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72變,台港公民社會互動持續的趨勢,卻可不會改變。台灣上月選戰結果的影響,便持續在港發酵。年前率先以博奕理論提出佔中運動的港大法律學者戴耀廷,本月初報章撰文,再提出另一項爭取民主行動:春雷計劃。
春雷計劃,建議非建制派本著超越黨派利益,互相協調,在今年9月進行的立法會選舉中,搶攻立法會過半即多於35個議席,改變香港的政治生態,至於各黨派彼此之間的恩怨,「以後慢慢解決」。
戴坦承,提出這項計劃,與台灣選戰的啟發極大關係。「當我細心分析數據,及看到台灣最近的選舉,發現非建制派要在立法會取得一半議席,並非不可能。」他說,隨著香港去年區議會選舉及台灣上月大選結果,年輕票源及首投族都足以改變戰局。「非建制派在9月選舉,必須反守為攻,抗爭才有出路。」
台灣大選,民進黨全面執政,在華人史上標誌著重大意義,而時代力量這太陽花運動後才組織一年的政黨,竟以第3大黨的姿態進入立法院,更是是次選舉的亮點,引起不少香港政學界人士的討論和思考。
尤其是大批兩傘運動新世代主力赴台觀選,不少選後都表示對這第3勢力的冒升,寄予極深刻的關注。
但台灣和香港民主運動的本質可以比擬嗎?除了說台灣民主運動經歷了數10年日子,民進黨代表著一股前仆後繼坐牢冒死付出生命代價的志士,這「民主進步」4個字的光環不但沒有因為陳水扁的貪腐胡攪而黯淡,蔡英文這位第3代領導人能放下段,看準時勢,與公民社會結合,並提出新世代的「天然獨」論述,是這股跨世代力量能結盟並在選戰中坐上同一戰車上的重要原因。
記得時代力量林昶佐選前1天面對提問,指未來民進黨執政後必定趨中,在對中共政策或與時代力量堅持兩岸劃分的原則可能會出現分歧時,林回應非常簡單:「我相信蔡主席。」
民進黨與時代力量之間的蜜月期會延續多久,是未來的事,該黨成功與公民社會共負推倒國民黨的共識,是不爭事實。反觀香港的民主運動,從一開始,港英除了在某些事件中動用了警權外,從來沒有採用高壓手段予以鎮壓,至近兩年泛民與年輕世代和學生團體間,本來在人大8.31決定下也是有共同語言的,可是一場雨傘運動下來,已將這世代衝突表露無遺。
新世代完全漠視傳統民主派一代,咬緊牙根在「民主回歸」論述下細步爭取民主的努力,反而「你們做過甚麼」,成為新世代質疑傳統泛民的口頭禪,他們以輕蔑的態度看扁前30年的民主運動,甚至對於不採取「勇武」抗爭者,一律標籤為徒懂「吹水」的「左膠」。再來同樣年約60一代,激進派和傳統泛民互相攻奸,暗斥為民建聯B隊又或是票債票償,即使是新一代,傘後組織之間也同樣互轟是中共的臥底。
分裂的種子,已在非建制派中既橫且縱的撕裂了,怎可能如戴耀廷所說的,以往恩怨「以後慢慢解決」?
姑暫勿論非建制派是否有可能在9月立法會取得半數議席,改變香港政治生態,要他們放下互相傾輒的仇恨或互瞧不起的種子,幾可斷定,比兩岸和解還要困難。
戴耀廷提出「春雷計劃」的文章說:「如果今屆立法會投票率能像區議會選舉般破紀錄,並且多了首投族,是有機會令非建制派在今屆多取約2%支持票,令非建制派與建制派得票之比接近六四(6:4),非建制派全勝取了23席就變得有可能了。」
戴耀廷在雨傘運動中,受盡委屈,既受到北京打壓,也受到很多香港年輕世代的無情奚落,但他仍不屈不撓的繼續往前,看到台灣選戰結果,仍然發揮出無限創意,這種樂觀正向的思維,無疑是爭取民主人士所必須擁有的,但願猴年72變,也讓香港的民主樊籠,出現鬆動,朝向質變!
http://tw.on.cc/tw/bkn/cnt/commentar...04411_001.html
一群無腦袋的智障呀!!!
他們當老共是國民黨這些昏庸無能又沒膽的嗎??
老共就是玩這些運動起家的, 搞到老蔣來台後嚴格管控
想學台灣民進黨這樣不斷衝撞就能像蔡英文這樣完全執政
除非老共的領導都真的像國民黨這樣, 否則別做夢了
別只看到民進黨大勝, 更要看看台灣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族群間隱藏著很深的分裂與仇恨, 只要政府失控絕對是下一個科索沃
薪資停滯16年, 經濟幾乎都快要崩盤, 只有傻蛋才會認為蔡政府會讓我們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