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用:
竟然只有兩項是我做的來的 |
引用:
|
引用:
現在跌多少囉 可以準備買進囉:on_16: |
引用:
偶面試的時候也是問這些押 結果都是偶在講 偶主管說不到幾句話就錄取偶啦 :on_79: |
基本工資左右薪資的工作
還頗普遍的 事實上,這波不景氣不僅工作難找 找到了薪資水準不見得高 以前的第一級產業,賣的是不固定時間的勞力,要辛苦很久才會有賺,借貸二方打平就要偷笑了 再來的第二級產業,賣的是固定時間的勞力,憨憨地做、準時上下班,薪水平均不多,卻很穩定 近期的第三級產業,賣的是不固定型式的勞力,有些勞力甚至不用流汗(但要浪費唇舌),景氣時靠著服務前兩類人口賺取跑腿、代辦、管理、加值...等知識財,不景氣的時候就要小心,前二類是經濟的基礎,一旦基礎垮了,第三級產業就容易泡沫化 從民國80年左右開始,台灣的經濟奇蹟帶動第三級產業的蓬勃發展,很多工作機會都開在這領域,高薪化的結果甚至從第一、二級產業吸收了很多人才,當時也讓台灣的產業與就業環境都順勢轉型,第一、二級缺人的結果,帶來引進外勞的結果... 可是時值今天,當不景氣可能帶來經濟萎縮時,台灣不再有雄厚的第一二級產業支撐(少數穩定高科技代工除外),萎縮的金字塔底層如何供養這麼多服務業就業需求?換句話說,服務業沒有工作機會時,反而應該要捫心自問:最初,我靠甚麼知識技倆來賺錢?這些知識技倆還有沒有價值?若無價值我該做甚麼改變? 假如連問都不問,依舊以過往經驗來經營操作的話,不只第三級的勞動者飯碗難保,第三級的公司也準備收掉一半以上,惡性循環會讓失業率再創新高... 若問小弟現在做蝦咪工作最好,小弟會說: 拿起鋤頭下田去 因為這才是最紮實的安身立命與感動... 以上是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
R拔拔應該是四級產業的人材
:on_14: |
引用:
怎嚜分阿 聽不懂耶 |
引用:
老師有講,尼都沒在聽 :on_69: |
引用:
第二級是指製造業,工業革命後比較明顯 第三級是指服務業,二次大戰後比較明顯 以前講的產業升級或轉移,都是由一到二到三 可是這波的經濟反轉 小弟認為不從三回流回一、二的話,恐怕會刀刀見血... 只是若要回,也不能拿舊的東西直接做,畢竟環境已經不一樣了 (例如:汙染這麼嚴重,要做傳統式農業一定有問題,所以要加入"創新"元素) |
引用:
那嚜兇唷 在吵~半夜去你家磨刀給你看唷:on_23: |
引用:
還是R拔拔最好囉:on_02: |
引用:
醬子不好喔:on_62: |
引用:
別怕 別怕 :on_14::on_14: |
要說磨指甲刀才對
至少指甲刀殺傷力比較小 :on_07: |
引用: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1:58 P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