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所買的 Nikon 攝影設備,由於保養得當,所以到今天從機身與其它鏡頭全都一如當年購買時的健康。
我在當年就利用了放大倍率8X的放大鏡,在每次使用攝影裝備後,於清潔灰塵前,來個仔細的檢察,在大氣中曝露的它們的確顯得很髒。
由於當年的航線經常航行在赤道附近,天氣悶熱潮濕,所以對於濕氣威脅問題 - 發霉 非常的警惕與防範。在海上經常拍正片(幻燈片),
從拍攝的結果,也就是在靠岸時到各國所顯影處理後的幻燈片,全都因為鏡頭的清晰通透而使得拍攝結果非常的滿意。
拍攝正片完全與負片相反,它無法像負片般的作事後的曝光和明暗的暗房處理,所以稍為不慎(曝光不正確),該張正片就報銷了。
拍攝的正片(ISO 64) 在幻燈機的播放下,它的攝影品質好壞優劣立見,所以當年的手動對焦和曝光指數要操作的非常的精確。
例如在梵蒂岡、巴黎、倫敦、羅馬等地的風景照,尤其是當地的經典古典建築,在光線條件複雜與角度的選擇下就覺得很具挑戰性。
相機內置的曝光表屬於中央重點式的,這在拍攝人物肖像時最為精準,以主題中的 Nikkor 50mm F1.4 AI-s 的標準鏡頭拍攝,
在對焦及曝光上都很正確。但是在拍建築風景照時那就無法真正的作到曝光的精確,為了防止曝光裝置的誤判,
所以就要在被攝體與相機鏡頭間的方向,在照相機鏡頭前對著一張18%灰色板(或灰色卡)來取得曝光的光圈大小,依照這個方法所得出的曝光值最正確。
相機本身的曝光在複雜的光線下很容易為明暗不一的反射光線所困惑,所得的曝光值不一定正確,所以昂貴的當年正片就不會輕易的浪費。
正片拍得好,負片就更不用擔心了,因為負片(彩色底片)的寬容值很大,它可以在暗房處理中作適當的調整,除了對焦不準無法修正外
(準確的對焦是攝影的最重要關鍵),曝光是可以事後修正的。
現在家裡還有一些沖洗負片(彩色底片)的化學藥水 C-41在,但願它們在冷凍的狀態下不會變質。
在清潔相機時,個人一直都是戴著外科手術手套的,戴著它們可以防止手汗和人體皮膚所排出的油脂污染,它們是清潔相機最關鍵的基本裝備。
以高倍數放大鏡來審慎的觀察清潔前後的效果是個值得建議的好方法,還有就是要作扼要的清潔記錄。比方說,在杜拜的沙漠環境拍過後檢視
就可以發現到鏡頭前與相機觀景窗的小而密佈的沙塵,這若不使用前述的放大鏡來看是看不出來的,有了記錄後就可以預防或特別的提防歷史問題的重演。
個人的做法是,把被清潔鏡頭的表面面向地表後,再以吹氣筒由下往上的對鏡面吹,這為的是防止那些剛被吹走的塵埃又因地心引力又降落回
面向上的鏡片表面。在此時請勿翻轉鏡頭,繼續保持鏡頭面向下,然後把鏡頭蓋由下往上謹慎的扣回鏡頭上。一般個人會將鏡頭蓋放在乾淨的
塑膠袋子裡,放入前的鏡頭蓋也都要先作過清潔,也就是要用吹氣筒一樣的將鏡頭蓋翻轉,然後由下往上的吹,如此一來灰塵就不會如跳降落傘
般的又回到原清潔過的表面了。如果鏡片表面有指紋,處理方法仍是先吹走塵埃後,在以拭鏡紙沾點鏡頭清潔水來輕柔的擦拭,若無專用的拭鏡紙,
也可用擦拭眼鏡用的眼鏡布來清潔,千萬不能以一般有粗纖維的布來擦拭,因為這會磨損鏡頭上多重的表面鍍膜。這些鍍膜是用來抑制光學誤差的,
所以要珍惜它們。輕柔的由中而外的以圓形慢慢的旋擦,最佳的力道是若有若無的接觸擦拭,若還不乾淨,再一切重來就可,最好換新的拭鏡紙。
在溫差大的環境進出,最好準備個塑膠袋來防止凝縮的發生,特別是到寒帶地區,由溫暖的屋內到外前,請以塑膠袋包緊,包緊前要先把氣體
盡量的擠出。到了室外,相機溫度降至室外溫度時再取出拍攝,但是電池一定要放在溫暖的大衣內,最好緊靠著身體,以體溫來防止它們凍結。
低溫會明顯的降低電池內的化學關鍵反應的要件 - 溫度。拍攝完畢由室外返回室內前,千萬要記得把相機再度的密封在塑膠袋內(包括所有的鏡頭),
進到屋內,讓相機和鏡頭一直在塑膠袋內升回室溫後,才可打開塑膠袋取出,這樣一來相機和鏡頭就不會吸收室內(溫暖潮濕)的水氣,這就不會
產生凝縮的現象。凝縮的問題嚴重時,水氣若積聚在鏡頭內的多層鏡片中,那麼問題就大了,因為凝縮的水氣不易逸出,除非拆開鏡頭處理。
但這已涉及到專業的拆卸鏡頭技術問題了,除非是老手,所以不建議這麼做。
拍攝期間,只要暫時不拍攝,就要立刻的蓋回鏡頭蓋,就算在雪地也一樣,因為若不慎跌跤,那寶貴的鏡頭很容易受損。這尤其是在雪地上,
雪地在初降雪時很柔軟,但是在溫度稍微回溫後又再低溫後,剛融化的雪就會變成堅硬而銳利的形狀,鏡頭玻璃在低溫時,表面很脆,稍微一畫
就是一道不可恢復的鍍面劃傷,它會影響到成像的功能與原來設計的修正目的,所以不可不慎。
.
此帖於 2016-01-06 06:17 AM 被 grc45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