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YaYa07
我們這是叫B型肝炎, 對岸才稱為乙型肝炎
對岸可是很在乎的, 甚至會影響到結婚交友
台灣人只在乎政治色彩, 根本不在乎誰是帶原者
|
沒辦法﹗之所以會用乙型肝炎來替代B型肝炎,其原因可追究當年在中南部時的鄉下。
當年的長輩若能念到小學畢業就很不簡單了(我是45年次的),而長輩們,尤其是台灣長大的,他們在日據時代根本都沒能力也沒機會去念中學,
所以當地的衛生單位就以從大陸來台的衛生單位的說法,也就是甲、乙、丙、丁來取代A、B、C、D。
民國65年中國海專畢業上船實習時到香港,想不到他們在英國殖民地下也用所謂的乙型肝炎,而非B型肝炎,香港人在大英帝國的統治下,
反而不用英語,而且還特地的保留了原殖民地的文化,其用心與遠見不言可喻。
話說那些沒受英語教育的長輩們,你跟他們講英語他們都聽不懂,但用漢字後,他們再沒讀書也都懂了。
近二十年來,大陸移民成為華人地區移民人數的總冠軍,多倫多公立圖書館以前滿滿都是台灣的正體字書報,現在相形的變成了極少數。
所有本地華人傳媒除了極少數的還維持著正體字出版播放外,其他都變成了簡體字的天下了。我很不喜歡這些支離破碎的簡體字,但看久了就沒以前那麼的反感了。
文字是一種傳播思維的媒介,只是簡體字失去了原有的端莊與造字的原旨。面對那麼多而龐大的簡體字,正體字反而變成了弱勢的應受保護者。
不管在以前39年前去的香港或在29年前移民來到的多倫多,所有的香港人他們也都如同我們的大陸來台的用法一致,那就是乙型肝炎。
這個稱呼並不是大陸1949年後發明的,台灣會使用過度的外語來運用,莫非我們也被英語系的國家殖民多年才導致?
註︰(B型肝炎的傳染在所有用筷子的國家都很流行,例如,中國、日本、韓國和越南等地,但是後來韓國推行使用金屬筷子,而且民間普遍會用沸水來消毒殺菌,所以肝炎的比例反而相對的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