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
有誰去過北海道阿
12/27公司要去北海道5日遊 想問問去那需要哪些保暖的東西 |
看看電視 人家去合歡山怎麼穿的?:on_14:
|
基本上是非常冷...所以防寒大衣...手套及圍巾必備!!!
不過要注意一進室內會很熱....所以大衣最好是那種 兩層的!!! 先祝你帝王蟹吃到受不了!!! |
公司福利不錯喔!這時機還能去日本玩!:on_14:
|
以下是我平時在零下十度跑步時的標準裝扮,請儘量穿著寬鬆、舒適的衣褲(以保持您自己毛孔所散發出來的體熱),穿的越緊越冷﹗
戴手套,冬季專用的; 頭套很重要,少不得; 圍巾可以保持胸頸間的溫暖; 長及膝下的寬長外套,內著一件鬆厚的毛衣; 富彈性的厚長毛襪,可使您的下肢在嚴冬下,倍感溫馨舒適; 身上多待帶些高熱量的精簡食物,如奶油巧克力;切勿以酒精品來增溫,那會適得其反﹗ ![]() ![]() |
:on_83:
引用:
老哥真是好人啊...圖文並茂的解說...值得喝采!!! |
以前一個補習班英文老師說他有一年去北海道玩剛好下大雪,
洗澡時,他在屋子脫了浴袍,光溜溜的跑進露天溫泉, 跳進去泡溫泉,一邊泡,一邊看雪飄下來,我也好想這樣玩玩看 |
引用:
公司福利真不錯 |
引用:
這篇應該不算是閃光文吧...!!!:on_47: |
引用:
閃文都看的 出來耶:on_02: 之前看來很認真的 潛水唷 |
引用:
連潛水也是要潛出心得滴.....!!!:on_02: |
引用:
水區新人還沒 自我幹譙..喔 ..是 自我介紹 就發起超大的閃光彈 :on_14: 讓人又羨慕又忌妒 :on_14: 還好我習慣了 不然可魯都不可魯了 :on_14: |
引用:
大哥圖文並茂 並親自下海當 Model :on_14: Cool :on_02: 請教 太寬鬆的話身體熱氣不是會跑掉嗎? 還是像以前有人提過的 洋蔥式 的穿法? |
引用:
最佳的學習範例為俄羅斯式的穿著,那是最保暖的方法。 嚴冬下關鍵的穿法,應為多層式且富空間(如毛衣,它的大量編織縫隙,是最佳的納熱場所),可產生暖氣層和藏熱(體熱,那些濕熱的蒸氣,它們來自人體毛細孔的散熱,亦即出汗的功能,當它們籠罩在人體周身時,會感到很溫暖)的空間;傳統的穿著衛生衣對嚴寒的冬天是沒多大用途的,二戰期間納粹德國攻打蘇聯時,軍隊都穿厚衛生衣,禦寒效果不大,大部份的軍人均被凍死,此即為明顯的證據。 現德國軍隊,記取了此一慘痛的教訓,他們師法了俄羅斯式的穿著,這正是值得我們借鏡的地方﹗ 中國式的長袍馬褂也很保暖,但就是不流行,它把人體的頸項和底盤包得密密實實的,那才是禦寒要領呢﹗ |
引用:
一方土 養 一方人 :on_14: 謝謝大哥指教 !! 我因工作有時戶外有時戶內的關係 最近天氣又不穩定 也很難穿衣服哩 早上每一小時就要脫一件 下午每一小時就要穿一件 穿著無袖式背心 也常像您說的 會有體內的汗形成水氣 實在困擾至極 :on_14: |
引用:
|
北海道的室內都有暖氣,所以最好就是外面穿得很保暖,防風
裡面簡單就好,方便進室內容易脫衣服 零下的話,在有風會很冷,手套及高領少不得,耳罩最好也帶一下 耳朵容易冷到沒知覺,得小心 |
樓主會不會很怕熱呀??
北海道的室內暖氣都會開到23~25度左右, 穿太厚在室內會熱到流汗喔..... 可以穿那種前面是拉鍊或扣子的,穿脫方便, 不想穿高領又怕冷的話,圍巾很重要~ 男生頭髮短,不像女生可以用頭髮保護耳朵,別忘了毛線帽。 |
引用:
另外補充一下,在出門前(出室外前),請用溫水洗臉,在毛孔張開時,用妮維亞稍微的打上一層薄膜,按摩之後,出門會很舒爽,那層薄膜會為您保持溼潤,冬天的特性是乾冷,曝露的皮膚很容易乾裂;最後,請亦在出門前塗抹一種類似口紅的唇膏,透明的但有水果香味,它也能保護您的嘴唇,防止乾裂,這對非住在寒帶的人更應注意。 龜裂後的皮膚和嘴唇,回到室內後會一直讓人覺得很不舒服,有備無患﹗ |
引用:
男生的內、外褲要穿寬大點的,天氣酷寒時,那話兒會自我保護而收縮到極點,如穿緊身衣褲,會很難小號的,這不是笑話,而是天下皆然﹗ |
引用:
|
引用:
老闆笑到合不攏嘴 一時說出的承諾 但是公司每年都有出國拉 只是今年比較高檔 |
引用:
今天開說明會 也有了一些基本的訊息了 還是感謝你唷!哈~ |
引用:
20人的公司在同界裡算大的 但是他們自己人就佔了3分之1了 百濫不做事的一堆...嗐 只能說是又恨又愛 |
引用:
潛水是指 上了論壇有看網頁卻沒有發表文章或是主題 默默的看著大家:on_14: 閃光文來自閃光彈 閃光彈也是來自網路 有炫耀到很刺眼讓人睜不開眼睛的意思 也就是說 您發表這篇文章太炫耀了 :on_14: 讓大家非常羨慕又忌妒 :on_14: |
引用:
對人事物只要用心不去計較 人人都是食神 公司裡的員工 大部分都有一種觀念 也是公司能和同行競爭的原因之一 有公司才有我 有我才有家 有家才有需求 有需求才會找公司 這種類是食物鏈的循環很重要 有了這樣的互動 我們就不用一之找工作了阿! |
哇~~真是平常有在練就不一樣..看起來像30多歲的人呢^^
|
「裝備清單」-「祝您開心」
00 雨傘。通常是給觀光客用的;可有可無。
01 帽子。別用單層毛線帽;那既不擋風;也不擋雨。 02 護耳。低於零下十二度,起風時使用。 03 口罩。不習慣風寒效應導致低溫的朋友需要。 04 內裝。在 17~27 度的室內感到舒適的穿著。 05 雪衣。雙層分離式羽絨內層的防雪拉鏈大外套,方便進出暖房。內外口袋越多越好;並且一定都要有拉鏈!否則東西掉不完... 06 長褲。要玩雪的人要穿長度能夠完全包覆雪靴;且超高防水系數的雪褲。否則厚綿長褲即可。 07 手套。喜歡隨時把手放在口袋裡的話... 可以選用真皮的,比較合手,方便逛街購物 ,不必時常穿脫;不然就要雪地防水長手套。 08 長襪。厚毛/綿襪;要能吸汗;否則流汗後在雪地裡腳會發凍。 09 雪靴。要高筒/防水/止滑;有拉鏈佳。 10 手紙。多數不常到低溫地區的人,都會鼻水流不停,不擦會很難看;人也很難過。 11 揹包。過肩單肩揹包為佳;方便使用。雙肩背包亦可;需注意小手。防水/要有拉鏈/隔層越多越好。 12 冗餘。多帶一件雪衣內的衣服,以備不時之需。 13 空袋。兩個乾淨的空塑膠袋。若相機不防水,進入室內前,先把相機上的雪吹掉;放入空塑膠袋擠出空氣;密封後,再入內。等十五分再取出使用。出屋前也一樣。 PS. 任何時候,手;腳;耳;鼻;唇 (這是多數人發冷的順序) 或身體冷到不舒服,立刻和領隊反應,找個地方喝咖啡,不要撐;凍傷是很煩麻的事情。領隊常常是天氣的練家子,對溫度不一定很敏感。 PS2. 有太陽不一定暖和;下雪也不一定冷;要相信自己的皮膚... 而不是眼睛。 PS3. 終於掰到 PS3了:on_33::on_33::on_33::on_33:;可是猜老有膠帶;PS3... ? Sony 還沒出啦~~~ :on_88::on_88::on_88::on_88: PS4. 既然是公司出遊... 小姨... 就不能帶了... :on_52::on_52::on_52::on_52: |
引用:
這份北海道出遊裝備表真是有夠詳細的...!!!:on_02: |
引用:
|
引用:
|
引用:
附帶補充︰ 寒冷的天氣狀況下,一旦尿意一起,儘量及早解決(讓帶團者知道您有內急),千萬不要彆尿(不管您是多年輕,膀胱多有力)。 雪地的走法,盡量走別人踏過的腳印(雪泥水等滑溜介質較少,摩擦力較佳),走起來較快,較輕鬆。 若不慎失去平衡,在結冰或濕滑的地面跌倒時,就順勢讓身體以簡單的自由落體墜落方式碰觸地面(不要硬掙扎企圖扭轉跌勢),再以四肢與地面由四、三、二點的方式慢慢站起來(即以雙膝蓋和手掌接觸地面,這些是四點接觸,然後再縮身提起雙手中的一手,緩緩平衡的站起來,這時是三點支撐,最後再之用雙腳站穩,這是二點支撐,確定真正的平衡站穩後,再小心的緩步前進,腳面(或膝蓋)盡量不要提得太高否則會分散並轉移重心,造成更大的傷害意外,如骨折等。這些注意事項,尤其應謹慎的用在有冰雨的地面。 心血管有毛病的人,不妨在雪天出外時帶些 81mg 的 baby 阿斯匹靈,它能讓您的輕易的擺脫雪地間心血管致命的毛病,關於這點,請務必在出國前與自己的家庭醫師請教,就算打通電話請示都好﹗ 個人已習慣了寒帶的生活,不過,在剛抵達加拿大時,很希望有個懷爐的(因為我們冬天穿的台灣冬衣全都產生不了禦寒的作用),聽說那對非寒帶來的人們很有幫助,我個人是沒機會用過,因為買不到。 身上多帶些花生、牛奶巧克力等高熱量的簡便食物,不過,請不要把它們放在溫暖的內層衣袋裡,因為會融化,儘量放在最外層衣物的口袋裡。 以上論述看似囉嗦,但是為了愉快平安的旅程,請多多參考咀嚼,這些是經歷和學習多年的應對心得,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
引用:
|
引用:
個人極度相信「用進廢退」的哲理,從不相信任何的補藥、壯X藥之說的,因為,身體的健康和表現能力,是所有全身各部集體運作的總結果,比如說,在比我年紀輕的很多同事間,老不運動只會驚羨別人的成果,殊不知身體的健康和青春,好比汽車的發動機,經常的運轉,油水循環良好,溫度穩定,排氣正常,定期更換引擎潤滑油和引擎空氣過濾網(器)和天天的開動行走好一段路程,那麼,這就形同人類的新陳代謝般的推陳出新,日復一日的更新所有的舊細胞。 體力和體能,很多人一般會說,唉,老了,不再年輕了,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能﹗在心理自我妥協下,體力輸出貧乏而不溯本追源,總認為多吃些「補」的東西,多吃些肉(蛋白質),偏方食品等,身體就會有體力。不錯,高熱量的食物能讓人產生短暫的虛熱假象,但是它撐不了多久,如飲那些糖份很高的汽水,使人覺得很 high, 事實上,那是血糖高漲的反應,類似這種虛熱的補充方式,實不可取;惟有全面而適當的營養食物,才是人體每日身體確實需要的。 對於食品的反應,我可輕易的經由味覺,察覺到食物中的味道,如太鹹,太甜,有放微量的味精;而在嗅覺中,我可很靈敏的嗅出任何不對勁的氣體,而發佈警報。 觸覺方面,由於血液循環良好,神經發達,所以觸控良好,一如十七、八的靈敏,腳踝關節彈性極度靈敏良好,膝蓋隨便一提達胸,手臂、掌指,提、拉、推、頂、扭、扔、擲等無一有力不從心的障礙。 動作和心理方面,我一直在像極了孩子的反應,我絕不故作老成狀(好比,我很不喜歡穿西裝,那麼的束縛肢體的運作,墊了個假肩,卻無法隨時充分的輪轉人體關節,尤其是肩關節,那是一種人體工學工"Ergonomics" 的致命枷鎖)。想到就說,說到就做,從不自我抑制,自設藉口阻抗。 面對挫折,相信人類深具解決問題的先天能力,不妨思考一下為什麼在這個地球上的生物,只有人類能建立文明,那就是我們有其他動物所沒有的好腦筋,我們能思考,能運算,能彙集技術,能行善和互助,能夠取長補短,這就奠定了必定成功的無比能量,只要你願意(有意願),又肯謹慎執行,那麼,勤勞耕耘後的收穫肯定是可期待的。有了期待就是有了希望,有了希望,您會有目標,執行目標乃至成功的到來,您會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的人,絕大部分會以誠實的態度方式來做人處世,行有餘力,則助人。助人又為快樂之本,有了快樂的身心,做什麼事都會很積極正面,心胸寬廣的面對感恩的人生,歷萬難而不折。 不斷的自我挑戰和要求,徹底善用我們醒後的每分每秒,盡興的享受感性的人生,這樣的生活是垂手可得的,好處多多,健身裨體,何樂不為? oya1340 小天使,感謝您的金口﹗我的生活過得很簡單、自然,一如空氣、陽光和水是我的最愛,一切的人工手段的東西,對我這演變千萬年以上的身體而言,不但沒意義,而且不健康;個人唯一最執著的就是,喜歡在思考和行動中進行永不歇止的印證而已。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5:06 A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