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萊姆論壇

史萊姆論壇 (http://forum.slime.com.tw/)
-   生活話題、日常閒聊、喇勒唬爛灌水區 (http://forum.slime.com.tw/f23.html)
-   -   我想蓋一座 K 書中心大樓 ^^..請大家共襄盛舉 (http://forum.slime.com.tw/thread232360.html)

放下是真功夫 2009-08-11 01:02 AM

離思 唐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迴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uplander 2009-08-11 02:00 AM

放下大...放不下的是....感情?




:on_52::on_52:

crd1871 2009-08-11 04:40 AM

路過,幫忙推一下樓~~:on_79:

放下是真功夫 2009-09-04 11:09 PM

多情羨仙


多情思空夢˙月老忙裡來˙說是紅線多作結˙拆也拆不開˙

讓他急了白髮想不開˙想要取個好太太˙幫幫她們來做齋!

放下是真功夫 2009-09-04 11:15 PM

多情羨仙

花中魁˙別戀花˙輕輕飛舞不折枝˙

貪愛戀˙不思返˙不知何時歸家

放下是真功夫 2009-09-04 11:17 PM

多情羨仙



多情空自嘆 杯水莫留連˙方外一片天˙自性任遨遊˙

grc45 2009-09-04 11:35 PM

最近到大多市圖書館借閱了本劉墉所著的「我不是教你使詐」,頓覺得在醬缸子的生存實在很辛苦;個人很慶幸自己的自在。

放下是真功夫 2009-09-07 10:59 PM

多情羨仙


輕聲˙呢喃耳邊語˙樹梢聽風鈴˙窗外暗影多虛無˙夢裡相思也朦朧˙

多情相思已幾載˙醒時人間已幾回?



月桂時節多詩情˙撿起記憶破碎片˙又見花桐輕飄時˙滿山花雪又一年

放下是真功夫 2009-09-17 08:24 PM

多情羨仙


紅塵二字多思慮˙一入染缸多色調˙嫣紅入凡塵˙

踏入江湖多奔波˙心湖難有明淨水˙幻化一盞光明指引燈˙

放下是真功夫 2009-09-17 08:27 PM

多情羨仙



夢裡尋夢越嘆息˙嘆息之壁多多情˙夜裡尋夢歡樂園˙

多少一簾幽夢˙幻作虛無了無痕?圓切悲喜夢難圓˙

pearl_chen00 2009-09-17 08:48 PM

引用:

作者: 放下是真功夫 (文章 2191095)
多情羨仙


踏入江湖多奔波˙心湖難有明淨水

心如鏡
雖外在景物不斷轉變,鏡面卻不會轉動,
此即境轉而心不轉。
心隨境轉,動轉不息,
則人我是非皆成紛擾,不能自己。
人心如一面鏡子,
照山是山,照水是水;
因塵世懵懂,浮塵所染而面目全非。

人的心念意境,如能時常保持開朗清明,
則展現於週遭的環境,都是美而善的。
人心要像水一樣,看似綿軟柔弱,
卻涵力源源,不能切斷。
心要像明月一樣,有水就有月;
心要像天空一樣,雲開見青天。
用寧靜的心態,
觀大地眾生相,聽大地眾生聲。

放下是真功夫 2009-09-21 11:42 PM

多情羨仙

                          
春燕歸南風˙ 夏蟲冬眠春成絲˙  網羅倩眼多寂寥˙

隱入山林一秋翁˙ 歲寒冬盡百年頭˙ 回首望塵總是空˙

                           
 
                             

放下是真功夫 2009-09-30 09:45 PM

多情羨仙


夜迷離˙天昏暗˙雨絲飄˙水無情˙何為柔情似水流˙

意稱順心又順益˙一朝反成仇˙此情向遠流˙若有真情愛˙如何共白首?

放下是真功夫 2009-09-30 10:16 PM

多情羨仙


輕飄雨絲月夜淡˙夜風流情歲月痕˙

欲掌留住風之痕˙著隙掏空圖奈何˙

支傘欲撐一片天˙奈何微小難撐局˙化作浀水向遠流˙

放下是真功夫 2010-06-02 06:57 AM

 葡 萄 美 酒 月 光 杯

 欲 飲 琵 琶 馬 上 催
               
 醉 臥 沙 場 君 莫 笑
              
 古 來 征 戰 幾 人 回




:on_07: 

放下是真功夫 2010-06-16 04:53 PM

《賣油郎獨占花魁》

在描述感情如何成為美好婚姻之基礎的同時,

還突出了婦女維護人格尊嚴的要求。花魁娘子莘瑤琴作為一個名妓,

周旋於公子王孫之間,在奢華的生活中感受到的卻是人格的屈辱;

而在賣油小商人秦重那里,她才得到近於痴情的愛和無微不至的體貼。

這使得她終於擺脫了對秦重的身份地位的偏見,而寧願跟隨他去過一種相濡以沫的樸實生活




故事發生在古都臨安。

美麗少女--辛瑤琴因戰亂不幸與老父失散並被人拐賣淪落至風塵,

但卻守身如玉、潔身自好,一心向往從良。

賣油郎為幫鄉鄰找到女兒弄清事實不惜積錢 十兩 前去留香院相會辛瑤琴,卻無果。

但其忠厚朴實給瑤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其后瑤琴不幸被吳八公子凌辱,

又遇賣油郎雪地相救。兩人漸生感情,
最終在已昇任將軍的辛父的欣然允諾下喜結連理。 ........



這個賣油郎啊,“油香十里飄芬芳”,而他的為人也是頂呱呱,忠厚、溫存,熱心。

王美娘這個人物的多才多藝、善良美麗、不畏權貴以及她的潔身自好,出汙泥而不染。

她雖是滿身珠翠,卻掩不住內心的凄楚,一心期盼從良,期盼普通人的平凡生活。

朱 老師的一聲“四姨娘啊”,是典型的戚派“叫頭”,

用在她向劉四娘細述身處青樓的抑郁、無奈和痛苦作鋪墊,恰如其分。

而接下來的“自從我被騙賣入留香院…..”

一段唱更是將戚派悲悲切切、戚戚苦苦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極具經典地吐露了王美娘內心的苦楚。



賣油郎秦重看到名妓王美娘“容顏嬌麗”,就不惜花了一年多時間,辛苦積攢得 十兩 銀子,作為一夜“花柳之費”。

這本來不足為訓,但他了解到王美娘也是從汴京流落到臨安的人,

便不覺“触了個鄉里之念”,並為王美娘的“落於娼家”而感到“可惜”,

表現了與一般王孫公子的尋花問柳行徑有所不同。作品在描寫秦重對王美娘傾心愛慕、盡心體貼的同時,

特意用吳八公子對王美娘的肆意“凌賤”作為陪襯,

以表現秦重與王美娘之間實際上已越出嫖客與妓女的關係。

作品細致地刻畫了秦重在院中一夜侍候、照顧王美娘的行為,

表明他對王美娘確系真個相愛,體現了當時城市普通群眾

既有著愛情幸福的要求,又尊重和愛護婦女的人格,中心是環繞一個“情”字。

所謂“堪愛豪家多子弟,風流不及賣油人”,

正反映了市民在兩性關係上不同於封建統治階級的思想和態度



賣油小販秦重和一個由於不義的戰爭棄家逃命,

中途和雙親失散以致淪落風塵的女子莘瑤琴相愛的故事。

小說通過生動的情節,宣揚了在婚姻愛情問題上,可貴的不是門第、等級和金錢,

而是彼此的知心知意和相互尊重。秦重對莘瑤琴不是玩弄和猜忌,而是尊重和信任。

雖然他沒有高門富戶背景,沒有“連科及第”輝煌,更沒有“奉旨成婚”的顯貴,

但他憑著自己對女方的一腔真情,最終贏得了美滿的婚姻。

而見慣豪門顯貴的莘瑤琴之所以選中一個賣油的窮商販,也在於她在親身的經曆和具體的事件中,

看出了尊重和了解對愛情的至關重要的價值,

故而能從對秦重“市井之輩”的惋惜,發展到主動提出“我要嫁你”的請求,

並堅決表示“布衣蔬食,死而無怨”。

小說以“市民小輩”與“衣冠子弟”相並比,把美與丑、善與惡、崇高與粗俗、

光明與黑暗相對照,對市民階層的愛情生活作了充分的肯定。

它既使人看到人性的被踐踏、被汙辱、被摧殘的現實,使人聽到生活在社會最底層、

遭受汙辱蹂躪的婦女的痛苦的呻吟;

又使人看到了“市井小輩”的精神美,聽到尊重人的呼喚。




高陽筆下的愛情故事全是以歷史為背景,再突顯出人物的,

只是這一本不同,單純的寫古代愛情小說,比較沒有那麼濃厚的"歷史味".,

但不失為一本內容相當豐富的愛情小說。~




轉自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1008122105172

quasar 2010-06-19 11:47 PM

閒閒的話.... 去找來看吧!! NT$約200元@本
生活上 網路上 職場上...不做白目 了解白目

:on_14::on_14:
http://img339.imageshack.us/img339/1000/weyes.jpg

如果 .... 工作不順
看這本書 檢討自己
能知能行
少走冤枉路

放下是真功夫 2010-06-20 01:44 AM

                   
                
[ 蠟燭即使有芯 也要燃料才有意義 ]


證嚴法師 
              
                
             

crd1871 2010-06-20 08:31 AM

愛人即使有心,但是濫交的話,再怎麼好的女人也無用~~:on_74::on_74::on_74:

放下是真功夫 2010-06-25 11:06 PM

北宋‧李之儀《卜算子》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放下是真功夫 2010-06-25 11:11 PM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難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擊鼓聲鏜鏜(震於耳旁),(將士們)奮勇演練著刀槍。


土牆和漕城修築正忙,惟有我隨軍遠征到南方。



跟隨孫子仲(行旅奔波),平定(作亂的)陳、宋二國,


回家的心願得不到允可,心中鬱鬱憂愁不樂,



我卻)身在何方,身處何地? 我的馬兒丟失在哪里?


到哪里(才能)將它尋覓? 到那(山間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離離合合, 無論如何)我與你說過。


與你的雙手交相執握, 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歎如今散落天涯,怕有生之年難回家鄉。


可歎如今天各一方,令我的信約竟成了空話。

                             
                             
                             
                                   

放下是真功夫 2010-06-25 11:18 PM

《上邪》──漢樂府‧佚名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上蒼啊!我要和此君相知相惜,

使兩人之間的愛情永遠繼續下去,永遠不會枯竭,

除非高山夷為平地,長江水流乾枯,冬天雪雷,夏日飛雪,

天地合一,才敢和此君相分離。

放下是真功夫 2010-06-25 11:30 PM

古詩十九首 之一《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 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里 各再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 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 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以遠 衣帶日以遠

浮雲蔽白日 游子不顧反

思君令人老 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 努力加餐飯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這樣活生生分開了你我。

你與我兩人相距千萬裏遠,我在天這頭你就在天那頭。

路途那樣艱險又那樣遙遠,要見面那知道是什麽時候?

北馬南來仍然依戀著北風,南鳥北飛築巢還在南枝頭。

彼此分離的時間越長越久,衣服越發寬大人越發消瘦。

飄蕩蕩的遊雲遮住了太陽,他鄉的遊子不想再次返回。

只因爲想你使我都變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關。

還有許多心裏話都不說了,只願你多保重切莫受饑寒。


                                  
                                  
                                
                             

放下是真功夫 2010-06-25 11:36 PM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片片細小的彩雲,展現出巧妙的花樣,牛郎星與織女星經年難見,
彼此在黑夜渡過銀河相聚。

秋天的風,與清晨瑩潔如玉的露水彼此相遇,如同牛郎織女,短暫相會,
便勝過了在人間的朝夕相守。

  
溫婉的情意像水般純潔貞淨,相聚的時光如夢境般甜美短暫,
令人不忍回顧經由鵲橋而返的歸路。

兩人刻骨的情感若是長長久久,又何必朝夕相處!

                               
                            
                             
                          
                               

放下是真功夫 2010-06-25 11:42 PM

摸魚兒(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

千山暮景,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

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

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請問世間的各位!愛情究竟是甚麼?竟會要令這『大飛雁』以生死相許來相對待?

南飛北歸遙遠的路程都比翼雙飛,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舊恩愛相依為命。

比翼雙飛雖然快樂,但離別才真的是楚痛難受。

眼前的這一刻,才知道這痴情的雙雁竟比人間痴情的男女還要更是痴情!


你應該想說:相依相伴,形影不離的情侶已逝,真情的雁兒心裡應該知道,

此去,自己形孤影單,萬里前程路渺茫,每年寒暑飛萬里越千山晨風暮雪,

失去一生的至愛,形單影隻,即使荀且活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

在這汾水一帶,當年本是漢武帝巡幸處,帝王游幸歡樂的地方,

可是現在已經一片荒涼,平林漠漠,荒煙如織。

漢武帝已死了,追魂已經無濟于事。女山神枉自再悲啼,而死者依然不會再歸來!


雙飛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一般的鶯兒燕子一樣,

死後化為塵土。



千秋萬古後,也會有像我和我的朋友們一樣的“鍾於情”的騷人墨客,

來尋訪這小小的雁丘墳,縱情高歌,盡情喝酒,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


                          
                        
                        

放下是真功夫 2010-06-25 11:59 PM

作者:北宋,蘇軾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十年的時光,我的活著與妳的棄世都被茫茫的世界所銷融了。
不必刻意地去回想妳的容顏,妳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自然都無法忘懷,
彷彿不久前還曾看過妳。光陰竟已悄悄流轉了十年寒暑。

  妳所葬之處是千里外的孤墳,我怎麼去述說這樣的心酸淒涼呢?
妳是否會感到孤單、寂寞、難過?陪伴著妳的竟只是一片荒涼。
縱然能夠再相逢,妳也應不認得我了吧?經過多年風雨的摧折,
我的容貌已覆上多少滄桑、塵埃,鬢髮都點染了秋霜,我已經不復當年的我了…
(但一切都是我的癡心妄想,此生我如何再與你於人間相逢呢?)

  夜晚幽幽的夢境裡,我依稀回到了舊時故鄉,在我們居住的小軒裡,
妳正在窗前梳妝。此景此情,我永生無法再見了。
我與你隔著墳墓,相顧無言,只有流不盡的淚從我的臉頰千行落下。
料得每年我都將因此腸斷心傷,在明月皎潔的夜晚,新生的松樹旁,妳的墓前。

                                           
                                  
                                           

放下是真功夫 2010-06-26 12:02 AM

離思         唐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迴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曾經見過滄海的浩濣,便不會為其他流水所動。

除了圍繞巫山的纏綿雲霧,其他地方的雲霧實在是不能使我動容。

就算走過 紫嫣紅的花叢,也懶得回頭。一半是因為修養身心,一半是因為你呀!

                                         
                                      
                                    
                                  

放下是真功夫 2010-06-26 12:05 AM

北宋.柳永《蝶戀花》

獨佇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人會得憑欄意。

也擬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倚著危欄站立了好久,春風含著愁意輕柔地吹拂著。

向遠望去,空曠的原野無邊無際。

不禁地生起春怨更千絲萬縷,夕陽斜照碧綠色草地,朦朦朧朧,那景緻更是傷感迷離。

我久久地無言站立,誰能理解我此時的心意?

本打算狂飲大醉一場,消我心中愁悶。

可是對著美酒歌舞,雖然強裝著笑來尋歡求樂,卻感到索然無味。

相思!千思萬想,爲了妳,日日消瘦衣寬帶鬆,日夜思念一再憔悴,

我忍受著一切,都是為了妳,無怨無悔。


                           
                        
                 
                             

NKNK 2010-06-26 12:16 AM

中峰《梅花百詠》
 
○梅花百詠和馮學士海粟作 【 錄十二

見非恍惚夢非神,雪後霜前分外真。疏影暗消三弄月,半聯淒斷獨吟人。歲寒搖落孤根在,江驛荒涼往事塵。碎嚼幽香清可挹,玉奴無復更臨春。

玉簫起處暗驚神,曲緩瑤台逸韻真。泉石几年雲冷鶴,關山萬里月愁人。香凝老樹調風味,影落寒窗枕隙塵。檀板金樽久岑寂,微吟不減昔時春。

目送空山遠駐神,似曾相識倍情真。半床素被鋪寒玉,一幅生綃畫美人。爽入冰姿欺國色,悵隨哀曲黯京塵。三郎正愛《霓裳》舞,珍重椒房自惜春。

曰雲堆裏曉飛神,道骨翛然一太真。古岸埋香多是雪,寒巖欺影四無人。因風寄遠愁應老,坐雨辭根恨未塵。賸欲巡簷賦歸隱,共君心事答閒春。

征路愁迷黯動神,穿林入谷自尋真。亭亭有意冷移玉,黯黯無言空悵人。夢斷陽台半雲雨,淚空青塚幾沙塵。余芳消歇繁華起,野水蒼煙意自春。

眼花落井眩雙神,雪步迢迢見欲真。澹墨畫圖橫玉影,黃昏庭院倚闌人。唾絨猶認窗間跡,啼粉空餘鏡面塵。消得黃金鑄成屋,年年雪裏貯芳春。

水中仙子鏡中神,夜夜相攜入夢真。隴雁哀殘埋玉地,朔風吹老弄蟾人。寒添灞上雙眉凍,愁壓江南幾屐塵。雪裏不嫌情味苦,一枝佔斷九州春。

橫影伶仃似有神,半清淺處獨呈真。數枝衝澹晚唐句,一種孤高東晉人。上苑清房誰耐雪,廬山玉峽肯蒙塵。是中天趣那能識,惜被東風漏洩春。

夢來曾憶二郎神,花影愁端語最真。月浸一庭寒水玉,夢驚孤枕斷腸人。不堪往事從頭看,總欲新詩得句塵。啄木敲門窺我醉,四山寂寂鳥啼春。

憶昔君平勘卜神,青衣應是日時真。雲開巫女多嬌面,浴出楊妃一麗人。竹葉杯浮苔砌月,豆荄灰暖紙窗塵。驚春恐落群芳後,先到名園逐上春。

遺情極像白拈神,仙與吟翁意氣真。月曉憶同林外飲,酒醒愁恨曲中人。荒溪獨照山初靜,寒影相持雪亦塵。每惜半簷風露重,起披玉毳伴瓊春。

朵中飛下玉霄神,仙韻嬌姝一粉真。冰曉浴乾銀浦水,雪籬愁損草堂人。名姬駿馬空詞筆,廢苑荒台老戰塵。凍野蒼茫天四慘,兩行啼雁獨傷春。

按中峰《梅花百詠》如「斜照窗紗斜照水,半隨風信半隨塵。」「一點芳心憑驛使,半梢清影伴詩人。」「飢蜂冒雪身遊絮,病鶴眠苔跡妒塵。」「曉起白迷煙外策,夜深寒醒酒邊人。」「吟對瘦憐寒夜影,折看愁殺故鄉人。」對仗極工,應不減孤山處士疏影暗香之句也。

中峰普應國師者。諱明本。其先臨濟玄。
玄七傳楊岐會。會八傳無準範。範傳雪巖欽。欽傳高峰妙。
妙之嗣四人。師居其首。師自臨濟其世十八。
臨濟自少林其世十一。是師為少林二十九世之正胤也。

NKNK 2010-06-26 12:24 AM

百樹梅花學士魂——元代著名文藝家馮子振  

凡愛讀元曲的沒有一個不知道馮子振。他是元代文壇一顆光芒四射的巨星,也是我們湘鄉人的久遠驕傲。
馮子振(1253-1348),字海粟,號瀛洲客,怪怪道人,上湘人,即今湘鄉山棗鎮山田村人,曾官承侍郎集賢事制。馮子振極富創作才華,能詩、能賦、能曲,散文亦豪,書法堪稱佳品,畫作不凡。馮子振的文藝作品在當世及對後代均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中國文學史》列舉的元代前八位著名散曲作家,子振是其中之一。能入選《四庫全書》《古典文學大觀》等書的,在現今湘鄉範圍內,僅馮先生一人,就是在全省可與馮先生比肩的亦是鳳毛麟角。 《中國古代文學辭典》作家部分,躋身其中的共一千餘人,湖南僅13人,其中3人另有歸屬,可以肯定的僅10人,馮子振是其中之一,可見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成就。清代黃文王介曾斷言:“湘之人能傳數百載者,在宋為王公南強,在元為馮公海粟。”飲譽之高,由此可見。

輕輕揭開塵封已久的史冊,讓650多年前那位書讀得極多、文章寫得很快、以博學英詞聞名於世的傑出文藝家馮子振悄然走向今天的讀者,讓我們看看他的民本思想和人格高標,因為思想與作品都構築於人格。人格具有凝聚力,沒有人格的思想和作品,只能是一堆散亂無用的廢料,所以我們才把文化和文化人之魂看作是人格,是人的人格精神。

志 存 高 遠
自從司馬遷用那支如椽巨筆在《史記》中將屈原與賈誼的靈魂合葬,湖湘大地上就久駐光昭日月的楚魂,千百年來成為文人學士的孜孜追慕。

出生於南宋的馮子振,應該說深有“山河破碎風飄絮”的切身體驗。七歲那年(1259),蒙古兵自云南至廣西長驅到潭州(今長沙市),宋帥請和,劃江為界。及至宋德礻右二年(1276)馮子振24歲時,元兵終於破潭州,湖南州府交降。此時,忽必烈已在燕京建都立國5年。

我們無法猜想馮子振是如何在兵荒馬亂中讀書成材的。然而,在他34歲那年,元世祖忽必烈遣人遍訪江南求賢納士,才華橫溢的馮子振就在被推薦之列。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夏日,馮子振應召入大都(今北京),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的詩、文、曲創作也便一步一步走上巔峰。

在馮子振應召入大都五年後的一天,他到同為集賢院學士的趙孟兆頁家中作客,二人談詩論文興趣盎然。馮子振帶著幾分醉意,抬頭望見趙宅壁間有宋代李纟其的詠梅詩,隱隱約約掩映於碧紗,便觸景生情詩興大發。

此刻,趙宅庭院中正有寒梅數樹迎風斗雪,於綠紗窗間疏影橫斜。泥爐炭火吐著艷艷火苗,溫著的酒壺已換三巡,趙孟兆頁正趁酒酣,展紙提筆揮灑丹青。才思敏捷的馮子振心中已是詩海翻騰豪情奔湧。趙孟兆頁見子振詩興蓬勃於胸,便向內高呼:紙筆伺候!俄頃,室內匆匆走出書僮二位,抱來一疊厚厚的紙。馮子振醉眼迷離,臉色酡紅,起身,長袖一拂,拈筆,據案疾書《古梅》一首:
天植孤山幾百年,名花分佔逋翁先。
只今起草新栽樹,後世相看亦復然。

此刻,馮子振已滿腦梅花紛飛、宦海沉浮、人生冷暖……翻江倒海,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老梅、疏梅、孤梅、瘦梅、蟠梅、新梅、早梅、鴛鴦梅千姿百態;寒梅、臘梅、綠萼梅、紅梅、粉梅、青梅、黃梅色彩紛呈;半開梅、乍開梅、全開梅、落梅爭輝鬥艷;憶梅、探梅、尋梅、問梅、索梅、觀梅、賞梅、評梅、歌梅激情奔放;友梅、寄梅、惜梅、夢梅浮想聯翩;釣磯梅、樵徑梅、蔬圃梅、藥畦梅……可以肯定,馮子振此刻的思緒定在家鄉的田疇山水間跋涉。沙、沙、沙,馮子振筆走龍蛇,風生水起,文思像一匹脫韁的野馬,一揮而就寫下《矮梅》:
不放冰梢幾尺長,怕分春色過鄰牆。
大材未必難為用,禹殿雲深鎖棟樑。

梅,在中國古代文人學士中,只是視為孤傲芳潔,誰又知道,梅樹還能作棟樑之材呢?博學的馮子振就是這樣高明:那高聳雲天的大禹廟中不是有梅梁嗎!馮子振系集賢院學士,終日為皇宮王室吟唱,由詩索想,馮子振絕對胸懷安邦治國平天下的鴻鴣之志。如今卻吟吟唱唱身不由己,即使是棟樑之材也英雄無用武之地,無可奈何徒嘆:“怕分春色過鄰牆”!

金雞唱曉,東方發白。馮子振不知喝了多少杯酒,此刻,拈鬚,撥指,心中細想,這詠梅詩也許快百首了吧。但是豪情未減。此刻,他一定想起了千年前悲悲切切游吟於湘江之濱的屈原。他把蘭、蕙、蓉、菊等名花異草譜入《離騷》而傳唱千古。現在,我馮子振呢,把梅花吟成百詠是為了什麼呢?於是一首《紅梅》噴薄而出:
若有人兮湘水濱,冷香和月浸黃昏。
自憐不入離騷譜,待把芳心吊楚魂。

馮子振曾自稱“楚傖父”,那心早已與屈原貼得很緊很緊!

釋明本是元代高僧,姓孫,號中峰,在吳山聖水寺當和尚,道行很高,又擅詩文。有一天,馮子振的朋友趙孟兆頁偕同中峰到馮宅拜訪。三人喝酒品茗,談詩論文甚為投機。馮子振便取出《梅花百詠》詩稿展示。中峰摸摸光溜溜的頭先是驚訝,轉而略作沉思,便欣然走筆相和。於是便有了《和馮子振“梅花百詠”》。馮子振對中峰的詩才甚為佩服!得意間,中峰放下手中的茶盅,又悄悄從袖中取出一疊《梅花九字歌》以示。本來有幾分傲氣的馮子振,此刻算是真正服了。於是便拉中峰相對而坐,結為梅花知己,情誼篤深。

馮子振與中峰禪師的雙《梅花百詠》一直傳為文壇佳話。清人夏洪基為馮子振及中峰禪師校刊了雙《梅花百詠》並在附記中大加讚頌:“今其詩裁冰鏤雪,摹繪入神,而逸韵藻思,實堪伯仲。”同時還有人作詩稱:“海粟俊才應絕世,中峰道韻不嬰塵。 ”馮子振的《梅花百詠》因其規模宏大,前無古人,而產生巨大影響,後來和者有數十人之多。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是位民族思想極為強烈的思想家,儘管由於偏見,對馮子振在元朝為官頗有微詞,但是對馮子振的文才極為稱頌、仰慕。於是便偕同三位本省詩人親自來到湘鄉,造訪子振故里,踏雪尋梅,步其芳踪餘韻,三人在搖曳的燭光下,苦苦吟唱兩夜,終於“三子稅稿,一即相示”。王夫之本人覺得自己還“和”得不夠理想,便又“戲作桃花絕句數十首抵之,以示鄭重。”

如果說《梅花百詠》是馮子振一逞才華的“遊戲之作”。那麼他撰寫的《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碑記》更是正氣凜然,慷慨激昂。碑記一開頭,便有股浩然正氣激盪人胸——“大丈夫忠憤不酬於尺寸,而廟食滂沛於九州;功名不留於須臾,而義烈感慨於千古。”馮子振在他的《十八公賦》中,也同樣噴薄出一股陽剛之氣。洋洋灑灑數千言,透過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看到馮子振一僮二馬,蹄聲得得跋涉於“古八百里黑森林”,在“數十里孤驛”間,望著那挺拔而立的十八棵青松浮想聯翩。於是妙筆生花,描寫得出神入化。馮子振確信,“十八公”在那“驛亭沙塞、荒寒寥落”的環境中,“以其倔奇瑰傑,有如此者,無論南北萬里,殆九州之表,六合之外,自有宇宙以來未之有也。”這應該是篇極妙的“松樹贊!”也是詩人的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是楚魂的凸顯!正如元人鄭元礻右詩云:“馮翁眈眈老墨虎,嘯風詞林弓廣飛駑。”

淡 泊 名 利

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誰不想學而達仕?然而,幾經拼搏即使如願以償又誰都難免宦海浮沉,去留無定。
在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下生長的馮子振經歷了忽必烈的元代統一,國家稍有安定。 35歲的馮子振好不容易才盼來了入京做官的機會。然而,僅隔五年,馮子振不幸遇上“桑哥事件”。元史載:“桑哥為元世祖時尚書右丞相,權傾朝臣,馮子振嘗以詩為譽。”作為詞人的馮子振寫過一些讚譽桑哥的詩本不奇怪。但是桑哥事敗後,立即累及無辜。這就是封建專制下的“株連”。於是便有國史院的陳孚告馮子振的黑狀,說他為桑哥撰寫碑文時引喻不當。馮子振此刻才恍然大悟,官場竟如此險惡!那陳孚原本是朋友,而自己還很受他尊敬呢。如今大難臨頭,朋友尚來落井投石,更何況他人?正在馮子振這腦袋該不該掉的時候,面南而坐的元世祖忽必烈輕撫龍鬚細細思忖:實事求是的說,如果凡是讚譽過桑哥的都要殺頭,那麼……元世祖不再想下去,眉頭一皺,痛斥告狀者:“馮子振這位寫詞的人又有什麼罪過呢?難道非得像桑哥那樣處以重罪?桑哥作為宰相權傾一時,朝廷中誰沒讚譽過他?我皇帝老子不也曾誇獎過他嘛?”皇帝不處馮子振以死罪,其實也是為自己的用人不察而打馬虎眼。
馮子振終於保住了腦袋。
至元二十九年(1292),四十歲的馮子振即使才華如何橫溢也遭放逐,捲著那鋪蓋兒憔悴孤寂得如一片飄零的落葉,腳步踏踏,關山重重,跋涉著數千里歸程。

次年(1293),馮子振實在太寂寞了,便約了朋友同遊金陵(今南京)。祖國大好河山如此遼闊,為什麼獨遊金陵?此刻的馮子振心有所向,筆有所指——他要去遊鳳凰台;他要去憑弔李滴仙!想想,此刻的馮子振與當年的李白同是天涯淪落人啊!詩仙李白儘管才華橫溢也屢遭放逐。李白死於公元762年,距馮子振這位“後來者”相距530年。李白被謫時43歲,馮子振被謫時41歲;再者二人均為“供奉臣”——為皇室王宮作詩填詞寫曲之人。馮子振登上鳳凰台,心如李白那樣破碎。長空孤雁單鴻,鳴聲啾啾;秋水擁扁舟一葉,任江水橫流。可惜,我們找不到當時馮子振吊李謫仙的詩篇。只有同去的朋友高啟有詩為證:
騎鯨一去五百秋,花草滿徑埋春愁。
瀛州老客綠玉杖,笑領賓客還來游。
“笑領賓客”,馮子振此刻的笑臉後面會深深隱藏著什麼呢?馮子振在被貶以後的歲月裡,靜思反省詞稿連篇,在《感事》散曲中說:
江湖難比山林住,種果父勝刺船父。
看春花又看秋花,不管顛風狂雨。
盡人間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
到中流手腳忙時,則靠著柴扉深處。

他把當政喻為撐船的人,隨時有被風浪覆滅的危險,遠不如農夫自在安閒,看似灑脫,實則內心充滿著難言的苦痛。險惡的官場,不幸的遭遇,產生復雜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更重要的是馮子振沒有畏懼,沒有厭世,“不管顛風狂雨”,“盡人間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如果“到中流手腳忙時,則靠著柴扉深處”。在詩人眼裡,在遊子心中,故鄉永遠是躲避險風惡浪的港灣。在封建專制社會中,普天之下皆皇土,一個知識分子疲憊的靈魂也只能如此安憩!

貞元元年(1295),元世祖去世,元
成宗繼位。被斥三年後的馮子振滿懷喜悅被召,第二次入京,時年43歲。
朝廷中的明爭暗鬥永遠不會休止,“顛風狂雨”隨時都會發生。到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61歲的馮子振又被免職,拖著一身疲憊歸隱故鄉林泉。
漫漫人生之路,昏昏皇室宮廷,馮子振預見到“早晚馬頭南去”。他在《市朝歸興》中云:“山村朝市都曾住,忠孝兩字報君父。利名場,反復如雲,又要商量陰雨。便天公有眼難開,袖手不如家去。更娥眉強學時妝,是老子平生懶處。”馮子振被朝廷稱為“妄人”,的確有些孤傲。他實在厭惡那反复無常的“名利場”;他不願裝笑賣乖迎合朝廷。如果天公都不開眼分個青紅皂白,我這樣的人也就只有衣袖一拂,罷,罷,罷,歸家去也!只不過,馮子振堅定一個做人的原則,在朝廷,忠君;回鄉後,孝父!忠孝,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人格底線。馮子振能做到這點,對於古人來說還有何求? !

親 民 卹 民

在馮子振近一個世紀的人生旅程中,長期以詩文詞曲為伴,與筆墨丹青結緣,“當酒酣氣豪,橫厲奮發,一揮萬餘言,少亦不下數千。”以超人的才華、驚人的速度創作了大量文藝作品,堪稱“一世之雄”。但由於種種原因,保存留傳下來的為數極少。然而,我們洞穿其文,燭照其心,仍然可以看到馮子振無論居廟堂之高或處江湖之遠,他始終保持著一顆憂國憂民的心。

作為名聲遠播的“詞臣”,馮子振難免要與那些達官顯貴唱和,少不了“奉命之作”。這種官場應酬,本來就是一種對創作天才的扼殺。但是馮子振自有他的清高孤傲,正如他自己詩云:“文焰逼人高萬丈,倒提鐵筆向空題”。有一天,馮子振面對一幅嬌豔的《楊妃病齒圖》浮想聯翩——江山與美人這一千古難題,曾引來多少民族災難國家興亡,枉使幾多英雄“折腰”。於是他奮筆疾書:“華清宮,一齒痛;馬嵬坡,一身痛;漁陽鼙鼓動地來,天下痛。”字字如刀,句句見血,告誡後世為人君者不荒於色,為人臣者不失其節——荒淫無度的帝王們啊,你們能不能少為一己之樂而釀成天下百姓之痛!這是代表著天下老百姓正義的呼喚!

特別是馮子振被斥而“周流四方,涉世路之險平,”他卻“樂林泉而棲遲,友漁樵而忘形”,京官又回到了百姓之中。正因如此,馮子振不同於一般的散曲家。他的筆墨不在男歡女愛、離愁別恨,而是火辣辣地描繪著下層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

有一天,馮子振喝過三杯薄酒,抬頭望著那噴火般的炎炎烈日,看看滿臉憔悴如枯田的農夫,他端著酒杯的手在微微顫抖,雙眉緊皺,淚眼模糊,他不是為了自己被罷官而憂慮,而是望著乾枯的禾苗而揪心!農夫們躬耕如老牛,種植的禾苗正在孕穗,天卻久晴不雨,禾苗像懷胎十月遇上難產的農婦。一年的收成啊,繫著多少人的性命!如今夕陽斜照下的晚霞,在詩人的眼中已不再美麗,而是“恨殘霞不近人情,截斷玉虹南去”——那片無情的火燒雲啊,為什麼要炙烤著農夫的心?他隨口吟成一首散曲《農夫渴雨》,把盞問天:何時才能飄來一片雨雲,為人間降下三尺甘霖? !

可以肯定,不熟悉農民,不理解與同情農民是絕對不可能產生如此共鳴!馮子振最為著名的散曲《正宮·鸚鵡曲》,共有百首,現存40首中,茶農、花農、菜農、樵夫、漁夫、船夫、種田人、牧羊人、駕車人在他筆下個個栩栩如生,詩文詞曲句句知疼知痛連著勞動人民的筋和骨而傳唱千古。

如寫園父提水澆菜的:“柴汀雞犬前住,笑語聽傴背園父。轆轤邊把甕澆畦,點點陽春膏雨。菜花間蝶也飛來,又趁暖風雙去。杏梢紅韭嫩泉香,是老瓦盆邊飲處。”透過字裡行間,人們可以看到:一個佝僂著腰背的老人,抱著只甕罐提水澆菜,雖然含辛茹苦,但看到滿園新綠,菜花爛漫,引來彩蝶雙飛,於是便有了園父輕輕的笑聲。中國農耕文化中,那種“知足常樂”,以勞動為快樂的田園牧歌如詩如畫,讀來令人滌神醒智,蕩氣迴腸。又如寫漁夫的:“沙鷗灘鷺離依住,鎮日坐釣叟綸父。斜陽曬網收竿,又是南風催雨。綠楊堤忘系孤柱,白浪打將船去。想明朝月落潮平,在掩映蘆花深處。”漁夫昨天的艱辛勞動,今天的豐收喜悅,明天的希望企盼,都蕩漾於詩意盎然的綠楊長堤,蘆花深處。

毛澤東曾直言評點二十四史:“洋洋灑灑四千萬言,寫的差不多都是帝王將相,人民群眾的生產情形,生活情形大多隻字不提。”幾千年來,史書如此,詩文更如此。多少文人墨客只沉醉於才子佳人的風花雪月,那支筆怎麼也捨不得為老百姓而歌哭。千百年來,多少大官小吏只痴迷於爭權奪利、魚肉百姓! “任它桃李爭春色,不為繁華易素心!”這是馮子振的志趣!表白一位京官、一位激盪文壇的巨匠,心能如此貼近百姓,為天下勞苦人民祈求“甘霖”,實在是難能可貴!

馮子振近一個世紀的人生,兩進京城,兩次罷官,可謂仕途艱險。他隱居林泉,醉臥詩章。他只想當個“忒老愚父”,“東家西捨隨緣住”,“爛醉不教人去”。官場傾軋,白浪滔天。他在《醉東風》中寫到:“緣潔來生淨果,從他半世蹉跎。冷淡交,唯三個……明月清風共我。”馮子振第一次官場跌跤,便是他的好友陳孚告發的。官場啊,真是險惡。於是,他“笑長安利鎖名韁,定沒個身心穩處。”離開那身心無法安放的官場,來到百姓中間,看到純樸的樵夫、漁父、船翁,難道不是明月清風嗎?這就是馮子振的人生境界!

元至正八年(1348)二月十二日,馮子振走完近一個世紀的風雨人生,最後在故土安息,長留一丘青塚讓後人膜拜。他的好朋友朱德潤作詩哀挽:“登高原而悵望兮,殞喬木於江城,謂耆德之方茂兮,將演年而百齡……惜為周流四方兮,涉世路之險平……慘物交兮鳥悲嗚”。詞林喬木頓傾,怎能不引來百鳥悲嗚!
參考書目:王毅編岳麓書社1990年版《海粟集輯存》
陳元初撰《一位湘人不應遺忘的文藝家》
(作者:李平安 )

K22514 2010-06-26 08:51 AM

一片落葉.. 兩片落葉...

落葉隨波流向未知的盡頭~

一陣強風起 又是數不清的落葉

落葉 不會是孤獨的 ~~


:on_14:

crd1871 2010-06-27 04:55 AM

放下大分享了好多詩詞喔,感恩啊^^

放下是真功夫 2010-06-27 07:35 AM

引用:

作者: K22514 (文章 2247099)
一片落葉.. 兩片落葉...

落葉隨波流向未知的盡頭~

一陣強風起 又是數不清的落葉

落葉 不會是孤獨的 ~~


:on_14:



簡單的 兩片葉子 

揚起了您細膩的文采 飄起了人生的哲理 !


真箇是 俯拾皆學問.....

K 哥 您好樣的

quasar 2010-07-11 09:08 PM

不知有沒重複貼文... 有重複請告知刪文
增廣昔時賢文...網路上可找到國台客語各種讀誦版
:on_14:
...
昔時賢文 誨汝諄諄 集韻增廣 多見多聞
觀今宜鑒古 無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 將心比心
酒逢知己飲 詩向會人吟 相識滿天下 知心能幾人
相逢好似初相識 到底終無怨恨心 近水知魚性 近山識鳥音
易漲易退山溪水 易反易覆小人心 運去金成鐵 時來鐵成金
讀書須用意 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說三分話 未可全拋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發 無心插柳柳成陰 畫虎畫皮難畫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
錢財如糞土 仁義成千金 流水下灘非有意 白雲出岫本無心
當時若不登高望 誰信東流海漾深 路遙知馬力 事久見人心
兩人一般心 有錢堪買金 一人一般心 無錢堪買針
相見易得好 久住難為人 馬行無力皆因瘦 人不風流只為貧
饒人不是痴漢 癡漢便不饒人 是親不是親 非親卻是親
美不美山中水 親不親故鄉人 鶯花猶怕春光老 豈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飲空歸去 洞口桃花也笑人 紅粉佳人休便老 風流才子莫教貧
在家不會迎賓客 出外方知少主人 黃金無假 阿魏無真
客來主不顧 應恐是痴人 貧居鬧市無人識 富在深山有遠親
誰人背後無人說 那個人前不說人 有錢道真語 無錢語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 杯盃先勸有錢人 鬧裡有錢 靜處安身
來如風雨 去似微塵 長江後浪催前浪 世上新人換舊人
近水樓臺先得月 向陽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見今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先到為君 後到為臣 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中直 須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樹 世上無直人
自恨枝無葉 莫怨太陽偏 萬般都是命 半點不由人
一年之計在於春 一日之計在於寅 一家之計在於和 一生之計在於勤
責人之心責己 恕己之心怒人 守口如瓶 防意如城
寧可負我 切莫負人 積善成名 積惡滅身
再三行善事 第一莫欺心 虎生猶可近 人熟不堪親
來說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 遠水難救近火 遠親不如近鄰
有錢有酒多兄弟 急難何曾見一人 人情似紙張張薄 世事如棋局局新
山中也有千年樹 世上難逢百歲人 力微休負重 言輕莫勸人
無錢休入眾 遭難莫尋親 平生莫作皺眉事 世上應無切齒人
土者國之寶 儒為席上珍 若要斷酒法 醒眼看醉人
求人須求大丈夫 濟人須濟急時無 渴時一滴如甘露 醉後添盃不如無
久住令人賤 貧來親也疏 酒中不語真君子 財上分明大丈夫
出家如初 成佛有餘 積金千兩 不如明解經書
養子不教如養驢 養女不教如養豬 有山不耕倉凜虛 有書不讀子孫愚
倉稟虛兮歲月乏 子孫愚兮禮義疏 同君一夜話 勝讀十年書
人不通古今 馬牛如襟据 茫茫四海人無數 那個男兒是丈夫
白酒釀成延好客 黃金散盡為收書 救人一命 勝造七級浮屠
城門失火 殃及池魚 庭前生瑞草 好事不如無
欲求生富貴 官法如爐 百年成之不足 一旦壞之有餘
人心似鐵 須下死功夫 善化不足 惡化有餘
水太清則無魚 人太緊則無智 知者減半 省者全無
在家由父 出嫁從夫 是非終日有 不聽自然無
寧可正而不足 不可邪而有餘 寧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無
竹籬茅舍風光好 道院僧房總不如 命裡有時終須有 命裡無時莫強求
道院迎仙客 書生隱相儒 庭栽悽鳳竹 池養化龍魚
結交須勝己 似我不如無 但看三五日 相見不如初
人情似水分高下 世事如雲任捲舒 會說話都是 不會說無理
磨刀恨不利 刀利傷人指 求財恨不多 財多害人己
知足常是 終身不辱 知止常止 終身不恥
有福傷財 無福損己 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
若登高必自卑 若行遠必自邇 三思而行 再思可矣
使口不如自走 求人不如求己 小時是兄弟 長大各鄉里
妒財莫妒食 怨生莫怨死 人見白頭嗔 我見白頭喜
多少少年亡 不到白頭死 牆有縫 壁有耳
好事不出門 惡事傳鄉里 賊是小人 智過君子
君子固窮 小人窮斯濫矣 貧窮自在 富貴多憂
不以我為德 反以我為仇 寧向直中取 不可曲中求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知我者為我心憂 不知我者為我何求
晴乾不肯去 等待雨淋頭 成事莫說 覆水難收
是非只為多開口 煩惱皆因強出頭 忍得一時之氣 免得百日之憂
近來學得烏龜法 縮頭時且縮頭 懼法朝朝樂 欺公日日憂
人生一世 草生一春 白髮不隨人而去 看來又是白頭翁
月過十五光明少 人到中年萬事休 兒孫自有兒孫福 莫把兒孫作馬牛
人生不滿百 常懷干歲憂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來明日憂
路逢險處難迴避 事到頭來不自由 藥能醫假病 酒不解真愁
人貧不語 水平不流 一家養女百家求 一馬不行百馬憂
有花方酌酒 無月不登樓 三杯通大道 一醉解千愁
深山畢竟藏猛虎 大海終須納細流 受恩深處宜先退 得意濃時便可休
莫待是非來入耳 從前恩愛反為仇 留得五湖明月在 不愁無處下金鉤
休別有魚處 莫戀淺灘頭 去時終須去 再三留不住
忍一句息一怒 饒一著退一步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 五十將相尋死路
生不認魂 死不認屍 父母恩深終有別 夫妻義重也分離
人生似鳥同林宿 大限來時各自飛 人善被人欺 馬善被人騎
人無橫財不富 馬無夜草不肥 人惡人怕天不怕 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惡到頭終有報 只爭來早與來遲 黃河尚有澄清日 豈可人無得運時
得寵思辱 安居慮危 念念有如臨敵日 心心常似過橋時
英雄行險道 富貴似花枝 人情莫道春光好 只怕秋來有冷時
送君千里 終須一別 但將冷眼看螃蟹 看你橫行到幾時
見事莫說 問事不知 閒事莫管 無事早歸
假饒染就真紅色 也被旁人說是非 善事可作 惡事莫為
許人一物 千金不移 龍生龍子 虎生豹兒
龍游淺水遭蝦戲 虎落平陽被犬欺 一舉首登龍虎榜 十年身到鳳凰池
十年窗下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 酒債尋常行處有 人生七十古來稀
養兒待老 積穀防饑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常將有日思無日 莫把無時思有時 時來風送滕王閣 運去雷轟薦福碑
入門休問榮枯事 觀看容顏更得知 官清書吏瘦 神靈廟祝肥
息卻雷霆之怒 罷卻虎狼之威 饒人算之本 輸人算之機
好言難得 惡語易施 一言既出 駟馬難追
道吾好者是吾賊 道吾惡者是吾師 路逢險處須當避 不是才人莫獻詩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 少年不努力 老來徙傷悲
人有善願 天必從之 莫吃卯時酒 昏昏醉到酉
莫罵西時妻 一夜受孤淒 種麻得麻 種豆得豆
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 見官莫向前 做客莫在後
寧添一斗 莫添一口 膛螂捕蟬 豈知黃雀在後
不求金玉重重貴 但願兒孫個個賢 一日夫妻 百世姻緣
百世修來同船渡 千世修來共枕眠 殺人一萬 自損三千
傷人一語 利如刀割 枯木逢春猶再發 人無兩度少年頭
未晚先投宿 雞鳴早看天 將相額頭堪走馬 公侯肚裡好撐船
富人思來年 貧人思眼前 世上若要人情好 賒去物件莫取錢
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 擊石原有火 不擊乃無煙
人學始知道 不學亦徒然 莫笑他人老 終須還到老
但能依本分 終須無煩惱 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
貞婦愛色 納之人禮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不是不報日子未到
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 一人道好 千人傳寶
凡事要好 須問三老 若爭小利 便失大道
年年防饑 夜夜防盜 學者如禾如稻 不學者如嵩如草
遇飲酒時須飲酒 得高歌處且高歌 因風吹火 用力不多
不因漁父引 怎得見波濤 無求到處人情好 不飲任他酒價高
知事少時煩惱少 識人多處是非多 入山不怕傷人虎 只怕人情兩面刀
強中自有強中手 惡人自有惡人磨 會使不在家豪富 風流不用著衣多
光陰似箭 日月如梭 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黃金未為貴 安樂值錢多 世上萬般皆下品 思量惟有讀書高
世間好語佛說盡 天下名山僧佔多 為善為樂 為惡難逃
羊有跪乳之恩 鴉有反哺之義 你急他未急 人閒心不閒
隱惡揚善 執其兩端 妻賢夫禍少 子孝父心寬
既墜釜中 反顧無益 反覆之水 收之實難
人生知足何時足 人老偷閒且自閒 但有綠楊繫馬 處處有路透長安
見者易 學者難 莫將容易得 便作等閒看
用心計較般般錯 退步思量事事難 道路各別 養家一般
從儉入奢易 從奢入儉難 知音說與知音聽 不是知音莫與談
點石化為金 人心猶未足 信了肚 賣了屋
他人睨睨 不涉你目 他人碌碌 不涉你足
誰人不愛子孫賢 誰人不愛千鍾粟 奈五行不是 這般題目
莫把真心空計較 兒孫自有兒孫福 與人不和勸人養鵝 與人不睦勸人架屋
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 河狹水急 人急計生
明知山有虎 莫向虎山行 路不行不到 事不為不成
人不勤不善 鐘不打不鳴 無錢方斷酒 臨老始看經
點塔七層 不如暗處一燈 萬事勸人休瞞昧 舉頭三尺有神明
但存方才地 留與子孫耕 滅卻心頭火 剔起佛前燈
惺惺常不賞 懞懞作公卿 眾星朗朗 不如孤月獨明
兄弟相害 不如自生 合理可作 小 利莫爭
牡丹花好空入目 棗花雖小結實成 欺老莫欺少 欺人心不明
隨分耕鋤收地利 他時飽暖謝蒼天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 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相論逞英雄 家計漸漸退 賢婦令夫貴 惡婦令夫敗
一人有慶 兆民咸賴 人老心未老 人窮志不窮
人無千日好 花無百日紅 殺人可惡 情理難容
乍富不知新受用 乍貧難改舊家風 座上客常滿 杯中酒不空
屋漏更遭連夜雨 行船又遇對頭風 筍因落籜方成竹 魚為奔波始化龍
記得少年騎竹馬 看看又是白頭翁 禮義生於富足 盜賊出於貧窮
天上眾星皆拱照 世間無水不朝東 君子安貧 達人知命
忠言逆耳利於行 良藥苦口益於病 順天者存 逆天者亡
人為財死 鳥為食亡 夫妻相和合 琴瑟與笙簧
有兒貧不久 無子富不長 善必壽考 惡必早亡
爽口食多偏作病 快心事過恐生殃 富貴定要安本分 貧窮不必枉思量
盡水無風空作浪 繡花雖好不聞香 貪他一斗米 失刮半年糧
爭他一腳豚 反失一肘羊 龍歸晚洞雲猶濕 麝過春山草木香
平生只會量人短 何不回頭把自量 見善如不及 見惡如探湯
人貧志短 馬瘦毛長 自家心裡急 他人未知忙
貧無達士將金贈 病有高人說藥方 觸來莫與說 事過心清涼
秋至滿山多秀色 春來無處不花香 凡人不可面相 海水不可斗量
清清之水為土所防 濟濟之士為酒所傷 高草之下或有蘭香 茅茨之屋或有公王
無限朱門生餓殍 幾多白屋出公卿 醉為乾坤大 壺中日月長
萬事命已定 浮生空白忙 千里送毫毛 寄得不寄失
一人傳虛 百人傳實 世事明加鏡 前程暗似漆
良田萬頃日食一升 大廈千間夜眠八尺 千經萬典 孝義為先
一字入公門 九牛拖不出 衙門八字開 有理無錢莫進來
當從升合起 貧因不算來 家中無才子 官從何處來
萬事不由人計較 一身都是命安排 急行慢行 前程只有多少路
人間私語 天聞若雷 暗室虧心 神目如電
一毫之惡勸人莫作 一毫之善與人方便 虧人是禍 饒人是福
天眼恢恢 報應甚速 聖賢言語 神欽鬼伏
人各有心 心各有志 口說不如身逢 耳聞不如目見
養軍千日 用在一朝 國清才子貴 家富小兒驕
利刀割體痕易合 惡語傷人恨難消 公道世間惟白髮 貴人頭上不曾饒
有錢堪出眾 無衣懶出門 為官須作相 及第必爭先
苗從地發 樹向枝分 父子和而家不退 兄弟和而家不分
官有正條 民有私約 閒時不燒香 急時抱佛腳
幸生太平無事日 恐逢年老不多時 國亂思良將 家貧思賢妻
池塘積水須防旱 田地深耕足養家 根深不怕風搖動 樹正無愁月影斜
奉勸君子 各宜守己 只此呈示 萬無一失

增廣昔時賢文【終】

古里特 2010-07-13 10:13 PM

http://pic.eslite.com/Upload/Product/201002/m/634007922939541250.jpg
代工之王郭台銘傳奇

這是我兩三個月之前買的書

那個時候還沒有發生富士康跳樓事件

書中就是寫一些郭台銘如何打拚過來的

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高盛論壇那一次

郭台銘在全球大老面前

拿起Made in china的產品

重重往地上摔個幾次

再拿起來撥電話給台下的大老

證明made in china是貨真價實

劉金山加油 2010-07-14 09:45 PM

嗯:on_74:這棟樓很不錯:on_02:有很多文章和詩詞:on_45:

最重要的是還有解釋:on_79:這樣我就變成看的懂了:on_41:

呵呵:on_45:明天可以向大家吹噓了:on_79:

放下是真功夫 2010-07-14 10:05 PM

引用:

作者: 劉金山加油 (文章 2249073)
嗯:on_74:這棟樓很不錯:on_02:有很多文章和詩詞:on_45:

最重要的是還有解釋:on_79:這樣我就變成看的懂了:on_41:

呵呵:on_45:明天可以向大家吹噓了:on_79:


呵呵

那麼請記得帶牛皮或是汽球 ^^

喔~還有!!

千萬別太用力吹 !! 破了....就不安全了 :on_14::on_79:

放下是真功夫 2010-07-14 10:10 PM

引用:

作者: 古里特 (文章 2248979)
http://pic.eslite.com/Upload/Product/201002/m/634007922939541250.jpg
代工之王郭台銘傳奇

這是我兩三個月之前買的書

那個時候還沒有發生富士康跳樓事件

書中就是寫一些郭台銘如何打拚過來的

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高盛論壇那一次

郭台銘在全球大老面前

拿起Made in china的產品

重重往地上摔個幾次

再拿起來撥電話給台下的大老

證明made in china是貨真價實



郭董既權謀又有霸氣

難得一見的人才

古里特 2010-07-15 04:31 PM

http://pic.eslite.com/Upload/Product/201003/m/634031253482118750.jpg

這是三十五歲系列的第四本

最近才剛出版的,就立刻買回來看

裡面講述著各種專有名詞

一一去講解商業上的各種理論

例如:

蝴蝶效應、冰淇淋哲學、沉沒成本、月暈效應、蘑菇定律、破窗理論等等

劉金山加油 2010-07-16 01:12 AM

引用:

作者: 放下是真功夫 (文章 2249077)
呵呵

那麼請記得帶牛皮或是汽球 ^^

喔~還有!!

千萬別太用力吹 !! 破了....就不安全了 :on_14::on_79:

嗯:on_74:今天我考大家詩詞的意思:on_45:

結果整個辦公室沒人會:on_79:呵呵

誰叫他們不來這邊看解釋:on_45:

我感覺自己很有文化素養:on_41: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8:47 A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


SEO by vBSEO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