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
#1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引用:
我們不妨先回歸到原點來探討:為何要有網路遮罩Netmask? 在classful的基本規則底下,其實不設定網路遮罩,應該也可以找的到目的地才對,因為即使路由裝置有需要求得目的端NetworkID(使用邏輯積AND將IP和Netmask相乘),只要依據位址的前導位元即可判斷該IP需乘上classsA、B、C、D、E哪一個固定的數字(就是網路遮罩,此時只是五個常數)來獲得NetworkID,意思就是說,classful標準情形下即使來源或目的端只有IP沒有遮罩,封包要互通應該也不成問題。 所以網路遮罩Netmask的存在一定是為了變化應用的非標準情形,考試或書上範例會使用哪一種遮罩就不那麼重要,因為它通常只被用來解釋讓你瞭解這觀念(或測驗你熟稔的程度),實際情形會怎麼用就不一定了。 在classful的情形下,假設你是一個網管人員,管理一段C網段,你學會子網路切割,你一定得去切它嗎?我想不一定吧。 若這個網段僅是同一個大辦公室中各部門的PC區域網路內使用,即使切割子網路讓你知道可以分散廣播封包,仍有更好的方法抑制廣播的流竄:使用一部性能優異的Layer2 Switch,設定如Virtual Link之類的虛擬群組,效果比切割子網路更棒。我們都知道OSI越低層的PDU表頭(部分有表尾)越靠近封包外側,如果在第二層就能拆解出目的地並處理,就不用拆到第三層去判別了(IP屬於第三層),況且Switch已經幫你分組,即使廣播也只影響該組。 若這個網段是供好幾所地區內小學使用,可能就得使用切子網路的方式處理,而環境或許也比較許可(每所小學應該都有閘道路由器)。 實際的狀況會影響到決策,書中的範例僅供參考。 對不起,廢話一篇。 |
|
__________________ 的歷流光小,飄颻弱翅輕。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 [IMG][/IMG] |
||
![]() |
送花文章: 1273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