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錄自旗標 F936「保證!!60 分鐘裝好你的電腦」一書
CPU 採購建議
CPU 在電腦裡居於『龍頭』地位, 其性能的好壞會直接影響電腦運作的速度;不僅如此, 購的 CPU 型號還會牽動日後搭配組合的其它硬體週邊, 對於想自組電腦的您來說, 必定要先弄清楚 CPU 的相關知識與市場現況才行。
CPU 的規格說明
CPU 的廠牌型號、運作頻率與內部設計, 決定了 CPU 的效能與售價, 並影響日後搭配的主板類型, 下面我們就分別針對這 3 方面做說明。
廠牌與型號
和其他硬體不同, CPU 在選購上的選擇性不多, 市場上只有 Intel 與 AMD 兩家廠商的產品在競爭, 加上兩者的產品線也十分單純, 總共只有 4 個系列出現在一般 PC 組裝市場, 以下就為您說明這 4 種 CPU 的特色:
◎身價不凡的 Pentium 4:
這是 Intel 目前在個人電腦市場所推出最頂級的 CPU, 其工作頻率從 1.3 GHz 起跳, 搭載各項最新穎的核心技術 (如:Hyper Threding、SSE2 等), 可說是 DIY 玩家心中的夢幻逸品。至筆者截稿前, Pentium 4 最高時脈已達 3.2 GHz。
◎走平價路線的 Celeron:
Celeron 是 Intel 專門提供給初階個人電腦使用的低價處理器, 效能雖不及 Pentium 4 , 但是客觀地說, 已經足以負荷日常工作的需求。所以在便宜、好用的雙重刺激下, 不僅接受度高, 也獲得許多網咖、辦公室的青睞!
◎效能卓越的 Athlon XP:
AMD 的 CPU 深獲電腦玩家愛戴, 原因無他, 憑藉的就是其超人一等的執行效率, 特別是在 Athlon XP 推出之後, 在相同等級幾乎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物超所值的 Duron:
AMD 在高階市場上有 Athlon XP後, 在入門市場則以 Duron 這顆處理器來應戰。這顆 CPU 最大的特色就是便宜, 相同頻率的產品甚至比 Intel Celeron 還便宜, 而且效能也在水準之上, 筆者也是此系列的愛用者。
====經驗談=======================================
目前市面上的 Duron CPU 也稱為 Morgon。
=================================================
運作頻率
運作頻率也就是一般常說的 CPU 速度, 也可稱為『時脈』, 早期多半以 MHz 為單位, 也就是每秒可以執行百萬筆指令, 目前則已全面邁入 GHz (每秒十億筆指令) 世代。
雖然 CPU 運作速度持續飆升, 不過主機板上其他元件的運作並未隨之成長, 為了讓 CPU 與其他硬體溝通無礙, 因此有了折衝的方法, 也就是內頻、外頻與倍頻的概念。
『內頻』指的就是 CPU 本身運作的頻率, 也就是市面上看到、用來標示 CPU 速度的數字;『外頻』則是指CPU 外部與主機板之間的運作頻率, 也被稱為 Host Clock, 最常見的速度是 100、133 MHz, 其它還有 150、166、200 等;而協調內外部頻率的關鍵, 就是『倍頻』也稱為『倍頻係數』, 3 者之間的關係如下:
=================================================
CPU 實際執行頻率 (內頻) = 外頻 X 倍頻
=================================================
====經驗談=======================================
除了內頻、外頻與倍頻外, 尚有一個 FSB 頻率, 相關介紹後文另有說明。
=================================================
例如外頻 100 MHz 時, 如果以 16 倍頻來執行時, CPU 的運作速度 (也就是內頻) 便是 100 X 16= 1.6 GHz。
早期在安裝好 CPU 之後, 使用者必須在主機板上或 BIOS 中, 調整正確的外頻與倍頻設定, 才能讓 CPU 正常運作;目前許多主機板則提供自動設定的功能, 可省卻您不少步驟。
====經驗談=======================================
若您購買到的主機板必須自行調整外頻或倍頻設定, 使用手冊上多半附有詳細的 CPU 外頻、倍頻列表, 請您自行參照做設定。
=================================================
====機密檔案=====================================
Athlon XP 使用的
PR 值標示法
一般來說 CPU 的型號都直接以運作頻率 (內頻) 來標示, 不過由於 AMD CPU 的最高頻率始終差 Intel 一截, 因此最新的 Athlon XP 捨棄傳統以頻率標示 CPU 的方法, 而改採
PR 值表示法。
PR 是 Performance Rating 的縮寫, 而所謂
PR 值表示法, 就是比較 Athlon XP 與Pentium 4 CPU 的運作效能, 然後以對應到競爭產品的 CPU 頻率做為型號, 並在其後加上 "+" 號做區隔。
舉例來說, Athlon XP 2200+ 這顆 CPU 實際的運作時脈是 1.8 GHz, 但是測試的效能數據卻相當於 Pentium 4 2.2 GHz CPU, 因此 AMD 就標以『2200+』。這種做法不但可以在數據上扳回一成, 另一方面也有宣示 Athlon XP高效能的意義存在。下表是 Athlon XP 各型號 CPU 實際
運作的頻率列表:
Athlon XP標示的型號 實際頻率 效能可比照
Athlon 2000+ 1.67GHz Pentium4 2.0GHz
Athlon 2200+ 1.8GHz Pentium4 2.2GHz
Athlon 2400+ 2.0GHz Pentium4 2.4GHz
Athlon 2600+ 2.13GHz Pentium4 2.6GHz
Athlon 2800+ 2.16GHz Pentium4 2.8GHz
Athlon 3000+ 2.16GHz Pentium4 3.0GHz
由上表可以發現, Athlon XP 2800+ 與 Athlon 3000+ 實際運作的頻率相當, 不過由於 3000+ 內部採取最新研發的核心技術, 因此儘管頻率未提升, 效能卻足以和 3 GHz的 P4 CPU 分庭抗禮, 也印證了 AMD 『頻率高 ≠ 效能高』的主張。
==================================================
內部設計
一般只要選定廠牌型號與頻率後, 便可以著手購買 CPU,不過目前正值 CPU 規格、技術推陳出新之時, 市場上的 CPU 常由於內部的設計不同, 即使是相同型號、相同頻率, 價格卻天差地別, 支援的主機板也不見得相容。因此購買前請留意下列 3 個內部規格, 找出真正適合您的 CPU:
◎腳座:
英文稱為 Socket , 指的是 CPU 在主機板上的安裝插槽規格, 如果規格不符, CPU 是無法安置於主機板上的。原本腳座的規格十分混亂, 經過汰舊換新後, 目前僅剩 Pentium 4、Celeron 使用的 Socket 478 插槽, 與 Athlon XP、Duron 使用的 Socket A (Socket 462) 兩種。
====經驗談=======================================
市場上還可以見到少數使用舊款 Socket 370 腳座的 Celeron CPU, 除非是用來升級舊電腦, 否則不建議購買。
=================================================
◎FSB:
由於少數硬體的發展遲滯不前, 使得 CPU 外頻受到限制, 為了改善這個現象, 主機板上各元件的運作開始採用不同速度, 部份硬體最高可以 2 倍甚至 4 倍外頻的速度運作, 這就是 FSB 的概念。由於 FSB對改善系統效能的助益不小, 因此也成為 CPU 或主機板促銷時的宣傳重點之一, 目前最新款 Pentium 4 的FSB 可達到 800 MHz。
◎製程:
指的是 CPU 核心線路的細緻程度, 其評估單位是 μm (微米, 等於 10^-6 公尺), 數字越小表示 CPU線路越密集, 相對的也可以縮小核心晶片的體積。而提升製程 (製程數字降低) 所帶來的好處就是 CPU 的溫度、耗電量較低, 可以讓 CPU 運作更穩定, 效能也可以有所增進, 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廠商的製造成本。
舊款的 CPU 多半採 0.18 μm, 為了在效能上有所突破, 目前廠商則紛紛改採 0.13 μm 製程。
不過影響所及就是主機板的支援度, 同樣型號、頻率的 CPU, 即便使用相同腳座, 但是在轉換製程後, 主機板不見得可以辨識, 因此廠商會在型號上做出一些區隔, 您在購買時也必須多留意。
選購建議
認識了 CPU 內部的各項規格數據後, 相信您對於 CPU 應該有了基本的了解, 若您還是難以決定要購買哪顆 CPU, 不妨參考以下的幾點說明。
Intel 與 AMD 孰優孰劣?
目前市場上兩大 CPU 廠牌 Intel 與 AMD, 兩者的產品更擅勝場, 下面為您說明其產品優缺點:
◎Intel CPU:
具有十分穩定的運作效能, 在 CPU 的研發上也居於領先地位, 不但持續推出市場上最高頻率
的 CPU, 往往也可以藉由各種專利技術來提升系統效能。唯一的缺點是其產品價格明顯較高, 特別是頂級產品往往令人望之卻步。
◎AMD CPU:
具備絕佳執行效率, 往往在各項測試數據上都能大幅領先對手, 而且在同級產品中也佔有價格
優勢, 是 DIY 組裝玩家的最愛不過由於 AMD 的行銷一直不夠強勢, 在各媒體的曝光度稍嫌不足, 導致一般人對此品牌比較陌生。
====經驗談=======================================
無論選擇購買那個廠牌的 CPU, 最重要的是後續挑選的主機板也必須能夠搭配, 否則 CPU 是無法運作的。
=================================================
依預算選購 CPU
決定 CPU 種類後, 接下來要選定 CPU 的運作頻率。許多 DIY 老手常會建議使用者依據需求來挑選 CPU 等級, 常聽到的說法是:只做文書處理就買低頻率產品, 需要玩遊戲就買高頻率產品。不過老實說以目前 CPU 的效能差距不大, 價格卻天差地別, 以此做為選購條件似乎很難找到適合的 CPU, 還不如單就預算來考量, 還來得實際點。
若是您的預算不足, 即使選擇目前市場上最便宜的 Duron 1.1 GHz (目前市價約1,100 元) 用來上網、打報告、看 DVD 影片都十分足夠, 執行 3D 遊戲的畫面也還算流暢, 不會有明顯延遲的跡象;如果預算足夠、可以買更快一點的 CPU 那也很好, 可以省卻不少等待的時間, 也有利多媒體作業的需求。至於 7、8 千元以上的頂級 CPU, 由於降幅很大, 並不建議您購買, 以免成為無辜的冤大頭。
盒裝、散裝有差別
一般零售店販賣 CPU 有盒裝與散裝的差別, 盒裝 CPU 具備精美的包裝盒, 可以避免 CPU 針腳損毀, 並內附散熱風扇、散熱膏、保證書等附件;而散裝 CPU就只有一顆裸裝的 CPU, 不但容易損壞 CPU, 而且這種裸露的方式也讓不肖廠商有機會在 CPU 上動手腳, 將低頻率的 CPU 以高頻率的價錢賣出。
兩者在價錢上有些許差異, 盒裝 CPU 普遍貴了 2∼3 百元左右, 不過為保障個人權益, 筆者還是推薦購買盒裝的 CPU。目前 Intel 的 Pentium 4 與 Celeron都採盒裝, 而 AMD 的 CPU 之前多為散裝, 目前新推出的 Athlon XP 則開始有盒裝產品出現。
必備的降溫設備
不管是哪一種 CPU, 您必須記得一件事:高溫會使 CPU 陷入不穩定的狀況, 輕者當機, 嚴重者甚至會燒毀 CPU, 必須使用降溫裝置來降低 CPU 的溫度, 才能保持正常的運作。
如果購買盒裝 CPU, 可以直接使用內附的散熱風扇;若是散裝 CPU則請您記得另外購買一個, 否則恐怕連開機都很困難, 搞不好一下子就燒毀了!
至於選購降溫裝置其實不難, 只要認明產品包裝盒上是否支援您的 CPU 型號、頻率, 一顆 Athlon XP 2 GHz 專用的風扇價格約在 500 元上下, 提供您做為參考。
另外在購買散熱風扇時, 請留意產品是否內附一小包散熱膏, 若沒有附贈, 請您另行購買, 否則會造成安裝散熱風扇時的困擾。
---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