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假道學者?真道學者?
我記得小時候,去乾媽家,看到乾弟弟只要犯錯或頑皮,
乾媽就會叫乾弟去菩薩面前給菩薩磕頭認錯,一跪就是半小時, 乾弟也搞不清楚菩薩是什麼,只是媽媽要他這麼做,他便依了就是, 後來乾弟去了澳洲墨爾本求學,背著他老媽信了基督教。 我有一個高中同學, 他老爸的裝扮,平常就是穿著唐裝,頸部掛著一串念珠, 不論是辦公、出遊、每天都是這一副裝扮。 有一次看到他們家門口有人騎車摔倒, 我本想過去扶他,順便叫救護車, 他老爸竟跟他兒子說:「不要過去!到時候出事情怪在你頭上」 「等一下自然會有其他人去處理的。」 921 大地震那一次,我打電話向紅十字會報名了義工, 這事我跟我朋友講,我朋友他老爸在旁聽到, 竟然跟他兒子說:「不准報名這種東西,人家都在往外逃命,你朋友還去送死。」 因為我跟他老爸也沒多熟,他是一個性高傲的人。 但我去他家,也見過他老爸多次,有幾次看他們家在忙,還主動幫他們搬貨。 他們家是開公司的,位於一樓, 有一次我想要影印一張資料,剛好經過他家,我朋友不在, 我就進去很客氣的跟伯父說:「阿伯~拍謝~~可以借我影印一張就好嗎?」 他老爸回答我:「我們家的東西不能外借你影印的。」 (於是我掉頭就走了……) 有其父必有其子, 一次兩男兩女,包括我那一位朋友, 大家約好共同出遊,車開到新店,我那位朋友突然說, 「抱歉~~我老爸有事找我,你們自己回去吧。」 於是我朋友把我們三人丟在新店,人就跑了.... 從此這個朋友,我就沒有在聯絡過他,即便他打電話給我,我也愛鳥不鳥了。 我這一篇的最主要用意是, 不是去否認宗教,而是要問大家,宗教的意義究竟為何? 整天禮佛~修佛,若沒有慈悲心,沒有去實行[大愛],那又修了什麼? 所以我反而欽佩慈濟的義工阿姨叔叔們~他們才是真正的實行者 我看過李連杰的訪問,他也沒有一直在推崇他所信奉的宗教, 反而他推的是要大家「日行一善」 任何人都只要捐一塊錢,就會積少成多, 那要比起社會上有太多假道學者,整天把「神」掛在嘴邊, 就好像我朋友的老爸,整天穿的跟古代人一樣,一週還花兩天去住在廟宇裡禮佛 結果竟是一個沒有慈悲心的人, 那還不如將心思花費在如何幫助別人, 從我們的生活上的小事情做起,幫窮人多撿一些瓶罐,偶爾買一條口香糖, 或是偶爾多關心自己的長輩~~或身邊的朋友, 我覺得……遠比拿一大疊佛經、聖經來念,確沒有瞭解其道理~~要實在多了。 |
神愛壞人
神愛你原來的樣子 不管別人說你好或壞 也不管你覺得自己好或壞 神都愛你 這就是所謂就著基督的死所白白賜下的恩典 不管怎樣 神都愛你 對基督徒來說 我們不可能靠著好行為來『賺取』或者『贏得』恩典 如果 恩典可以用方式來賺取或者用角力來贏得 那麼 他就不叫做恩典 而是做工的得的工酬了 在成為一個基督徒之後 我經過很多神蹟 超自然的有 生活上很實用的也有 神 他不是躲在教會裡 也不是在聖經的背後對人發號司令的神 只要你對他有信心 他會為你在曠野裡開道路 沙漠裡開江河 |
越是滿口仁義道德的,越是一肚子男盜女娼:on_83::on_83::on_83::on_32::on_32::on_32:
|
引用:
到最後....確還是淪為男盜女娼? 所以這世間人有百百款, 一套標準,不能用在任何人身上 |
|
達摩大師血脈論
引用:
...........【種種法語氾濫不一,反而使學佛人惑亂本性,無法悟得入門。】 《 比之求師訪道,鑽尋故紙,坐禪行腳,狂費工夫,相去萬倍,此非小補。》 ...........【求師訪道,鑽尋過去的經文,坐禪行腳,狂費工夫。】 《 心外既無佛,何起佛見?............若也不信,自誑無益。佛無過患,眾生顛倒,不覺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應心外覓佛。佛不度佛,將心覓佛不識佛。但是外覓佛者,盡是不識自心是佛。亦不得將佛禮佛,不得將心念佛。佛不誦經,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無持犯,亦不造善惡。若欲覓佛,須是見性,見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念佛得因果,誦經得聰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報,覓佛終不得也。》 ...........【佛學是為了了解自心,不應該在外尋覓別人的心,別人的心也不是佛。佛不誦經,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無持犯,亦不造善惡,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無法見如來本性。】 《 若自己不明了,須參善知識,了卻生死根本。若不見性,即不名善知識。若不如此縱說得十二部經,亦不免生死輪迴,三界受苦,無出期時。昔有善星比丘,誦得十二部經,猶自不免輪迴,緣為不見性。善星既如此,今時人講得三五本經論以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識得自心,誦得閑文書,都無用處。若要覓佛,直須見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無事無作人。》 ..........【昔日有善星比丘,能背誦十二部經,還是不免生死輪迴,原因是不見性。善星都這樣了,今天有人能講個三五本經論以為懂佛法,只是愚蠢的人罷了!背誦無聊的文字書籍,都沒有用處。】 佛教所講的 [無佛] 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kp...r=yfp&ei=UTF-8 所以既然是無佛,表示佛自在人心 那麼有何須將它一直提 若心中本無善意~~確拿著聖經,那還是非善之惡人 若總是只懂的[善己]~~確不懂的[善人] 又何來我所提的 [日行一善] 之說? |
引用:
這要如何形容阿:on_78::on_78::on_78: ![]() |
引用:
因為我看到最近版面出現好多人在聊這些"有聊的東西"~ 所以我想瞭解他們為何對這些東西這麼有興趣?? 還有我想瞭解~~他們一直聊這一些~~他們究竟"懂了沒有"?? 就跟他一直念修車的書, 他究竟會修車沒有? 還是他只是拿著這本書~~當做個人的推崇理念,當作一個自己的[慰藉]?? ![]() |
引用:
漢奸阿貓 ↓↓↓↓↓ ![]() ㄟ....ㄟ.....[釣魚台....是他們的.....] |
即使現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還是應該要保有最基本的助人之心啊! 披著虛偽的外衣, 終究要在陽光下被檢驗! |
引用:
看來阿貓問的問題真的很有水準 阿貓 加油啦 :on_53::on_53::on_53: |
引用:
好 我瞭解了 請繼續 請繼續 :on_53::on_53::on_53: |
引用:
|
本來就這樣咩.......有的人沒有吃齋念佛但是行為上比僧人還有慈悲心....
有的人吃齋念佛外貌上一付道行修的很高的樣子,結果卻一點善事都不做.... 道貌岸然..... |
聽起來這位老爸還真是...
宗教不就是 求個自己的心靈慰藉 罷了 當然有人是拿來當 營業事業 (像 買六粒送一粒) 也有人是拿來 發揚 也有人是拿來 掛在嘴邊 也有人是拿來 當人生真理 也有人是拿來 當偶像 至於那些 整天禮佛~修佛 卻讓人 "看不出來" 的人 那絕大多數是 利己主義者 (像那個高雄某個市議員 應該可以歸類其中) 他們常會把 處世與宗教 分開來 當有利時才會拿來用 又 如果世間真的有吸血鬼 且被你碰上時 (要吸你一把) 就算碰上的人平時根本不信耶蘇 直覺上8 9 不離 10 都會拿出十字架 來的 又好比 就算是無神論者 當走投無路時 心中也是會求東求西 (向自己說放棄什麼換得什麼) 搞個向天求個希望 所以信神性佛 主要就在於有沒有心 (真是廢話~) 而不是時間長短 有心才能理解出什麼 不一定要有個明確對象 |
跟他兒子說:「不准報名這種東西,人家都在往外逃命,你朋友還去送死。」
這段感覺滿熟的 小弟想想..... 再努力想想..... 喔!不就 SARS期間 所有的醫生都冒著生命的危險投入了抗SARS工作 好像有二個醫生"駙馬"和"公主" 不是緊急躲到日本渡假去了 |
燒香拜佛...
要是沒那個心再怎麼虔誠也是沒用的:on_88: |
不要要求別人修行 如何如何 ....
見賢思齊 見不賢.... 反躬自省 .... :on_42: |
我本身是無神論者
因為何必去信甚麼神或是宗教 只要人心向善,又何必執意去做善事呢? 因為要下班了 晚上回家再補上一些實際例子 :on_14: |
達摩 血脈論
引用:
達摩血脈論完整版 三界興起。同歸一心。前佛後佛。以心傳心。不立文字。問曰。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答曰。汝問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無心。因何解答汝。汝若無心。因何解問吾。問吾即是汝心。從無始曠大劫以來。乃至施為運動。一切時中一切處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復如是。除此心外。終無別佛可得。離此心外。覓菩提涅槃。無有是處。 自性真實。非因非果。法即是心義。自心是菩提。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無有是處。佛及菩提皆在何處。譬如有人以手捉虛空。得否。虛空但有名。亦無相貌。取不得捨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覓佛。終不得也。佛是自心作得。因何離此心外覓佛。 前佛後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處。心外既無佛。何起佛見。遞相誑惑。不能了本心。被他無情物攝。無自由分。若又不信。自誑無益。佛無過患。眾生顛倒。不覺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應心外覓佛。佛不度佛。將心覓佛。而不識佛。但是外覓佛者。盡是不識自心是佛。亦不得將佛禮佛。不得將心念佛。佛不誦經。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無持犯。亦不造善惡。 若欲覓佛。須是見性。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念佛得因果。誦經得聰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報。覓佛終不得也。若自己不明了。須參善知識了卻生死根本。若不見性。即不名善知識。若不如此。縱說得十二部經。亦不免生死輪迴。三界受苦。無有出期。 昔有善星比丘。誦得十二部經。猶自不免輪迴。為不見性。善星既如此。今時人講得三五本經論。以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識得自心。誦得閑文書。都無用處。若要覓佛。直須見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無事無作人。若不見性。終日茫茫。向外馳求覓佛。元來不得。雖無一物可得。若求會。亦須參善知識。切須苦求。令心會解。 生死事大。不得空過。自誑無益。縱有珍寶如山。眷屬如恒河沙。開眼即見。合眼還見麼。故知有為之法如夢幻等。若不急尋師。空過一生。然則佛性自有。若不因師。終不明了。不因師悟者。萬中希有。若自己以緣會合得聖人意。即不用參善知識。此即是生而知之勝學也。若未悟解。須勤苦參學。因教方得悟。若自明了。不學亦得。 不同迷人不能分別皂白。妄言宣佛敕。謗佛妄法。如斯等類。說法如雨。盡是魔說。即非佛說。師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他指揮。不覺墮生死海。但是不見性人。妄稱是佛。此等眾生是大罪人。誑他一切眾生。令入魔界。若不見性。說得十二部經教。盡是魔說。魔家眷屬。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憑何免生死。 若見性即是佛。不見性即是眾生。若離眾生性別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處。眾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無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無佛可得。佛外無性可得。問曰。若不見性。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精進。廣興福利。得成佛否。答曰。不得。又問。因何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為法。是因果。是受報。是輪迴法。不免生死。何時得成佛道。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因果等語是外道法。若是佛。不習外道法。佛是無業人無因果。但有少法可得。盡是謗佛。憑何得成。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見。佛都不許。 佛無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淨。諸法無修無證。無因無果。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惡。佛不精進。佛不懈怠。佛是無作人。但有住著心見佛。即不許也。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見此義。一切時中。一切處處。皆是不了本心。若不見性。一切時中。擬作無作想。是大罪人。是癡人。落無記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惡。若擬修無作法。先須見性。然後息緣慮。若不見性。得成佛道。無有是處。 有人撥無因果。熾然作惡業。妄言本空。作惡無過。如此之人。墮無間黑暗地獄。永無出期。若是智人。不應作如是見解。問曰。既若施為運動。一切時中。皆是本心。色身無常之時。云何不見本心。答曰。本心常現前。汝自不見。問曰。心既見在。何故不見。師云。汝曾作夢否。答。曾作夢。問曰。汝作夢之時。是汝本身否。答。是本身。又問。汝言語施為運動。與汝別不別。答。不別。師云。既若不別。即是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 此心從無始曠大劫來。與如今不別。未曾有生死。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好不惡。不來不去。亦無是非。亦無男女相。亦無僧俗老少。無聖無凡。亦無佛亦無眾生。亦無修證。亦無因果。亦無筋力。亦無相貌。猶如虛空。取不得捨不得。山河石壁不能為礙。出沒往來自在神通。透五蘊山。渡生死河。一切業拘此法身不得。 此心微妙難見。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見。於此光明中。運手動足者。如恒河沙。及于問著。總道不得。猶如木人相似。總是自己受用。因何不識。佛言。一切眾生盡是迷人。因此作業。墮生死河。欲出還沒。只為不見性。眾生若不迷。因何問著其中事。無有一人得會者。自家運手動足。因何不識。故知聖人語不錯。迷人自不會曉。故知此難明。唯佛一人能會此法。餘人天及眾生等盡不明了。 若智慧明了此心。方名法性。亦名解脫。生死不拘。一切法拘他不得。是名大自在王如來。亦名不思議。亦名聖體。亦名長生不死。亦名大仙。名雖不同。體即是一。聖人種種分別。皆不離自心。心量廣大。應用無窮。應眼見色。應耳聞聲。應鼻嗅香。應舌知味。乃至施為運動。皆是自心。一切時中。但有語言。即是自心。故云。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色無盡是自心。心識善能分別一切。乃至施為運用。皆是智慧。心無形相。智慧亦無盡。故云。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 四大色身即是煩惱。色身即有生滅。法身常住。而無所住。如來法身常不變異。故經云。眾生應知。佛性本自有之。迦葉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即此同諸佛心。前佛後佛只傳此心。除此心外。無佛可得。顛倒眾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馳求。終日忙忙。念佛禮佛。佛在何處。不應作如是等見。但識自心。心外更無別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云。所在之處即為有佛。 自心是佛。不應將佛禮佛。但是有佛及菩薩相貌。忽爾現前。亦切不用禮敬。我心空寂。本無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盡落邪道。若是幻從心起。即不用禮。禮者不知。知者不禮。禮被魔攝。恐學人不知。故作是辨。諸佛如來本性體上。都無如是相貌。切須在意。但有異境界。切不用採括。亦莫生怕怖。不要疑惑。我心本來清淨。何處有如許相貌。乃至天龍夜叉鬼神帝釋梵王等相。亦不用心生敬重。亦莫怕懼。我心本來空寂。一切相貌皆是妄相。但莫取相。若起佛見法見。及佛菩薩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墮眾生位中。 若欲直會。但莫取一切相即得。更無別語。都無定實。幻無定相。是無常法。但不取相。合他聖意。故經云。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問曰。因何不得禮佛菩薩等。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羅示見神通。皆作得菩薩相貌。種種變化。皆是外道。總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錯禮拜。佛是西國語。此土云覺性。覺者靈覺。應機接物。揚眉瞬目。運手動足。皆是自己靈覺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禪。禪之一字。非凡聖所測。直見本性。名之為禪。若不見本性。即非禪也。 假使說得千經萬論。若不見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話會。典教憑何所及。但見本性。一字不識亦得。見性即是佛。聖體本來清淨。無有雜穢。所有言說皆是聖人。從心起用。用體本來空名。言尚不及。十二部經憑何得及。道本圓成。不用修證。道非聲色。微妙難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說也。唯有如來能知。餘人天等類。都不覺知。 凡夫智不及。所以有執相。不了自心本來空寂。妄執相及一切法。即墮外道。若知諸法從心生。不應有執。執即不知。若見本性。十二部經總是閑文字。千經萬論只是明心。言下契會。教將何用。至理絕言。教是言詞。實不是道。道本無言。言說是妄。 若夜夢見樓閣宮殿象馬之屬。及樹木叢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樂著。盡是託生之處。切須在意。臨終之時。不得取相。即得除障。疑心瞥起。即被魔攝。法身本來清淨無受。只緣迷故。不覺不知。因茲故妄受報。所以有樂著不得自在。只今若悟得。本來身心。即不染習。若從聖入凡。示現種種雜類等。自為眾生。故聖人逆順皆得自在。一切業拘他不得。聖成久矣。有大威德。一切品類業。被他聖人轉。天堂地獄。無奈他何。凡夫神識昏昧。不同聖人內外明徹。若有疑即不作。作即流浪生死。後悔無相救處。貧窮困苦皆從妄想生。若了是心。遞相勸勉。但無作而作。即入如來知見。 初發心人神識總不定。若夢中頻見異境。輒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從外來。夢若見光明出現過於日輪。即餘習頓盡。法界性見。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可自知。不可向人說。或靜園林中。行住坐臥。眼見光明。或大或小。莫與人說。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或靜暗中。行住坐臥。眼見光明。與晝無異。不得怪。並是自心欲明顯。或夜夢中。見星月分明。亦自心諸緣欲息。亦不得向人說。夢若昏昏。猶如陰暗中行。亦是自心煩惱障重。亦可自知。 若見本性。不用讀經念佛。廣學多知無益。神識轉昏。設教只為標心。若識心。何用看教。若從凡入聖。即須息業養神隨分過日。若多嗔恚。令性轉與道相違。自賺無益。聖人於生死中自在。出沒隱顯不定。一切業拘他不得。聖人破邪魔。一切眾生但見本性。餘習頓滅。神識不昧。須是直下便會。只在如今。欲真會道。莫執一切法。息業養神。餘習亦盡。自然明白。不假用功。外道不會佛意。用功最多。違背聖意。終日區區念佛轉經。昏於神性。不免輪迴。 佛是閑人。何用區區廣求名利。後時何用。但不見性人。讀經念佛。長學精進。六時行道。長坐不臥。廣學多聞。以為佛法。此等眾生。盡是謗佛法人。前佛後佛只言見性。諸行無常。若不見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十大弟子中。阿難多聞第一。於佛無識。只學多聞。二乘外道皆無識佛。識數修證。墮在因果。是眾生報。不免生死。違背佛意。即是謗佛眾生。殺卻無罪過。經云。闡提人不生信心。殺卻無罪過。若有信心。此人是佛位人。 若不見性。即不用取次謗他良善。自賺無益。善惡歷然。因果分明。天堂地獄只在眼前。愚人不信。現墮黑暗地獄中。亦不覺不知。只緣業重故。所以不信。譬如無目人不信道有光明。縱向伊說亦不信。只緣盲故。憑何辨得日光。愚人亦復如是。現今墮畜生雜類。誕在貧窮下賤。求生不得。求死不得。雖受是苦。直問著亦言。我今快樂。不異天堂。故知一切眾生。生處為樂。亦不覺不知。如斯惡人。只緣業障重故。所以不能發信心者。不自由他也。 若見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鬢髮。白衣亦是佛。若不見性。剃除鬚髮亦是外道。問曰。白衣有妻子。婬慾不除。憑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見性。不言婬慾。只為不見性。但得見性。婬慾本來空。寂不假斷除。亦不樂著。何以故。性本清淨故。雖處在五蘊色身中。其性本來清淨。染污不得。法身本來無受。無飢無渴。無寒無熱無病。無因愛。無眷屬。無苦樂。無好惡。無短長。無強弱。本來無有一物可得。只緣執有此色身因。即有飢渴寒熱瘴病等相。若不執即一任作為。於生死中得大自在。轉一切法。與聖人神通自在無礙。無處不安。 若心有疑。決定透一切境界不過。不作最好。作了不免輪迴生死。若見性。旃陀羅亦得成佛。問曰。旃陀羅殺生作業。如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見性。不言作業。縱作業不同。一切業拘他不得。從無始曠大劫來。只為不見性。墮地獄中。所以作業輪迴生死。從悟得本性。終不作業。若不見性。念佛免報不得。非論殺生命。若見性疑心頓除。殺生命亦不奈他何。 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遞傳心印。吾今來此土。唯傳一心。不言戒施。精進苦行。乃至入水火登劍輪。一食卯齋長坐不臥。盡是外道有為法。若識得施為運動靈覺之性。即諸佛心。前佛後佛只言傳心。更無別法。若識此法。凡夫一字不識亦是佛。若不識自己靈覺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塵覓佛。終不得也。 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無形相。無因果。無筋骨。猶如虛空。取不得。不同質礙。不同外道。此心除如來一人能會。其餘眾生迷人不明了。此心不離四大色身中。若離此心。即無能運動。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身是無情。因何運動。 若自心動。乃至語言施為運動。見聞覺知。皆是心動。心動用動。動即其用。動外無心。心外無動。動不是心。心不是動。動本無心。心本無動。動不離心。心不離動。動無心離。心無動離。動是心用。用是心動。即動即用。不動不用。用體本空。空本無動。動用同心。心本無動。故經云。動而無所動。是故終日見而未曾見。終日聞而未曾聞。終日覺而未曾覺。終日知而未曾知。終日行坐而未曾行坐。終日嗔喜而未曾嗔喜。故經云。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見聞覺知。本自圓寂。乃至嗔喜痛痒何異木人。只緣推尋痛痒不可得故。經云。惡業即得苦報。善業即有善報。不但嗔墮地獄。喜即生天。若知嗔喜性空。但不執即諸業脫。若不見性誦經。決無憑。說亦無盡。略標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 說頌曰 吾本來茲土 傳法救迷情 一華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江槎分玉浪 管炬開金鎖 五口相共行 九十無彼我 【經文資訊】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四十八冊 No. 2009《少室六門》第六門 |
引用:
阿貓 你看懂之後 我在等你來開釋吧 :on_52::on_52::on_52: |
引用:
[掯!~~寫的比dddd 校長的文章還要囉嗦難懂!~~掯!] [比我媽媽.比我阿嬤 ~~念我的時候還恐怖~~] 有智慧的古人和現代人~~腦袋都應該剖來給我嚐嚐! |
引用:
引用:
你馬幫幫忙 最好是有人看得懂啦 懂得人已經懂了 不懂的人還是不懂 要為我們這些不懂的人想想啊 :on_34::on_34::on_34: |
引用:
有種把看不懂引來,我試解釋看:on_32::on_32::on_32: ![]() |
引用:
正當我思索難懂NKNK的文章時..... 剛剛佛祖飄來我的面前~~用他的法仗敲了我一下頭! 佛祖斥了一句話 : [ 阿貓~少看點A片!!] 我.......開悟了........ |
引用:
![]() 巧的很我有看A片開悟秘法...:on_25::on_25::on_25: |
佛法 ??
簡單的從 菜根譚 & 蔡志忠的漫話 禪說 看起~~ |
引用:
|
|
引用:
你知道我不懂啦 開始啦開釋啦 三界興起。同歸一心 何謂三界 何謂一心 |
引用:
根據明末蓮池 大師的《阿彌陀經疏鈔》所示,一心可分為「事一心」和「理一心」。所謂「事一心」也就是心無雜念、心口相應,念念是佛號。自己知道在念佛,而且有佛號可 念,便是一心念佛,或稱全心念佛。由於專心念佛,即能達成禪宗所謂「功夫成片」的層次了。再深一層說,才是三昧或定的程度,也就是忘我的覺受現前。 所謂「理一心」即是與理相應,親見阿彌陀佛的法身,彌陀即是自性,西方不離方寸,那就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的境界現前。「事一心」屬於禪觀、禪定的層次;「理一心」則是禪悟的層次,這都是禪淨雙修的結果。以淨土的念佛為入門,達成三昧及了悟解脫的目的。 |
引用:
我都一心想要擁有!! :on_81: 引用:
引用:
|
引用:
所以三界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 這下好了 有需要知道這三者代表什麼 才可以繼續看下去嗎 :on_52::on_52::on_52: |
引用:
把善的種籽 種在阿貓&大家的心田裡 |
引用:
不懂 理一心 在請各位師兄開釋 :on_52::on_52::on_52::on_55::on_55::on_55: |
回天師...
吃豬肉也不必看過豬怎麼走路 只要會調理 別囫圇吞 要享受美味 不要吃壞肚子 :) |
引用:
三界一心指的就是整個偉大的宇宙就是您自己:on_78::on_78: |
引用:
自己 原來是我自己啊 :on_60::on_60::on_60: 好吧 我承認我沒天分 也沒慧根 當各快快樂樂的基督徒吧 阿貓 要是有天你剃頭出家 住的地方沒網路 我會燒a片給你看的 別擔心片源 阿彌陀佛 :on_53::on_53::on_53: |
各人有各人喜歡的宗教啦
我也懂得不多 只要日常待人處世 別被很多人指指點點 罵得體無完膚 (像阿貓舉的例子) 就好啦 :) |
引用:
獻花啦:on_75::on_75::on_75:乾杯乾杯:on_81::on_81::on_81: ![]()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8:34 A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