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經(快一年前了吧)試用支援 IP 的 KVM switch,
從另一台電腦上的windows 桌面直接操作及抓圖 這樣抓取的圖片應該是還不錯才對:on_52::on_52: (曾當網管時製作新手手冊使用的方法) 不知道可不可以:on_52::on_52: |
引用:
VCR視窗不要開啟放到最大就好了,會有同心方塊現象。(此回覆不重要啦,看看就好了) |
引用:
|
引用:
有時想錄youtube影片(放大至無邊界),這樣省去轉檔的麻煩。 vnc也玩過這樣,(不過是兩台電腦) p.s.就一直跑出【同心方塊】視窗,愈來愈小。 |
引用:
手上剛好有一台這個設備,叫CN-6000 這幾天到公司來試玩一下:on_02: |
引用:
我覺得重點是在那張負責錄影的卡身上 ... 買的太差是那種軟體壓縮錄影的話 ...,CPU 就會倒大楣 ..., 相對的畫質上的好壞就會被 CPU 的能力所限制 ... 如果是買有硬體壓縮錄影的卡,CPU 就會很輕鬆 ..., 相對的畫質上的好壞就會被硬體壓縮晶片的能力所限制 ... 硬體壓縮 ... 好ㄚ ... 好貴ㄚ ... :on_88: |
引用:
若把vcr視窗移至正中央,就會看到裡面還有視窗,再看裡面一點,又有一個視窗,像是隧道一樣,(windows未來介面好像是這樣) vnc比較簡單,兩台電腦各建立server,A電腦viewerB電腦,出現vnc視窗,b電腦再viewerA電腦,就會【同心視窗】。 引用:
若要錄影的電腦最低配備p4-478(0.13um)以上(不含Athlonxp)支援SSE2(支援MPEG-2)以後的指令集尤佳。 現在電腦等級隨便都超過這標準,只是向下相容性問題。 |
引用:
MP3 定義 MPEG-1:第一個官方的視頻音頻壓縮標準,隨後在Video CD中被採用,其中的 音頻壓縮的第三級(MPEG-1 Layer 3)簡稱MP3,成為比較流行的音頻壓縮格式。 MPEG-1 Audio Layer 3,經常稱為MP3,是當今較流行的一種數字音訊編碼和 有損壓縮格式,它設計用來大幅度地降低音訊資料量,而對於大多數用戶的聽覺 感受來說,重放的音質與最初的不壓縮音訊相比沒有明顯的下降。 MPEG-2:廣播質量的視頻、音頻和傳輸協議。被用於無線數位電視-ATSC、DVB 以及ISDB、數字衛星電視(例如DirecTV)、數字有線電視信號,以及DVD視頻 光碟技術中。 MPEG-3:原本目標是為高清晰度電視(HDTV)設計,隨後發現MPEG-2已足夠 HDTV應用,故MPEG-3的研發便中止。 MPEG-4:2003年發佈的視頻壓縮標準,主要是擴展MPEG-1、MPEG-2等標準以 支援視頻/音頻物件(video/audio "objects")的編碼、3D內容、低位元率 編碼(low bitrate encoding)和數位版權管理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其中第10部分由ISO/IEC和ITU-T聯合發佈,稱為H.264/MPEG-4 Part 10。參見H.264。 都是壓縮格式的定義 ...,可由 CPU 或專用的硬體晶片的演算做處裡,在 486/586 時代裡 還有針對 MPEG-1 推出解碼晶片,因為當 CUP 的演算能力不是很好,畫質上也 不竟理想而推出的硬體產品。 而你這邊講的 P4-478 就是充分利用 P4 CPU 中的 SSE/SSE2 的多媒體指令進 行壓縮演算,如果 CPU 的等級不好、硬碟效能差,要錄出高畫質的影片可是會很 痛苦的。 而當時 P4-478 時代的 CPU,除了 "賽揚" 系列外,會跑去買的 P4-2.4~3.0Ghz 的正規 P4 的人,有的人就是為了針對影像的錄影、轉檔買的機器。 當然以現在的 CPU 跟以前比是不公平的,CPU 的演算能力之進步是很快速的... 連省電功能也是 ..., 引用:
引用:
來說影響是有的,以當時的 P4-478 的時期,你那樣的電腦視羨煞多少人阿 ... 當時的 P4系列 VS Athlon系列 CPU 的價格就不一樣了。 而你說的 BT878 ,我查到的是:BT 878 晶片 目前大部份的數位影像擷取卡大部份都是以 BT878 單顆晶片為影像擷取卡之中心。 BT878 運作方式是以軟體來進行影像解壓縮工作, BT878 晶片負責將擷取之影像丟 給 Linux 做影像處理, 而 BTTV 則是 Linux kernel 的 BT878 晶片軀動程式。 由於影像是利用 BT878 擷取後交由軟體來做影像處理, 因此在處理效能上自然就會 比較差。如果是經由網路來傳送影像的話, 我們就會再利用影像壓縮技術 (H.261/H.263...等等) 來做影像處理。 由此可見你的這卡不是軟硬不分,而是軟體壓縮的,早期許多的影像擷取卡、電視卡 為了壓低成本多已採用軟體壓縮的方式錄影,因此價格便宜,一張入門的硬壓卡則 價格約是軟壓卡的最少 2 倍。 |
引用:
MPEG-2,mpg檔案也是可以有左右聲道, 錄製雙語影片可以同時聽到兩種語言, 不過,divX的audio decoder只允許MPEG-1 audio layer 3輸出,只能有一個聲道, MPEG-2降轉divX,雙語影片聲音不能切換。 引用:
引用:
有個TV/FM tuner,但是FM tuner軟體設定不好操作,且看不到畫面,就把tuner上面兩個接頭都拔掉了, 只用Video/S-Video就好了。 引用:
|
引用:
5.1ch 的 AVI 的影片,我只能猜測你的有問題: 編碼包 編碼包有分只適合看片的、可以轉檔+看片的兩大類型,選用不適當編碼包, 就會有一些轉檔、壓縮上的問題, 軟體壓縮的錄影軟體 還有用了爛爛的軟體壓縮的錄影軟體也會適得其反。 引用:
關於硬壓卡 ...,你說的太模糊了 ... 簡直沒說一樣 ... :on_32: |
引用:
引用:
ex.這才是Encoder編碼器,這只是Windows Media的Encoder,那種網路上蒐集而成外掛安裝套件,翻譯命名本來就不會care到這問題, 我相信現在也不會有哪個電腦使用者會用到[Windows Media Encoder],自然就淡忘這存在,因為人是懶惰的,自然會選擇外掛好用轉換套件。 |
引用:
|
引用:
引用:
我通常習慣設定MPEG-2/720*480,錄製約10分鐘,檔案容量:326 MB (342,169,600 位元組)(就看DVD-Video光碟,裡面vob都是1GB=25~35min,要看bitsrate) 反正,現在硬碟都很大,隨便都200GB/500GB,傳輸率:20MB/s~40MB/s, 錄完檔案滿了,就換一顆,當作VHS使用,拿給朋友,再把檔案轉換燒錄DVD給人。 |
引用:
不然換牌子的卡也不錯,如COMPRO。 我又離題了 ...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2:59 P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