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老會員
|
提到內閣制
本來台灣是類似法國的雙首長制
全因為老李的利慾薰心,新黨當年崛起,發起三黨不過半的基調
當年硬要連戰副總統兼行政院長,規避國會同意權
為了一己之私,聯同民進黨修憲修掉閣揆國會同意權
可笑的是交換條是廢掉省長,民進黨只爭到意識型態,配合老李完全沒有實質好處
種下的禍根是陳水扁上台後,院長成了總統的幕僚長,無視國會少數,愛任命誰就是誰做閣揆
如果,閣揆同意權還在,陳水扁是沒戲唱的,院長不是自己人,要貪污難度很高
馬英九本來是民進黨執政時的受害者,國會佔多數也被民進黨整碗捧去
施明德不只一次公開罵馬是不守信用的小人,避免朝小野大的執政再發生,答應上台後修憲改內閣制
可惜敵不過人性對權力佔有,自己做了總統忘了過去的承諾
明明有機會歷史留名,第一任時K黨國會席次過三分二,憑一黨之力足以修成內閣制
對立委來說是擴權,高興都來不及,不會有人反對,何況民進黨最大派系是支持內閣制
愚昧的馬英九,就算修憲改內閣制,按時程來算,他可以幹一任總統,第二任成為史上第一任總理
這傢伙跟所有政客一樣,得到權力後,一點都不想被閹割
有人會說內閣制會比現在的總統制好嗎?現在就證明從老李到老馬,總統制都是失敗的
正如趙少康說,大家擔心立法委員素質差,實施內閣制會不會更差?
他說實施內閣制政黨形象比個人大時,立委一粒老鼠屎會影響到整個政黨,當國會民代就是閣員時,選民自會用放大鏡一個一個檢視,制度會帶著大家去修正對政治人物的態度
內閣制的國家,閣員就是國會議員,跟在野黨的議員民意基礎是一樣的
在英國常會看到閣員跟議員雙方互拍桌子,大家都有民意,不會有誰比誰高
重大決策做不到就倒閣改選,或是執政黨解散國會,讓民意重新檢驗,總好過我們一直在空轉
明年一月選完,蔡要上台還得等五月馬下台
馬英九一早就知有這種情形發生,除非他白吃到認為國民黨永遠執政
明年的怪現象是,一月後新國會,國民黨變成小黨,行政院院長仍是馬英九任命的毛治國,一直看守撐到五月為止?能做啥?
年金改革不能等?蔡說上台後半年內召開年金改席國事會議
以台灣的效率要找什麼人來開會,吵吵鬧鬧又半年過去
開會又幾個月,好了,最後達成協議,送到立法院,一轉眼進入蔡執政第三個年頭
再來?要準備連任,先擱置下來,連任後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