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用:
:on_42: :on_42: :on_42: :on_52: :on_52: :on_52: :on_28: :on_28: :on_28: 一 寂寞床前明月光, 皎潔疑似地上霜。 多有舉頭望明月, 何人低頭思故鄉。 二 床前皎皎明月光, 疑似灑灑地上霜。 舉頭悵悵望明月, 低頭默默思故鄉。 三 床前明月光瀉銀, 疑似地上霜滿鬢。 舉頭望明月中影, 低頭思故鄉里人。 |
精彩﹗
這是史版有史以來最富意義和價值的討論,有別於其他的論壇,我們這裡,看來是人才輩出,舉足輕重。 內容越來越詳盡,看了讓人直呼過癮。請各位大大多多發表高論,感恩吶﹗ 還是精彩﹗ |
引用:
「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剎土自他不隔於毫端」 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愛因斯坦 問題真是大大大:on_22: :on_22: :on_22: 有興趣請到我部落格一覽吾恩師《莊子內七篇》參考參考:on_28: :on_28: :on_28: |
有個問題請問大大們,是有觀星體發熱的問題︰
1)太陽本身是熱融核的反應,但我們地球裡面(地心),自有地球以來地心一直熱到現在,不知道它是怎維持那麼熱的溫度到現在?被百分之七十的水包裹著按理講,它應該會降溫才是﹗ 2)地球溫度的冷卻過程似乎看不太出來(是不是也有相當的類似核反應的現象以維持溫度?),還有,萬一地球的地心完全冷卻了,我們的地球和生物將會有個什麼樣的局面? |
引用:
地心好像是核融核一直反應吧 離我們最近的熔岩層大概距離十幾公里 一些火山海底裂縫都是由這出來 沒直接接觸地心 也是因為能量釋放所以有地震海嘯等 另外地表的溫度主要是太陽影響的吧 這個.....離開學校太久了忘了:on_22: |
引用:
來推動地球的板塊 核子潛艇如果不考慮地球污染與安全(使用年限) 可以數萬年不必添加燃料 由此可知 地球內部的放射性元素 因磁場交割所產生的地熱還 能為我們帶來多久的溫暖 科學家也堅信火星地涵蘊藏大量的冰塊 只是火星沒有像地球一樣有地熱將冰塊解凍後送至地表 加上火星日夜溫差過大 無法留住水蒸氣 導致火星上是一片乾旱焦土 地球不是由氫和氦組成的 以氫和氦為主的行星(例如地球外側的木星和土星) 踩上去是一團氣 幾乎無落腳之地 也根本不能孕育複雜 的生命 所以 要形成一顆地球這樣的行星 必須把宇宙的氫和氦 變成地球上最多的四大元素—氧 矽 鎂、鐵 有了這四種元素 才有辦法合成堅硬的地殼,為日後形成地球鋪路 這裡 很奇特的一件事 是氫和氦仍占整個宇宙質量的99% 其他的九十種元素 只共占1% 而地球又是這1%裡的太倉一粟 就後天環境而言 地球有一套秘密武器 那就是它獨有的 溫度調節器 每當地表變熱 「溫度調節器」就啟動「冷氣機」 把溫度降低 相反的 地球一轉冷 「暖氣機」會自動打開 又把地表加溫 這套設備極其複雜 但說穿了 並不難懂 它之所以作用 是靠地函裡的 熱對流 不斷翻攪地球 過程之中 從火山噴出二氧化碳(增加大氣溫度) 同時 二氧化碳被生物吸收 沈澱到海底(下雨回流減低大氣溫度) 再被拖入地函 這兩項交互作用 就調節了地表的溫度 (二氧化碳被森林吸收) 地表溫度還受一些外在因素的控制 例如木星和土星的比重雖小 但因為體積龐大 所以質量很大 它們用重力拉扯地球 週期性地改變 地球的軌道形狀和自轉軸的角度 這些都會增減地表的日照量 改變地球氣候 過去它們對地球的干擾 的確影響了地球的氣候 而海底 沈積的有孔蟲殼體 就是過去氣候改變的證據 分析有孔蟲的氧同位素成分 清楚地看見了地球從前有以四萬年和十萬年為週期的氣候變動 |
真厲害,這樓居然已經蓋到一百多層
還沒有變成LDS樓 :on_44: :on_44: |
引用:
引用:
情與人同,有懷畢暢; 愛半文不值半文,莫謂世無知者; 愛惜精神,留他日擔當宇宙; 風隨世異,無感不興。 作一事須精一事,庶幾心乃安然。 發揚事業,看我儕掃蕩煙雲。 |
引用:
|
引用:
這個要從地球的形成開始探討,在地球形成之前,宇宙中有許多小行星繞著太陽轉,這些行星互相撞擊, 形成了原始的地球,地球形成時基本上是各種石質物的混合物。初始地球的平均溫度估計不超過1000℃,所以全部處於固態。形成後,由於長壽命放射性物質的衰變和引力位能的釋放,內部慢慢增溫。當地球內部開始出現熔融的物質,重力分異作用就開始,液態的鐵元素逐漸流向地心,形成地核,地幔的表層也逐漸分異出一層薄薄的地殼。一個具有分層結構的地球開始形成。 ![]() 地核(Core)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 km,高密度,平均每立方釐米重12克。溫度非常高,約有4000~6000℃。 它可再分為內 核和外核。由地震波的傳送可知,外核是熔融的。從源自其他行星核心的鐵隕石來推測,地核也是由鐵和鎳組成。地球磁場的自激發電機理論,也需要一個液態金屬外核的存在才能成立。至於內 核,則極有可能是固態鐵,所以地球就像是一顆大磁鐵。 另外大氣與海洋的形成是由於地球內部噴出大量氣體,其中帶著大量的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就形成了一圈包圍在地球外圍的大氣層,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不會太近而致使水蒸氣被太陽蒸乾,地球本身的大小又有足夠的引力將大氣層拉住,所以地球才會有得天獨厚的大氣環境,大氣層形成之後就開始降雨,而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 ② ![]() 羅伯特-希斯特在論文中表示,研究人員們通過對由地震引發的地震波進行實時監控,進而對中美洲下面的地域進行了詳細地檢測。這一新發現將幫助地質學家研究地熱是如何通過地球內部傳到地球表面的。地熱的傳播過程引發了地球一系列的地質活動,如地震、火山、地磁場等等。科學家們計算,從地核傳到地表的熱量中,約有三分之一從地表散發到了大氣層中,也就是約42萬億瓦。 地震波的速度顯示了它們所過之處的化學和物理屬性。研究小組將地震波數據與礦物質物理屬性的數據進行綜合,就算出了地幔、地核和兩者邊界上的溫度。具體來說,有一種叫做鈣鈦礦的礦石可以在特定溫度和壓力轉化為後鈣鈦。而對應的這個溫度壓力邊界,可以通過定位該礦石轉換出現的點來確定。科學家經過計算,認為這個溫度約為6650華氏度(約3677攝氏度),因此進一步估計地核部分區域的溫度甚至可以達到9000華氏度(約4982攝氏度)。在太平洋下面的某區域,地球在地心-地幔邊界損失的熱量約為7.5至15瓦,遠比原先估計的要高。 根據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判斷,地核可分為內核和外核,外核為液態,內核為固態。地核主要成分為鐵、鎳等。目前很多專家認為,地球內核中的主要物質有可能是處於晶體狀態的鐵鎳合金。但也有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將鐵加熱至熔融狀態,並把熔融鐵所處環境的壓力逐漸昇高至10萬個大氣壓時,熔融鐵的粘滯性會不斷增強,鐵中的晶格會逐漸受到破壞,其原子結構呈現出不規則排列狀態,即非晶體狀態。地球內核中的壓力最大可達約370萬個大氣壓,隨著壓力和溫度的增加,熔融鐵的粘滯性會繼續昇高,其非晶體特性會愈加明顯。因此,地球內核中的主要物質很有可能是粘滯性極高、處於非晶體狀態的、含鐵鎳成分的物質。 羅伯特-希斯特說,『然而我們對地球內部其他一些特征確實有了一定的了解。數年來,我們一直在研究地球內部由地震所引起的並以彎曲路徑傳播的震動波。通過研究這些波的路徑,我們可以確定在不同深度地球密度的增加情況。在我們所能往下鑽探的范圍內,地球皆由岩石組成,其密度並未隨深度出現明顯的增加。明顯大於岩石密度的物質是金屬,而最常見的金屬是鐵。因此,我們確信,地球有一個被岩石幔所圍的鐵核。越向地核深入,壓力會不斷增加,鐵的熔點也會不斷增高。事實上,鐵的熔點似乎比溫度上昇得要快。這樣,在地球最中心的75英裡范圍內,鐵核變為固態的內核。壓力已使鐵的熔點變得非常高,以至於不斷昇高的溫度也不能熔化內核。』 由於地核具備上述特征,所以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很難進行模擬,因此對它的了解也就很少。但有一點科學家是深信不疑的,那就是地球內部是一個溫度極高而且極不平靜的世界,地球內部的各種物質始終處於不停息的運動之中。 綜合以上的科學論文應該可以解釋地球內部溫度是不斷升高的,因為內合壓力大而不會融化,故所謂的熔岩是在外地核的部分以核融合狀態不斷流動,當壓力過高時即隨著地幔的裂縫處噴發出來。 |
卡西米爾效應 (Casimir Effect)
真空:無限能量的源泉 質子大小的真空區所包的能量可能與整個宇宙中所有物質所含的能量一樣多 去年,美國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電氣工程教授喬丹·麥克萊得到了國家航空和宇航局為他研究真空能量提供的經費。他的研究項目是位於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國家航空和宇航局格倫研究中心「突破性推進物理學」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的目標是尋找有可能為航天器提供動力的新的推進方法。他的計劃是製造一台微型機器,對這種真空能量及其產生的動力進行測量。如果一切進展順利的話,麥克萊有可能抓到一條巨大無比的魚。他希望能找到一種利用這種動力的辦法,讓它們去完成諸如驅動微型活塞、加熱冷水乃至為航天器提供動力等。 大多數人認為,真空是空蕩蕩的。但是,根據量子電動力學(一門在非常小的規模上描述宇宙行為的理論),沒有比這種觀點更加荒謬的了。實際上,真空中到處充滿著稱作「零點能」的電磁能,這正是麥克萊希望加以利用的能量。「零點能」中的「零」指的是,如果把宇宙溫度降至絕對零度(宇宙可能的最低能態),部分能量就可能保留下來。實際上,這種能量是相當多的。物理學家對究竟有多少能量仍存在分歧,但麥克萊已經計算出,大小相當於一個質子的真空區所含的能量可能與整個宇宙中所有物質所含的能量一樣多。 1948年,荷蘭物理學家亨德裡克·卡西米爾提出了一項檢測這種能量存在的方案。從理論上看,真空能量以粒子的 形態出現,並不斷以微小的規模形成和消失。在正常情況下。真空中充滿著幾乎各種波長的粒子,但卡西米爾認為,如果使兩個不帶電的金屬薄盤緊緊靠在一起,較長的波長就會被排除出去。接著,金屬盤外的其他波就會產生一種往往使它們相互聚攏的力,金屬盤越靠近,兩者之間的吸引力就越強。1996 年,物理學家首次對這種所謂的卡西米爾效應進行了測定。 麥克萊希望再前進一步,並在威斯康星州里奇蘭成立了量子場公司,以發展自己的設想。他和另外一些科 學家對卡西米爾效應產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進行了計算。麥克萊分析的重點不是金屬盤,而是微型金屬盒。麥克萊稱之為「空腔」。金屬盒的每個面均不超過1微米。實驗證明,卡西米爾力 及其方向取決於空腔的形狀。他說: 「如果一個空腔的形狀與比薩餅盒相同,那麼對金屬盒兩個寬面的壓力會 .使它們靠攏,但對兩個窄面的壓力會使它們互相分離。麥克萊發現,這種空腔最有趣的地方是它又長又薄,大小與一個大腸桿菌不相上下。這種空腔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其中一個寬面處於完全平衡的狀態:內向與外向真空壓力完全相等。不過,這是一種脆弱的平衡。這恰恰是它讓人感興趣的地方。 麥克萊打算製造一個處於平衡狀態的一面(稱為盒蓋)可以自由移動的金屬盒。倘若盒蓋從平衡點向內略微移動,空腔內的真空壓力將下沉,盒蓋將進一步向內收縮。倘若盒蓋向外移動,則結果正好相反,盒蓋向外擴張。由此產生的位移是非常小的,不到100毫微米。盒蓋將被吸附在一條微型彈簧上。因此。當盒蓋移動時,微型彈簧會被拉長或縮短,並且往往會返回原處。麥克萊希望,通過小心翼翼地使空腔的真空壓力和彈簧的彈性力保持平衡。並恰到好處地向盒蓋施放初始脈衝,他能夠製造出一個由卡西米爾力驅動的微型振蕩器。 麥克萊打算分幾個步驟攻克這一難題。卡西米爾排斥力一直未被測定,因此他的首要任務是看一看自己是否能完成此項工作。第二步是對形狀不同的空腔表面上的內向力和外向力進行測定,觀察它們是否與預測值相符。如果一切順利,他將準備製造一個共振空腔。 製造實驗性裝置的工作交給曾擔任微電子機械光學儀器公司的總裁和原子能工程師的羅德·克拉克來完成。該公司是一家制過微電子機械設備的公司。為了用硅製造出麥克萊的空腔,克拉克希望採用把傳統的平版蝕刻技術與澱積技術結合起來,這項技術過去用於製造集成電路。 麥克萊和克拉克目前的計劃是,在基片上製造一排由數百空腔組成的無蓋空腔,然後製造一個以蓋住整排空腔的蓋盒。這個蓋盒將懸掛在整排空腔上方的彈簧上,並一點點移向蓋盒。最初蓋盒應保持不動,但當空腔靠近到足夠近的位置時,真空壓力差異會引起蓋盒移動,甚至可能產生振動。透過顯微鏡仔細觀察蓋盒的表面,可以測出蓋盒的位移,而且精確度極高。 他倆希望在享受國家航空和宇航局資助的三年內能製造出三代裝置。 摘自世界科技譯報 ![]() 這個小圓球提供了宇宙會一直膨脹下去的證據! 這顆直徑稍比百分之一公分大的球,會在真空能量起伏(energy fluctuations)的推動下,移向表面平坦的平滑區域。 這種吸引力稱為卡西米爾效應 (Casimir Effect),它的發現者在五十年前提出這種效應,目的在了解為什麼像美奶滋這種液體,流動的速度為何會如此之慢。 現在已經有相當多的證據顯示,宇宙中大部份能量密度的形態仍然未知,目前暫時被稱為是暗能量。 雖然目前對暗能量的形態和起源幾乎完全未知,不過科學家認為它可能和空間本身所產生的真空起伏有關,或者說是和卡西米爾效應可能有關聯。 這種巨大但神祕的暗能量,在重力上會排斥所有的物質,因此可能會造成宇宙不停地膨脹。 了解真空起伏,是現在科學研究的最前緣題材,它不但有助於我們了解宇宙,也可以幫助我們找出防止微機械零件粘著在一起的方法。 真空零點能(Zero point energy) 量子理論預示,真空中蘊藏著巨大的本底能量, 它在絕對零度條件下仍然存在, 稱為真空零點能。對卡西米爾(Casimir)力(一種由於真空零點電磁漲落產生的作用力)的精確測量,證實了這一物理現象。 現代科學認為真空並不意味著一無所有,真空是由正電子和負電子旋轉波包組成的系統,這種過程的動態能量可以作為工業能源、未來星際航行能源以及家庭生活等諸多領域的能源。量子真空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空間,它充滿時隱時現的粒子和在零點線值上漲落的能量場。而與這種現象伴生的能量,被稱為零點能,也就是說,即使在絕對零度,這種真空活性仍然保持著。早在1891年,科學家忒斯拉(Nikola Tesla)在一次演講中就提到:幾個世紀之後,也許我們可以從宇宙中的任意一點提取能量來驅動我們的機械。用今天的科學語言解釋,這種能源就是真空零點能,或稱空間能、自由能等。 關於零點能的設想來自量子力學的一個著名概念:海森堡測不准原理。該原理指出:不可能同時以較高的精確度得知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因此,當溫度降到絕對零度時粒子必定仍然在振動;否則,如果粒子完全停下來,那它的動量和位置就可以同時精確的測知,而這是違反測不准原理的。這種粒子在絕對零度時的振動(零點振動)所具有的能量就是零點能。狄拉克從量子場論對真空態進行了生動的描述,把真空比喻為起伏不定的能量之海。J. Wheeler估算出真空的能量密度可高達1095 g/cm^3。 1948年,荷蘭物理學家亨德裡克·卡西米爾提出了一項檢測這種能量存在的方案。從理論上看,真空能量以粒子的形態出現,並不斷以微小的規模形成和消失。在正常情況下。真空中充滿著幾乎各種波長的粒子,但卡西米爾認為,如果使兩個不帶電的金屬薄盤緊緊靠在一起,較長的波長就會被排除出去。接著,金屬盤外的其他波就會產生一種往往使它們相互聚攏的力,金屬盤越靠近,兩者之間的吸引力就越強。1996 年,物理學家首次對這種所謂的卡西米爾效應進行了測定。華盛頓大學Lamoreaux在他的學生Dev Sen協助下,對卡西米爾效應進行了精確的測量,該測量結果與卡西米爾對這一特殊板間距及幾何構形所預測的力相差不超過5%。Lamoreaux在他的實驗中,採用鍍金石英表面作為他的金屬板。另外一塊板固定在一個靈敏扭擺的端部。如果該板向著另外一塊板移動,則擺就會發生扭轉。一台激光器可以以0.01微米的精度測量扭擺的扭轉。向一組壓電組件施加的一股電流使卡西米爾板移動;而另一電子反饋系統則抵消這一移動,使扭擺保持靜止。零點能效應就表現為保持擺的位置所需的電流量的變化。Mohideen等人在加州理工學院作的實驗中,在0.1到0.9μm的範圍內,用原子力顯微鏡對卡西米爾力進行的測量結果,與理論值相差不到1%。 如果零點能可以提取,無疑將是人類所能夠利用的最佳能源了。它是潔淨,廉價的能源,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免費的午餐」。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來源於零點電磁漲落能,我們身上的每一個物質粒子不停地與真空零點能發生能量交換,也就是,沒有任何一個物理體系稱得上是孤立體系的。根據物理真空的性質,我們可以從空間任何一點提取零點能,並轉換成我們所需要的能量形式。原子中電子繞核轉;太陽系中,行星繞太陽轉,幾十億年永不停息;超導和超流現象,這些都是大自然給我們的關於能源的啟示。 |
引用:
不但是人類 連依靠磁場飛行的鳥類 將是一大浩劫 說不定會發生地球大爆炸~~~ |
太精采了
我要慢慢看.........:on_79: |
引用:
Shieldan Nidle為靈魂層與銀河聯盟帶來的更新資訊 我們再次回來告訴你們更多的資訊。當我們穩步走向第一次接触的揭示時,我們將注意力大致集中到你們的內部鄰居。地心世界是一個充滿了無數神話傳說和傳奇故事的概念。第一個關鍵點是,地心世界真正存在!你們的地理學很長時間來一直宣稱,地球母親是一個固狀球体,由單一致密叫做“地幔”的中層和一個高度電磁化的中心地核組成,而你們則居住在地球表面——環繞地幔的“地殼”上。 今天我們來告訴你,地球母親的結构完全不同。就像所有天体一樣,比如行星或恒星,地球是空心的。這個事實被那些秘密控制你們的人壓制著,因為該真相將把操縱及誤導你們的其他核心概念全部顛覆。真相是一個有力的“芝麻開門”,當它被智慧地使用時,它將揭示大量新的知識,并激勵你在當前環境中充分應用你的內在智慧。 地心世界包含2個主要特徵。第一個特徵是地心世界的地殼,這是地球表面地殼的延續。地球兩极的每一极都有一大型的入口或洞口,有點像一個被挖去核的苹果,地殼沿著洞口纏繞下去,包裹住地幔成為空心內部。外部和內部的地殼有著非常相似的地形,擁有海洋﹑大陸﹑山脊﹑湖泊和河流。只不過地殼內部面對著地球的核心,核心發光并被薄霧層遮蔽。這种光比太陽光更為彌漫,因此,地心世界的白天光線比地球表面更為柔弱溫和。 地心世界的第二個主要特徵是一個被稱為“地穴世界”的存在。地幔中巨大的空洞,一部分是地球母親形成的自然結构,其他部分則是由地心世界主要社會——Aghartha大陸的高超技術制造而成。該大陸是地球的第二個銀河聯盟殖民地——利莫里亞(Lemuria)最後的幸存成員。 利莫里亞最初是一個擁有地下成員的地表社會。第一個首都位於約25000前沉入太平洋的某個島嶼上,第二個首都則位於地心世界。後者也是利莫里亞政府在大災難後移居的位置。那時地表新的統治者——亞特蘭蒂斯帝國,命令將主要的隧道入口封存起來,只有在亞特蘭蒂斯末日時,利莫里亞人才打開這些封口,從某种死亡中救活了很多地表居民。這些被救活的地表居民构建了一個社會,在後來的某個時期回歸地表,成為位於亞洲南部的Rama帝國,但此後,西元前8千年的大洪水終結了這個試圖將人類從 Anunnaki黑暗統治中救治出來的嘗試。盡管受到挫折,利莫里亞仍恪守職責,繼續保護地表世界免遭黑暗之手的浩劫。就是利莫里亞的銀河使者保證了此太陽系在銀河聯盟中的成員資格。 在大洪水及Rama帝國滅跡後,利莫里亞人重新聚集起來,將他們新成立的社會命名為 Aghartha。首都香巴拉則重新搬遷到一個洞穴中, 此位置正位於今天西藏拉薩所在位置的遙遠地底。很多將香巴拉連接到地表的通道位於喜瑪拉雅山。就通過這里,圣人們將大能量和神性智慧傳播給外部世界,并為特殊事件保留了一個非凡的地方,在那儿,圣人和他們挑選的門徒為了維護地球母親的神性能量品格層而相遇。這項工作和地心世界中的每日無數儀式一起,對保持地球神性能量負有很大責任,這也是利莫里亞留給地表世界的主要財產。就是利莫里亞,也就是後來的Aghartha,一直在看守和保留著光,等待你們回到光的全意識。 Aghartha的世界很像你們。那里包含了一個繁榮的生物圈,你可以在那儿找到很多已不再地表上生存的生物,這個奇异的動物園一直被小心呵護。地心的大量城市附近是一個特殊區域,由Aghartha人小心照看并在必要時對此种類繁多的生物圈的很多生物進行療愈 《覺悟勇士——香巴拉的智慧傳承》第十三章,如何喚起神奇的力量 ![]() 常常,我們要自問,這個世界是否正以一種我們無法理解的神祕方式,在運作著。冬去春來,潮漲潮落,月有盈虧,物有生死。我們不如佛陀,無法明見三世的因緣 業果;我們無明惶惑,即使念念造作身口意的惡業,我們也視如不見,冥頑不靈。 我們的心是僵硬的,我們的眼界是窄淺的。我們總是努力去賺取那得不到的,挽留 那留不住的。偶而,我們被世間的神奇、和人間的美善,觸動一點靈光;但轉瞬間,我們又汲汲營營地在我執裡爭是非勝敗,忘了那一刻的清明與新意。 自然雖大, 但我們的心,卻充滿雜亂喧囂的念頭。我們的情緒起伏,導致身心的衰頹,然後我們病了、倒下去了...... 我們心裡有許許多多的愛,但這無盡的愛,卻總是受限於渴求回報、貪婪執取。這樣忙忙碌碌的一生,是否接觸到真正寶貴、難以言喻的、更豐沛寬闊、壯麗明耀的事物呢? 邱陽創巴仁波切,在他的經典作《覺悟勇士——香巴拉的智慧傳承》第十三章,如何喚起神奇的力量,提出「爪拉」(drala)的存在,以及如何與爪拉、與實相的光輝燦爛,相連結的鎖鑰: 當你在你的環境中展現溫柔和清晰準確的時候,真正的光燦和力量會突然降臨在那個情境之上。如果你出於自我,而試著去製造那種場面,它將永遠不會發生。你無法擁有這個世界的力量和魔力。它永遠都可以取之無盡,但是它不屬於任何人。 所有人類體驗的現象世界是無常且易變的,而且是殘酷無情的。你常常會納悶,你是否能夠駕馭那種無常和殘酷的情況,或者你將會被它駕馭。我們可以使用一個類似的例子來解釋:不是你騎在一頭驢子上面,就是驢子騎在你上頭。 一般來說,在你的經驗世界當中,誰騎在誰上頭是不確定的。你越是奮力去取得優勢,你就越得加快速度、越具侵略性地克服你的障礙,同時你也越加受制於現象世界。真正的挑戰是,完全超越那種二元性。接觸那種超越二元論、超越侵略的能量是可能的──那種能量既不支持你,也不反對你。那是爪拉的能量。 「爪拉」不是一個神祇或精靈。基本上,它連結了你自身的智慧和事物本俱的力量。 如果你能夠連結這兩件事物,你就能夠發現每一件事物的神奇力量。但是,仍然存在著一個問題:是什麼讓你連結這兩件事物。在上一個章節之中,「爪拉」的原則被比喻為太陽。 雖然太陽總是在天空中,但是,是什麼讓你抬頭望向天空,並且看見太陽在那裡?雖然神奇的力量總是垂手可得,但是是什麼讓你發現它? 「爪拉」的基本定義是「超越侵略的能量」。 接觸那種能量的唯一途徑,即是體驗你內在溫柔的存在狀態。因此,發現「爪拉」不是偶然的。 為了和實相的基本神奇力量建立聯繫,你的內在必須已經具備了溫柔和開放。否則,你無法認出非侵略的能量,「爪拉」的能量。因此,對於體驗「爪拉」,香巴拉勇士個人的修持和戒律是必要的基礎 :on_42: :on_42: :on_42: :on_42: :on_42: 有趣的地球北緯30度:on_14: :on_14: :on_14: 北京大學地理系 教授 于希賢:地球啊它是地質板塊,七大板塊構成,這七大板塊就是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還有這個北美洲板塊、南美洲板塊,還有南極洲板塊、非洲板塊,這七大板塊當中其中六大板塊的交接地帶,縫合交接線啊,都在北緯30度(附近),板塊在地質歷史時期漂移的過程當中,有的就俯衝,有的就被抬升,喜馬拉雅山就是印度板塊到了,就把歐亞板塊抬升起來,所以形成了世界最高的 世界屋脊,海拔都在五千米以上。 ![]() 地理學家的分析為北緯30度線上高山深谷、物種繁多等自然與人文奇觀尋找到了一些答案,而對北緯30度,地質學家看問題的角度又有所不同。 北京大學地質學系 教授 何國琦:地球在旋轉的過程當中,如果它的速率有變化的話,它的整體上就會發生一些變形,加快的時候是兩極稍稍的壓扁,赤道的地方稍稍的膨脹,反過來呢,就是兩極的方向稍稍要伸展,赤道的方向是壓扁,它的交替,就會造成地球一定緯度上的一些地質作用的出現。 還有一種玄妙的學說,更從奇特的角度詮釋北緯30度線上種種神秘的現象。 ![]() 于希賢:我們祖國的祖先就有一個說法,這樣一個說法就認為,人體是一個小天地,人本身就是一個小的宇宙小的地球,那麼整個地球、整個宇宙又是一個大活體,所以中國古代就用這樣的一張圖,修真圖,就是道家的修真圖來表現人是一個小的宇宙,二十四個節氣夏至、小暑、大暑、春分在人體當中都有所表現,那麼人體當中他所表現出來的心肝肺都是和天地之間的大活體有關係,那麼我們這個地球它本身就是一個活體,這個活體呢中國古代就把它看做是陰陽結合、有新陳代謝這樣的活體,這樣的活體必然就有一些敏感地區,就像我們人的身體上面就有筋絡穴位和敏感地區,這樣一些敏感地區恰巧是在地球的從赤道到極地三分之一,這個地帶就是人體丹田的部位,那麼就是地球的30度線這個附近,丹田的部位,這個丹田的部位恰巧是人體的命門所在,腎臟啊一些很重要器官所在的地方。 專家們的觀點是見仁見智、各不相同,有的聽起來甚至有點“離經叛道”,但這當中不乏智慧的閃光,我們可以自己去參透、去領悟。 |
太空中的子彈--中子星
哈伯望遠鏡追蹤一顆距離地球最近的中子星的連續畫面軌跡圖,這顆中子星密度是鋼鐵的一百億兆倍(10 trillion),並且以
百倍音速的速度衝向我們,彷彿是太空中的子彈一樣橫衝直撞,所幸這顆中子星距離地球還有200光年遠,並且在30萬年內不會 進入對地球造成危險的170光年內。 這顆中子星編號為RX J185635-3754,大約是在一百萬年前一顆超新星爆炸後形成的,天文學家在這顆中子星周圍並沒找到伴星, 在觀測上很少發現移動速度如此快速的中子星,並且與地球的距離又如此接近。目前這顆中子星位於南冕座,推測在一百萬年前 爆炸時應該在天蠍座,並且有一顆伴星存在,而這顆伴星現在可能位於蛇夫座。 |
挖~~真精彩
又重新上了一堂地球科學課 :on_28: :on_28: :on_28: |
無盡的宇宙 遠在無從記憶的太古時代以前,人類就已經被太空中的萬事萬象吸引了。天空中那些閃爍的光粒代表什麼?那些由豆點般大的光粒形成的彩帶,真是依照動物的形相自行組成的呢?還是只是人們把它想成這樣而已?這些明亮的東西會是地上一切神明的來處嗎? 我們的銀河包含了大約一千億顆固定的星球,但是就整個銀河系來說,這還只是其中一小部份。銀河系在半徑一百五十萬光年(一光年略等於六兆哩)的範圍內,擁有數十座類似的銀河。而且即使這些數目,和我們目前所已知的十五億左右個銀河比起來,也不過微乎其微而已。這些銀河從哪裡來的?那個原本結成一體的「物質團」是在什麼時候散開,佈滿了千百萬光年的宇宙範圍內的?沒有人知道,即使目前的答案也不過止於理論推測而已。 其中一個「大爆炸」的理論是這樣的;所有的物質都可以歸結到最基本的「原子」,當原子核承受過重壓力時,便會產生爆炸。如果我們把個別原子的這個情形推廣到整個「物質團」,那麼,銀河便是由這個巨大「物質團」(宇宙最原始的構成狀態)在過重壓力下爆炸噴出的碎片造成的。 1842年,克里斯頓‧多普勒( Christian Doppler )證實,當一個光源從觀察者的面前移開時,它的光譜便會轉成紅色。這個「多普勒效應」使人們終於能夠測出星球的速度。 利用這個方式,1929,愛德文‧鮑威爾‧哈勃( Edwin Powell Hubble )指出了宇宙正在逐漸膨脹這個事實。他證實了任何兩個銀河之間的距離都在逐漸拉遠,彼此呈倒退前進狀況。 然後,天文學家又推出了所有物質在最初階段都是由濃稠狀的液化氫構成的,後來發生了「大爆炸」,於是,所有爆炸的物質碎片遂四散射出,因為萬熱高壓而重新改組,成為今日存在於宇宙星球間的各種元素。而爆炸的威力未息,也造成了所謂「宇宙膨脹」這個事實。 卡爾‧弗利德利希( Carl Friedrich Von Weizsa-cker )在他有名的恆星、行星構成理論中,就曾斷言所有的恆星、行星都是由「氣體雲」生出的。這個「氣體雲」中包含百分之九十九的氫和氦,以及百分之一的重元素。當「氣體雲」經過濃縮冷卻和內部劇烈變動後,逐漸形成以重元素為主、氫氦包圍在外的星球狀態。 另外一個「靜止狀態」的理論是這樣的(這個理論在1948年提出):它假定宇宙是固定不動的,新物質從「虛空」中不斷生出;由於生出的過程無比緩慢,我們根本無法加以觀察或紀錄。 還有一個「振動」理論,它說宇宙會像心臟跳動般收縮和膨脹。每一次規則跳動的時間大約特續十億年左右(而目前的宇宙正在膨脹過程中)。 可是,真正的答案呢? :on_14: :on_14: :on_14: 我不找人,人來找我:on_14: :on_14: :on_14: 宇宙文明及地球文明探索寶瓶座計劃紀要 靈源 下面介紹的一些探索實例,一般採用三個步驟完成: 1、通過特異信息傳感,由某一通道進入那一星際智慧星球,瞭解某些具體情況。 2、通過特異思維傳感,瞭解某一星球智慧生命給地球人的信息。 3、通過現有接觸資料進一步說明情況。 實例說明之一: 關於安德烈森事件中已與人類接觸過的星際文明的探案。 安德列森事件是一起著名的不明飛行物接觸案,幾乎涉及了所有的觀念,並包含了星際文明給人類的重要信息。 探索之[一]: 由於安德烈森事件中的那一星際文明未告訴我們他們星球的文明及距地球距離和位置,因此我們通過特異信息傳感方式獲得了一些數據,然後譯成漢文確定了下列信息。 1、安德烈森事件中與人接觸的星球名為黎由那星球(Liulen)。 2、安德烈森事件中與人類接觸的星球距地球3200萬光年。 3、安德列森事件中與人類接觸的星球由他們星球進入地球的通道時間為1小時24分至2小時26分,是短途通道。 4、安德列森事件中與人類接觸的星球位置如以夏季星座圖觀察,位於銀河系的西南偏西方向。 5、安德列森事件中與人類接觸的星球的智慧等級為9級,其星球智慧生命已掌握利用恆星及星際能量技術和光體技術,能進行突點接觸和波態接觸(這些名稱的內涵尚未進行探索,故目前未知其具體程式)。 探索之[二]: 通過特異思維傳感,接收黎由那星球高智慧生命給地球人的信息。 地球人類:你們現處的文明等級我們知道的非常清楚,而且我們已同你們進行了許多接觸,傳遞了許多重要信息,我們已瞭解你們星球在不久,所有生命將遇到一個很大的難關,對人類來講要度過此難關,需掌握更高等的利用生命能量的技術,因其自然之法則(註:指如果某一文明星球向高一等文明轉變時,那麼更高等文明智慧生命將會幫助實現),我們極願意幫助人類完成此項技術,但真正掌握這項技術,目前只有少數人具有此條件,因此我們已傳入了地球上的一些人,但在近五年內必須讓更多的人掌握此項技術,那麼到時我們就極易出現來幫助人類完成新的飛躍,對此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同時我們傳輸此信息希望地球人能更早覺醒,更深瞭解地球及地球人在宇宙中的環境及未來的變化,那麼地球人可在下個文明進化中無憂。(黎由那) 探索之[三]: 最後我們尋找了安德列森事件的資料中的星際文明給人類的信息摘要如下: 給人類的信息------摘自《安德列森事件》 人類要在很長時間之後才會相信我們,我們熱愛人類,我們是來幫助人類的。但是,如果人類不接受幫助,那麼就得不到拯救,就無法繼續生存下去。一切都是早就安排好了的。我們不想傷害任何人,但是,因為崇高的愛,我們不能允許人類的腳步繼續按老路走下去。喪失一部分總比喪失整體要好。我們有人類可以利用的精神方面的技術,但是,人類是探索不到那種技術的。 人類必須瞭解地球上的許多自然事物,如果人類堅持研究大自然本身,就會得到他所尋找的許多答疑。在火中有許多的答疑必須通過精神來尋求才能找到,而只有那些心地純潔、真誠地尋求知識的人才能得到它。能源就在人的周圍,可是人卻不知道。最簡單的能源形式,就在空氣之中------地球的大氣之中,早就給人類預備好了。許多莫名其妙的謎一般的事物將會出現。聰明的人明白那是怎麼回事的。那些尋求知識的人會找到謎底。 人類試圖毀滅自己。貪婪、貪婪。由於貪婪,導致了一切邪惡的產生。一切都為人類預備好了。人類本來可以變得很高級,貪婪阻礙了他的進步。那些懷有仁愛之心的人能夠行到一切。 你們探索的方向是錯誤的。你們周圍簡單、平常的物質------你們呼吸的空氣、喝的水、溫暖大地、醫治創傷的火、灰燼,日常必需的物質,不被你們當一回事,裡面有力量被忽視了。你們為何能夠生存?就是靠簡單還的物質。 要不是我們願意幫助你們的話,你們是不會發展到今天這個水平的,也不會知道這麼多。探索的方向已經指給你們了。努力去理解你們自己。從精神上去尋找。門已經向你們打開了,門就是路標,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入口----光的世界的入口處。 去認識你們自己。你們以為已經認識了自己,其實並非如此。你們並不知道你們是如何構成的。你們並不知道你們所具有的力量。你們並不知道愛有多麼廣大。當把心奉獻給真理和愛的時侯,每個人都有會知道答案的。(註:本文中的「我們」指劫持安德列森的外星人) 從以上幾點看,以上資料與我們的探索得出的有關信息基本是對應的。 實例說明之二: 另我們對已於地球接觸的兩個文明智慧星球尤摩星球(Yiumout)和及另一未見報導的文明智慧星球進行了探索,接收到了告之人類的有關信息,現摘錄如下,供研究交流。 1、尤摩星球(Yiumout),距離地球15光年。 我們是與地球較近先進文明星球,其技術超越人類,但比宇宙更高等星球,尚有距離,我們願同地球文明聯合,共同發展更高文明技術。 2、克萊門(Kelimen)星球,距離1700萬光年。 地球:我們星球是特別文明星球之一,其技術是遠非人類所想像,對於時空技術和星際軌道技術,我們已成為成熟技術,其奧秘是招之不明的,因為地球人的心智尚未達到,但幸而地球人已有發展它的潛能。需要經過專門的突點接觸,主有希望贏得時間促進文明發展。 3、瓦那辛星球(Wulaxin),距離地球80萬光年。 地球之人:人類文明發展到如此程度,如果不再繼續掌握人類先賢所發展遺留下來我們的技術,那麼人類將是多災多難的,因此我們對地球人要講的是,好好利用現有的科技,但不要迷盲現有科技,在現階段人類要恰當地利用人類精神本身所具有的潛能,並發展這一技術,那麼人類的文明之火花必將再次點燃,人類將向更高級躍進,否則將前程未卜。 |
轉載於網路文章
「蟲洞」理論 60多年前,愛因斯坦提出了「蟲洞」理論。那麼,「蟲洞」是什麼呢?簡單地說,「蟲洞」是宇宙中的隧道,它能扭曲空間,可以讓原本相隔億萬公里的地方近在咫尺。 早在20世紀50年代,已有科學家對「蟲洞」作過研究,由於當時歷史條件所限,一些物理學家認為,理論上也許可以使用「蟲洞」,但「蟲洞」的引力過大,會毀滅所有進入的東西,因此不可能用在宇宙航行上。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研究發現,「蟲洞」的超強力場可以通過「負質量」來中和,達到穩定「蟲洞」能量場的作用。科學家認為,相對於產生能量的「正物質」,「反物質」也擁有「負質量」,可以吸去周圍所有能量。像「蟲洞」一樣,「負質量」也曾被認為只存在於理論之中。不過,目前世界上的許多實驗室已經成功地證明了「負質量」能存在於現實世界,並且通過航天器在太空中捕捉到了微量的「負質量」。 據美國華盛頓大學物理系研究人員的計算,「負質量」可以用來控制「蟲洞」。他們指出,「負質量」能擴大原本細小的「蟲洞」,使它們足以讓太空飛船穿過。他們的研究結果引起了各國航天部門的極大興趣,許多國家已考慮撥款資助「蟲洞」研究,希望「蟲洞」能實際用在太空航行上。 宇航學家認為,「蟲洞」的研究雖然剛剛起步,但是它潛在的回報,不容忽視。科學家認為,如果研究成功,人類可能需要重新估計自己在宇宙中的角色和位置。現在,人類被「困」在地球上,要航行到最近的一個星系,動輒需要數百年時間,是目前人類不可能辦到的。但是,未來的太空航行如使用「蟲洞」,那麼一瞬間就能到達宇宙中遙遠的地方。 據科學家觀測,宇宙中充斥著數以百萬計的「蟲洞」,但很少有直徑超過10萬公里的,而這個寬度正是太空飛船安全航行的最低要求。「負質量」的發現為利用「蟲洞」創造了新的契機,可以使用它去擴大和穩定細小的「蟲洞」。 科學家指出,如果把「負質量」傳送到「蟲洞」中,把「蟲洞」打開,並強化它的結構,使其穩定,就可以使太空飛船通過。 蟲洞,這個科幻園地中的主題,今天已從紙面躍出,成為天文學家搜索的目標。蟲洞為何那麼吸引人?因為它為星際航行提供了一條捷徑。例如從地球飛往最近的鄰居——半人馬座——比鄰星,將要飛奔4光年的旅程,而通過蟲洞,卻只需幾小時就夠了。 其實,遠在廣義相對論發表後不久,科學家就在理論上發現了蟲洞的存在,但此後,對它的研究進展很慢,它的不少性質仍然十分模糊。例如,它僅能讓光線通過?抑或也可使飛船穿行?直到1988年,美國加州工學院的桑恩等人,對蟲洞作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才肯定蟲洞的兩端皆可出入,並非像黑洞那樣是「單行道」。此外,旅行者在洞內僅受到一般的加速度。不像在黑洞中,若你的腳指向黑洞中心,那麼巨大的引力場,會在頭足之間構成極大的拉力差,足可把身首撕開。 桑恩還提出了構造蟲洞的概念,當然是理論上的。他說,這涉及到對宏觀空間的挖破和扭曲。生活在二維空間(如紙面)的智慧螞蟻,它想從紙面上的一點走到另一點,按常規,只有一種辦法,即沿著連接該兩點的直線走去,這也是兩點間的最短距離。但還有一種距離更短的走法:把紙對折成兩面,使兩點靠得很近,再用一個紙筒(它提供了通過第三維的一條捷徑)將兩點接通,螞蟻可經紙筒而到達彼點。為此,螞蟻必須在紙面上挖出兩個孔。在這一例中,紙筒十分類似於通過更高強空間的蟲洞。故欲構築蟲洞,必撕破空間。 空間不是空空的嗎,怎樣去撕破,挖孔?實難想像。但相對論早就告訴我們,引力能彎曲空間。桑恩說,空間的裂口處,時空會出現陡峭的勢態,就如黑洞中心的那種情況。但他承認,由於沒有一個成熟的量子引力理論,對這個問題很難深入討論下去。 從理論可知,蟲洞內的空間被扭曲得極不自然,以致無法使它保持暢通,即使能開通,也只是一瞬間。但蟲洞卻可讓奇異物質通過,為何奇異物質受此優待呢?這還得從相對論談起。 愛因斯坦認為,引力來自物質的兩種全然不同的性質。一種是大家熟知的,質量密度越大,引力場也越強,由於物質的質量跟能量是等價的,故可說,能量密度(單位體積內所含的能量)對引力作出貢獻;另一種是物質對周圍所施加的壓力,就像氣體對容器壁所做的那樣,但是這種壓力原則上可正可負。 若跟物質內所含的能量相比,這種壓力就小得微不足道。但桑恩說,有一種物質卻具有極大的負壓,奇異物質就明顯地具有這種特性,且其負壓之大,超過了它的能量密度。從而使得奇異物質周圍的空間,被扭曲得十分奇怪,跟一般物質的扭曲情況相比,正好改變了空間扭曲的「符號」,具體地說,其引力具有排斥性。 按現代宇宙學理論,在宇宙創生後立即驅使宇宙急速膨脹的力,正是「奇異」真空的具有極大負壓的排斥性引力。宇宙暴脹可能提供一種保持蟲洞開放的手段。一些物理學家認為,暴脹可能造成「宇宙繩」環(宇宙理論中的一種物質),當量子蟲洞和宇宙繩環同時暴脹時,有可能產生宏觀的開通的蟲洞。此外,他們還相信,先進文明所創造的人工蟲洞,可能用奇異物質的「支柱」來保持蟲洞的暢通。故桑恩的蟲洞,可謂之奇異物質蟲洞。 科學家麥可思提出了磁蟲洞的理論。他說,極強烈的磁場將能彎曲時空而形成蟲洞。根據相對論,任何含有能量的東西(包括磁場),皆能彎曲空間。遠在20年代,一位意大利理論家萊特,就在愛氏方程中找到了磁引力。 萊特的理論說,在一個由螺線管產生的磁場中,螺線管內形成了一個引力磁,但要獲得這種人工引力場,磁場需十分巨大。據麥可思說,萊特的磁引力跟桑恩的蟲洞極相似。麥可思說:「其理論的實際意義,就是一個磁蟲洞。」他說,若在實驗室內用2.5T(特斯拉)的磁場,即可構造出一個磁蟲洞,洞的半徑極大,約為150光年,若欲將此蟲洞的半徑壓縮到實驗室的尺度,則所施加的磁場需大到10億T,這顯然超出目前人類的科技能力(最大人工磁場約10T)。但麥可思說,在天空中必定能找到這種磁蟲洞,因為中子星表面的磁場達10億T,在那裡,磁蟲洞將自發地產生。 磁蟲洞有一個優點,按麥可恩的說法,它比較容易測量驗證。由於磁引力也將影響光線,「在引力場中,光速將減慢。若光線通過螺線管時,其速度低於真空中的光速」,即可證明磁蟲洞的存在。 不論奇異物質蟲洞或磁蟲洞,只要它們存在於天空之中,就能從地球上測得它們的特徵性信號。若一個蟲洞嘴處在地球和某一恆星之間,那麼蟲洞的引力將引起這一恆星的光產生異常的波動,將使我們看到一個兩邊特別明亮中間較暗(星光)R光學像。為何如此奇怪?這要談到負(質量)物質和引力透鏡。 據俄科學家諾朱可夫的理論,當物體進入蟲洞,「入口」處明顯地增大質量,而同時在「出口」處,則立即失去對應的這份質量。即使此物體已穿出蟲洞,也仍會留下這些痕跡:蟲洞的一邊將保持其已獲得的質量,而另一邊最終則呈現負質量。 負(質量)物質具有明顯的特性,它只具有排斥性引力,因而能將其周圍的任何物質都向四周掃出,且對光線的運動造成極大的扭曲。 通常的物質(即正質量物質),若正好通過地球與某一恆星之間,其引力將彎曲和放大這一恆星向地球射來的星光,很像一個聚光鏡的行為。天文學上稱之「引力透鏡」效應。具體地說,我們這時將看到這一恆星星光比平時亮得多。若這個經過地球恆星間的天體,是由負物質構成的,那又將如何?它也將彎曲星光,但由於其具有排斥性引力,故彎曲星光的情況迥然不同。星光經它身旁時,會出現所謂焦散現象,即星光從透鏡(負物質天體)的軸線處被推出,而在兩邊上聚焦。這意味著,當負物質天體運動在地球與某一恆星之間時,我們將看到,這個恆星不是像平時那樣的一個光點,而是在亮度上出現兩個突然增亮的跳躍。這種「雙峰」亮度特徵信號是十分明顯的,故為探測出蟲洞提供了一個方便之門。 桑恩之所以去研究「蟲洞」,有個很重要的直接原因是因為好友卡爾.薩根的求助;當時卡爾.薩根正構思一個科幻題材,和桑恩討論蟲洞的想法,桑恩遂極感興趣,為此研究了蟲洞的可行性並推導了蟲洞模型。 另外一篇 理論上,黑洞是一種質量極大的天體,核能耗盡後塌縮而形成。由於引力太大,即使以光速運動都無法擺脫,因此黑洞是不發光的,周圍的物質一旦進入「黑洞事界」範圍,就無可倖免的被吞噬,黑洞周圍的物質就像掉進了漩渦一樣,快速地被吸進了漩渦中心──黑洞。 因此,儘管黑洞是無法直接觀測的,科學家們還是可以根據周圍物質的渦旋運動方式,判斷哪裏可能存在黑洞。經過長期的研究,這樣的「候選」黑洞已經不少。不過,由於黑洞至今還只是「傳說」中的天體,對於黑洞究竟是怎麼回事?並沒有定論。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測,如果任何物質被壓縮進足夠小的空間,都會產生黑洞。由於這類黑洞質量可以很小,因此被稱為微黑洞。 蟲洞連接不同時空 在現代物理理論中,「蟲洞」指的是連接不同時空的通道。如果把我們的宇宙想像成一張網,「蟲洞」就是把這張網與另外一張網相連接的咽喉。另外一張網其實就是另外的宇宙,那邊也有星系、恆星和行星等天體。 法國科學家達墨(Thibault Damour)和德國科學家所羅杜琴(Sergey Solodukhin)研究了「蟲洞」可能具備的性質,結果發現如果「蟲洞」存在,它們的表現形式與黑洞幾乎一模一樣。也就是說,蟲洞周圍的物質也會形成漩渦。這是因為蟲洞的存在會改變周圍時空的結構,這與黑洞是一樣的。換句話講,當我們發現宇宙中的類似漩渦結構時,或許那是個黑洞,但也許那就是個通往另外宇宙的「蟲洞」。 與另外的宇宙溝通 一種區分黑洞和蟲洞的方法是對霍金放射的觀測。這裡提到的霍金就是暢銷書《時間簡史》的作者,著名英國科學家霍金。根據他的理論,儘管進入黑洞意味著屍骨無存,但是還是會有放射線來自於黑洞。但在實際操作中,這樣放射線太弱幾乎不可能與其他來源的放射線區分開來。 還有一種辨別方法是:黑洞有事界(event horizon),而蟲洞應當沒有。 所謂事界,就是一旦越過便一去不復返的「生死界」,在物理上又稱「無歸點」。而進入蟲洞的物質還應當可以出來,但是這個時間可以十分漫長,達數十億甚至上百億年。我們的宇宙耗盡它的一生,也不見得有機會看到進入蟲洞的物質會返回來。 現在只剩下最後一種方法,就是親自駕駛飛船到「漩渦」中走一遭,而這絕對是賭命之旅。如果那真的是黑洞,可就糟糕了,超乎想像的引力將撕碎你的每一個原子。即使那真是個蟲洞,漩渦內的力量同樣將是致命的。 那麼如果你幸運地進到了另外一個宇宙中呢?達墨表示,除非使用自身的動力,那麼飛船將無法留在另外的宇宙中暢遊。科學家推測,蟲洞會將飛船重新吸入,並送回我們的宇宙。 但是即使這樣,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一過程要耗時數十億年。要想方便迅速的進出蟲洞,必須有個條件,就是這個蟲洞極其小。那樣的話,進出微蟲洞的時間可能只需要幾秒鐘。如果能構建這樣的微蟲洞,或許人類將能與另外的宇宙溝通。 解決物理難題 很多學者對黑洞其實是蟲洞的說法有懷疑,關鍵問題之一在於蟲洞是如何形成的。所羅杜琴推測,蟲洞的形成過程和黑洞相似,都可以由恆星的塌縮來實現。一般認為,恆星的塌縮最終將產生黑洞。但是所羅杜琴表示,由於量子效應的阻止,塌縮可能不足以形成黑洞,而是蟲洞。 科學家們正在期待的一項實驗是,利用加速器製造微黑洞,這將是檢測黑洞理論的重要手段。如果黑洞理論正確,人們將檢測到霍金放射;否則,則證明所羅杜琴是對的:人們一直認為是黑洞的物體,實質上僅僅是蟲洞。 如果黑洞們最終被證明是蟲洞,這將給物理學帶來很大的影響。其實關於黑洞一直是有爭議的,量子力學研究發現黑洞中心的奇點具有量子不穩定性,因此黑洞難以穩定存在。另外,美國加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天體物理學家錢普拉等認為,目前發現的黑洞是一些暗能量星,真正意義上的黑洞是不存在的。 而蟲洞理論可以解釋許多黑洞不能解釋的問題,其中之一是黑洞吞噬物質後信息的去向。由於在蟲洞世界裡物質並非有去無回,也就不涉及信息丟失的問題。 人們一直強調黑洞其實不是個洞,而是一種天體;如今看來,黑洞也許真的是個洞,一個通向另外宇宙的隧道。 我們回頭先從蟲洞研究起吧 |
引用:
作者 : 陳陽 在佛教中,宇宙不止一個。在每一個宇宙中,存在著像黃河裡的沙子的數目一樣多的、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天體。這些天體都在經歷著成住毀空的過程,有的天體上有光,有的無光,有的天體上有生物,有的無生物。 佛教以一個太陽系來做劃分,1000個太陽系這是一個小千世界;1000個小千世界就變成一個中千世界,1000個中千世界就變成一個大千世界,這又稱為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說就太陽系而言,一個大千世界有10億個太陽系(1000的三次方是10億)。 佛教中稱,一個大千世界中會有一位佛,因而稱這個大千世界為佛土。 大部分的佛土都有欲、色、無色三界,但是不是每一個佛土都有這樣的三界。以我們現在所處的娑婆宇宙而言,是具有這樣的三界。 我們生存的這個器世界(承載生命的星球),屬於娑婆宇宙(娑婆大千世界)。 這個大千世界中,在《俱捨論》裡,如前面計算,共有10億顆類似地球這樣的星球。 三千個(這只是一個大約的數目)這樣的大千世界,構成一個更大的宇宙。 在另一部佛教重要的經典《華嚴經》中,則認為10000億個三千大千世界宇宙系統組成一個「華藏宇宙系統」。 華藏宇宙系統也只是更大的宇宙系統——大雪海遍照佛(佛教認為有的佛本身就是一個宇宙系統)手心的一個微塵團。 可是,還有無數個像大雪海遍照佛這樣的宇宙系統,這樣成立的大佛宇宙系統,就是由無數像華藏宇宙系統這樣的宇宙天體系統組成,其大小以未成佛的人類的智慧,是永遠搞不明白的。 按佛教劃分宇宙的說法,我們這個娑婆宇宙中包括欲界、色界和無色界。 我們人類處在欲界中。欲界的下三道是餓鬼、地獄、畜牲道。善道是人和天,這裡的「天」指的範圍在四天王天和三十三天以上,共有六界,即欲界天分為六個層次。 欲界、色界、無色界這樣一套架構,在有經驗的修行者那裡,被認為這還不是「法界」的實相(法界的實相宇宙究竟如何?這部分內容我將在後面陳述)。這套架構是依據現存界——以我們地球為中心,以現有宇宙為根本所發生的狀況而產生的。佛陀在世的時候,他並沒有講得這麼詳細,後來是在佛教歷史上的一些大菩薩作《俱捨論》等等重要論典時,才把它比較完整地構架出來。 宇宙會出生和毀滅嗎 據佛經記載:每一個宇宙都會歷經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物質和生命會被火災、水災、風災毀滅。 在宇宙的成住壞空的過程中,有所謂的大三災——火災、水災、風災。當一個大劫(一大劫到底等於多少個地球年,就我所接觸的材料及修行人而言,意見並不統一,其數值的差異很大。這裡估且取一個數值:1,343,840,000年)結束的時候,會有火災產生。宇宙內供給生命居住的行星以熱和能的所有恆星,將先後進入它們的紅巨星時期。恆星的星體會可怕地膨脹出許多倍,吞噬掉離他們近一些的所有行星,讓更遠一些的行星支離破碎,簡直可以摧毀一切。 恆星之火甚至可以焚燒到色界的初禪天,整個欲界當然蕩然無存。這個時候,初禪以下的人類或天神類生命都會死掉而後再出生到二禪天以上或是娑婆宇宙以外的他方世界。 七個大劫、七次火災之後,宇宙中會有一次水災。由於火災膨脹的能的擾動,宇宙的膨脹使萬有引力在整個宇宙內越來越弱,宇宙內基本粒子間的距離越來越大,最後整個宇宙就像一鍋基本粒子的湯,物質稀薄到了極點。這種情況就好像我們將鹽灑進水裡面被溶化掉一樣,所以佛教認為這是宇宙的水災。 宇宙的水災會破壞到二禪天,把二禪天以下的物質統統溶化,讓所有的生命全部完蛋。此時二禪天的天神也得趕快往上逃難。 七七四十九次的火災再加上七次的水災,再加上七次的火災,也就是第六十四個劫(86,005,760,000年)的時候,宇宙自身已經膨脹到了極限。這時就會有宇宙的風災產生。宇宙開始收縮,橫掃還剩下的所有物質和能,宇宙黑洞以它超乎想像的引力和破壞力賣力地工作著,將三禪天以下的一切掃蕩一空,就是我們娑婆宇宙內超出了人們視界的巨大的、無比堅固的須彌天體(須彌山)也像大風吹毫毛似地刮進它的內部。 這場宇宙風災真是厲害,只刮一次就把三禪天以下的萬有全都毀壞。 所以,所有宇宙的毀滅性災難,最多毀壞到三禪天。四禪天和無色界是無法毀滅的,但佛陀認為,四禪天和無色界的生命依然無法永恆,依然會死亡。 宇宙黑洞在成功地完成它的毀滅工作之後,讓整個宇宙只剩下它自身。宇宙於是坍縮成一個無限小的奇點,就是宇宙黑洞本身。 之後,緻密的宇宙黑洞再次膨脹開來,來一次巨大的宇宙大爆炸,首先產生空間。宇宙一邊繼續著它的爆炸過程,一邊將空間擴張開來。再然後空間中原來均衡的基本粒子東一團西一團地凝聚,凝聚形成極大的宇宙粒子雲,由粒子雲中再凝縮成更緻密的物質團。 粒子雲和它凝縮的團逐漸地遍佈整個宇宙。粒子雲類似氣體,團類似液體,後來經過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力,在粒子雲內部的團進一步收縮凝聚,並不斷吸附粒子雲或粒子雲以外的物質,團漸漸地變得類似於固體了。 此後,固體的形態越來越厚、越來越實,就成為粒子雲之中的大天體。在這個大天體之上,物質繼續附著累積,於是形成了須彌天體。須彌天體在運轉時,也甩出來不少微小的塊,這些塊的凝縮,又形成星系。星系在類似於宇宙粒子雲的進化過程中,再形成星球。 生命是從哪裡起源的 這個時候,由於先前天界神們的自業(業,是佛教中特有的一個名詞,大約相當於生命的作用力)和眾生們的共業推動下,有生命的一切的始祖出現了。 它的名稱被佛陀稱為「千」,是大梵天的天主。 佛陀讚歎它是我們娑婆宇宙的生命始祖,但佛陀並不認為它創造出了生命。 生命的起源有許多種說法,其中的主流有兩種:一種是創造說,另一種則是條件構成說(緣起說)。 創造說都是主張有某一位原初的神,或有形或無形地存在於時間的始點。 有一天,他忽然起心動念,於是創造了宇宙中的一切。世界的一切萬象都從他那裡而來,當瓦解時,也會自然回到他那裡,他是掌握世界的主宰。 這種神創造說,在我們漫長的非理性時代、在對於大自然種種災害無知和恐懼的時代,人類因為對創造者的信仰而感到被關心,有了歸宿,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這種基於無法探知和求證的依賴性信仰,對於求過個平安日子的一般人來說或許已經夠了,但是對於那些探索生命真相和真理的先驅者,這種一般性的信仰,是他們無法就此滿足的。 於是我們有了哥白尼、伽利略和布魯諾,有了文藝復興。 這些人,基於脫離不必依賴的獨立自主性,有著極高的對自由的嚮往——畢竟依賴他人總是不自在的。如果永遠的依賴,將會永世不得自主。 這些極力想擺脫依賴的人,使我們的社會出現了不少了不起的科學家,他們都秉持著科學的精神,探討生命的真相和真理為何。這些科學家都有反對任何不合情理神權的傾向。 他們多半很懷疑:難道我們人類的生命主要是在那些若有若無的、不能證明給所有人、只屬於宗教專利的、創造性的神們的手心裡? 基於這種求真、求獨立自主的精神,科學家們步入種種驚濤駭浪的生命探險旅程。被中世紀黑暗吞噬了許多先驅者以後,經過他們的付出與努力,人類才從無知的地平說進步到地球說,從創造說進步到進化論。 讓我們從凡事畏懼於「神」加的自然災害的無知恐懼中站立起來。 這就是目前我們對生命主要的認識水平。 在佛教那裡,則是十足的條件構成說。生命的起源,需要生命起源的本因和助緣,二者缺一不可。而且,佛教認為一切萬有都是基於本因和助緣的合和才會有其結果。 既然如此,那麼生命起源前還有本因,本因的源頭又是什麼? 佛教在事實上認為:生命的本因就是那些沒有被毀滅的色界天和無色界天的神們的生命裡,助緣則是娑婆宇宙的正式形成。 那麼色界天和無色界天的神們的生命又是如何起源的? 他們要麼是來自上一次宇宙毀滅的生命輪迴,要麼是他方宇宙的生命。 那麼「上一次的生命」來自那裡? 佛教認為生命的起始點是無限久遠以前。也就是說,以我們人類的觀點來看,生命的起始點根本不存在。我們只能說到此次宇宙生成時「生命的起源」,如此而已。 此次娑婆宇宙生成後,大梵天的天主「千」,它有一天覺得好無聊好寂寞,於是希望有其他生靈出生作伴。由於它自己的福德業力和眾生(眾位生靈)的共業之力推動下,結果真的如願出現了種種生靈。 在未碰到佛陀之前,「千」就產生了一種所謂「無明」的錯覺,它認為這個世界是它獨力創造的,產生了「我創造了世界生命」的想法,「我是眾生的第一創造祖先」。 生命在上一次宇宙毀滅前的善惡業力的交錯推動下,從太空到水中,再由水中到陸地,生命於是滿佈了整個娑婆宇宙。 宇宙中,共有多少種生命形態 從形態上來看,按形狀分類,生命分成有形或無形;按慾念分類,生命分成有欲和無慾兩種。因此,娑婆宇宙的無色界、色界和欲界的生命大結構就形成了。 三界生命大結構如果再細分,就出現了六道眾生,也就是天道、修羅道、人道、畜牲道、餓鬼道和地獄道。統稱三界六道。 天道眾生涵括了三界,共分為二十八天(28種時空結構的天界)。 在此三界二十八天中,只有欲界的四王天與忉利天,因依須彌天體的地界而居,故稱地居天,焰摩天以上,都是凌空而處,故名空居天。 『四王天 │忉利天 『欲界天───┤焰摩天 │ │兜率天 │ │化樂天 │ └他化自在天 │ 『梵眾天 │ 『初禪─┤梵輔天 │ │ └大梵天 │ │ 『少光天 二 │ │二禪─┤無量光天 十─┼色界天───│ └光音天 八 │ │ 『少淨天 天 │ │三禪─┤無量淨天 │ │ └遍淨天 │ │ 『無雲天 │ │ │福生天 │ │ │廣果天 │ │ │無想天 │ └四禪─┤無煩天───┐ │ │無熱天 │ │ │善見天 │──五淨居天 │ │善現天 │ │ └色究竟天──┘ │ 『空無邊處天 └無色界天──┤識無邊處天 │無所有處天 └非想非非想處天 這些天神生靈中,有些天神屬於無色界: 空無邊處天神 識無邊處天神 無所有處天神 非有想非無想處天神 有些天神屬於色界: 從色界初禪天界中的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歷經四個禪定天界到色究竟天,共有十八個天神國界;有些天神屬於欲界,住在須彌天體山腰和山頂的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以至於層級而上,住在須彌天體上空中的焰摩天、喜足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個天界。 欲界天神的存在方式是以男女兩性的情慾為存在和種族延續的主要形式,所以稱為欲界。 色界天神因色界的卓越禪定力,讓情慾種子(種子也是佛教的一個專門名詞,在這裡相當於下意識)處於潛伏狀態。在娑婆宇宙裡,它們是雌雄同體的單性,在其身心狀態裡不會有情慾所引發的困擾——一種超然的生命狀態。 至於無色界天神更是超然,不僅超越了情慾的困擾,更超越了有形的困擾,達到既無形又無情慾的生命狀態。 以我們人類的看法來說,欲界、色界的天神都是純能量(這種能量或者說物質,我們人類對此時至今日尚且所知甚少,只能籠統地稱之為「暗物質」)的身軀,那些都在我們對生命理解的範圍之外。 人類中也有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阿爾伯特 ? 愛因斯坦。他對物質和能量之間的關係以E=mc2的方程式表達。而在佛教的生命視野中,無色界天神自身就能夠自在地在質能間轉換,隨意變化成色界、欲界的狀態,而下兩界的天神卻無法達到無色界天神無形又無情慾的生命形態。 欲界天道以下的生靈全部屬於欲界,生命存在的日常狀態受制於情慾;因為情慾,此界生靈如犯毒癮般地苦惱萬端;更嚴重的是,如果沒有情慾,此界生命就無法延續。 在娑婆宇宙內,生命就不斷地在這三界中演化不息。享福的神靈們也會淪落到我們人類中,甚至牲畜中、地獄裡。佛陀認為,如果它們生前皈依了佛、法、僧三寶,成為佛教徒,就可以避免淪落的危險。 佛教傳說中就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欲界的神,因為幾百萬年的福報享盡,死前衰老的惡兆呈現在它身上。痛苦不堪的它,運起最後的力氣,搜尋能救度它的對象和方法。 這時候,福至心靈的它突然想到佛陀能超越和解救老和死這兩樣病,於是它運起自己的星際飛行能力,轉眼間從天上來到人間佛陀的面前,請求得到解救。 佛陀和它都了知宿命,都知道如果這一次死亡如果在劫難逃,它就會淪落進驢胎中,成為一隻愚蠢的驢子。 佛陀見它每況愈下、時不相濟的老病狀況,只能教它念三皈依。三皈依之後,這位神就告辭,打算返回它的天宮吩咐遺囑料理後事。沒想到還沒等到它回家,就在半路上亡故了! 這位生前常常發脾氣的天神,死後神識隨著愚癡瞋恨的前因驅使,落進驢胎之中。正在這個凶險萬分的時刻,這位欲界神靈心中至誠地念起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說時遲、那時快,由於皈依三寶的力量,使這匹母驢突然亂竄,因而驚動了脾氣不大好的驢主人,於是驢主人立即拿了根鞭子痛打了母驢一頓。 這使剛受孕的母驢應時流產,逃出驢胎惡報的欲界神靈,由於皈依三寶之福,還原回原來神靈的光榮模樣,順利地返回天國。 佛陀忍不住讚歎了這位明智的欲界之神。這一回它又有幾百萬年的天壽可資運用,想必它一定會因此善加運用,以求超越生死輪迴的苦海,而不是像過去一樣沒事整天發脾氣,累積淪落惡道的因緣。 須彌山是座什麼樣的「山」 按照佛教時輪部的說法,須彌天體(須彌山)的形狀與地球相似,但也不完全相同,它的下面是半球形,上面又是球形的,就好像中國年畫中金元寶的模樣。 時輪部把整個南大洲(即現在的地球)分為12個地段,太陽晝夜運行都要照遍12段——這已經相當接近現代天體學了。 據說須彌天體是由四種寶石形成的,南面是寶藍色,因此,我們居住的這個南瞻部洲(地球)的天空呈現藍色。 對人類來說,須彌天體實在是太大了,超出了我們的視覺範圍,所以它只是個「存在事件」,而不是個「視界事件」,我們目前還無法看到它。 在須彌天體周圍,類似地球人類這樣的生靈系統,還有其他三個,這就是佛教的四大部洲:東勝神洲、北俱盧洲、西牛賀洲、南瞻部洲。 在四大部洲中,其他洲的眾生沒有佛法,只知道享樂,只有南瞻部洲的地球有佛法。 比如說北俱盧洲。這兒的人壽命長達八萬多歲,從不生病,要什麼有什麼。排泄根本不必像地球人那樣,要很辛苦地找衛生間。在這裡,隨便找棵躬樹往下一蹲,樹們就乖乖地將樹枝彎下來蓋住方便的人,同時地面也裂開縫。方便完以後,地面合攏,地上冒出水來把人們的屁股洗得乾乾淨淨,一陣暖風再為人們吹乾。 這裡的地面會裂開收走垃圾穢物再自動進行處理。放眼望去,根本看不見任何不乾淨的東西。 躬樹們還會長出食物和衣料,生活根本不用操那怕一丁點兒心。 雖然我們人類的生存條件很差,苦難重重,根本沒法和須彌天體的兄弟星球相比,可是因為有佛法存在,就顯得非常殊勝,有解脫死亡的機會。 有以慾望為主的宇宙嗎 欲界,顧名思義就是以欲為根本的世界。「欲界無禪」,指的就是說欲界生靈的煩惱比較重,一般沒有真正的禪定,真正的禪定是無慾的,是在色界宇宙以上的。 地球人類之上還有欲界六重天,這都是屬於神靈的高級生命,我們是看不見的。 佛教稱為欲界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這個層次的宇宙內以男女兩性為生。 在我們欲界,天神們也分為六個層次,身體比人大,身體的大小、壽數、身上的光、生活的來源及其生死情況在《俱捨論》中均有詳細說明。我將在後文以佛陀前生的經歷,對此展開詳細的描述。 密宗的修行導師們幾乎都認為欲界的神靈會時常前來地球,我們叫它們「外星人」。我們所見所說的外星人不大可能是色界的神靈,一般都是欲界的。因為色界的公民身軀真是太高大了,超過幾個地球的大小,欲界無法盛下。 後面還有更詳細的宇宙及生命的狀況,字元限制貼不上啦:on_14: |
引用:
華嚴經中的法界 作者 : 陳陽 《華嚴經》中有《華藏世界品》。這一品的文章是由普賢菩薩來說明毗盧遮那如來所莊嚴清淨的「華藏世界海」之形狀景況、風土人情,並特別回答了佛世界海(宇宙觀)、眾生海(生命觀)等問題。 「華」,指的是蓮華;「藏」,意指蓮華含子之處。因為華藏世界中所有的世界、世界種,都含藏於大蓮華之中,都住在大蓮華之上,所以才稱為「華藏」。而此華藏世界,是毗盧遮那如來在修菩薩行時,親近世界海微塵數的佛陀,修治世界海微塵數的大願,所在莊嚴清淨而成的。 華藏世界位於何處呢?它是由廣大而繁多的風輪扶持著,這些風輪一個接一個層層往上,最上方的一個風輪稱為「殊勝威光藏」風輪。此風輪扶持著「普光摩尼莊嚴香水海」。 這個香水海中有一大朵大蓮華,名為:種種光明蕊香幢,華藏世界就安住在這朵蓮華當中,有金剛輪山在四方周匝圍繞著。 這種風輪扶持香水海、海中有華的狀相,如果依生靈而說,是妄想風持如來藏識、法性海,生無數因果,含攝世、出世間未來果法。如果依諸佛境界而說,是以大願風持大悲海,而生無邊行華,含藏萬境,重疊無礙。就心性性體來說,蕊香幢蓮華的生起,是表示於根本智中起差別智、行差別行。 華藏世界有莊嚴清淨的大地,又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的香水海,這每一香水海當中,又各有四天下微塵數的香水河右旋圍繞著香水海;大地、香水海、香水河,皆是世界海微塵數的清淨功德所莊嚴,同時,顯現所有化佛、神通自在、一切變化周遍、所修願行等等境界,表達一人一切、一切一人、體相如實無差別的境像。 華藏世界中有為數不可說、不可數的香水海,每一香水海皆有一個世界種類安住,每一個世界種類中又都安住了不可說數的世界。這些世界海的結合,就像帝釋天的珠網一般,以一大珠當中心,第二層珠貫穿圍繞此珠心,第二層珠再各為珠心,讓第三層珠貫穿圍繞,如此次第輾轉相遞繞,形成四面八方看去皆是縱橫相從的網狀,各珠之間皆能交相互攝。 《華嚴經》中欲彰顯這種莊嚴的境界,故以中間的香水海為主軸,廣陳別說華藏世界海中層層相攝的情形。如此更能體會到這個不可思議的世界海。 最中間的香水海名為:無邊妙華光香水海,其世界種稱為: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其四周有十個香水海圍繞。每一個香水海一定配一個世界種,一世界種中必包含二十重世界。 所以,這十個香水海又各領有不可說微塵數的香水海,就形成十個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的香水海。有這麼多的香水海,就有如此多的世界種,而每一世界種又各有二十重世界,如果寫成方程式表示世界的數量,就是:十個香水海×二十重世界×不可說微塵數香水海。 而這樣的景像都圍繞在中間的香水海(無邊妙華香水海)四周,中間的香水海本身亦有二十重世界圍繞。重重世界重重佛土交互為緣、交互映攝含藏清淨妙嚴,無量光明。 華藏世界的形狀如此,華藏世界的所有莊嚴境界,能現諸佛境界,眾生三世所行行業因果亦總現其中;就如百千明鏡俱懸四面,前後影像互相徹照。因為一切法空之諦,故能隱現自在,而有「一念現三世,十方世界於一剎中現」等等無礙境界。 又「諸佛國土如虛空,無等無生無有相,為利眾生普嚴淨,本願力故住其中」,這無礙的大用皆因諸佛本願力的緣而顯現。若以如來大願智力,則眾相隨現;若隨法性自體空性,則眾相皆無,此便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展現。 如此隱現隨緣自在,卻不離一真法界、一真之智,這就是華嚴世界的不可思議境界;亦是普賢菩薩的願行所契入的廣大福智境界。這樣的世界相亦是法界相,交互映攝、大小互容,諸佛每一毛孔中含藏整個法界,每一世界中的諸佛又含藏全部法界,每一世界又返回容攝諸佛之毛孔,不斷不斷地交互容攝,顯現無盡緣起的不可思議境界。 《華嚴經》中說整個法界是大小相互含容的世界,是無限交互圓融的世界。 一粒砂中是一個宇宙,整個宇宙也是宇宙,這是第一層結構。再就更深一層來講,這一粒砂中的宇宙可以涵容整個宇宙,涵容整個外在的大宇宙。再往深一層,這一粒砂中所涵藏的整個宇宙中,又反涵藏著這一粒砂。如此繼續無限制地下去,就成為一個無限交互圓融的世界,這就是華嚴世界。 如果我們放棄簡單宇宙的概念,放棄一是一、二是二的概念,放棄此方彼方的概念,放棄所有一層層宇宙的概念後,就能跟無限交互圓融的宇宙相應。 華嚴世界海是整個世界群個個是相攝無盡、相互圓融的。 華嚴的正確知見 因此《華嚴經》中的宇宙說明,其實也正代表它的修法,它的正見,而各種宇宙萬象就是華嚴境界。 華嚴的正見是什麼呢?是圓的見地,所以才說「大小相容」、「彼此互攝」,才說「十方三世同時炳現」、「當下即是,遍十方三世」。是上窮佛志,下含一切眾生現前世界,不捨一切現前世界,從性起反觀照到現前一切,處處皆圓,隨拈一處,無處不圓,隨拈一處即是華嚴世界海;隨拈一處,一粒沙一粒塵,周遍法界,含融一切法界,能含容無限大,也能含容無限小,一剎那能含攝無窮的時間,無窮的時間能夠含攝一剎那。 蓮華藏世界海或稱為華藏世界海。從整個《華嚴經》中來觀察,蓮華藏世界海是毗盧遮那佛在金剛道場始成正覺的時候,所現出的圓滿宇宙相。也就是說在金剛菩提座下有一個人始成正覺,而他成就正覺之後,相應於他的清淨圓滿,也現起圓滿的完全時空外在世間,這個世界所顯現的境界就叫蓮華藏世界,或叫華藏世界海。 《華嚴經》說「十方三世同時炳現」,只有斷捨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才能夠通攝三世,《華嚴經》更將三世擴大為十世,過去中也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現在也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未來也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總括這九世就是十世。 就解脫而言,這十世如何脫落?我們必須將時間的鎖鏈切斷,透視到時間的本心,這才是進入到華嚴世界海。如此,還要還落在世間,這是不可思議的上下雙回向的境界,這是性起、觀照,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使十方三世同時炳現,再次化入到整個現前的一切。 |
越來越接近 佛陀與阿修羅 決戰三十三天外的時刻 ~~
|
引用:
來教導我們宇宙生態的 |
引用:
花果山就在哪 :on_54: |
引用:
哇.... 有花 有果 的山喔?? 不錯喔.... 是桃花 桃果 的山嗎?? ok.. ok... 不用打我了... 我已坐在輪椅上慢慢走開了說... |
時光旅行可行...別傻了...上帝在做假的喔......:on_14:
|
引用:
不會滴... 祂是萬能的神 也許那一天能的時候 也就是祂說的... 我們要蒙主恩徵了... |
專家:時光機可成真扎實理論回應霍金
明報新聞網 (2007-08-10 04:38)
【明報專訊】時光機一直被當作科幻狂想,但以色列著名物理學家奧里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撰文,提出扎實論証,聲稱時光機理論上是可能的,只需普通物質便能制成,未來的人類有機會回到「過去」,但要回到20世紀或以前,則未必能夠做到。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提到時空在強大引力下會扭曲,衍生出時間旅行是否可能的討論。不過在近半個世紀,很多著名物理學家都認為,時光機是不可能的。霍金1990年便直截了當表明,時間旅行違反物理定律,是不可能成真的,並說:「迄今沒有可靠證據顯示,有來自未來的訪客探過我們。」 冬甩圈狀隧道連接過去未來 但奧里(Amos Ori)認為,時間旅行是有可能的。他在《物理評論快報》撰文,透過複雜的數學程式建構,為時光機提出更扎實的理論,回應霍金等人的質疑。在他的描繪下,時光隧道就像一個「冬甩圈」,只要能將時空扭曲成冬甩般的迴圈形狀,令過去、未來連成一圈;並于現在創造一個迴圈出入口,未來人類便能來到我們這?。 可用塵埃製造 找起點是關鍵 奧里不是首個建構時間旅行理論的人,但論者過去一直認為,要造成「時空迴環」,需要一些特別的神秘物質,例如科學家構想中的「負密度」物質。但奧里時光機理論最特別之處是,就算憑藉普通物質,也可以製造時光機。他表示,根據其理論模型,時光迴圈用什麼物料製造也沒所謂,只要足夠將時空扭曲成環狀便可,甚至連塵埃也可以,目前的關鍵是製造這個迴圈的起點。 奧里說:「所謂時光機便是時空自身。若我們製造出這樣一個迴環的起點,時間便會迴環前進,最後自行埋口,那麼未來的人就能造訪過去。」但他強調,就算現在制成這樣的迴環,我們也不能回到過去,「因前人並未有製造時光旅行的基建(時光迴圈出入口)」。 奧里直言時光機最終能否制成,仍難斷言,因「目前仍有問題尚待解答」。時光旅行的關鍵,視乎扭曲時空的穩定性。要克服此障礙,可能需待嘗試結合廣義相對論及量子力學的量子引力理論的成熟。 出處: http://news.sina.com.tw/global/mingp...12648833.shtml |
引用:
時空旅行好像很好玩 好想回到姑姑的過去 趁著姑姑還小的時候 盡情的玩弄(eg. 捏捏臉頰)小姑姑:on_49: :on_49: :on_49: |
引用:
|
引用:
引用:
姑姑只會說 讓我們手牽著手奔向夕陽吧 :on_33: :on_33: :on_33: |
引用:
後面有飛刀...:on_59: :on_59: |
引用:
呵.... 我小時候非常瘦的... 如被您捏一捏... 那不死給您看 才有鬼.... :on_69: :on_69: :on_69: |
引用:
新動力學、空間折疊和超光速理論 出處:http://hantongyi2008.bokee.com/viewdiary.15144501.html
|
理論上「時間倒流」也同樣具備了一定的條件。要達到「時間倒流」有兩種方式:一是超光速,二是「蟲洞」(Wormholes)。
按照愛因斯坦那個著名的能量質量關係式E=mc2,穿越時間隧道從現在回到過去完全是可能的。1905年,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中這樣解釋一個「奇異」世界:我們所處的宇宙可以看成是一個四維時空,隨著物體運動的速度增快,時間流程將會變慢,空間尺度將會縮短。1915年,愛因斯坦進一步提出他的引力理論,叫作「廣義相對論」。同樣在這個「奇異」世界中,在大質量物體(即強大的引力場)作用之下,時空結構會發生彎曲,時間流程也會變慢。一維時間可以像三維空間一樣發生彎曲。1974年在美國杜蘭大學的提普勒(Frank J Tipler)就曾做過計算,一個質量很大、無限長的圓柱體,若沿著軸心以接近光速自轉,便可讓航天員造訪他自己的過去;同樣的,這也是拖著光線繞著軸,以封閉曲線運動。1991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戈特(Richard Gott)則預測,宇宙弦(宇宙學家認為這種結構是在宇宙大爆炸初期形成)可以造成相似的結果。科學家們研究發現:當宇宙飛船經過重力場時,把重力場的拉力轉換成推力,宇宙飛船在那段時間內,便可以以光速甚至超光速飛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專家們已經創立了「時空場共振理論」,這是以愛因斯坦和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的「統一場論」為基礎建立的。其要旨是:借助電磁、重力、光速和時空共同演變的伸縮性,瞬間跨越時光。但是,就算真能超光速,狹義相對論也提到物體運動速度越快、長度變得越短,越趨近光速、越為顯著,此為「羅倫茲收縮」;而「廣義相對論」也提到,趨近光速會受到強大潮汐重力場的作用。當到達光速時,換作是人的話,恐怕早已不成人形了,不用說超光速了。 所以說,另一方面「蟲洞」就顯得更為合理了。 在廣義相對論發表後不久,1935年愛因斯坦就在理論上發現了「蟲洞」--也就是由兩個相連的「黑洞」所構成的時空結構中的「豁口」的存在--一條貫穿空間和時間的隧道。也就是說,只要能夠建造一個穩定的蟲洞,就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數學家把這種情形稱作「多連通空間」(multiply connected space)。但理論家一直未搞清,蟲洞僅允許光線通過?抑或飛船也能穿行?到了1988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桑恩和摩立斯終於得出了結論:蟲洞的兩端皆可出入,並非像黑洞那樣是一種單向通道,只進不出;再者,旅行者在蟲洞內僅受到一般的拉力,不像在黑洞中。並且,該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吉普?索恩(Kip Thorne)教授還提出:光找到這樣一個「蟲洞」還不夠,還必須使它的開口時間足夠長,這樣才能讓人有足夠的時間鑽入它。因為根據量子理論,這個蟲洞在強力的作用之下,將於瞬間關閉。有一種假設是利用開斯米效應(Casimir effect)等量子方式向「蟲洞」裡灌輸反物質(Otone),這樣就可以延長蟲洞開啟的時間。並且,同樣利用反物質將其「扯大」,鑽出一條長度約為一光年的「時間隧道」。這樣一條「時間隧道」,便是由「現在」通往「過去」的「快捷方式」。這需要融合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理論,創造出一個全新的量子引力論。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的科學家已在如何利用蟲洞方面進行開拓。他們對反物質有了更深的研究:一直以來,這種奇怪的反物質只存在於理論之中,而今他們已成功地證明,反物質也存在於我們的現實世界之中。並且得出結論:蟲洞的超強(引)力場,也一樣可以通過反物質來中和。(「正物質」和「反物質」有一很有意思的差別,前者擁有「正質量」,能產生能量,後者具有「負質量」,卻可以吸去周圍的能量。)而實際建造一個蟲洞要分3步:第一步,尋找或建立一個蟲洞,開闢一個隧道用來連接太空中兩個不同的區域。第二步,使蟲洞穩定下來。由量子產生的負能量,蟲洞便允許信號和物體安全地穿越它。負能量會抵制蟲洞變為密度無窮大或接近無窮大。換句話說,它阻止了蟲洞演變成黑洞。第三步是牽引蟲洞。一艘具有高度先進技術的宇宙飛船將蟲洞的入口互相分離開。如果兩個埠都放置在空間中合適的地方,那麼時間差將保持恆定狀態。假設這一差值是10年,一名宇航員從一個方向穿越蟲洞,他將跳到10年後的未來,反之,宇航員若是從另一方向穿越蟲洞,他將跳到10年前的過去。這聽起來像科幻,但已是一個美國宇航局擬資助的真實的研究項目。 甚至還有物理學界權威認為,在我們這個世界裡蟲洞就可能以普朗克長度(約10-33公分)這種極微的尺度下自然存在。雖然這只有原子核的11020那麼小,但在理論上,這麼小的蟲洞,只需要一束能量脈衝便可將之穩住,接著便可將它膨脹到可資使用的大小。因此,如果已經有某個超文明可以駕馭它的話,那麼甚至完全可以在地球表面某一特定區域建造。1979年, 美國和法國科學家利用儀器,在百慕大魔鬼三角附近海底發現了金字塔。其由特殊材質所造,塔底邊長約300米,高約200米,塔尖離海面僅100米,比埃及金字塔大得多。塔下部有二個巨大的洞穴,海水以驚人的速度從洞底流過這裡。也就是說,迄今為止人類在地球上所發現的最大的金字塔位於同處於北緯30度的百慕大三角,這就足以證明百慕大魔鬼三角與埃及金字塔之間存在著讓人意想不到的密切聯繫。從另一方面來考慮,如果未來文明出現了由人工製造的時間隧道,那麼必然從遠古至未來在外層空間甚至地球表面某一特定區域存在著時間通道的入口。由百慕大三角區域所發生的大量飛機與輪船神秘失蹤事件,並且恰好又有UFO以及USO頻繁出沒,因此完全有理由將此作為(時間通道入口的)最大嫌疑對象。 (事實上,此處也的確發生過多起時空扭曲事件:1966年1月6日從阿魯巴島出發的「尤里西斯」號雙桅帆船在百慕大三角神秘失蹤,卻於1990年突然出現在委內瑞拉加拉加斯市郊的海灘上,船上的三個水手的年齡和生理狀況跟24年前並無差異;1955年一架飛越百慕大三角海區時失蹤的飛機於1990年完整無損地飛回原定目的地機場,其中一名飛行員的出生證表明他現在已有77歲,但他看起來只有40出頭;1954年由洛根和諾頓所乘坐的熱氣球在魔鬼三角地帶神秘失蹤,經多方查找,仍無下落。1990年春在古巴的春季熱氣球比賽中,那只失蹤36年的熱氣球在消失處又突然出現……) 假如技術上的諸多難題都被克服了,時間機器的生產將會打開充滿悖論的潘多拉盒子。關於跨時間旅行最後還有一個悖論至今沒有人可以解決。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個人真的「返回過去」,並且在其母親懷他之前就殺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麼這個跨時間旅行者本人還會不會存在呢?對於「外祖母謬論」,現今最受物理學界所推崇的解決方案是「多重宇宙」理論——世界不是只有一個,而是有許多平行的世界。1957 年物理學家 Hugh Everett 根據量子力學提出「多重世界理論」,認為宇宙從「大爆炸」開始的演化過程上,如分叉路般不斷地分裂為二,歧異點是某件關鍵事件引起的量子轉移,而分出的世界便產生差異,成為多重「平行世界」或「等次元宇宙」。(迄今為止,在理論上又可分為三類:量子力學多宇宙體系、廣義相對論多宇宙體系、渦流增壓多宇宙體系。)並且,近年來物理學家Stephen Hawking 又指出:無數個宇宙通過「蟲洞」相互連結。你回到過去,但那不是你自己的世界,而是和你的歷史相似的等次元宇宙。這樣,即便你打死了自己的外祖母,她在那個世界也的確死了,但當你回到未來時,她依然活得好好的。但是,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大量的有關時間倒流的事實證據也就無從解釋了。要解決此矛盾,需要創造一個全新的假設——「照鏡原理」。打個比方:我們單憑自己的肉眼就能直接看到自己身體表面的大部分部位,但是不通過鏡子是永遠也無法看到作為產生(自己)視覺感觀的物質基礎的(自身的)頭部,之所以無法看到自身頭部是由於視線受到了空間上的限制。同樣道理,所謂的「鏡子」代表了與歷史相似的「等次元空間」;而「頭部」即代表了歷史中自己的祖先以及過去的自己(作為構建了「現在的自己」存在因素的物質基礎)。也就是說,通過「時間倒流」,時間旅行者的確能夠回到真的歷史中,但由於受到了時空上的限制,時間旅行者是永遠也無法與歷史中自己的祖先以及過去的自己發生直接的接觸與聯繫的。謀殺自己的外祖母只能在「等次元空間」中存在。因此:由於過去的物質,現在的物質,將來的物質在某些性狀的本質上是有所區別的。時間旅行者一旦即將與歷史中自己的祖先以及過去的自己發生接觸,那麼作為時間旅行者本人在我們這個世界的歷史中所存在的因素就將消失,就像百慕大魔鬼三角突然神秘失蹤的輪船和飛機那樣,而只能存在於「平行宇宙」中。 這樣,既解決了「外祖母謬論」,同時又為遠古地球的確受到過未來文明影響提供了理論基礎。 |
引用:
可能也是人類捏造出來的阿~ |
引用:
|
引用:
我相信這個宇宙有另一個星球存在生物...但神的部份就毫無證據可證明 如果真要說神魔之分...也就是存於人的一念之間 |
上次看報紙,霍金說他認為時光旅行不可能,因為如果真的可以,未來的人應該會跑來告訴我們:on_14:
這樣子講好像也對耶....:on_79: |
引用:
嗯... 我真的很希望有個未來的人出現 然後告訴我... 我的未來歲月將是怎麼樣的說... :on_36: |
引用:
這樣子就不好玩了 未來的事情還是不要知道比較好 不然人生就沒意思了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7:12 P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