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標記討論區已讀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
#1 (permalink) |
管理版主
![]() ![]() ![]() ![]() ![]() ![]() ![]() ![]() ![]() ![]() ![]() ![]() ![]() |
![]() 對岸拋美債已經有一段時間 (慢慢減持) ※1
但如果是短時間大量拋售,其連鎖反應不容小視 ※2 中方拋售美債目前放出此消息 可視為談判技巧 趁你還沒提出前(有人說美方想短債逼你換長債) 先減量 避免到時損失更重 也是美方放話 再加關稅至50% 的抑制手段 比如談判時 美: 提出(短債換長債) C: 可以啊~ 現在量就這麼多你不介意吧~ 美: 你要買回美債,抵貿易逆差 C: 可以啊~ 避免妳言而無信,先買短債,且根據協商落實情況分批買入 如是以上~ 那時間放大看,C方就沒損失 ※2 有興趣可以如此問 AI 【美國關稅戰,如果美債大量持有國拋美債的話,會有什麼結果】 ※1 中國持續減少美國國債的持有量一段時間。自2016年以來,中國已出售約6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其持有量從2013年的峰值約1.316萬億美元逐漸下降。截至2024年底,中國持有的美債規模為7590億美元,低於2022年首次跌破1萬億美元的水平。 在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拋售了約5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並在2023至2024年間減少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持有量。這一趨勢反映了中國逐步多元化其外匯儲備,增加對黃金等其他資產的投資,以降低對美元的依賴並應對地緣政治風險。 總體而言,中國減持美債並非突然行動,而是長期策略的一部分,旨在減少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的比例,同時應對潛在的經濟和政治壓力。 |
![]() |
送花文章: 2055,
![]() |
向 mini 送花的會員:
|
![]() |
#2 (permalink) |
管理版主
![]() ![]() ![]() ![]() ![]() ![]() ![]() ![]() ![]() ![]() ![]() ![]() ![]() |
![]() 10年期美債殖益率兩天內飆升近40個基點,一度觸及4.5%,30年期收益率一度升破5%。華爾街投資大佬Peter Schiff認為,川普試圖通過製造衰退來降低利率的計畫已經失敗,如果不撤回關稅大棒,將引發比2008年更嚴重的金融危機。他還警告,如果明天早上不緊急降息並宣佈大規模量化寬鬆計畫,明天可能會出現1987年式的股市崩盤。
近日美債市場連續大跌,10年期美債殖益率兩天內飆升近40個基點,一度觸及4.5%,30年期美債殖益率一度升破5%,釋放出嚴重的系統性風險信號。 歐洲太平洋資本公司的創始人兼CEO,Peter Schiff在X上發出警告:「美債市場正在崩潰,如果明天早上不緊急降息並宣佈大規模量化寬鬆計畫,明天可能會出現 1987年式的股市崩盤。」1987年10月19日,美股曾出現道瓊指數單日下跌22%的局面,史稱「黑色星期一」。 Schiff表示,如果川普試圖通過製造經濟衰退來降低利率,以緩解36兆美元國債壓力,那麼現在看來,這個計畫可能已經失敗,並將帶來災難性的後果。股市的崩潰不僅未能緩解債市壓力,反而加劇了債市的動盪。 Schiff指出,目前債券市場的崩潰比股票市場的崩潰有更嚴重的影響,如果這些關稅繼續存在,美國可能會在秋季面臨一場全面的金融危機,這場危機將使2008年的金融危機看起來像是一次周日學校的野餐。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409701348-430701 =========================== 說真的 講這些我們都是外行 所以 3P那位也是大外行的 恐怕他沒在帕 ?? 起碼他裝得很像一回事 那個顧人怨的 就算他自己挺得下去 也不代表其他搞政治的民代也能一起裝瞎 我們這裡有位 COP就告訴了我們 不要太看得起自己 否則就是 想玩政治的 最後會被政治玩死 |
![]() |
送花文章: 2055,
![]() |
向 mini 送花的會員:
|
![]() |
#3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禹行精華】朝野看清楚!談判重點川普要的是這個! #張禹宣|20250408|字幕版
張禹宣分析川普要的是弭平貿易的差額.. 台灣可考慮買長期的能源等資源 買能源沒有問題、因為本來就要買的(核電??)~只怕是簽約又簽了個不平等的長約 |
![]() |
送花文章: 1547,
![]() |
![]() |
#4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第498期:400%关税不是梦,川宝等你亲屁屁!|【岩论】
引用:
|
|
![]() |
送花文章: 1547,
![]() |
向 non 送花的會員:
|
![]() |
#5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川普想解決美債危機,所以美債價格跌了他就會縮手..
日本有機構看好美債用了60倍的槓桿.. 結果爆了.. 導致拋出一堆美債.. 影響美債價格下跌 據聞90天暫緩是財政部長拿相關數據給他看..才暫緩 可觀察此圖~美國公債殖利率走勢圖|殖利率與美債價格成反比 ===================================================== 【定義】 當債券的年化收益率高時,意味著您借錢給政府後能獲得較多的回報;相對地,低收益率則代表回報較低。 【債券價格】 高殖利率通常表示債券價格較低,因為收益率與價格呈反比關係。 換句話說,市場要求更高的回報以彌補潛在風險,因此債券價格下跌; 而低殖利率則意味著債券價格較高,需求旺盛,投資人以較低回報換取安全性。 【市場情緒】 在高殖利率情況下,市場預期未來風險或通膨可能上升,因此投資人要求較高的報酬來補償風險; 相反地,低殖利率往往反映出市場情緒偏向避險,投資人願接受較低的回報以確保資金安全。 【政府借款成本】 如果債券殖利率較高,政府發行新債的成本就會相應提高,未來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 而低殖利率代表政府借款成本較低,支付的利息也較少。 ---------------------------------------------------------- 當殖利率「高」時,通常是因為市場認為風險增加(例如經濟前景不明朗或通膨上升),投資人要求更高回報; 當殖利率「低」時,則可能是因為大家都將此視為安全資產,需求旺盛,使得價格上升、回報相對下降。 --------------------------------------------------------- 情境 A:多國配合美國進行債務重組 在此情境下,多國協助美國將短期高息債轉換為長期低息或永續債,可能帶來以下影響: 市場穩定性提升:債務重組成功可能增強市場對美國財政的信心,降低金融市場的波動性。 加密貨幣需求減少:隨著市場風險降低,投資者可能減少對加密貨幣等高波動性資產的配置,轉而投資於傳統資產。 價格可能承壓:特別是對於以太坊、索拉納和卡爾達諾等平台型代幣,若市場風險偏好下降,其價格可能面臨壓力。 情境 B:多國拋售美國國債 若多國大規模拋售美國國債,可能導致以下情況: 美債收益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導致收益率上升,增加政府借貸成本,可能引發市場對美國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 美元貶值壓力:外國投資者減少對美國資產的需求,可能導致美元走弱。 加密貨幣作為避險資產:在市場動盪時,投資者可能轉向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作為避險工具,推高其需求和價格。 價格波動加劇:儘管需求上升,但市場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加密貨幣價格劇烈波動。 ------by chatgpt |
![]() |
送花文章: 1547,
![]() |
向 non 送花的會員:
|
![]() |
#8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以下是deepseek覆盤過的資料~然後用簡單易懂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向非經濟系學生解釋這些概念、分步驟說明:
步驟 1:用「借錢」比喻債券 ***核心概念:債券是什麼? 比喻: 假設朋友向你借錢,寫了張「借條」給你,上面寫著: 「1年後還你 100 元,期間每年給你 5 元利息。」 → 這張借條就是「債券」,利息 5 元是「利息」,100 元是「本金」。 重點: 債券就是政府或企業向大眾借錢的「借條」,承諾未來還本付息。 步驟 2:解釋「殖利率」與「債券價格」的蹺蹺板關係 ***核心概念:殖利率 vs. 價格 比喻: 假設你買了一張 100 元的借條(債券),利息 5 元(殖利率 5%)。 → 如果大家搶著買這張借條,價格可能漲到 110 元,但利息還是 5 元 → 殖利率 = 5/110 ≈ 4.5%(變低)。 → 如果沒人想買這張借條,價格可能跌到 90 元,利息還是 5 元 → 殖利率 = 5/90 ≈ 5.6%(變高)。 結論: 價格和殖利率就像蹺蹺板:價格漲 → 殖利率跌;價格跌 → 殖利率漲。 步驟 3:市場情緒如何影響債券價格? ***核心概念:風險 vs. 避險 例子 1:經濟不景氣 → 大家害怕股票賠錢,搶著買「安全的」債券 → 債券價格↑ → 殖利率↓。 (類似颱風天大家搶泡麵,泡麵價格漲,但泡麵的「營養價值」沒變) 例子 2:通膨嚴重 → 政府可能升息,大家覺得現在買債券不划算 → 拋售債券 → 債券價格↓ → 殖利率↑。 (類似預期房價要跌,大家急著賣房,房價下跌) 步驟 4:政府借錢成本與我們的關係 ***核心概念:殖利率高 → 政府付更多利息 比喻: 政府就像開飲料店的老闆,如果大家不願意投資(殖利率高),老闆為了借錢,只能推出「買一送一」優惠(提高利息)。 → 政府未來要付更多利息 → 可能加稅或減少社福支出 → 影響老百姓的錢包! 步驟 5:情境分析(用故事比喻) ***情境 A:各國幫美國延長還錢時間 故事: 美國欠了很多「短期高利貸」,各國同意讓美國慢慢還(轉成低利長期債)。 → 結果: 1. 大家覺得美國還得起錢 → 市場不恐慌(穩定性↑)。 2. 投資人不用冒險買加密貨幣(需求↓)。 3. 以太坊等小眾投資可能跌(像手搖飲競爭激烈,沒人買新品牌)。 ***情境 B:各國狂賣美國借條 故事: 各國突然大量拋售美國借條 → 借條價格暴跌 → 殖利率飆升。 → 結果: 1. 美國借錢成本變超高(像信用卡欠款利率 20%)。 2. 美元可能貶值(大家不想持有美元資產)。 3. 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被當「數位黃金」搶購 → 價格波動大(像疫情搶衛生紙,價格亂飆)。 步驟 6:用「日常決策」連結概念 問題引導: 如果你有 10 萬元,經濟好時會買股票還是債券?為什麼? 如果聽說通膨要漲 10%,你會趕快買債券嗎? 各國拋售美債,為什麼比特幣可能漲? 答案提示: → 風險偏好高(想賺錢)→ 買股票;想避險 → 買債券。 → 通膨高 → 債券利息被通膨吃掉 → 可能不買。 → 市場恐慌時,比特幣被當「避險工具」(像黃金)。 總結:3 個關鍵記住! 1. 債券價格和殖利率是蹺蹺板 → 價格漲,殖利率跌。 2. 市場恐慌時,債券變搶手 → 殖利率跌。 3. 政府借錢成本高 → 可能影響你的稅金和福利! 用這種方式,非經濟系的學生也能輕鬆理解複雜的債券市場啦! |
![]() |
送花文章: 1547,
![]() |
![]() |
#9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本來還認為美國世界第一大強權
應該沒有某些評論說得那麼差 也許手上還有牌沒打出來 其實不用AI分析 看到川普再出手245% 的確證實某些分析是對的,不是對川普帶有政治偏見 三普大人不是第一次執政,早就有經驗 這次組的團隊必定準備好,要打垮中國 一路走來荒腔走板,關稅加到五十趴以上 還在毫無意義的亂喊價 人家已經打到最重要企業波音,也是美國的主要經濟命脈之一 怎會回應的是加245%? 而且中國早就說,再加上去沒意義,不會再跟進 前任拜登就算老到失能,至少還有幕僚頭腦清醒 如今這個三普是來亂的或是瘋到走火入魔 人到一把年紀,如果信仰錯誤,就很麻煩 最大問題,仍不覺得自己信錯了 他的國師首席經濟顧問,雖說是哈佛博士 看報導,這個所謂博士,他的論文是企業管理的領域 後來跨領域去研究國際貿易,而且不是主流學派 抄襲別人的東西還抄錯,以致對等關稅公式錯了貽笑大方 據說三普就是看了他的著作,深受這個人影響 從前一任開始就重用他 想到我們也有位賈伯斯,大家誤以為他是自貿專家 被人挖出過去的豐功偉業,原來也是在唬弄 什麼鳥談判專家? 從她主政以來,談個鳥?一直都是美國予取予求 之前還有人推薦她代表去跟美國談關稅 台灣社會落入一個資訊錯亂的陷阱 誰有沒有料,根本沒能力分得清 不然會給個只懂點麵線的假鬼,在那裡冒充天才坐領高薪 |
![]() |
送花文章: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