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部擬推動「實務型博士班」 以報告代替論文
教育部在「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條例草案」中,研擬開放大專成立「實務型博士班」,可用專業實務報告,取代博士論文。
教育部在民國101年時,就曾研擬將博士分成「研究型」和「實務型」兩種學位,其中實務型博士可以不用寫論文,引起輿論批評。當時的教育部長蔣偉寧還出面否認,強調既使研究領域偏向實務,也可將技術等寫成論文。 不過,隨著時空環境變遷,少子化使得台灣大專面臨嚴峻的經營危機,教育部推出「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條例草案」,透過法規鬆綁,賦予學校辦學彈性。其中草案第6條,便開放學校招收實務型博士,可以專業實務報告取代博士論文;實務型碩士,則可以修讀學分取代碩士論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馬湘萍表示,以往博士班培育出來的人才,幾乎都在學術界服務,如今國內大專教師職缺越來越少,必須引導博士級人才到產業界服務。 馬湘萍表示,未來目標是產業界的博士,培育重點便不是學術產出,而是解決產業問題的能力,以「專業實務報告」取代論文,更能符合需求。 不過馬湘萍強調,學校如果要推動「實務型博士」,必須先申請試辦創新轉型計畫,考量與產業合作的方式,設計專業實務的認定基準,並經過系所、院、校等層級的會議嚴謹訂定後才能實施。 至於沒寫論文的實務型博士,未來是否能在大專校院任教?馬湘萍表示,博士學位基本上是「等值」的,要不要聘用是學校的權責。但站在人才培育立場,希望實務型博士未來就是往業界走,而不是又回到大學任職。 來自:http://udn.com/news/story/9/855310-%...AB%96%E6%96%87 ============================ 我很贊成博碩士論文直接取消,因為現在論文都有找人代寫的,你從google搜尋就可以找到 代寫的人,說真的我比較贊成不是用報告不是用論文來評斷學生的能力,而是增加學生必修 與選修科目,且每科教師都要嚴格審閱學生報告與簡報,如果不OK那要求修改或重作,這樣 學生才能學到東西 |
只能說各有各的好
無法因此取代對方 論文 就是圖發奇想找立足點 沒有太大的經費問題 可以說 沒有圖發奇想就沒有近代文明 但這與實作往往又是另一回事 無法實作 就無法運作於產業 但產業研究受限於整體年運作金有限 不可能每位研究生都這麼幸運 所以才只能成立特殊班 這是可以理解的原因 |
教授必須寫論文, 是效法國外的制度
以前大學教授是一本講義教一輩子 可是教育部採用後又被一些人反對 於是................... 反正是怎麼做都被人嫌被人罵 橘越淮為枳, 好東西到了台灣全變成了糟糠 如果不能導向正面, 什麼制度也枉然 也許問題不是在制度, 而是在人心吧!!!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1:13 A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