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萊姆論壇

史萊姆論壇 (http://forum.slime.com.tw/)
-   時事、科技、娛樂新聞話題討論區 (http://forum.slime.com.tw/f7.html)
-   -   每科2.8分上大學 李遠哲:應該問「可以學到什麼?」 (http://forum.slime.com.tw/thread213389.html)

YaYa07 2007-08-15 01:25 PM

恭謹的回覆敬愛的DingDing大人 :

按您大人的見解...那研究所的碩士博士也該如此寬容的招生才是
入學分數不重要...只要術科好...10分也可以進研究所了吧

如果術科可以不注重一般成績的話
那就應該只考術科...不該再考一般課業了才對
假設今天還有一個只考了5分的學生...
他的術科比誰都強...結果落榜了
為何11分可以被錄取...5分的資優術科生卻落榜了呢
難道只差6分差那麼多嗎

現在的出生率不斷的降低
今天是有著高達96%的錄取率
明年以後呢??只怕超過百分之百的錄取率的那一天也不會太遙遠了
到時考0分也會被錄取了吧

問題是這樣真的是正確的教育制度嗎??

Dingding 2007-08-15 02:33 PM

引用:

作者: YaYa07
恭謹的回覆敬愛的DingDing大人 :

按您大人的見解...那研究所的碩士博士也該如此寬容的招生才是
入學分數不重要...只要術科好...10分也可以進研究所了吧

如果術科可以不注重一般成績的話
那就應該只考術科...不該再考一般課業了才對
假設今天還有一個只考了5分的學生...
他的術科比誰都強...結果落榜了
為何11分可以被錄取...5分的資優術科生卻落榜了呢
難道只差6分差那麼多嗎

現在的出生率不斷的降低
今天是有著高達96%的錄取率
明年以後呢??只怕超過百分之百的錄取率的那一天也不會太遙遠了
到時考0分也會被錄取了吧

問題是這樣真的是正確的教育制度嗎??

戒慎恐懼的回覆敬愛的YaYa07大人 :

我不反對研究所以上收取只有術科夠強的學生阿!!
大大您的論述中有一個環節並沒有解開
那就是,考試為什麼非得考國文英文數學理化史地??

基本上,如果你今天是美術研究所要招收學生,他的招生條件必然是考美術相關的科目
同樣的,當年我考研究所的時候,除了英文還有考試,其他哪有數學物理化學呢?
今天如果也考數學物理化學,我肯定考鴨蛋的阿!!

******************

我同意您說的,教育制度有問題
但教育制度有問題並不能代表本文開版所示新聞之中,李遠哲說的話是錯的
我所要問的是,為什麼術科相關的科系沒有比較正常的入學管道?
為什麼今天我想學音樂,卻得先背誦之乎者也,得先學微積分,得先學英文時態?

YaYa07大大您還記得嗎?國中小的課本裡面,也有音樂課本,也有美術課本,甚至於還有體育課本
那麼我要問,今天如果說,為了達到一切公平性,以後這三種科目也必須列入大學入學的考題,課本上有寫的通通有機會考...

那麼,18分就不會僅僅是18分了,考滿級分的我看大概也沒什麼機會考到滿級分

******************

以前國中的時候,看台中一中,台中女中..他們的音樂班、美術班就是俗稱的資優班
他們的入學標準之高...很難想像
大家都是一天只有24個小時,你放學回家之後有八個小時可以唸書,我放學之後也有八個小時,可是要拿來念書+練習音樂...
我常常想,為什麼,有人拿八個小時好好念書可以考上好的學校,接受表揚;卻也有人拿八個小時唸書+練習繪畫音樂...最後可能還沒什麼好下場?
有沒有人想過,天生術科就強的天才世界上是少之又少的,任何術科都是要砸時間去練出來的,在學習路上這些時間和唸書的時間是互相壓迫的

*******************

我必須聲明,18分不代表他術科多強,搞不好就是浪蕩子一個而已
但是又有多少人,因為升學管道不佳,教育制度不好,空有術科強項卻不得其門而入,而喪失的深造的機會?
有些人不愛唸書,國英數超級爛,可是自己摸索摸索還沒上大學已經變成電腦專家,還可以當駭客!!對這種人來說,如果有機會上一個跟自己興趣符合的科系,可以說是如魚得水,從此擺脫自己不喜歡的學科不說,還有機會大放異采。

(不才小弟我以前數英也超爛,只有國文可以。後來如願進入中文系就讀,是既符合興趣,唸起書來又輕輕鬆鬆,總之從此擺脫討人厭的數學地理等一堆中學前必修的學科)

試問,當您成為張大千之流的知名畫家,會有人在意你當年聯考只有5分,2分或0分嗎?會有人在意當年你的英文連26個字母都背不完嗎?

*******************

我再度承認,我的的教育制度確實很有問題
術科強項的人,應該輔導他在升高中的時候就往高職去發展,求得一技之長
可是社會觀念慢慢演變成一種畸形的思想
那就是五專生不如高中生,高職生又不如五專生
因此,高中、五專、高職變成了劃分學生程度上下的一個方式,大大辜負了這個制度的美意
現在五專逐漸消失(都升格成技術學院去了),高中高職硬合起來變成綜合高中
大家都混在一起,很多學生都搞不懂自己要的是什麼
上了大學,台灣大學是大學,逢甲大學是大學,亞洲大學是大學,崑山科技大學是大學,中州技術學院也叫大學...
一大堆的大學,這些「大學」能不能讓學生們找到自己要發展的,我想這才是真的問題所在

********************

至於您說的,「研究所的碩士博士也該如此寬容的招生才是」這就根本不是問題了

elna 2007-08-16 12:32 PM

引用:

作者: Dingding (文章 1787728)
希望您在咒罵李遠哲的同時,有想到這些,而不是只有帶著輪子的書包

第一,我不喜歡打字,所以不會像您一樣想太多
第二,歷年來的教改一直是教育部說了算,從來沒有給過基層教師出聲的機會,不然一綱多本不可能生出來,我提出有輪子的書包是因為我能管的只有這個,其他的再也做不了,跟書包沒啥關係
我承認我對李遠哲深惡痛絕,我氣的是十幾年來孩子們當了他的白老鼠,他卻依然故我,連一點點的不好意思的味道都聞不出來,這是我跟李先生的個人恩怨,也是我咒罵他的理由,我不會覺得自己罵錯,雖然我用的詞很沒品,但是我認為正常的詞語已不足以形容我心目中的李先生,人家我已經刪掉好多了,如果這樣仍然不合您意,請您去跟版大檢舉如何?

唉,改革本身不是一件錯事,可是當年的王安石何以變法失敗?還不是敗在「一意孤行」四字

Dingding 2007-08-16 02:15 PM

引用:

作者: elna (文章 1788376)
我承認我對李遠哲深惡痛絕,我氣的是十幾年來孩子們當了他的白老鼠,他卻依然故我,連一點點的不好意思的味道都聞不出來,這是我跟李先生的個人恩怨,也是我咒罵他的理由,我不會覺得自己罵錯,雖然我用的詞很沒品,但是我認為正常的詞語已不足以形容我心目中的李先生,人家我已經刪掉好多了,如果這樣仍然不合您意,請您去跟版大檢舉如何?

唉,改革本身不是一件錯事,可是當年的王安石何以變法失敗?還不是敗在「一意孤行」四字

1.其實我跟您一樣,也不欣賞李先生
因為他不在其位,卻樣樣要干涉
只是我想的比較複雜一點,台灣的教改失敗,不能全部歸咎於他
但不能否認的,他提出的藍圖的確是很好的願景

但美好歸美好,做出來完全不是那回事

我只想說,台灣的家長/教師/學生心態若無法扭轉,做什麼改都一樣

2.沒有什麼需要跟誰檢舉的,"詛咒"只是一個動詞而已,還算不上什麼"形容詞"。
我也沒小氣到跟我意見不合就要去檢舉人的地步---除非,您心目中已經覺得我是個小鼻子小眼睛小心眼的人物。

prosaic 2007-08-19 03:21 AM

我覺得台灣的教改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on_77:
每個成年人都會經歷沈重的升學壓力及叛逆期
做父母基於愛護子女的心情,會希望孩子不再受自己當年的覆轍
當年的學者專家們也許也是基於相同的心情,希望進行教育改革減輕孩子的負擔
但教改改到最後,走偏了路,卻無人敢說「改錯了」
我所感覺到的是,支持教改的學者拿教改的初衷規避教改失敗之責:on_82:
教改的方向已有偏差,政客學者們仍是一味蠻幹,堅持錯到底也絕不反省、修正:on_69:

教育體制的僵化、家長對子女的期待、師資的調整、入學門檻的規定…..等,這非朝夕間能改變的事,教改卻倉促上路:on_22:
現代當父母的真的很可憐
除了要擔一家子的經濟重擔,還要煩惱孩子的未來
學者說要讓孩子適性發展,可是孩子還小,我自己也看不出我家外甥未來的發展性,只能鼓勵他多讀書:dcft689kj
都市父母看到大環境的不確定性,孩子的課後補習比玩樂時間少
鄉下父母就業範圍被侷限,一般只求溫飽,甚至也不懂何謂網路、OFFICE應用,對孩子課業上的督促無能為力,城鄉差距日益擴大:56gtyhu:
現在這些對國家政策有重大影響力的教改學者、政客,當年出生在只要苦讀一定會有出息的年代:n5:
當年的填鴨式教育只注重智育,現在的教改強調五育均衡
當年我這代只要智育OK還有時間玩樂,
就算考前荒唐度日,只要聯考當天的成績不錯,還是有學校可念
反觀現在的孩子想要進資質好一點的名校,除了五育的成績均衡,還要注重三年來每一次的在校成績,
整理出美觀的甄審資料,其中更不乏父母們的代勞,更甚者必須學冷門的才藝突顯自己不同處:on_25:

台灣教育的僵化不在制度,而是「人為」因素
教育部版的教改,在我看來不過是以書面資料做為挑選學生的依據,而且比舊有聯考更沒公平性:on_62:
教育真的重視學生五育發展嗎?
我想也不盡然…新聞中常報導出國參賽的運動健將,訓練資源如何貧乏、經費如何短缺:on_31:
舊有聯考制度不見得差,教改政策不見得好
普遍聽到的官方說法並不包含「反省」、「檢討」?:em08:
普遍見到的政客、學者子女都是從「海外」學成歸國?:em02:
如果台灣的教改是成功的,為什麼這些最「愛台灣」的政客子女會對國外的名校趨之若鶩?:em04:
處在教育最基層的父母、老師,都知道教改出了大問題:on_72:
只有掌握改革權力的高官、學者,食古不化地堅持己見:on_67:

scotty 2007-08-21 04:10 AM

教育型態應該改變了
以前的五育並重該做修正
傳統教育理念之下
大家都有完善的觀念
每科都要好
但這樣的觀念卻忽略每個人的資質
若在甄選學生上,仍重各科均衡
那只會創造出更多的平均低,而非平均高的學生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7:01 A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


SEO by vBSEO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