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7月在民間習俗稱之為「鬼月」,每年到這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準備普度祭拜,坊間還有放水燈、開鬼門、搶孤等民俗活動,但有誰知道「鬼月」的由來嗎?
亞洲大學台灣民俗館副館長顏榮豐給了答案,原來明朝之前並沒有「7月有不祥之兆」的記載,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嫁禍於鬼」,才讓農曆7月變成「鬼月」,流傳至今。
顏榮豐考證了不少的古籍經典,他說梁武帝時設盂蘭盆齋,之後民間普遍在7月15日設盂蘭盆齋為孝親之供。到宋朝為止,都沒有見到7月是鬼月的記載。會有「鬼月」由來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迷信風水,相信7月是吉祥月,但他不想讓皇親國戚與民間共享這段吉日吉時,因此軍師劉伯溫向朱元璋獻計,在民間散播謠言說「7月是鬼月,天將降禍」,並找人假扮道士賣符,四處招搖撞騙,沒想到7月是「鬼月」之說自此流傳600多年,直到今日。
顏榮豐還根據清朝勘輿師蔣大鴻的著作「天元五歌」中轉述勘輿大師楊救貧的口訣,「古來天子7月葬,士庶踰月禮不曠」,意思是指古代帝王死後常延至7月下葬,因為7月是申月,「申」字為「田地中,上得天時,下得地利」,是吉祥之意。而且明朝皇帝除了延續天子7月葬之俗,多數選擇7月登基,這都顯示7月是吉月。
http://udn.com/news/story/9/1873424
================
姑且不論是否為定論
要講的是
好巧~
現在是第二次明朝
如果明朝皇帝騙很大
此論調是不是也在告訴大家
「第二次明朝」也同樣會騙很大
好有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