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萊姆論壇

史萊姆論壇 (http://forum.slime.com.tw/)
-   時事、科技、娛樂新聞話題討論區 (http://forum.slime.com.tw/f7.html)
-   -   每科2.8分上大學 李遠哲:應該問「可以學到什麼?」 (http://forum.slime.com.tw/thread213389.html)

atie 2007-08-09 03:08 PM

每科2.8分上大學 李遠哲:應該問「可以學到什麼?」
 
朱立群、林志成/台北報導
平均每科二.八分就可上大學,未必是壞事?前中研院長、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昨天說,不應問「為何平均二.八分可以上大學」,而應問這樣的成績「上了什麼樣的大學、可以學到什麼」?他認為,升學率高不是問題,但大學應分類、分級,不同的人到不同的大學就讀,學到適合的東西才是重點。
但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批評,一科不到三分就上大學的人,「連高中都不該畢業」,國內教育從小學開始就有問題,教育部卻「一路假裝不知道」,現在高等教育爆出這種現象,意料之中。

運匠都能上大學 也是好事李遠哲曾擔任行政院教改會召集人,在台灣高等教育改革扮演重要角色。今年大學分發放榜,錄取率創新高,最低錄取分數創新低。但他說,外界不應批評「大學升學率太高」,「如果每位計程車司機也能上大學,那豈不是好事?」

李遠哲認為,「大學錄取率高」不是問題,「平均二.八分上大學」也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台灣的大學沒有好好分級。他在教改會召集人任內,已建議大學分成研究型、教學型、技職型等,但目前看來並未落實。如果大學分類,各種學生都可到適合的學校就讀、學習,不是壞事。

升學率非重點 大學應分級他並表示,應該問的是,「平均二.八分的學生上什麼樣的大學?上大學後,可以學到什麼?」成績不能代表一切,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專長,如果上大學後可習得一技之長,都是好事。

「不是開玩笑吧?」聽到台灣今年大學指考放榜結果,一九九八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孔恩(Walter Kohn)也訝異。他沒有責怪學生程度太差,也直指「台灣的大學沒有確切分級」。他舉德國高教體系為例,從一九六○年代開始,大學就明確定位成研究、教學、技職三個等級,「只要有高中學歷證明,就可免試讀技職型大學。」

一九九六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奧希洛夫認為,以平均二.八分上大學的學生應是「被家長所逼」,家長應該尊重學生的意願。他說,美國加州許多高中畢業生不想繼續升學,可選擇就讀「商業學校」習得一技之長,人生一樣光明。

李家同:連高中都不該畢業但李家同表示,教育部手上有一大堆工具,知道每年有多少人出生、多少高中生畢業,但還一路開放大學設立。他和許多學界朋友早就該料到「平均一科考三分就能進大學」的日子會來臨。

「一科考三分進大學的人,連高中都不應該畢業。」李家同表示,高等教育出現嚴重問題,癥結在小學、國中、高中教育沒有把學生教好。解決辦法是從小學開始,五年級生一定要會加法、小學畢業一定要會分數加減,如果沒達到這目標,「老師要拚命將他們教到會為止」。
過去教育界出現「快樂學習」口號,李家同認為,這口號一定要去除,學習本來就應承受一點壓力,學生該會的不會,老師、家長要想盡各種辦法教會。

==============================
這算是教育出了問題 還是每個人的受教機會增多了
個人覺得雖說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力
但如此長期下來 每個人都是所謂的大學生
但資質卻不升反降 對於社會的進步一點用處也沒有
倒不如 讓技術體系為主的大學成為專業的技術輔導面的學習大學
讓學有專精的人能更進一步 讓從事文科方面的人才也得以得到應有的教育

mini 2007-08-09 11:04 PM

浮濫的大學生
對之前的人是很不公平的

那個李博士很有趣 老是 不在其位卻想當這方面的老大
覺得他應該去當教育部長才對
一方面現任部長可以趕快走人
一方面可以讓人見視一下李博士的理論是否在台灣一樣可行

個人想說的是
在問 可以學到什麼? 之前
應該問 他有這個能耐在如此同儕間做學習嗎?
(沒有能耐,浪費一年被退學,這個學習代價... 搖搖頭)

a471 2007-08-10 02:34 AM

Dr.LEE應該想想他為什麼現在會窩在DDP旗下混飯吃而不是在知名大學任教...
台灣教育有今天他也貢獻不少阿....:on_44:

heavenheaven 2007-08-10 05:44 PM

我比較好奇的是總分是幾分= =?
大學錄取率那麼高
導致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高過以往的高職生
看來也沒什麼稀奇的了
果然現在唸大學
學校比科系更重要:dcft689kj

fishiii 2007-08-10 07:00 PM

典型的死不認錯。
一個學者有政客的思維...
如果他求學問的精神也是如此,如何能得到諾貝爾獎?
一昧套用國外理論,不考慮水土不服之問題?
小弟的看法是,台灣教育問題主要在於:
1.台灣企業或個人捐款教育事業的風氣不足,很多人事業成功..會捐錢給寺廟或給慈善團體積陰德,卻很少人捐錢給學校。
2.人人有大學念,很理想化。但如上一點所說,台灣私校主要經費來自於學生,國家教育資源有限,在廣設大學結果之下,資源只會被稀釋。所以教育部要求私立學校及國立大學自籌財源。這一種狀況之下,學分班在職班四處林立。說穿了就是在賣學位跟證書了。也因此人人都是大學生,碩士生的狀況之下,企業選才只能以名校前幾志願來篩選,學生花了更多錢念後段私校,得到資源少,以後又難找工作。大家競爭壓力只會更多。
3.大學分級問題。說實在台灣很小,根本不需要太多大學。選舉支票亂開,每個縣市都要大學,都要搶頂尖要資源。根本不可能。不設限亂廣設大學,問題出來了,又來說退場機制,那當初為何不嚴格把關?另外分級問題,誰來評鑑?誰願意被歸為三流大學?誰願意退場?誰要被犧牲?被犧牲的師生權益誰保障?由政府概括承受或任其自生自滅?學生、教師何去何從?
已畢業的校友..如何自處?
4.民族性問題。台灣人還是傳統的中國人思想,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很多家長要子女念名校受好師資無可厚非,多元入學的美意在台灣卻變成走後門的有錢人士專利。花錢托人寫報告入學的,專門教導面試的補習班。花錢買志工證明等等。

以前30、40錄取率,大學生的素質就維持在一定水準。
現在90%錄取率也是就說50、60%是落榜生。
這些人以前無法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如今他們都有上大學念。
只不過..上了大學,出來沒有工作畢業即失業的原因在於很多企業的工作不需要大學畢業,結果現在隨便錄取都是大學生,但做的事情卻一樣。也就是說背著大學生之名的大學畢業生,但事實上卻是以前高中職生做的事,領以前的薪水一統計之下,大學生新鮮人薪水當然下降了。而且令人有大學生素質下降之感。
但很多人又與傳統觀念一樣,認為唸完大學的價值就該有大學的工作價值。但事實上..這是一個供過於求的市場,大家不願低就低薪工作,較好的高薪工作,企業面對一堆大學畢業生當然用學校來篩選過濾了。逼著大家又往更上一層去念研究所。最後..若男生唸完研究所
當完兵就已經大約25、26歲了。女生唸完研究所也大概23、24歲了。
假使..你念的又非熱門科系或非名校,你研究所畢業..很抱歉..你一樣很難找工作。
現在各校研究所還是獨立招生..我覺得這是學校把關的最後門檻。
各校仍有自主性出題目面試篩選學生。找出自己需要的學生。
不過教改的魔手之前還想要將研究所改聯招,若成真這將成為台灣高等教育最後的崩潰點。

教改錯就錯了,但不能一錯再錯。台灣教育需要改革,但不需要以搞政治的思維,搞選舉的速食教改。每一任教育部長就改一套,學子就當一次白老鼠。
這些高官貴人的子女卻一個個送往國外留學去。
誰也不會遭受教改的移禍。

我覺得與其改的亂七八糟,倒不如大學聯考30%錄取率,一試定終身。
唯有得來不易的珍貴才讓人珍惜。
只不過李遠哲的發言,我想他及其他教改團體,誰也不會覺得教改錯在哪裡。
最後只會把責任推給學生家長,不應該有名校思維,觀念未改變等等。
唉..

elna 2007-08-11 03:22 AM

李博士問「上了什麼樣的大學、可以學到什麼」,我說是學了跟您一樣的厚臉皮與無恥無知無覺,無恥到人家都把你當垃圾你還自己撐著那個你自以為的傲骨在那自命清高,無知無覺到小學生每天背五六「公斤」的書包上學你裝瞎裝聾裝死,哼哼,不承認失敗就以為人家都會裝沒看見你的失敗嗎,死駝鳥!

a471 2007-08-12 04:24 AM

以前校長出國考察參訪德國知名車廠,校長問到...貴公司技術人員學歷是多高...
車場接待人員說"高中"....校長很驚訝的問貴公司相當知名怎麼員工學歷要求卻
不高...接待人員回答"船長只能有一個",我不能找一堆船長來開傳阿....我還需
要其他部門的不同屬性人員....

台灣的教育除了中國人那種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外,教育制度混亂也是
關鍵。台灣技職體系被普通高中參入搞的一蹋糊塗......加上學校多學生少所以演
變成"人人是船長"卻找不到輪機長與水手其他人員....

prosaic 2007-08-13 02:59 AM

觀後感
 
我很贊同李家同教授的看法
相較之下,李遠哲是住在象牙塔內不知民間疾苦的學者:on_74:
我父母那輩連初中都有升學考,大學升學率超低,初中、高中、大學沒上榜就直接就業
到了我這一代,雖然升學壓力也很大,還是覺得現在的教改白老鼠很可憐
教改學者群說要讓孩子「快樂學習」,更改了教育體制、方針,相關師資、配套沒設好

事實上,多元入學方案並沒減輕家長負擔,反而令人無所適從,
不若以前的一試定江山的錄取分發,放榜時就可以知道自己大約會落在那個標準
推甄入學也不若舊有聯考制度具有公平性,像鄉下孩子擁有的資源少,
孩子的父母若不是高社經地位,也就沒有資訊來源能幫孩子做生涯規劃,
幫忙設計作業,更別說認識大人物幫孩子寫推薦函
學者們說填鴨式教育會扼殺孩子的發展可能
我想,如果不是葉惠美女士的不放棄,在舊有體制下,今天就沒周杰倫在樂壇發光
我也不知如果當年的小周杰倫放到今日的教改體制,結果會不會比舊有體制好?
舊有填鴨式教育也許缺點多多,但至少讓我這平凡的孩子,按部就班地汲取知識,平順地升學、就業
家長也只須煩惱學費和孩子有沒有學壞而已,
不像現在的家長擔心自家的小孩輸在起跑點上,
深怕學校課程不敷日後所需,小學就提早上才藝班、學數理、國文、英文
甚至於經濟許可的,就把小孩往國外送

如果當年提倡教改的學者、政客,仍是抱持著別人的小孩死不完的心態:on_50:
自己對教改沒信心,自家的孩子沒經歷過教改之苦:on_81:
今天看到台灣學子素質的低落,怎麼有臉大肆讚揚教改的好處?:on_69:
不肯認清現實,為著虛名,不敢承認自己的失敗:on_77:
怎麼就不肯聽聽現在的學生和家長「快樂」嗎?:on_61:

大學本就是為了基礎已打好的學生設立的「研究型」機構
國中畢業後本來就可以選擇技職性的職校,或是為升大學做準備的高中
高中畢業也可以依據自己的性向再次選擇技職學校或升大學
有必要把大學再細分成研究型、教學型、技職型,白白浪費學生時間和教育資源?:on_37:

YaYa07 2007-08-13 10:18 AM

李遠哲真的很好

如果有個官很無能...考績很差
我們不要問他為何成績很差
而是要問他在任內做了什麼政績

太偉大的理念了
難怪台灣在他的號招下不斷的向下沉淪

每科2.8分上大學 李遠哲:應該問「可以學到什麼?」
以致種成績都可以考上大學的話
那以後學生還需要讀高中嗎??
直接國中考大學算了
全部選O獲選X...隨便填都不會考更差了
15歲就以20分成績考上大學
如此的美好天才將不會被埋沒了
相信不用太多年...台灣將充斥著很多不用20歲就讀完大學的天才

Dingding 2007-08-13 02:12 PM

我在想,回應的人為什麼都不贊同李遠哲??
我覺得李遠哲說的沒錯阿!!

我早就說過,現在很多人唸個技術學院、唸個科技大學,出去都說自己是大學生
可是在我心中,這些和正規的"大學"是有分別的

國內的五專拼命變成技術學院,技術學院拼命變成科技大學或大學,搞的全台灣到處都是大學
整個教育水平都很爛

我也贊成2.8分可以上大學,因為學科考2.8分,不代表術科成就也只有2.8分
多元入學的方案(申請入學、推薦甄試等等)不就是餵了照顧這群學科不夠好的孩子們嗎?

**********

以前的思維是,你如果不想唸書就念高職嘛~~不要唸高中
高職,就是讓人學習一技之長的地方
而高職再往上,應該就是科技大學,也就是深造的地方
我想這並沒有錯

只是現在教育制度搞了綜合高中,把高職和高中混在一起
學生到最後都以高中自詡,可是到最後可能連學生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了

**********

再其次,平均每科2.8分就可以入學,難道不也是教育制度的問題嗎?
如果不是各學校拼命升格大學,又怎麼會造成今天18分可以入學的天才現象?

**********

YaYa07大大這是我第一次反駁您的比喻
這比喻實在是太差勁了
教育跟為官是兩回事,拿來類比可以說是不倫不類

我們從小讀了很多故事,為什麼長大後大家都忘記這些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發呢?
愛因斯坦小時後人人以為他是白痴
那純粹是因為他沒按照當時老師灌輸的教育和思想去做
他有他的興趣,當他可以順著自己的興趣去做的時候,他就可以有一番成就

反之,如果當時的教育制度宣判這個人只可以當修車匠,那麼愛因斯坦終其一生都不會有什麼偉大發明

***********

不過李家同的說法我也相當肯定
其實現在中小學教的基礎太差勁了
這一方面也是跟教材有關係(看今年大學指考的試題比高中學測的試題還簡單,就有夠離譜了)
另一方面,老師沒辦法把學生教好,也是問題

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時候會失誤是在所難免
但如果不知如何加減乘除,就是很嚴重的問題了

***********

綜合二位李伯士(上面有人說Dr. Lee 或者李伯士,我都搞不懂你們在提哪位)
單科2.8分上大學不是問題,只要他有本事
但,單科只有2.8分的學生,高中根本不應該畢業
有問題的應該是「這樣的學生為什麼畢業」,而不是「為什麼這樣的學生可以上大學」

non 2007-08-13 11:42 PM

>如果每位計程車司機也能上大學,那豈不是好事?

如果每位計程車司機都去念大學,那誰來開計程車?

純屬玩笑;

>李遠哲...應問這樣的成績「上了什麼樣的大學、可以學到什麼」?他認為,升學率高不是問題,但大學應分類、分級,不同的人到不同的大學就讀,學到適合的東西才是重點。

我認為李遠哲說的沒錯.. 投資報酬率:on_02: 說得也是實話;但執行起來顯然就難得多了..

>德國從一九六○年代開始,大學就定位成研究、教學、技職三個等級,「只要有高中學歷證明,就可免試讀技職型大學。
這個讚!!!

elna 2007-08-14 09:35 AM

引用:

作者: Dingding (文章 1786735)
我在想,回應的人為什麼都不贊同李遠哲??
我覺得李遠哲說的沒錯阿!!

理論上,把李遠哲的話拆開來看,都是很有道理的,可是合起來看,你不會認為造成教改這麼失敗的傢伙講這種話很風涼嗎,當然因為您或許並非教育體系出身,只要看他一句話就可以,可是對我這種教育學院畢業的人來說,李遠哲除了是偽君子加渾蛋以外,實在沒有別的評語給他,想起我家小朋友拿的那個書包,我就想詛咒他,我小時候從沒用過有輪子的書包啦,都是用背的
現在的父母要討生活已經很不容易,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莫名奇妙的功課要做啊!不做還不行,那種東西有哪個小孩會啊,連我們大人要找答案都會一頭霧水,這就是李博士所謂的教改!這種把小孩難倒、把父母累斃的教改有什麼意義,我們的孩子有變聰明嗎,有更有思維嗎,有獨立嗎,有向上心嗎?我完全看不出來

YaYa07 2007-08-14 10:10 AM

回敬愛的DingDing大人 :

李遠哲...應問這樣的成績「上了什麼樣的大學、可以學到什麼」?
問題是讀了六年小學..三年國中...又三年高中
只考了11分的學生....還需要問他大學會學到什麼嗎
前面12年都只學到那麼一點點...後面四年又還能如何呢
讀書不是不需要基礎的...沒有基礎還能繼續學高深的東西
那還需要入學考試幹嗎??
不要問我以前學的如何...只要問我以後會學到什麼
這樣的話...乾脆直接辦國民大學算了

Dingding 2007-08-15 09:31 AM

引用:

作者: YaYa07
回敬愛的DingDing大人 :

李遠哲...應問這樣的成績「上了什麼樣的大學、可以學到什麼」?
問題是讀了六年小學..三年國中...又三年高中
只考了11分的學生....還需要問他大學會學到什麼嗎
前面12年都只學到那麼一點點...後面四年又還能如何呢
讀書不是不需要基礎的...沒有基礎還能繼續學高深的東西
那還需要入學考試幹嗎??
不要問我以前學的如何...只要問我以後會學到什麼
這樣的話...乾脆直接辦國民大學算了

回敬愛的YaYa07大人:

讀書不是不需要基礎,但考試18分並不能表示他的基礎只有18分
如同小弟上文所言,一個學科只有18分的人,不見得他的術科只有18分
他可能體育在行,美術在行,音樂在行...這些都不是當今學測可以測出來的

大學教育,是全人教育,不是單純的教你國文數學英文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
現在很多學生基礎薄弱,這我不否認,因為小弟也是學生,這種人身邊多的是
不過很多人遇到需要報告的時候,仍然需要四處索引資料,即便是網路DOWNLOACD照抄
他還是得弄得幾分懂才有辦法上台報告
這個時候不管他以前基礎多爛,趕鴨子上架的時候他就是會想辦法去弄明白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應該問他上了大學可以學到什麼」

就拿我身邊的同學當例子好了
當初入學考試的時候我的分數可是搖搖領先,有幾個則是等到所上招收不到學生才備取一個一個叫進來,幾個朋友甚至是尻學前兩天忽然收到通知書說可以入學了
這些人,進來的時候跟他們討論學問實在是一問三不知,甚至還有人直言大學四年學到什麼自己都不知道

但現在,他們經過閱讀資料,很多人論文都已經寫一半了,我連個題都沒有
成就上就是有這種差異
也許是我不用功,但這個例子很明顯告訴您,入學成績不好,卻不代表往後發展更差
有些學生需要的只是一個機會,一個啟蒙的契機
當任督二脈打通了,往後有什麼發展,我們現在都很難斷言。

Dingding 2007-08-15 09:55 AM

引用:

作者: elna (文章 1787145)
理論上,把李遠哲的話拆開來看,都是很有道理的,可是合起來看,你不會認為造成教改這麼失敗的傢伙講這種話很風涼嗎,當然因為您或許並非教育體系出身,只要看他一句話就可以,可是對我這種教育學院畢業的人來說,李遠哲除了是偽君子加渾蛋以外,實在沒有別的評語給他,想起我家小朋友拿的那個書包,我就想詛咒他,我小時候從沒用過有輪子的書包啦,都是用背的
現在的父母要討生活已經很不容易,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莫名奇妙的功課要做啊!不做還不行,那種東西有哪個小孩會啊,連我們大人要找答案都會一頭霧水,這就是李博士所謂的教改!這種把小孩難倒、把父母累斃的教改有什麼意義,我們的孩子有變聰明嗎,有更有思維嗎,有獨立嗎,有向上心嗎?我完全看不出來

第一個,我的確不是正規教育體系出身的人
但我父母是,目前我也正在修習教育學程,這方面我的關心或許不會比您少太多。
入學考試,我甚至會上網找題目來做做看
(題外話,今年高中學測比大學只考的題目難多了,我曾經拍桌大罵,這哪像是考大學的題目?)

第二個,教改有罪過嗎?李遠哲或許改的不好,但大家的立意都是要學生們更好
長期思考之後,我必須承認,現在父母不希望子女「輸在起跑點」的心態是很致命的
只因為改成一綱多本,學生們的壓力就比過去沉重了?

我以我的老本行中文為例子,單憑中學六年教的十二冊,就可以盡窺中文奧妙之處嗎?
考試的時候,誰跟你照本宣科?如果因為甲版國文課本裡有A課,乙版國文課本沒有A課
考試題目出來,學生就沒辦法做答嗎?
那以前考試的時候都考閱讀測驗,當年大家是如何過來?

我必須要說,一綱多本的問題,影響比較嚴重的是學生倘若轉學
使用不同版本的教課書,在進度銜接上如何補強?
(舉例:甲版數學第一冊教代數學,乙版數學第二冊交教數學,今天一學生再第二學期由乙校轉至甲校,那他代數學的部分如何補強?)
但我看報導普遍只說...學生要買很多版本的參考書,要上補習班...卻沒有告訴大家,為什麼家長希望學生唸這麼多書?

教育,不是要大家去死背東西,而是告訴大家一個原理原則
難道中文就是用背誦的嗎?不是,完全不是,原則掌握好,看什麼文章都可以懂個七八成
地理原則掌握好,什麼地形該會有什麼氣候,幾乎是一法通、萬法通

第三個,我曾和朋友討論,為什麼台灣的一綱多本教育如此失敗?朋友認為是因為到現在台灣還採取類似聯考的方式(指考、學測...)篩選學生入學
只要這個制度存在一天,學生背上的書包就不會減輕
您說過去書包用背的,不是加個輪子在地上用拖行的,這我認同
但您必須去思考,為什麼現在的學生書本變多了
是因為教育部讓書變多了,是因為學校讓書變多了,是因為家長讓書變多了,還是學生自願要念那麼多書?

老實說我並不認為郝龍斌大喊北北基恢復一綱一本的做法是很好的做法
表面上看來是減輕父母的負擔了,實際上是減輕老師的負擔,讓老師可以輕鬆愉快的回到過去的填鴨式教育,學生只要專心做練習題,把課本背好,考試就輕鬆了。
然而我們的教育要的是這個東西嗎嗎?

第四個,或許把美國、把歐洲那堆教育制度拿來台灣照抄,並不是很明智的做法
畢竟風土民情都不一樣
不過我想說的是,台灣整個教育制度,從社會,從學校,從老師,從家長,到學生
一整個都很不健康
很多心態如果"台灣"這個整體沒辦法調整過來,教育怎麼改都是不對

想想看,國外學生算數學,加減乘除都用計算機,你可以說他們四則運算的能力笨死了
可是他們在解高邏輯性的題目的時候,很有思考能力
國內的學生心算一級棒,可是遇到複雜的問題就想直接看答案

舉個例子,我高中的時候數學老師說要教我微分,教了兩年我也沒學會,一上大學就忘光了
我朋友說他在國內的時候也是相同情形,一聽到微積分就想自殺,但到國外的時候,課堂上老師清楚的講解了一次微積分的原理,從此不再忘記。即使到限在已經不用十幾年,仍然清清楚楚如何使用微積分
這就是國內外教育最大的不同,也是為什麼一綱多本推行起來,造成國內學子變的更辛苦的原因

希望您在咒罵李遠哲的同時,有想到這些,而不是只有帶著輪子的書包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8:26 P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


SEO by vBSEO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