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膝關節水腫」
01 十六年來,四家教學醫院的看法分兩派:
「以後別再運動了,考慮開刀,把核磁共振照到的小碎片拿掉。十字韌帶完整接回,用四年復健。」 「以後別再運動了,走路也適可而止;別開刀,失敗就別走路了。」 02 在不停止訓練的前題下;如何有效控制「膝關節水腫」程度? 目前作法: 冰敷。 懸腿。 控制總飲水量。 彈性綳帶 16/24 hr。 不知哪位大大有所示下...?:on_52::on_52::on_52::on_52: |
身體欠佳 ... 這多少跟運動傷害或意外事故有關吧 ...
d校長阿,要保重阿。 |
不知具體的症狀
只好麻煩您自己爬文…裡面有些可以參考…但別盡信…有的感覺像在打廣告…最好去看醫生…多看幾家… http://tw.knowledge.yahoo.com/search...oup=&x=31&y=14 如運動傷害,下面這篇可參考一下: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1306032203473 爬了一下文…大部分都是建議少劇烈運動…多休息…… |
別再做運動了!
也暫不開刀 ??如何??? |
校長ㄚ...關節的病變如果不早期治療真的會走到須要換人工關節的地步呢...要多注意唷!!
:on_72::on_72::on_72: 有沒考慮看中醫呢?? |
引用:
運動是隨時可以的 一輩子不能沒有的是腳 運動沒有腳也有點難:on_22::on_22::on_22::on_22: |
休養期間就少運動吧
腳,還是存在,能使用,比較好~~ 小弟曾經雙腳不良於行,輪椅隨侍,那種身高從180驟降成150的視野悲哀,只有小孩子與矮子才能體會... |
引用:
下面空氣不好唷 視野不好的 校長大大可別嚐試了 |
引用:
|
引用:
|
以下的一篇文章,希望能對校長有些幫助。:on_46:
膝蓋養生,走路曬太陽遠離退化性關節 膝蓋養生 很不錯的保健資訊,請三、四、五年級同學都能研讀一遍,或許能改變一些錯誤的觀念。 走路曬太陽遠離退化性關節 根據統計,全台灣年逾50歲的中老年人,每2人就有1人罹患不等程度的退化性關節炎,一走路就痛,不少人因而整天待在家裡,一動也不敢動,導致症狀惡化速度加快,最後真的走不了。 「這是個錯誤的觀念。」高雄醫學大學骨科副教授陳勝凱指出,每個人都會老化,關節也是一樣,使用到某種程度後,就會因磨耗而退化。一旦出現這種又名骨關節炎的退化性關節炎時,患者必須要有正確認知,才不會讓症狀急遽惡化下去。 陳勝凱表示,正常人骨頭與骨頭接觸的地方,就是關節軟骨,正常的軟骨組織光亮平滑,但隨著年紀增長,軟骨過度磨耗,軟骨碎片掉入關節腔內並在關節腔內刺激關節囊,製造過多的關節液,引發紅腫熱痛,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從光片看來,正常的關節軟骨面平滑光亮,一旦關節磨損,就會出現凹陷。 有些病情嚴重者,軟骨磨損的附近甚至會有骨刺增生情形。不管怎樣,關節炎通常以四大症狀表現,一是疼痛;二是關節變形、腫脹;三是晨起感覺僵硬,下床運動後,症狀稍稍緩解;四是關節活動時會有聲音。就疼痛這項而言,如果是 O型腿的人,身體重量大都落在關節內側,這個部位較易出現磨損及疼痛。相反的,X型腿的關節疼痛幾乎都出現在外側,且腳愈歪,變形愈厲害,也就愈痛,少有例外。 運動增強軟骨海棉作用陳勝凱說,軟骨就像一塊吸滿水分的海棉,當我們走路時,腳往下踩那一刻,身體重量往下壓,軟骨裡面的關節滑液就會被擠出;腳往上提,來自身體的重量消失,關節滑液又回吸到軟骨裡面,形成一個動態平衡。就在關節滑液進進出出之際,營養成分才能進入軟骨組織裡面,維持軟骨的健康。問題是,大多數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一來怕痛,二來也擔心運動會增加關節的磨損,不敢走動,整天就坐著不動,軟骨缺乏關節滑液帶來營養成分的滋潤,時間一久當然出現更大的問題。 為此,陳勝凱提醒民眾若出現上述四種症狀時,就應特別留意,並去除損關節」的錯誤觀念。他強調,適度的運動可增強軟骨的海棉作用,藉著不斷流進流出關節滑液,既可帶給軟骨營養,保持濕潤,關節周圍的肌腱也會增強,減少軟骨磨損的機率。 在所有運動中,陳勝凱認為走路是中老年人最佳的選擇,如果覺得自己的平衡感還不錯,騎自行車、跳舞、游泳等有氧運動,也不妨試試看。但他強調,這些運動應融入日常生活中,不要一曝十寒,而應隨時為之,但若正處於關節疼痛之際,就不要勉強去運動,以免症狀更加惡化。此時,不妨以「三隻腳」來替代兩隻腳,拄著枴杖來分擔身體重量,讓軟骨及關節獲得更充分的休息。 每天至少應走路半小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主任蕭國川也認為,屬節律性運動的走路是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的最佳選擇,每天至少走個半小時,如果持續走1、2個小時以上,也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當然可以繼續走下去。 如果有更多時間,他建議患者定期到健身中心,請教練協助訓練股四頭肌的強度。蕭國川解釋,股四頭肌是大腿膝蓋周邊的大塊肌肉,愈強壯,愈能吸收膝關節撞擊的力道,減緩退化性關節炎症狀。游泳及騎自行車,也是相當好的運動。蕭國川指出,患者在水中游泳時,受到浮力影響,關節受力較小;騎上自行車,大多數體重落在臀部,膝蓋受力較少,也不失為不錯的運動。 多曬陽光防止骨質流失在日常運動之餘,陳勝凱建議這些患者也要多曬曬太陽,因為陽光可將維生素D活化為 D3,增加鈣質吸收,有效防止骨質流失,延緩退化性關節炎的出現。 當然,除了維持適當運動,蕭國川建議早期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試著服用硫酸鹽葡萄糖胺製品來減少軟骨的磨損。從多年來的臨床觀察,他發現三分之一患者吃了這類製品後有效,可少受點苦。 |
引用:
平日有適度運動,最好了:on_02: |
我自願幫校長生產"零件"......
|
引用:
從小騎單車... 就喜歡飆;小時候追撞過數不清的公車屁股... 也不知多少次了;從學校二樓走廊跳到一樓操場水泥地上... 如果在市區飆單車、從二樓跳到一樓;都算是「正規運動」; 那... 這大概就可以算是「運動傷害」了吧? :on_14::on_14::on_14::on_14: 再次感謝您的關心。:on_02::on_02::on_02::on_02: |
校長到底在哪訓練ㄚ....:on_47::on_47:
我上課都會看到一團騎自行車的耶..不知道是左訓的還是平民百姓呢:on_14: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7:01 A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