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getter
其他次要的說法 ... 日本把戰線擴充的範圍過大 ... 超過日本實際能承受的能力
也就是說,有人認為日本不該對東南亞投入戰力,中國部份只要保有東北就好 ...
結果就是打仗打過頭,打到戰線迷失、戰略迷走 ... 變成了除了美國因素外的另一
個多重原因。
|
因為老蔣戰略奏效,他誘敵深入我國境內~~~以空間換取時間
日本人揚言三月亡華,卻在上海就打了好幾個月打不下來,中國又那麼的落後
,如果日軍沒討回面子會很丟臉。於是他們跨出東北開始在各省擴張,範圍越
大他們補給線就越遠,深入大半個中國老蔣跟他們慢慢玩...............
A爸在抗戰末期的日軍戰俘普遍吃不飽,顯示他們的物資補給出了問題,且具體
的反應在體重上。更有意思的是如果能不戰鬥他們還挺不想打的,大多是被軍國
主義洗腦的那種神風幹部、指揮官逼著(不聽話就被殺吊).....
A爸就曾遇到招降對方大半天的沒反應,包圍到最後出來代表投降的說他們幹掉了
不讓他們投降的幹部,保全住那些不想死的同袍......假如失敗那就是一堆宣稱用
手榴彈自殺的英雄
因為到戰爭晚期中國戰場普遍的都是從日本本土來的補充兵,那些都是老百姓有
自己的生活與家庭,有些人家裡的兄弟都犧牲了,使得他們會慢慢的產生變化,
為何而戰?........於是每個人心裡都偷偷有種為自己打算的想法
簡單說他們壓根不想死,甚至認為入侵中國很愚蠢,只是這種觀念是隱性的,日
本社會不允許他們有也沒人敢外顯~~只能晚上睡覺跟老婆、老媽抱怨......
A爸曾俘虜到40名士兵,居然是同一個村的鄰居.........且他們在來中國之前就
看過中國人吃過包子......因為他們村子裡就有中國移民的商店....A爸由翻譯的
口中得知他們想法,如果遇到教育程度高的甚至就由醫官直接用英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