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樣出家當和尚~會得到救贖嗎?
上次聽一個朋友講,
他有個朋友,家庭還過的去, 家裡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母.還有妻子和兩個幼年的小孩, 結果他那個朋友突然有一天,決定要出家當和尚, 之後就幾乎沒有回家了~~ 結果他的家庭頓時失去重心, 他的妻子必須獨挑大樑,兼起養一家子的負擔, 老母親也必須兼起教養小孩重任。 然而他整天滿口的佛經.什麼都把佛擺第一, 自己過著和尚的生活~~ 我想知道~ 這樣子不負責任的人, 佛祖會保佑他嗎? 他會得到佛祖的救贖嗎? |
啊知...我是無神論者...賊老天的話我一點也不想相信...我只相信人定勝天
|
我也說一個親身經歷一個在周邊一個故事...........
有為女施主(已婚且育有一男一女)本來也是無神論者.但某天接觸到某佛教團體後.變的極為虔誠不只吃全素且也修身.甚至於也沒跟她丈夫分房睡. 在沒多久後她發現她丈在外面居然有女人.她說我信佛信的這樣虔誠為何還會遭受到如此待遇.於是去找某位師父開示..................................... 這位師父只問該在家修女士幾句話....妳每天都要吃飯喝水嗎.如果在家裡面喝不到水吃不到飯.請問..妳會到外面吃嗎?該在家女士回答說..在家裡面 如果是沒有飯吃沒有茶喝.我當然是會到外面吃啊.至此這位師父就該女施主說.妳要問的答案就在此囉 不管信何種宗教適可而止.要不然你就要四大皆空出家不管且看開紅塵一切事務. 阿貓岔你的樓抱歉囉 |
引用:
你這個比喻還蠻屌的! 想不到F大叔正經起來~說的故事還那麼精彩! 但是不曉得這樣子的正經能夠維持多久? P.S. 文中出去偷野食的丈夫.....該不會是???? |
引用:
因為您會學佛表示您已經看透世間,理解道人生無常 所以真的很諷刺,若沒有真正理解的人生真相,然後出家 最後所得到的會是一個很矛盾的結局 引用:
佛祖最後也是拋棄家庭,拋棄妻子,拋棄兒子然後出家 不過佛祖的確是看破了一切 只是您那位朋友是不是這樣就不得而知了 但最後佛組成佛後,他的親人也因他而得到解脫 只是我想這人應該沒這種慧根吧 不過我也是蠻痛恨這樣的人(或許他受到工作的壓力吧) <一切都是註定的啦> |
斯斯有兩種...喔不是這個話題:o :o :o :decfghi6: :decfghi6: :decfghi6:
學佛有兩種...一種像我一般超級大廢人大白癡:n4: :n4: :n4: 另一種...本身具有高度智慧,聰明絕頂,有磨頂放踵,以利天下之人:n3: :n3: :n3: |
人們有多觀念都是很奇怪的吧
很多宗教 寧願花大建去修建教堂 寺院 卻不願意把錢拿出來幫助窮人 把人改風水卻獅子大開口 對社會公益卻不聞不問 還有很多很多奇怪的現象 今天上教堂禱告 明天上班時卻不忘記鉤心鬥角... |
引用:
不過若是我朋友的那個朋友出家後~ 他老婆沒一技之長養家, 他們小孩會因此沒飯吃,會因此流落街頭, 到最後會搞到社會局來幫他們尋找寄養家庭, 他的長輩可能會得不到良好醫療照顧, 有時候出家是一種功德.一個緣份~ 但會不會也變成另一種造孽? 而這個孽障~不是整天念佛就可以消除的 |
引用:
引用:
壞事幹太多~沒事就跑去禮佛, 真的不懂? 宗教似乎成了人類逃避現實的另一種方式了? 那就根喝酒麻醉自己一樣, 酒醒來了~問題還是存在 |
我還是覺得
現在的台灣所謂學佛的人大多也都只是在拜偶像爾已 真正禪修的人實在很少 佛教不是不好 只是流於了型式 沒有心靈的改造 只有心靈的安慰 那實在沒什作用 |
引用:
引用:
阿貓所言我贊同當一個家庭失去主要支柱.拋棄養你的雙親拋棄你身邊需要你奉養的的人.. 這樣子所造成子離子散或是男盜女娼的後果 那你是不可能成仙成神就算你在供養在多的人再唸多少的經也無濟於事 |
引用:
不過有些真的是因果循環啦(算了說這些您也不懂也不信) 出家念佛,念經可造功德 然後再將功德轉移給家人,替家人造福德(或一些往生的人) 這樣即使您出家,但您的家人因您的念經念佛,生活反而更加安定(無任何災難病痛) 因為對一個修行的人來說,自己跟本就不需要功德 <大概是這樣> |
不只佛教
幾乎任何教都有這種走火入魔的 我是不在乎天堂地獄 要是地獄可以有網路 那也不寂寞 偶而還可來史版走走:face8: |
引用:
若說唸經唸佛就可無災難病痛,那要醫生做什麼,搞不好他老婆也沒錢看醫生,全家病死街頭 一人出家,全家提早投胎轉世,如果這是出家所必須犠牲的,那出家不就是造成更多家庭破碎的原因之一 搞不懂這些所謂的宗教救世主,真的救世了嗎?搞不好我們拜的是外星人也說不一定 |
引用:
現在的世界被稱為末法世界,也就是已經很少人會相信佛法了 佛經可說是佛祖說法的經典,內容包含這世界的真理,可說是字字珠璣 道德經也是,只要參透其中一章,道就在其中 若參透的人可說是與佛無異,若參不透只要心誠念經,日久就可與佛相應 只要有災難,佛就會適時的出現 不過說實在的外星人說不定也是另外一個世界的神 我也不得不承認現今出家的人,並不是為求解脫而出家 每個出家人雖然身坐禪,嘴念經,然而心卻是離佛越來越遠 相反的一些真正的出家人卻受到迫害,而隱居山林 <:jmfopr: > |
有心出家 固然是越早越好
故事中的主人翁 晚幾年出家不行嗎?? 不知道現今台灣的高僧看法如何?? ++======== 記得六祖出家有安頓好老母親~ |
我覺得見仁見智,宗教現今不論哪一個都有點過了頭,不過比起宗教引發戰爭,又覺得好多了
佛教徒是不孝順父母的嗎? 的確,我國有些人士,喜歡如此地批評佛教,因為他們見到佛教的僧尼,不能像俗人一樣地所謂「敦倫」,他們在褊狹的家族觀念及宗法思想之下,認為出家是大不孝的行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雖不是儒家的主要思想,然而,直到現代,仍有一些偏激的儒家學者,批評佛教是反孝的宗教。 其實,佛教對於孝順父母的教訓,在大小乘的經律之中,可謂多得不勝枚舉,只要多看幾部佛經,就會明白,佛教不但不是反孝的,乃是極端崇孝的。比如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所以說:「經於一劫,每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而未能報一日之恩。」又說:「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增一阿含經》卷一一以供養父母準同一生補處的大菩薩。在《五分律》卷二○中,也有一個故事:當時佛的一位羅漢弟子,名叫畢陵伽婆蹉,因他的父母貧窮,想以衣食供養,但又不敢,所以請示佛陀,佛陀因此集合比丘弟子們開示:「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擔父左肩擔母,於上大小便利;極世珍 奇衣食供養,猶不能報須臾之恩。從今聽諸比丘盡心盡壽供養父母;若不供養得重罪。」《增一阿含經》卷一一也有類似的教訓。又在《中阿含經.鞞婆陵耆經》中說:有一位迦葉佛時的貧苦工人,叫作難提波羅,他受了佛的教化,完全實行出家的生活方式,但他為了奉養他雙目失明的老年父母,所以寧可做陶器來維持生活而不去出家。 事實上,佛教的修持,雖以出世離欲的出家生活為可貴,但也不強制人來出家,甚至在戒律之中有明文規定,父母不允許的,便不能出家;如果父母貧窮而無人奉養時,出了家的兒女,仍應盡心奉養,否則便得重罪。《根本尼陀那》卷四也說:「假令出家,於父母處,應須供給。」這豈能說佛教是反孝的?當然,如果思想褊狹而復幼稚的人們,一定要說唯有婚嫁生育才算孝道,那就無話可說了──說也難怪,今世一般的俗人,除了養育各自的子女,已經很少能夠孝養各自的父母了。這也許就是迷信「無後為大」的結果罷! 至於佛教所講孝道的觀念,實在不是迷信「無後為大」的人們所能瞭解。佛教以為人在生死流轉之中,今天固然有父母,過去未來的無量生死之中,也有無量無數的父母,孝養今生的父母,也要救濟過去未來的父母。在菩薩的眼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梵網經》),所以菩 薩道的實行者,廣度眾生,等於孝敬父母。當然,佛教不像被孟子批評的墨者那樣──視人之父若己父是無父也。佛教是從現生的父母為主而推及過去未來的三世父母。所以佛教對於廣度眾生,是報父母之恩的擴大,那叫作報眾生恩,是由父母而推及眾生的。所以,作為一個佛教徒,首先要孝養父母,然後再去布施放生及供養三寶。 世俗的習慣,人逢自己的生日,便大大地歡樂吃喝一番,稱為慶生,或稱為祝壽。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想法。以佛教的觀念來說,自己的生日,正是母親的難日,應該把懷念母難的情緒提高,應該於母難的日子特別懷念父母的生育教養之恩,應該加上十倍百倍地恩孝父母,而不是盡情歡樂地為自己慶生。如果父母已經過世,那就盡其所能,布施放生,供養三寶,以此功德,迴向父母之靈,自身也能得到植福延壽的實效。否則大張筵席而造成雞鴨豬羊等的殺劫,那不是祝壽而是折福! |
引用:
塵緣未了,不能出家 信仰道教,不該出家 略知佛理,不出家等於出家 <:decfghi6: > |
引用:
|
引用:
因為自己感覺自己一直是"人在局中不知局" 做事情的時候,背後總是有不知名的人操控著 (難怪這麼會瞎掰:o ) 而自己的生活也已經到達極限了 連養的寵物都遭殃(每養必死,好可憐喔:mecry: ) 而這局的目的似乎是要一直拖延時間 直到我無法承受壓力 然後自認失敗(堅持立場也有錯:face8: ) <究竟是招誰惹誰啦:ledgy: > |
引用:
我還要把MM,大口吃肉...........,我也還塵緣未了:n4: 可是我卻想要那種出家的寧靜與無爭的生活:o |
引用:
只想好好的將工作完成,至於工作上其他私事自己並不在意(早已放棄這些) 只是似乎沒人了解我 雖然我一再忍耐表達意思 可惜徒勞無功 <反正最後大不了跟那些人一起出家吧> |
引用:
如果無法達到孝順父母,而出家的人~ 就算拿緣份.機緣.造福別人...等等藉口來當做脫罪的理由, 不但無法得道修正果~ 也可能讓自己誤入歧途, 哪怕是事後在供奉三寶,在念多少經文也無法贖罪的!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 就好像~ 你現在必須拿刀殺了這個人才能出家當和尚.才能信佛! 而你~~就真的要殺了這個人嗎? 同理~ 你出家了,你的家人無依靠可能餓死,跟你拿刀殺了他們幾乎沒甚兩樣。 |
引用:
這只是小乘佛法的見解 大乘佛法的見解,可就不一樣了 <:n2: > |
引用:
|
引用:
只要能避開這些煩人的人 到哪理都可以 <:face29: > |
引用:
|
引用:
<不被山豬吃就不錯了> |
引用:
|
引用:
|
引用:
|
引用:
|
引用:
引用:
引用:
無常有二: 一、剎那無常,也就是剎那制那之間,有生住異滅之變化。 二、相續無常,也就是在一段時光中的相續,也有生住異滅之變化。 在這世間,實無永恆,全是無常變化而已。 我舉「十二因緣」來說明有情生死流轉的無常,以生命的「過去」、「現在」、「未來」,說明三世因果的無常變化: 這十二因緣是無明(貪瞋痴等煩惱為生死的根本)、行(造作諸業)、識(業識投胎)、名色苦(但有胎形六根未具)、六入(胎兒長成眼等六根的人形)、觸(出胎與外境接觸)、受(與外境接觸生起舌樂的感受)、愛(對境生愛欲)、取(追求造作)、有(成業因能招感未來果報)、生(再受未來五蘊身)、老死(未來之身又漸老而死)。這十二因緣就是人的三世因果,從起惑、造業、受生、成人、造業、老死…周而復始,至於無窮。 這十二因緣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苦思禪定的因明。 我們知道: 人間的一切惑、業、苦,全在十二因緣之中。 「無明」、「愛」、「取」是「惑」。 「行」、「有」是「業」。 「識」、「名色」、「六入」、「觸」、「受」、「生」、「老死」是「苦」。 這都是互為因果的。 例如: 有「愛」就有「恨」,「愛」得到了,就煩惱「失去」,這是患得患失。如果得不到,就產生了「怨恨」也。 人有「愛恨」之心,「得失」之心,這正是煩惱的根源。 要體會「空」,先從「無常」及「苦」入手,明白諸行無常,一切皆苦,就比較容易進入「空境」。 我認為「觀無常」是進入「觀空」、「觀離欲」、「觀滅」、「觀棄捨」之門也。 一個能夠「觀無常」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人,明白離欲了,明白棄捨,不會有所執,心中自然而然的澄定了下來,於是在這當中,自己時常去察覺自己的本性,去自行領悟,知道「宇宙有形無常輪迴」,則外在的改變,並不影響到自心的澄定。 修行的行者,唯有如此,才能進入「三昧」,修行人不是爭論「誰先誰後」,不是爭論誰對誰錯」,修行人不是「迷妄」,可有「勝負之不心」,不可有「執著」,由於「觀無常」,其心念才能純一啊! 要知道: 道法本來是流通無礙的。 一切的事事物物也是流通無礙的。 人的生命,生老病死均是流通無礙的。 要這樣,才能一步一步的領悟到「佛的體性」。 若您不認同十二因緣法,那上述的您就當我是亂說的 不過以前面提到的殺人者殺人後出家來說 或許殺人犯跟被殺者前世有仇恨在(若您也不認同輪迴,那看看就算) 所以殺人者在這世殺了被殺者,以解怨恨 然而或許來世這兩人相遇,被殺者同樣又會殺了殺人者,如此週而復始(這就是所謂的冤冤相報何時了) 事實上這也只是小弟的見解(因為自己也不懂佛法),並非大乘佛法 只是很多的事絕非憑空而來,只再您願不願意花心思探索罷了 <:n2: > |
引用:
因為對一個修行的人來說,自己跟本就不需要功德這句話是誰說的? 十二因緣法跟前面問你拿緣份.機緣.造福別人...等等藉口來當做逃避的理由沒扯上關係, 你怎麼知道殺人犯跟被殺者前世有仇恨在說不定下輩子變成他欠他要被他殺,你的回答似乎都沒回答到 |
引用:
所以一切皆是"不知道" 抱歉啦!不想回答(答了等於沒答,不如不答),您就當我亂說 <本來無事,答了反而有事> |
其實我真的覺得蠻怪的,在此並非要汙辱宗教,小弟認為,習佛應先修身,修德,修口..等等,應該先由自己的自己修起,宗教狂熱應該是在家庭無任何環境及顧慮下去參與,崇拜宗教,不一定要拋家棄子,這樣不顧一切的追崇是否真的有達到宗教原有的理念呢?真的是值得省思!
|
引用:
引用:
所以即使這世界出現一個真正出家人,也會受到這些假出家人的迫害而圓寂 眾生只能自求多福啦 <:decfghi6: > |
引用:
|
引用:
|
引用: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2:26 A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