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懷念過去台灣社會的純淳風氣
最近常想到小時候被教導的成語與老人家常掛在嘴邊的話
例如:「施比受有福」、「施恩莫忘報」
阿公常說:『乞丐、羅漢攏好』,小時候不懂,
長大後才知:乞丐、羅漢是當時社經地位低下常被輕視的人,原來他要子女待人不可有分別心
社會新鮮人時期受挫、遭受職場霸凌想離職時
我爸說:『吃虧就是佔便宜』
我媽說:『抹緊,棚腳站久郎耶』
阿嬤說:『偏人昧呷昧睏,宏偏耶呷耶睏』(用成語表示就是: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因為選舉要找出對立面批鬥嗎?
台灣社會一面盛讚「憨人」精神,另一面不斷地索求、聲討自己利益,
深怕自己被佔便宜、眼紅他人拿到好處
不曉得耶,我這人比較阿Q
覺得不分貧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
在『生』『死』之前,沒有人是無所不能、呼風喚雨的強者,只能謙卑低頭
以前覺得「施比受有福」是笨蛋
現在覺得舉手之勞,在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看到被幫助者的笑容是種快樂
緊握拳頭去爭、去搶,到頭一場空
張手擁抱世界,擁有更多
倡導「公平正義」的人,在平民間劃分族群、階級
平民呆傻地跟著喊口號、批鬥彼此
今天鬥倒了軍公教、明日再鬥企業主、勞退族
但最大的得利、自肥者,往往是號召民眾揭竿起義、鼓吹革命者
領18%的人批鬥18%
領鉅額退休金的政務官訴求基層退休人員領太多、拖垮國家財政
平民間彼此廝殺、內耗了這麼多年
何時實現了「公平」、「正義」?
政黨不斷地輪替,自己認同的政客取得大位時,一定就是體現公平正義的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