的問題
各級政府人事是依級別(直轄市/縣市/鄉鎮市)而給予不同人事編制
公務員的薪水是依你的職等、年資和職位來決定的,再加上固定的編制, 同樣一個科長在台北月領六萬要養一個家庭付房貸、養小孩會很辛苦的活著,但在南部屏東或東部花蓮、臺東卻可以過得很舒適的生活。
但是大都市的稅收跟鄉下地方的稅收不一樣,所付的同職等公務員薪水是一樣的。
再者還有退撫人員的預算編列等等
另外政府組織編制,只要達到一個人口數,就會升級城市規模。
例如鄉級變鎮級。..但是鎮級的可能有1萬多人,也有10萬多人。公所編制人員是一樣的。那麼彰化的員林鎮,公所可能忙的要死,在東部關山鎮的公務員可能整日泡茶。
這也從上表發現,農業縣的地方政府其人事費用比都偏高的主因。
2、選舉制度的造成的負債
目前台灣民眾仍喜歡用政治人物任內建了多少橋、蓋了什麼建築物的政績,評斷這位政治人物有沒有做事。
政治人物都只想作討好選民的工作, 支票愈開愈大, 收入卻遲遲無力增加 (中央政府還常對企業財團減稅,減少稅基),進而造成地方長期仰賴中央補助,而無心去開拓助財源。沒錢就哭窮向中央討錢。
各地負債累累的地方, 依然辦跨年、放煙火,甚至規模一年還勝一年不斷的以債養債做建設、辦活動,選情越激烈,政治人物就越不負責任的大開支票,然後選民更盲目以對。
政府赤字問題就以苗栗縣政府來說,會罵劉政鴻的是現在的縣長,領不到薪水的苗栗縣公務員及家庭、被拆房子跟農地徵收的縣民。
但是非公務員的苗栗縣民會有感嗎????
劉縣長做了很多建設耶,苗栗變的不一樣了...
至於徐縣長現在沒錢了,除了向中央討錢,什麼建設都必須停擺,先以還債為先。
但是在苗栗縣民的眼中..徐縣長跟劉縣長比起來,顯然能力差了很多,而且沒對苗栗縣做出啥建設。
除非劉縣長的政績影響到苗栗縣民的生活...苗栗人才會憤怒吧~
就像馬英九政府的油電雙漲、房價暴漲、22K政策等等..讓人民感到憤怒。
否則以臺灣人只關心顏色政治跟健忘的態度,只會讓中央及地方政府負債持續不斷的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