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爆發以來,關於人體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反應存在許多未解之謎,比如為什麼有的人感染後症狀更輕,而有的人可能會發展為致命的疾病?8月4日,《Science》發布的一篇研究報告表明,人們從前得過的小感冒,可能在無形中為免疫系統提供了加持,從而更好地識別新冠病毒。
....
普通感冒幫助T細胞記住病毒
在這個新研究中,拉霍亞免疫研究所(LJI)的一支研究團隊進一步指出,新冠肺炎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可能與此前是否遭受過普通感冒冠狀病毒的攻擊有關...
具有較強的T細胞反應或更好的T細胞反應,可能會讓COVID-19患者有機會進行更快更強的反應。」
....
在健康人中發現的T細胞可能是由於他們之前感染過普通感冒冠狀病毒,同時免疫系統保留了對這些冠狀病毒的記憶反應所致。
未來將能應用於疫苗,提升效力
總之,這項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證據,表明對抗一種常見的感冒冠狀病毒確實可以教會T細胞識別新冠病毒的某些部分,並為普通感冒病毒能夠誘導T細胞對新冠病毒的交叉反應記憶提供了證據。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_v2_main_index
==================
再來看另一則報導
流感疫苗保護力短 研究:漿細胞找不到定居之處
*******************
接種流感疫苗後產生的漿細胞「無處安身」,導致防護力逐漸降低。台灣衛福部建議國人每年都要接種流感疫苗,因為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會變異,且接種4至6個月後保護效果可能下降。近期埃默里疫苗中心研究季節性流感疫苗保護力隨著時間下降的原因後發現,其關鍵在於新生成的漿細胞無法在骨隨中找到「定居」之處。
....
*******************
所以要是台灣之前新冠的傳染力小,真與流感疫苗有關
"接種4至6個月後保護效果可能下降"
剛好就是現在這幾個月開始反映
難怪最近出現一推 新冠輸出案例 ?
不過就是好狗運
之前的新冠被弱化,所以那些對外輸出者都是無症狀輕症
但現在國際開始第二波再起,而且還有變種的跡象。
這有兩個隱憂
首先先前研發的疫苗很可能無法因應新的變種病毒(打了可能還是會染疫,最好的結果頂多讓你變輕症)
再來則是現在是夏天,流感疫苗的施打還要好幾個月後才開始
結論台灣還是好狗運
可能不會有甚麼大流行,只要不普篩就相安無事
但只要不斷的有 染疫輸出案例
外國就不會這樣看了
總之就是出來混還是要還,只是還得溫火(溫水煮青蛙?) 還是激烈之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